?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主要困境與實現路徑

2024-03-02 07:48李慶景程
經濟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村居民普惠金融

李慶,景程

(1.國家開發銀行河北雄安分行,河北 保定 071700;2.中國廣電河北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引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有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意見指出要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引導信貸擔保業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而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近年來,雖然我國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但是其作用更多體現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很難滿足當下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數字農村建設等龐大的資金需求,導致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慢、農業生產效率低等現實問題,制約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此外,由于農業資金需求大、風險系數高,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傳統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服務的傾向性不高,導致建設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金融服務質量較低,供需結構不平衡等難題,使得鄉村振興發展受到資金約束。

伴隨數字經濟的興起,數字技術與數字普惠金融有機結合,數字普惠金融應運而生。數字普惠金融憑借數字技術和普惠金融相結合的優勢,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大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有效規避農村金融排斥和金融約束等現象,是解決我國農村金融供需不平衡的現實需要,為緩解鄉村振興龐大的資金需求帶來新機遇。因此,深化數字普惠金融建設,將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鄉村振興對于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文獻回顧

伴隨數字經濟的興起,數字普惠金融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影響和作用成為學界研究的重要內容。一些學者從消費水平、城鄉收入、產業融合、經濟增長等不同角度豐富了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研究。在消費水平方面,胡寧寧和侯冠宇(2023)基于多期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得出其可以提升家庭消費水平,對于東北地區、東中部地區家庭消費水平影響顯著[1]。該學者還研究了數字普惠金融對我國農村家庭消費的影響,認為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支付方式、收入增加等渠道促進農村消費水平,且出現一定地區的異質性[2]。李平和李伯楷(2023)基于實證分析,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從規模和結構兩方面顯著推動我國居民消費升級[3]。另外,宋科等(2022)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數字普惠金融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并通過“收入結構優化效應”和“信貸配置優化效應”發揮作用[4]。申云和李京蓉(2023)通過空間計量模型驗證了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利用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和減小產業收入差距促進鄉村產業融合,實證表明在促進產業融合中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和數字化程度明顯高于使用深度[5]。陳嘯等(2023)利用省級面板數據,發現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激勵數字創新來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其中使用深度對其促進作用最大[6]。

目前,學界關于數字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包括:一是討論數字普惠金融對實現鄉村振興影響的研究。謝地和蘇博(2021)構建了鄉村振興發展指數,證明在鄉村地區加大數字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并且進一步發展傳統金融將加快數字普惠金融建設[7];李季剛和馬?。?021)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以及數字化程度對鄉村振興有顯著促進作用[8];陳丹和姚明明(2019)、崔海燕(2017)、何宜慶等(2020)認為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拉動農村居民消費升級[9-11];孫繼國和趙俊美(2019)、宋曉玲(2017)、張賀和白欽先(2018)相繼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進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12-14];謝文武等(2020)認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夠提高農村創業機會,強化其對農村居民創業的對口支持,以達到助力鄉村振興目的[15]。二是對數字普惠金融實現鄉村振興的機制和效果的研究。龐艷賓(2020)指出數字普惠金融相對于傳統金融能夠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并降低金融服務成本,體現了數字普惠金融對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價值[16];馬亞明和周璐(2022)基于創新和創業的雙重視角分析數字普惠金融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機制與路徑,認為優化市場環境和改善農村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知識技能、文化素養有助于提升數字普惠金融實現鄉村振興的效果[17];周林潔等(2022)從產業發展視角出發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機制與路徑[18]。

綜上所述,一些學者以不同視角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影響,梳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另外,也有部分學者論證了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機制和效果。目前來看,關于兩者關系的研究雖然很多,但在某些方面上仍有待更深入的探討。一方面是對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研究,即如何發揮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和生活富裕,進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另一方面是如何精準把握數字普惠金融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實現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路徑。本文基于以上兩方面,通過分析其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梳理數字普惠金融推動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困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快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二、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

