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子里的鄉愁

2024-03-06 04:17琦君
臺港文學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楊梅桂花母親

琦君

楊 梅

六月,該是故鄉早谷登場、楊梅最好的季節了。我鄉的茶山楊梅,可以媲美于紹興的蕭山梅,色澤之美,更有過之。一顆顆又圓又大,紅紫晶瑩像閃光的變色寶石。母親在大筐子里選出最好的給父親和我吃,我是恨不得連人都鉆進簍子里,把爛的也帶核兒吞下去。說起吞核兒,我是經過一番特別訓練的。我有個只大我幾歲的小叔叔,與我一樣的貪吃楊梅。我們要從楊梅上市的第一天青的酸的,吃到下市的最后一天爛的苦的才罷休??墒撬谋绢I比我大得多,他把楊梅擱在嘴里,只用舌頭一拌就咽下喉嚨了。我問他:“核兒呢?”他說:“吃楊梅不咽核兒還成啦!那你吃上十斤八斤也不會飽。還有,楊梅核兒才是消毒的,咽下去,可以把腸胃里不清潔的東西,如蜘蛛網、豬毛之類的東西一齊卷出來。所以楊梅不必洗,洗了味兒就淡了,可是要吃不洗的楊梅,就得學會咽核兒?!蔽衣犃怂脑?,有點兒半信半疑??墒菫榱耸∪ハ吹穆闊?,借此可以多吃,也就開始學咽核兒了。叔叔說要咽就得在每次吃第一個就咽下去,以后就不困難了??墒俏疫€是學了很久才學會。學會以后就越發地狼吞虎咽起來,吃得肚子鼓鼓的,舌頭都起了跟楊梅珠子一樣的小泡泡,吃飯喝茶都感到痛。我不愿告訴母親,還是偷偷地吃。母親看我那副猴相,笑罵我:“這樣吃楊梅,給你招個茶山女婿吧!”終于我吃出胃病來了。胃酸涌上來,整天不想吃飯,母親把楊梅核兒焙成灰,叫我用開水服下去,幾次就好多了。母親正色地告誡我說:“小春,你吃東西這樣任性,長大了,一個人在外沒有媽照顧,病了怎么辦?”我常常為母親的多叮嚀感到厭煩,無知的童子,總以為一輩子都會在母親的愛撫下享受著幸福呢!

農歷的六月初旬,是鄉間家家戶戶“嘗新”的好日子?!皣L新”就是新谷已經收成了,農家得做幾樣好菜,謝了谷神,請大家來喝杯慶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紅米飯(新谷是紅米)。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個大盤:一盤茄松(茄子切絲,裹了面粉雞蛋油炸),一盤蛤子,一盤切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盤拿燒酒浸過的楊梅。這四樣東西差不多家家都相同。我愛酒又愛楊梅,啜著燒酒楊梅,下以茄松,剝剝蛤子,最后吃鮮甜的西瓜解渴。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所以哪一家請吃“嘗新”酒總是我做代表,父親是懶得出門的,母親又是這樣不吃、那樣不嘗的,我就樂得單身赴宴,吃得前仰后合地回家。寧可吃壞了肚子,又害母親操一場心。

我家搬到了杭州,蕭山的楊梅也一樣鮮甜,樣兒是橢圓的,顏色是粉紅或白的,看起來遠不及故鄉的茶山梅漂亮。我因為胃病,已經不能多吃,更不能咽核兒了。母親仍是在簍子里選出最大最好的幾顆留給父親與我吃。星期天回家,我端了藤桌椅坐在院子里,母親就把一碟子用鹽水洗過的楊梅放在我面前,說:“小春,只吃十個,晚飯后再吃十個?!蔽乙幻孀鲋鷶?,一面把楊梅放在嘴里慢慢兒啜著甜汁。令人頭痛的代數題,一道也做不出,十個楊梅卻在萬分不舍得吃的情形下吃光了。母親笑著端起剩下的說:“再吃一個,明天的代數就考個楊梅大的零分?!蔽乙残χ?,紫色的楊梅汁滴落在練習簿上。

