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對藝術創作的變革性影響分析①

2024-03-05 10:30于婉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100084
關鍵詞:藝術創作經驗藝術家

于婉瑩(清華大學 美術學院,北京 100084)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人工智能是認知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結合而產生的新的學科和技術方向。深度學習代表著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最前沿,而人工神經網絡是深度學習的重要技術特征,其架構和運作方式受到認知科學在人腦研究領域的成果啟發,認知科學的研究進展大大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人工神經網絡由大量單元和數學函數構成,與簡化后的神經元類似。[1]50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可以直接從海量數據中找到規律,并通過對機器的訓練完成各種任務。大型預訓練模型的出現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創作領域已經取得大量成果,這表明通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在某些領域已經與人類的智能水平接近。當前的機器學習已經能更好地借鑒人類學習的特征,并適當地舉一反三,給出學習過程中未曾出現的示例和結果,形成新的創作??梢灶A見,在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會更加完善地模擬人類的認知過程,并將這種過程的速度、復雜度和精準度增加,從而在與邏輯思考有關的領域中形成與人類的競爭,甚至超過人類。

人工智能在圍棋領域的應用是反映其發展水平的典型案例。十年前,圍棋界沒有人認為機器能夠戰勝人類,但是AlphaGo 的出現讓全世界范圍內的頂尖棋手大吃一驚,時至今日,已沒有一個人能夠戰勝AlphaGo。而發明AlphaGo 的團隊已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出AlphaGo Zero,它的最大特點是不再依賴人類的圍棋經驗數據,完全通過自我學習來提升自身技藝,并已經戰勝AlphaGo,實現了更大程度的技術突破。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說:“所有重大的科學革命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把人類的傲慢從一個又一個先前堅信我們是宇宙中心的信念基座上拉下來?!盵1]426人工智能在繪畫和設計領域內的當下表現及其未來發展,都將進一步證明這一論點。

某種程度上說,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進行的藝術創作,能夠重復和再現人類藝術創作的過程,人工智能可以獨立完成有創作意義和特征的藝術作品,并浸入藝術創作的每個環節(創意、手法、創作、結果)。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技術代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其核心思想基于對人類神經網絡的研究及其在認知科學領域的應用。它采用算法生成具有一定創意和質量的文本、圖像或視頻內容,我們稱之為“生成式人工智能”。通過訓練模型和對海量數據的學習,AIGC 能夠根據輸入的各種條件和要求,生成與之相關的創新性內容,實現了“自然語言”和人工智能的融合。AIGC 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由OpenAi 公司開發的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軟件,它完成了機器學習算法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飛躍,通過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以及海量的參數訓練,形成人工智能對自然語言的理解以及具有創新性內容的生成。通過不同功能的AIGC 的不斷組合與兼容,將最終生成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即“通用人工智能”,它可以通過獲取來自各類信息庫中的大量數據信息,不斷掌握知識,進而進行推理,形成能力,并將這些能力遷移到其他應用場景中。AGI 能進行抽象思維,并通過因果關系預測結果,因此它具有通用性。

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過程一如藝術家構思并完成一件藝術作品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命題創作的過程。操作者輸入的指令就是給人工智能提出的命題要求,即其進行藝術創作的形式和內容的要求。而人工智能能夠理解這些指令,如同藝術家基于自身經驗來理解命題??梢哉J為,人工智能就像一位有經驗的藝術家。在可見的未來,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的進一步結合所引發的技術進步,會使人工智能更接近人類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完美地再現人類藝術創作的過程,但是,這種再現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一種藝術創作,是與人類藝術家一樣的藝術創作。

