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2024-03-04 08:32尹鑫
天津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商貿職業院校校企

◎文/尹鑫

高職專業群建設是一項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 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貿易自由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張,貿易對經濟發展起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對商貿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職業院校商貿專業教育是培養商貿行業復合型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不僅需要延續成熟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提升專業整體建設水平,促進相關專業共同發展,形成專業間合力,從而發揮專業群優勢,以適應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需求。

一、內外貿一體化背景

近年來,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內貿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內外貿融合加速。 同時,內外貿一體化仍然存在短板,一體化調控體系不夠完善,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夠強,內外貿融合發展不夠順暢,還不能完全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及社會參與、 專業特色鮮明的教育類型轉變,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 此外,鼓勵高等職業學校與行業背景突出的本科學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專業碩士培養制度。

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明確了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內涵,其中,“引領改革”是基本定位,“支撐發展”是效益要求,“中國特色”是根本屬性,“世界水平”是質量標準,四個方面有機結合、相互支撐,指引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方向。

二、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機制和理論依據

(一)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機制

首先,在專業群建設方面應體現學校辦學特色。 職業院校最突出的教學特點就是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優勢,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優秀技能的從業者, 使其能夠很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 從職業定義來看,雖然普通院校開設的課程也具有清晰的就業方向, 但多數專業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導致專業課既缺少科學性、邏輯性以及教學經驗的凝練,也缺少產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使得教材內容與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匹配。 因此,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既要從名稱上與普通本科高校有明顯的區分,明確其職業技術技能的核心內容,又要從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做出劃分,將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構建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融合的教學理念和體系,以更好地適應內外貿經濟一體化的需要。 教育部也曾發布指導性文件,要求對專業進行明確劃分,突出教學特點,讓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深層次的進步。

其次,職業院校應突出重點專業。 專業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把握好這個方向進行變革,會使職業院校減輕諸多負擔,并有足夠的教育經費去建設重點學科。 在推動變革的同時,職業院校要與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最好是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與凸顯本地產業特色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不僅能夠實現專業與實際接軌,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能力,能夠在畢業之后快速適應復雜的職場環境。 在教學過程中, 職業院??梢云刚埦邆渥吭铰殬I能力和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 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輔助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最后, 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創新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模式。 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應體現系統性思維,處理好產業、學校、企業三維的平衡與協調關系,與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多業”聯通、鏈接、耦合,形成“承上啟下、橫向對接、資源整合”的專業群管理體系與運作機制,從而搭建以產教融合專業群為平臺的人才培養新載體。

(二)理論依據

1.需求導向理論

需求導向理論是指根據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引導并創造條件使得人們不斷結合社會和市場的需要開展學習,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為企業創造更大利益,為社會提供更多人才。 需求導向理論對本文的啟示在于,在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 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結合商貿群專業自身特點, 把握天津經濟發展趨勢及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以促進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

2.構建主義理論

構建主義理論是指知識和學習的理論, 更強調學習者自身的主動性, 學習者能夠基于原有知識儲備構建生成對事物的新理解。 構建主義理論對本文的啟示在于,在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 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特點,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和實踐意識。

3.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最早由弗里曼提出, 他認為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管理活動中需要平衡各個利益者相關利益。 利益相關者理論對本文的啟示在于,在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結合相關企業需求優化課程內容,明確培養目標。

三、商貿專業教學改革方案

(一)內外貿一體化商貿專業群課程改革優化

專業群課程體系一般是按照“底層共享、中層整合、頂層互選”的原則構建,其中,底層共享是指在群內各專業之間整合必要的知識、 技能和素質, 針對群內所有學生,幫助他們對專業領域形成全面的認識,掌握一般的專業能力。 中層整合是指根據各專業對應工作崗位所需的核心專業能力來確定課程安排,針對本專業的學生,使其具備從事本專業領域內各種崗位的就業能力。 系統開發教學內容將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融入到課程標準及教學內容中,實現職業培養與區域人才發展需求對接。 整合課程內容要求商貿專業群中的每個學科專業都有著自己的課程體系,要結合課程體系開展實際教學應用。 例如,可以在以下課程中開展實際教學應用: 商務英語、 國際貿易、國際營銷、國際法律法規、商務禮儀,大力進行課程整合與優化, 考慮課程開設的順序, 做到科目專業層次分明。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社交方式讓學生在熟悉、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教育,體現“教、學、做”三者合一,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學習素養。