抗戰第二年,我們回到故鄉,父親病了。他患的是肺病與痔瘡,這兩種病都不宜吃楊梅,可是到了楊梅成熟的季節,他還是想吃,每次只能吃兩個。有一次,父親的朋友從遠方來,送了他一對玲瓏剔透的水晶小碟子,父親自是心愛萬分。母親把兩個紫透的楊梅放在一只水晶碟子里,另一只碟子擺上幾朵茉莉花與一枝芝蘭。一清早叫我端去放在父親的枕邊。聞著芝蘭的陣陣清香,父親把楊梅拿在手指尖上,端詳半晌說:“你母親愛花,愛水果,可是她從不戴花,也不吃水果,只默默地培養得花兒開了,果子結了。她一生都是那么寧靜淡泊!”他眼睛望著壁上母親與我合攝的照片,好像還有許多話想和我說,卻沒有說出來。

農歷六月初六日,是父親的生日,頭一晚,母親就吩咐我要早起,在佛堂與祖宗神位前點上香燭(因為父母親都是信佛的),然后再扶父親起來拜佛??墒俏吹教炝?,父親就氣喘了,我與庶母都陪著他,母親仍在樓下張羅。他的氣愈來愈急,我摸他的脈搏急促而衰微,額上冒著豆大的汗珠,我知道情勢不好,趕緊給他注射平氣強心針。父親的眼睛只是望著我,又看看壁上的照片,我懂得他的意思是要我請母親趕緊來。我急急跑到樓下,母親正端了那一對水晶碟子的芝蘭與楊梅跨上樓梯,我接過碟子嗚咽地說:“媽,爸爸要你快上去?!笨墒悄赣H還是猶疑不決。因為父親臥病之初,庶母就請了瞎子算命,排起八字來說母親的流年與父親有沖克,兩年中必須避不見面。庶母信了瞎子的話,示意母親不要去看父親。父親呢,心中雖有千言萬語要與母親傾吐,怎奈母親執意以父親的身體為重,不愿與他見面。于是父親與母親之間,都是由我傳遞心曲??墒乾F在,一切都將太晚了。我拉著母親的手,喉頭哽咽不能成聲。母親也慌了,三步兩腳趕上樓來。庶母已在旁放聲大哭,父親只以含淚的眼睛看著母親與我,嘴唇微微動了一下,未能啟口即溘然而逝了。母親掩著嘴忍住了哭,半晌才說:“你們都不要大哭,不要擾亂他的精神,跪下來念經,最后的一刻,讓他平安地起身吧!”我們都匍匐在地上,是母親的語音似古寺鐘磬,使我于神志昏亂中略微清醒過來。我抬起模糊的淚眼望母親,她于滿臉的悲傷哀戚中,仍透露一股臨大變而能勉強鎮定的毅力。她將父親的雙手平放在胸前,給他穿上襪子,看時鐘正指著九點。小幾上擺著那兩個水晶碟子,芝蘭散布著芬芳,楊梅仍閃著紫紅的光彩,此情此景愈加使我泣不可抑。六月初六,父親的生日,誰又想到竟成他的忌辰呢!

四十九天的齋期中,我每天總不忘在水晶碟子里擺上幾瓣鮮花與兩顆楊梅,上供于父親的靈前。而母親呢?似乎再無心情揀選最熟最紫的楊梅了。

我負笈上海以后,每年夏天楊梅成熟之時,也靠近父親生日與忌辰六月初六。上海沒有好的楊梅,我也不再想吃楊梅。南望故鄉,我懷念的是去世的父親與勞累大半生白發皤然的母親。

1941年初夏,我卒業大學,母親叫小叔寫信告訴我:“孩子,早點兒回家吧!回家正趕上楊梅最好的時候。媽又得為你揀一顆顆晶瑩的大楊梅了?!蔽腋兄x母親比海更深的愛,也想起了父親那一對心愛的水晶碟子。