即使是命題創作,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已經具有獨立的意義和特征。機器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取相應的創作元素并進行創作,這是人工智能浸入藝術創作每個環節的過程,是從人類已有經驗中提取創意和創作手法的過程。機器模仿著人類基于經驗進行創作時所遵循的認知規則,最終完成獨一無二的創作作品,這是人工智能變革性的技術突破。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人工智能程序機器人“微軟小冰”的作品,這些作品只是人工智能進行藝術創作的階段性成果,即使這樣,它們已經足以令人驚嘆。微軟小冰的繪畫作品集《或然世界》是小冰通過對世界過去400 年藝術史上236 位著名人類畫家的學習并吸收其特點,從而獨立完成的繪畫作品。小冰是詩人、畫家和音樂家,其出色的藝術創作能力令人震撼。2017 年,小冰已經出版了歷史上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創作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隨后她又化名“夏語冰”,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并于2019 年順利畢業,同時舉辦了個展;2020 年,小冰又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畢業,并獲得“榮譽畢業生”稱號。微軟小冰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交互主體基礎框架(Avatar Framework),她是人工智能發展階段性成果的典型代表和反映。[2]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的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引發文化層面的變革,進而影響人類社會的總體發展進程。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2023 年評選出的十大年度科學人物中,首次將一位非人類科學家人工智能AI 助手ChatGPT 列入其中,預示著又一個科學技術變革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也將進一步感受到這種變革性影響。人工智能的革命性進展是人類社會的又一次技術變革,它在藝術創作領域的拓展應用,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新的突破。我們現在看到的僅僅是人工智能所創造的階段性成果,從更大范圍來看,人工智能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將導致人類社會秩序的重塑,可以說,它將引發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變革。[3]1這個變革的突出特征是,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于傳統意義上體現和反映人類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領域內,藝術創作領域就是其中之一。

圖1 微軟小冰的展覽現場

另一方面,當前對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能力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質疑,部分研究者認為這種能力仍然是對人類創作的一種模仿。圖靈獎獲得者楊立昆指出:“人工智能是精于模仿的藝術家,它能熟練地模仿他人的風格進行繪畫或音樂創作,例如,它能夠神奇地將某張風景照片轉化成為具有印象派時期的油畫作品。它也能夠進行音樂創作?!盵1]572022 年,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圖2)獲得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字藝術類別作品的冠軍,但是很多人質疑作者作弊,認為這不是人工智能創作的結果。這幅作品之所以引起大量爭議,是因為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繪畫不能稱之為藝術創作,因為這種繪畫的本質是模仿,人工智能不具備獨立的創造性思維。

圖2 AI作品《太空歌劇院》

圖3 大衛·霍克尼Ipad繪畫作品

圖4 作者Ipad繪畫作品

但無論如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預示著人類社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人工智能已經能以接近人類的智商水平進行工作,通過運用深度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方法生成近似人類創造的文本、圖像和視頻,并將這項技術應用擴展到繪畫、音樂創作等過去只能由人類完成的工作領域。[3]11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繪畫、設計等以往由人類主導的藝術創作領域取得的突破和進展,將引發藝術創作領域的深度變革。

二、人工智能技術將重構藝術創作領域的話語體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斷注入全新的“創作”理念,突破線性思維框架,產生具有情感特征的行為能力,從而逐步進入人類獨有的創造性領域,如寫詩、繪畫、音樂、寫作、教育等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與藝術家一樣進行繪畫和設計方面的藝術創作,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到,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藝術創作領域中的重要成員,人工智能創作的藝術作品也將成為人類社會中藝術創作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領域中以非人格主體出現,這是以往從未發生過的,也因此會在藝術創作領域中產生變革性影響。人工智能進入藝術創作領域所帶來的新業態,給以繪畫和設計為職業的藝術家們以及整個藝術創作領域都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引發整個社會在藝術創作方面的觀念、認識變革,重構藝術創作話語體系中的各個方面。

所謂話語體系,其內涵以理論和知識體系作支撐,以系統性邏輯性的話語進行外化性表達。人工智能將導致以下幾個方面的變革。

藝術創作的能力及價值內涵將被重新定義。藝術創作能力及價值內涵涉及藝術創作領域話語體系的核心理念。當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藝術創作的許多方面時,可以預見,未來的藝術創作將呈現出三種形態:第一種是仍由人類獨立完成的藝術創作,第二種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來完成的藝術創作,第三種則是人與人工智能合作完成的藝術創作。當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一種非人格化的創作主體時,人工智能則由人類的工具逐漸轉變成為人類的伙伴。[3]19第二種和第三種形態對長期以來以人類為創造主體的藝術創作將產生觀念認識上的極大沖擊,促使我們對藝術創作能力進行重新定義。例如,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陳琦研究了小冰的繪畫創作后深受震撼,他認為,小冰的繪畫創作是模仿還是創造將引發我們對原創與模仿的重新定義。[2]1