鄉村振興是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振興。傳統金融因投資周期長、追求利益最大化、風險因素多等特點無法為農業農村經濟建設提供足夠支持。而數字普惠金融作為傳統金融模式與數字技術結合形成的產物,打破了傳統金融服務中存在的難題,創新“三農”金融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精準賦能。數字普惠金融通過“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蔽鍌€方面,助推經濟發展,從而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一)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數字普惠金融優化產業結構,形成鄉村產業拉動效應,為鄉村“產業興旺”提供重要驅動力。首先,隨著數字普惠金融的深入發展,其具有交易成本低、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可以減緩農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金融排斥問題,降低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 年9 月新增3000 億元貸款額度,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采取“先貸后借”形式,加大對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吸引資本流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難題,調動小微企業積極性,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其次,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技術手段將金融服務延伸至鄉村地區,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更好地為農村企業提供融資和信用保障,解決融資難題,提高經營效率,為鄉村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來看,截至2021 年末,農戶信用貸款比例為21.4%,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大大促進了農戶信用貸款比例。

當前農業面臨著生產、經營、就業等多重風險挑戰,我國抵抗和應對農業風險的綜合能力較弱,農業保險擴展面和特色農產品保險覆蓋率較低,產業風險較大。數字金融的普及發展,有效沖擊了外來風險,提高了鄉村產業抵御風險能力,增強產業韌性,對于產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具有巨大支撐作用。來自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 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976.02 億元,同比增長了19.77%。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至所有產糧大縣的通知》也提到要進一步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增強農業保險產品吸引力,助力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和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提升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數字普惠金融發揮其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資源引導作用,支持鄉村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

(二)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

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實現鄉村綠色發展,構建美麗和諧適宜居住的綠色鄉村,形成鄉村環境改善效應。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應精準貫徹推行綠色金融理念,通過有效配置資金,促進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數字普惠金融為現代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借助綠色金融理念,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新農村,通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進而更好實現現代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央行發布的《2021 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綠色貸款持續高速增長,截至2021 年末,綠色貸款余額為15.9 萬億元,其中個人綠色貸款余額為660 億元,同比增長63.4%。人民銀行相繼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更多資金流向綠色產業領域,促進數字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相結合。浙江省、江蘇省等省份積極推出相應的綠色金融產品,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一方面,通過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基金等形式,利用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鄉村可獲得更多資金用于生態文明建設,拓寬經費籌資渠道;另一方面,綠色金融有助于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引導企業和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更加注重農村環境保護,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促進資本和技術助力農業綠色轉型。因此,數字普惠金融對打造適宜居住的新環境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數字普惠金融的深入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鄉風文明引導效應。一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夠提高農民信息識別和獲取能力,讓村民知道如何使用相關金融工具,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和金融意識,加深誠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賦能鄉風文明?!?022年移動互聯網農村消費振興研究報告》顯示,農村手機網民規模達3.48 億。線上金融極大改善了傳統金融所缺少的方便快捷、服務范圍廣等特點,由于能夠隨時隨地在互聯網辦理業務,使用數字金融服務的農村居民占比61.6%。農村居民逐漸開始使用金融服務,隨著使用金融服務的農村居民占比加大,在使用過程中居民可以更加清晰了解到相關的金融知識,拓寬農民金融視野,提升金融素質。二是數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助力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形成和諧共贏的文明風貌。借助互聯網等大數據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向農戶介紹金融知識,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三是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提高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多樣性,促進農村居民接受教育的多樣化,不斷推動著教育資源普惠化。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結合,為農村居民獲取知識、接受教育創造了更多條件。例如“互聯網+教育”“數字支教”等教育形式,農村居民隨時隨地可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村民素質,助力農村地區鄉風文明建設。

(四)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治理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1年全國涉農政務服務綜合在線辦事率達68.2%,超過一半比例,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第一,數字普惠金融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優化鄉村治理環境。數字普惠金融作為數字技術和普惠金融的產物,依托其覆蓋度廣、交易成本低等優勢,改善了過去農村地區的金融排斥問題,極大促進農村居民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可獲取性,從而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環境。第二,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鄉村治理主體多元化,隨著數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由政府部門作為治理主體逐漸向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聯合治理過渡。第三,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提供大量的數據和信息,為鄉村治理提供決策支持。通過分析農村居民的金融行為數據,可以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風險偏好等,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同時,數字普惠金融也可以通過數據分析預測農村經濟的發展趨勢,幫助政府及時調整鄉村治理策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五)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生活富裕

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彌補城鄉金融發展的差距,促進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產生鄉村增收減貧效應。傳統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導致農村缺乏金融服務。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實現城鄉金融資源的平衡配置,為村民提供更穩定的收入來源和風險保障,有利于減輕貧困和其他不穩定因素對社會的影響,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此外,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與運用,各行各業勞動生產率極大提升,給農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022 年移動互聯網農村消費振興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數字金融服務滲透率加深,97%的農村居民曾使用過數字金融服務,支付結算和手機銀行移動應用成為農村區域內覆蓋度最高的數字金融工具。增加廣大農村居民獲取金融服務的機會,農村金融市場的民間資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長。