可是那時因戰事海岸線封鎖,我竟遲遲未能成行。忽然一個晴天霹靂,叔叔來信說母親舊疾突發,叫我急切回家,遲恐趕不上了。我冒著危險,取道陸路,整整二十一天才趕到家中,趕到時母親的靈柩已停放在祠堂里了。

年光于哀痛中悠悠逝去,我亦已憂患備嘗,兒時那種吃楊梅的任性與歡樂,此生永不會再有了。

喜 宴

我的故鄉是離城三十里的一個小村莊——瞿溪。瞿溪風俗淳厚,而對于城里人的禮儀、衣著,卻非常羨慕而且極力模仿。在結婚大典中,“坐筵”可說是中心節目,儀式之隆重不亞于城廂,只是排場不及他們豪華就是了。

父親當年在杭州做過一任“大官”,我又是他的獨養女兒。因此地方上不論什么人家辦喜事,都要用轎子把這位“潘宅大小姐”請去撐場面。尤其是坐筵,更少不了我。本來,被請作坐筵客的,必須具備一個最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姑娘要長得十分標致,年齡在十四五,已經定了親,在半年內就要“做新婦”的最合標準。而我呢,小時候明明是個塌鼻子、斗雞眼兒的丑小鴨,年紀還不滿十一歲。只因是“官家之女”,這只丑小鴨也就成了坐筵席上的貴賓了。

可是無論如何,坐筵畢竟是我童年生活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如今追述起來,心情之興奮正不亞于退職官兒們津津樂道他當年煊赫的功名事業呢。

在鄉間,我既是人人矚目的“官家小姐”,母親平日對我的舉止儀容,自是倍加管教,唯恐我有失態之處。我自覺小小年紀,就時常被請作坐筵客,固然是值得驕傲,可是畢恭畢敬地坐在新娘旁邊,眼看著熱騰騰、香噴噴的菜,端上來又撤下去,既不能放肆地吃,又不能隨便退席,實不勝拘束之苦。

更有一件使我苦惱的事,就是每次赴坐筵時總感到自己的衣服遠不及其他姑娘的華麗??此齻円粋€個爭奇斗艷,旗袍也好,裙襖也好,總是最時髦的五彩閃花緞(在當年,閃花緞是一種最名貴的緞,就如同玻璃紗是那時夏天里最漂亮的紗)。烏亮的辮子,扎上兩寸長嵌銀絲的桃紅或水綠絲線。有的更是滿頭珠翠,衣扣綴著小電珠泡,一閃一閃的,看得人眼花繚亂。而我呢?永遠是一件紫紅鐵機緞不鑲不滾的旗袍,那是母親的嫁衣改的。改得又長又大,套在舊棉袍外面(辦喜事大部分是冷天),像蒼蠅套在豆殼兒里,硬邦邦,稀里晃蕩的,看去就是個十足的傻丫頭。母親還得意地說:“鐵機緞多堅實,現在的閃花緞哪比得上呢!”我氣得直撇嘴。此外,我還有一頂紫紅法蘭西絨帽,是父親遠遠從北平寄回給我的。母親說:“剛好配一套,再漂亮不過了?!蔽艺f法蘭西帽應當歪戴。母親說歪戴帽子不像個大家閨秀,要我端端正正頂在頭上。為這頂帽子,我哭過不止一次??墒俏翌^上沒有珠翠,不戴帽子光禿禿的更難看了。