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進行的繪畫和設計創作,以海量數據、人類歷史經驗和認知科學作為基礎支撐,運用神經網絡和算法,并進行大量訓練,讓人工智能學習大量的藝術作品,理解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技巧,學會特征提取,最終通過輸入參數和指令,自動生成具有特定風格的主題繪畫。也就是說,人類通過修改調整參數指令,即可達到借助人工智能進行藝術創作的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創作過程雖然是對人類已有藝術經驗所進行的提煉和表達,但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依靠的海量數據已經超過任何一位藝術家個體所積累的經驗,人工智能創作的繪畫或設計作品遲早都會構成對傳統藝術創作的極大挑戰。在這種狀況下,藝術創作的價值和內涵也會被重新定義。

在未來,那些僅僅基于已有經驗而進行的藝術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將會由人工智能來替代完成。在人工智能時代,由人工智能完成的藝術創作與突破傳統經驗的人類藝術創作一起,構成了不同層次形式和內涵的藝術創作維度?;谌斯ぶ悄軇撟骷捌渥髌匪纬傻男滦g語會不斷涌現,如ChatGPT 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的專用術語;人工智能技術與繪畫、設計等藝術學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學科體系,并創造出新的藝術創作情境;人工智能繪畫和設計所生成的成果為我們提供全新的藝術批評視角等。

不簡單依賴傳統和經驗的藝術創作,會更能夠定義人工智能時代的藝術創作能力。人類的藝術創作作品承載著藝術家在探索自然世界過程中激發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它通過畫面反映人類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感悟,通過繪畫傳遞個人情感。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憑借個人的直覺、本能、天性和判斷發揮獨特的想象力,完成創造性的藝術作品。他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熱情,這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體驗由構圖、色彩、空間、光線帶來的各種新奇。藝術家還可以根據以往的審美經驗控制畫面,在不依賴傳統的基礎上展示個性,這樣創作出的藝術作品將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與內涵。當藝術家不斷創造出反映時代、社會、民族思想和情感的藝術作品時,其中蘊含的最本質、最真實的價值越顯珍貴,也顯示出藝術創作的寶貴核心價值和內涵。

藝術創作的觀念意識正在發生變革。人工智能進入藝術創作領域也使藝術家面臨更多思想觀念和倫理道德方面的挑戰與困惑。例如,人工智能在繪畫創作中的角色定位問題,人工智能繪畫作品的署名問題以及人工智能繪畫作品的所有權問題等。當人工智能從已有的人類藝術作品中汲取特征并完成創作后,我們該怎樣看待這些作品?這些作品是原創還是模仿?它們是否具有藝術價值?這些疑問都在提醒我們,人工智能已經對傳統繪畫領域提出了大量觀念和倫理準則方面的挑戰。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領域的變革性影響包括它在倫理道德和哲學層面提供的新思考。當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改變了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體驗關系時,我們怎樣確保人類珍貴的藝術體驗能得到尊重;當人工智能在創作過程中“挪用”或“侵犯”某些特定文化符號、文化傳統和價值觀時,我們怎樣保障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得到同等的尊重;當人工智能的繪畫創作出現技術性失控,導致不符合道德規范或社會價值觀的作品產生時,我們如何建立相關規則以確保人工智能在繪畫創作領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亟須提出和確定新的倫理準則,這些倫理道德和哲學層面的觀念認識幫助我們制訂與人工智能時代相適應的準則,并能夠為我們提供面向未來的指引。[3]262-267

需要注意的是,當人工智能的研發人員更多聚焦于他們試圖解決的技術問題,從而實現可能的實際應用時,他們還來不及考慮這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否會引發重大的社會變革以及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可能產生的觀念和意識方面的沖擊。[3]270目前的情況是,這種變革性的影響正在藝術創作領域內發生,正在改變著我們對藝術創作的觀念意識。