三、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困境

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數字普惠金融的深入發展,更好地與各行業相結合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然而,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數字普惠金融并不能做到萬無一失,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存在數字鴻溝明顯、居民金融素養有待提高、金融法律體系不完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等難題。

(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存在數字鴻溝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與信息技術結合成為重要資源,但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致使金融效能大打折扣。一方面,區域之間金融發展水平不一,金融資源分配不合理,并且部分地區受到產業結構布局的影響,存在“數字鴻溝”現象,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受到制約。由北大數字研究中心發布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可知(表1),發達地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程度普遍優于欠發達地區。東部地區第三產業較為發達,數字技術應用廣泛;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仍受到資源等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相對滯緩,由于財力和技術能力有限,數字技術應用和普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 年6 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58.8%,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盡管已經深入農村地區,但是依舊未能實現全覆蓋。落后地區由于信息基礎建設、教育資源和科研經費等方面的不足,缺乏高質量的互聯網接入條件,互聯網覆蓋度和技術設施相對滯后,進一步拉大了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差距。此外,部分農村居民對數字技術的了解較少,且應用能力不高,缺乏數字素養和相關培訓機會,使得他們難以熟練運用數字設備和互聯網,也不了解如何使用數字金融工具,無法享受到數字金融服務。數字鴻溝限制了經濟增長,加大區域和城鄉之間的差距,阻礙金融資源的均衡分布,導致數字普惠金融的應用難度增大。

表1 2015—2020年31省份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二)農村居民數字金融素養有待提升

實現鄉村振興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于農村地區,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推動作用。但在使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時,一些居民缺乏對其內容的了解,數字金融資源使用效率偏低,導致鄉村振興進程放緩?!断M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中提到我國消費者金融素養,從城鄉維度來看,城鎮地區平均得分為68.06,農村地區消費者金融素養低于城鎮地區3.45 分,農村居民的金融素養有待提升。首先,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所覆蓋的主體大多數為知識水平較低的農村居民群體,部分農民對于專業金融知識和金融技能了解較少,甚至有些農村居民出現排斥現象,不愿意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媒介拓寬投資渠道。其次,由于電信詐騙、非法借貸、高利貸詐騙等問題,削弱了農村居民對數字普惠金融的使用積極性,再加上農村居民本身信用意識相對薄弱,阻礙數字普惠金融為鄉村賦能。最后,受到教育程度、資源分配、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村居民數字金融素養不高,未能發揮出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助力的最大價值。

(三)數字普惠金融法律體系不完善

數字普惠金融涉及大量個人信息和資金流動,其尚處于初始發展階段,金融法律體系不完善,無法滿足數字金融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鄉村居民在金融交易和投資中面臨各種風險,如信息不對稱、信用風險等,缺乏有效的數據安全措施和法律法規保護,容易引發居民對數字金融的不信任。二是農民、農村小微企業等融資困難,普惠金融在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不高,政府又缺少相應的保障體制,鄉村居民等弱勢群體的金融權利得不到充分保護。三是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水平不高,沒有充足的人力、資金等資源,難以有效地構建數字化風險防控體系,容易發生風險,使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受限。

(四)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主要服務于“三農”領域,但目前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針對性不強、投入力度不足。一方面,市場上精準服務“三農”領域的金融產品較少,沒有深度考慮農村地區的適配問題,阻礙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和創新。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強,金融機構對于金融產品的供給力度不足,產品服務較為單一,現有的數字金融產品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此外,因為盈利性和風險性的考量,再加上農村地理位置偏僻,金融機構普遍不太愿意涉足相對貧困地區,然而往往就是這些地區急需借助數字金融媒介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四、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實現鄉村振興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健全農村金融體系,是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報告(2022)》提到在數字經濟賦能下,數字普惠金融是服務“三農”,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還存在著許多發展困境,為推動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打通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堵點,應通過促進政企多方合作、填補數字鴻溝、提高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完善金融法律體系、打造多元化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等措施提高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效能。