我至今都不會忘記那非?!皝G臉”的一次。那是我們鄰村郭溪第一家富戶張宅大小姐出嫁。我被請去陪新娘“辭嫁”(這是姑娘出嫁前一晚,告辭父母家人的一桌筵席,儀式比坐筵輕松,因為新娘是在娘家)。張大小姐是有名的美人兒,打扮成新娘,其美麗自不必說。我穿的仍是那唯一的紫紅鐵機緞旗袍,戴上那頂令人煩惱的法蘭西帽。在艷光照人的新娘旁邊,我不免自慚形穢起來,就只是往人縫里躲。此時,大堂上忽然一聲高唱:“胡宅二小姐到?!毙路坷锼械呐投家积R擁到房門口,男賓們更是爭先恐后地圍向那頂綠呢轎子,我在人縫中定睛一看,轎子里跨出一位小姐。那高貴淡雅的裝束,雍容華貴的神情,真使在場所有的女賓都為之黯然失色。我耳中只聽得一片贊嘆欣羨之聲,再回頭偷偷照了下穿衣鏡,簡直寒磣得無地自容了。胡二小姐裊裊婷婷地走進新房,露出玉米似的潔白纖牙,微微地笑著。烏緞似的頭發,梳成兩個圓髻,各繞上一圈珍珠,額前稀稀疏疏飄著幾根劉海,一張瓜子臉兒,嫩白的肌膚和她一身月白軟緞繡淡綠牡丹花旗袍相映照,那一派冰晶玉潔,我至今都想不出一個妥當的字眼形容她。

坐筵時,胡二小姐挨著新娘,我被安排在她的下首,那意思就是胡二小姐的地位比我高,她是主賓。這時,我心里已經很不自在,倒不是忌妒胡二小姐,而是覺得自己這一身衣著和一臉的黑皮膚,實在沒資格參加這豪華的典禮。我又不時偷眼望胡二小姐襟前扣的一大朵珠花和新娘領子下的鉆石別針。我在心里對自己發誓,這一生一世再也不陪新娘了。不一會兒,來了一個珠光寶氣的婦人,她一手牽一個姑娘,走到我面前,瞇起近視眼看著我說:“你是胡二小姐的陪伴小姑娘吧?你跟我來,另外專有一席給你們的?!卑榧捱B連搖手說:“不是不是,她是潘宅大小姐呀!”胡二小姐卻低下頭抿嘴兒一笑。我真恨透了那一笑,那里面包含了譏諷、得意與輕蔑。我的眼淚幾乎掉下來,但我咬著嘴唇忍住了。那時,我的臉一定是青一陣、紫一陣,難看極了。菜一道道地上,我終席不曾舉一下筷子。連新娘都忍不住招呼我說:“小妹妹,你吃一點兒呀!”我搖搖頭,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我快點兒死掉吧!”

胡二小姐就在兩個月后結婚,胡宅派了三次轎子來接,我死也不去。母親只好自己去了。胡二小姐嫁到同村王宅。王宅請我坐筵,我也不去。我流著眼淚央求母親道:“媽,您為什么不做件五彩閃花緞旗袍給我,為什么不給我一朵珠花戴呢?”母親笑笑說:“你還小,等你十五歲一定給你?!?/p>

幸得沒等到十五歲,父親就從北平回來了。我一五一十向父親訴了委屈。父親馬上帶我進城,在一家最有名的裁縫鋪里,給我定做了一件旗袍。白軟緞繡上整株的紫紅梅花,再配上一雙綻紅亮片的白緞高跟鞋,這一身富麗的“錦袍”,頓時使我忘記了自己的塌鼻梁和斗雞眼兒,自以為可以和鳳冠霞帔的新娘比美了。

十二歲那年的一次坐筵,給我贏來了無比的光榮。從那以后,在人們心目中,我才真正是一位有“大家風范”的“千金小姐”了。

那是地方上一家大戶娶兒媳婦,父親也被邀請做特等貴賓。我們父女二人的兩頂轎子,一前一后往大門長驅直入,好不威風。坐筵時,父親坐在新娘左首一席,另請四位年高德劭的客人陪他。