藝術史的敘事解讀方式將改寫。從藝術史的角度看,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創作本身,它能夠掌握的人類藝術歷史中全面的經驗,并轉化為系統的知識體系,這種經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能力遠遠超過人類個體,藝術家個人的經驗難以與之匹敵。因此我們需要思考,人類是否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經驗整理和解讀方式,重新思考人類藝術發展的歷史和積累的經驗,思考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能力對于藝術史研究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藝術史研究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知識,藝術家需要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來積累并具有藝術創作能力,而人工智能由于缺乏人類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暫時無法領會藝術研究所需要的深層次的文化意涵,但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強大的搜索、運算能力將能夠實現藝術史研究所需的對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的理解,成為未來藝術史研究新的解讀助手。

當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藝術研究和創作能力既源于人類的經驗,又可能超越人類的經驗時,我們對藝術創作的解讀和敘事方式也因此發生轉變。當人工智能基于對人類創作經驗而提出新的有關藝術史的闡釋時,我們對藝術史的研究也進入了一種新的范式。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各種藝術創作的共同實質,就是藝術創作來源于人類經驗,“經驗似乎將我們引入了現實世界之外的世界之中,而這個世界不過是比我們日常經驗世界更深的現實。在這里,我們超越自我,探尋自我”。[4]177我們發現,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以及它對藝術史的經驗分析,會更加體現人類的共同經驗,它超越個人的經驗,從而呈現出不同以往的藝術史研究結果。

從藝術史的視角看,藝術創作的表現內容與表達方式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新的創作流派的出現意味著人類藝術創作形式的新突破,這種突破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特征,與時代精神相契合。人工智能所表現出的藝術創作能力與人類社會進入數字時代所體現的特征相契合,從而構成新的創作流派。

三、人工智能將重構技術與藝術之間的關系

藝術家接受技術進步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19 世紀末到20 世紀,照相機的發明和普及給傳統繪畫帶來很大的沖擊,很多藝術家都在感嘆“繪畫已死”。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歲月更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科技與藝術共生共存、相互促進的局面,這也促使更多新藝術創作和表現形式的出現。

電腦及各類繪畫軟件的出現改變了藝術家的創作方式,藝術家從抵制創新技術到逐漸接受,并將創新技術作為創作的重要基礎條件。藝術家以創新技術作為繪畫工具所創作的作品也逐漸為社會所接受,并被收藏者重金購買。

人工智能成為人類藝術創作的重要伙伴。微軟前技術總監沈向洋先生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開始與人工智能共同生存的第一代人類。人工智能的目標并不是取代人類,而是作為人類的伙伴,幫助人類進一步釋放創造力。未來的人工智能可能發展出具有人類情感的、更全面的創作能力,可以稱之為人工智能創造(AI Creation)。[2]1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藝術創作能力使其在藝術創作領域占據重要位置。我們可以預見到,人工智能將重新構建藝術與技術之間的關系,藝術家與人工智能將建立一種伙伴關系,這是具有變革意義的新型關系。

人工智能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聯并不是“替代”與“被替代”的沖突關系,而是“啟發”與“被啟發”的合作關系。如前所述,人工智能將和人類藝術家合作,創作出不同于以往的、更具想象力的藝術作品。人工智能發展出的藝術創作能力將超越以往技術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這種變革對藝術家而言是從未有過的巨大挑戰。未來的人工智能不只是基于大數據總結出的繪畫技巧和模式,科學家在設計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能力時,必將依托具有人類共識的審美規則和價值判斷作為其重要支撐,能夠與人類的藝術創作相輔相成。

如部分學者所預測的,人工智能在繪畫創作方面無法真正取代傳統的架上繪畫,人工智能能夠達到的,仍然是作為藝術家的伙伴,構成人類與人工智能的一種平衡。Midjourney 創始人大衛·霍爾茲(David Holz)說:“AI 是水,而非老虎。水固然危險,但你可以學著游泳,可以造舟,可以造堤壩,還能借此發電。水固然危險,卻是文明的驅動力,人類之所以進步,正是因為我們知道如何與水相處并利用好它。水給予更多的是機會?!盵5]38-40人類會逐漸將煩瑣、枯燥、危險、重復性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完成,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對人類工作的不斷替代,人類的智慧則會更多發揮在高端的、需要智力和創造性的領域中,從而帶來進一步的社會發展。