(一)促進政企多方合作,填補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解決數字鴻溝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首先,針對城鄉之間的差異,應加強對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數字經濟效率。政府、企業、社會等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5G 基站、信號塔等,鼓勵更多金融機構投入資金和技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村居民可以更好地感受數字金融帶來的便利。加大對互聯網和通信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提升網絡覆蓋和傳輸速度,保障鄉村居民能夠接入穩定的網絡服務。同時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推廣移動支付工具,對金融工具購買進行補貼予以優惠,普及相應的金融技術并提供幫助,提高鄉村居民的金融使用能力。在鄉村地區建設數字金融服務點,增加數字終端數量,提供線下服務和支持創造有利于數字金融應用的條件,快速解決農村居民的疑難問題。其次,數字鴻溝與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根據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最大限度利用地區資源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特色和優勢。同時加強跨區域合作實現金融資源互補和優勢互助,提高整體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鼓勵優勢互補的地區進行產業合作,形成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提高創新合作能力。此外,統籌規劃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戰略。通過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和加強跨區域之間的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金融優勢,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促進資源流動,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的共同繁榮。政府、企業、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有效緩解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數字鴻溝問題,破除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瓶頸,幫助實現數字金融的內在價值。

(二)普及數字金融理念,提高農民數字金融素養

加快普及金融教育,提升農村居民的數字素養。隨著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可以彌補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空白,讓更多農村居民享受到金融服務的紅利。農戶通過數字化金融工具可以方便獲取農業信息、進行農業投入品采購、獲得農業保險和貸款等服務,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首先,通過開展宣傳活動、舉辦培訓班、制作宣傳資料等方式,向農民普及數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優勢。重點介紹數字支付、移動銀行、電子商務等數字金融工具,強調其對農民生活和農業經營的重要性,讓農民形成良好的認知。其次,鼓勵農民使用數字支付工具,如移動支付、電子錢包等,逐步替代傳統現金交易方式。政府、村委會等開展示范活動,提供便利的支付渠道,讓村民接受新型數字金融方式,深入探討數字普惠金融所帶來的便利,培養農民的數字支付習慣。最后,政府可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發展數字金融業務。例如,減免相關手續費、推出扶持措施等,增加農民使用數字金融服務的積極性,消除抵觸心理。也可建立健全糾紛解決機制,保障農民在數字金融交易中的合法權益。在這一過程中,讓農村居民了解金融理念,掌握具體流程,提升農村居民對數字普惠金融的接受程度。

(三)優化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強化監管機制

數字普惠金融與傳統金融不同,它與數字技術、互聯網等相結合,這就要求農村居民及新型主體需要接受新的事物,將會伴隨一定難以控制的潛在風險。在此背景下,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需要一個健全的法律體系為各方提供明確的行為規范和權益保障。首先,出臺相關數字金融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監管框架。結合數字金融的發展特點,加強監管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確保數字普惠金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大對數字金融安全風險的宣傳和防范教育,培養農民網絡安全意識,提高自身防詐騙能力。其次,建立風險排查機制,明確監管部門相應責任,加強對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資質監管,防止一些非法金融機構打著普惠金融的幌子進行金融詐騙,進而從源頭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最后,成立專門的數字普惠金融申訴投訴平臺,保障農村居民在使用過程中的合法權益,能夠準確快速了解農民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的建議,創造利民的金融環境,從而有效促進鄉村振興。

(四)發展多元化金融產品,加大產品服務創新

政府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時,應考慮數字金融產品迭代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優化金融產品服務創新。首先,銀行等金融機構應根據農村實際發展情況開展實地調研,針對不同農戶的需求,制定差異化、個性化金融產品,為農民的金融投資活動提供更多選擇,達到“普惠”的目的。其次,政府應起到引領作用,出臺相應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創新金融產品融資模式,在促進鄉村振興實現過程中不斷涌現新產品和新服務,推進“三農”領域發展。再次,激發政府和金融機構創新思維,設計更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精準定位“三農”領域。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數字普惠金融的對象大多是農村居民或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機構應該立足于農民的角度,發現他們的需求,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服務,推廣數字金融產品。最后,優化金融產品服務離不開創新人才的支持,通過相關政策激勵創新人才返鄉,培養一批新型金融人才,提升金融產品的迭代創新,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農村居民普惠金融
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8% 細算農家增收賬
探索節能家電碳普惠機制 激發市民低碳生活新動力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促進農村居民心理健康與實現精準扶貧
日照銀行普惠金融的鄉村探索
農村普惠金融重在“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P2P金融解讀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