(二)“崗課賽證”融通

課程教學內容以及科目的變革要與崗位實際需求聯系在一起。 課程設計之前要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整理商貿企業對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對接, 緊密結合1+X 跨境電商B2B 職業資格認證等崗位行業標準, 形成與崗位工作緊密聯系的項目任務化課程結構。 “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將職業技能比賽內容和標準融入日常教學,為學生提供全面、實用的學習體驗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行業需求,增強職業素養、崗位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促進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發展的重要模式。 采用模擬實訓、仿真平臺有助于幫助師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真實的實訓操作和模擬實驗。 職業院校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料和較強的創新能力,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實習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企業的發展和需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校企合作還可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商貿專業具有國際屬性,需要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過與國外企業合作可以提高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和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 天津職業大學國際商務專業依托天津現代服務貿易職教集團與天津進出口商會、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天津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于2019 年組建精英班,定期邀請企業導師入校為學生授課,通過校企精準對接實現人才定向培養。2020 年,開始線上線下鏈式人才庫建設,2021 年校企共建數字貿易人才中心,2022 年獲批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立項,天津職業大學—阿里巴巴國際站數字貿易產業學院成立,國際商務專業導入阿里巴巴跨境電商人才標準和認證體系,構建了崗課賽證一體化的跨境電商B2B 人才培養體系。 2023 年,校企雙方組建了跨境電商B2B 數據運營結構化教學團隊,開展“雙師同堂、校企共育跨境電商運營人才”的企業課程,同年10 月舉辦數字貿易產業學院跨境專場招聘會,阿里巴巴搭建的全方位、零距離就業服務平臺提供了點對點優質崗位,打造了職教“培育+就業”的閉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供需的有效對接和精準匹配。 校企合作成為職業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要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實行定向培養方案,不但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解決企業招工難題。 因此,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職業院校應完善課程設置,實現商貿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用工需求的高效對接。

(四)專業群與產業鏈共同培育

構建專業群與產業鏈共同培育模式, 挖掘商務專業群產業鏈優勢,做到與產業鏈企業共同建立培育主體,集聚校企多方優勢和資源,共同建設實踐基地和實訓平臺,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發展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合作(詳見圖1)。

圖1 專業群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圖

四、商貿專業群人才培養機制優化方案

(一)結合社會需求,組建高水平專業群

在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過程中要深度把握產業鏈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結合內外貿一體化產業布局,將數字會計、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等融入教學過程中,打造數字商貿專業群,不僅能夠實現跨界融合,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數據背景下,貿易趨向于數字化,職業院校要開設專門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以適應時代的潮流。

(二)以學生為中心,打造螺旋式上升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要以學生為中心,把握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通過分層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不斷學習。 同時,要通過螺旋式上升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不斷夯實個人的專業知識,努力朝著全能型人才發展。

(三)產教深度融合,培養定向人才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開展產教深度融合,讓學生能夠在實訓基地、實訓平臺獲得實踐技能的提升,同時通過輪崗制度、校企共贏制度、定向培養制度等保障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真正了解到企業生產的過程與運營模式,實現教學相長。

(四)提升教師能力,打造“雙師”隊伍

師資隊伍在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打造“專業教師+企業專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雙師”制度能夠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夯實學生的理論素養, 另一方面能夠通過企業專家及時了解企業發展的現狀。 職業教育應站在更高起點上,著重深化與政府、事業、企業的交流合作,把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大力培養專業化人才作為發展的重點,學習和借鑒先進、成熟適用的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和數字化教育資源,不斷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就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

(五)優化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職業院校在不斷優化課程內容的過程中, 除了商貿專業相關課程內容,更要將配套課程進行整合,借助線上課程和選修課, 拓寬學生視野, 提升學生個人的綜合能力。 專業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基礎課和選修課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向全面、高素質、多技能人才發展。

五、結語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 對商貿專業的學生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對職業院校來說更是責任重大,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培養高質量人才,是職業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職業院校要在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敢于打破傳統觀念, 創造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以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商貿職業院校校企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畫像即墨商貿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商貿信息
商貿信息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商貿信息
校企合作五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