技術與藝術在藝術創作方面實現互相促進。人工智能作為藝術創作領域內的新角色,已經促使新繪畫風格興起,為創作者提供了嶄新視角,為個性化、多元化藝術風格的探索提供了可能。傳統藝術創作的基本目標是表達情感和思想,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而人工智能則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算法等手段,生成相同和不同的藝術作品,極大豐富并擴展了傳統繪畫的創作方式和創作空間。同時人工智能也促使新的藝術流派的出現,影響藝術創作的風格和技巧,并使藝術家通過多維度重新審視藝術,審視世界。此外,隨著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斷深化,機器可以快速產生海量的原始數據,藝術家可以將這些數據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吸收、消化和二次整理,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

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與人類藝術創作存在多種不同之處,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注入了自身的情感和感受,而人工智能只能依賴算法和數據處理;傳統繪畫強調藝術家的創作新意和技巧,而人工智能繪畫注重對傳統經驗的提煉和融合;藝術家在傳統繪畫過程中能享受創作的樂趣,而人工智能繪畫更在意創作的結果;傳統繪畫講求造型語言的變換,而人工智能則講求造型語言的使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傳統繪畫所展現的“手工價值”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工智能所展現的“智能價值”也是傳統繪畫無法替代的。雖然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是基于人的經驗而進行的,但人工智能仍展現出另一種非常態化的藝術創作能力,實現與人類藝術創作的相互促進。

AIGC 智能創作時代已經來臨,其背后的運轉邏輯仍然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數據模型和人類以往的經驗去理解作品、解釋作品,并進行創作。它似乎可以完成基于人類以往經驗的藝術創作,并形成與藝術家的競爭。但是,藝術家作品中展現出來的是人類文化的精神境界,有自身情感作為依托,也包含著獨特的審美判斷,這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也是未來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重要依靠。

雖然人工智能在技術層面越來越完善,但是它目前仍然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藝術創作,這是因為藝術創作不僅包含了技術和工具,還涉及人類特有的直覺、本能、天性、創造力、想象力,以及人類情感和人文等方面的因素。但是,人工智能在其能力和發展速度方面的革命性進展會超出我們的預想,這就為人工智能創作在藝術創作領域內引發的進一步變革預留了無限的可能性,也會推動藝術創作的變革性發展,技術與藝術創作之間的互動會更充分,藝術創作也因此完全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此外,藝術創作需要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些能力超出了算法目前所能指涉的范疇。但想象和創造能力原本都是基于人類對于已知事物的認知和超越,誰又能夠斷言,未來不存在著人類憑借算法技術再次獲得更宏大的想象和創造力的可能性呢?人類繪畫歷史上那些獨特的風格和技巧,也并不是隔絕于科學和社會發展而孤立存在的。人工智能技術未來的突破將意味著,創作出有深度、有情感的藝術作品的資格并不只屬于人類。

結語

認知科學的進展和人類過往的藝術創作經驗所形成的能力,對人工智能技術進入藝術創作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能力對藝術創作正在產生深刻的變革性影響,并反映在藝術創作的各個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創作能力方面的不斷突破將是一個令人稱奇的過程,我們將預見并嘗試構想這一過程對藝術創作領域中方方面面產生深刻改變的圖景。對這種影響和改變提出的預見和討論是非常有意義的。在人類藝術創作的與時俱進和人工智能的共同發展進程中,在藝術家與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起的新型關系的過程中,我們將創作出有著時代特征的、更具創意的、更多樣化的新的偉大藝術作品。

猜你喜歡
藝術創作經驗藝術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藝術創作考敘
《榜樣》:藝術創作的一次“出圈”表達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藝術創作全面繁榮
豐富藝術創作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