我坐在正中一席陪新娘,右首是新郎的父母與長親。他們為了款待我父親,那晚這三桌酒席特由八盤五增為八盤八(這是我鄉酒席的特點,就是八個冷盤,當中上八道熱菜,最后一道是蓮子紅棗湯,討早生貴子的彩頭)。八個冷盤可說樣樣精彩。我鄉吃酒的慣例是四角的冷盤,都可以分成一份份,給客人包了帶回家。那是橘子、未剝開的蛤子、山楂糕、油炸各式點心。這些都是我平日最喜歡吃的東西,可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教養、派頭,那晚我一樣也不拿,全送給同桌姑娘的陪媽了(我因隨父親同去,所以不需陪媽)。

我在拿東西給人時,故意把右手中指高高翹起,讓人家看到我的翡翠戒指。連新娘都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

我心中真是得意,又遠遠望一下高踞上座的父親,他只是銜著煙斗向我微笑,仿佛是說:“現在你該滿意了吧,這么時髦的服裝,這么貴重的首飾?!蔽也唤焓置厍暗拇笾榛?,想起白蘭花似的胡二小姐的姿容,心中仍不免埋怨母親,為何不早點兒把我打扮起來呢!

在坐筵席上,新娘是不能動筷子的,陪新娘的姑娘們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兩三個月后就要做新娘的,更得做出斯文樣子,以免婆家親友見了笑話。我是桌上唯一未曾訂婚的小姐,但我也興奮得吃不下。那晚上,我是滿堂賓客注目的對象,主要的當然因為我父親,還有就是我的衣飾實在太吸引人了。

在新郎新娘拜堂以后,照例要拜謁賓客親友,主人第一個請的就是我父親。司儀一聲高唱:“潘宅大老爺請上座?!蔽业木褚酁橹欢稊\,知道不久就將輪到我了。果然在拜見平輩客人時,我就是第一個被唱名上前的?!芭苏笮〗阏??!蔽揖筒幌衿渌媚锏呐づつ竽?,我踏著綻紅亮片的高跟鞋,以最雍容大方的步子走上大堂,接受了新人的三鞠躬禮,也回了三鞠躬禮。禮堂上雪亮如白晝的煤氣燈光,照耀著我白緞繡紫紅梅花長及足背的旗袍,自覺搖曳生姿。管樂聲中,我從容地走上去又走下來,兩目平視,盡管手心冒著汗,卻絕不露一絲慌張之色。我心里想:“你們看看我該比旁的姑娘不同吧!”

回到新娘房里,我就聽到有人在低聲細語:“真奇怪,她怎么會變得漂亮起來,皮膚給白緞一映都白了,眼睛好像也不斗了?!薄熬烤故枪偌倚〗?,你看她答禮時不慌不忙多大方?!蔽倚睦锟烧鏄匪懒?,可不是嗎?女大十八變,更何況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呢!

可是盡管我對坐筵產生濃厚的興趣,母親卻總不贊成父親給我極力打扮。她認為女孩子家從小養成睥睨一切的虛榮心,長大后只有害了她。所以除了那一身豪華的“禮服”,她就沒允許再給我做第二身。

不久,我家搬到了杭州,從此我就沒機會再坐筵了。十年后回到故鄉,一切都變了,坐筵的典禮也沒有了。直到如今,我仍不勝懷念我的白軟緞繡梅花旗袍。但我更懷念那件由母親新嫁衣改做的紫紅鐵機緞夾袍和那頂法蘭西帽子。因為那一套行頭正象征我又憨又傻的童年,尤足以紀念我節儉簡樸的母親。

春 酒

農村時代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的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在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撞來撞去,生怕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撒開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回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把a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逼鋵嵨覜]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呀?!蹦赣H聽了很高興,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每人給他們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不同(就是八個冷盤,當中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的口頭話,就是說“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供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ń嘲耸逡舶徒Y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發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有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地,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都很少吃的。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钡€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梢娝鍪裁词?,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p>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的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己釀的酒呀?!?/p>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

毛 衣

天冷了,我從箱子里又翻出那件藏青色毛衣,看看扣子已經掉了兩粒,扣眼也豁裂了好幾個。我把手指頭套在破窟窿里,轉來轉去,想穿根線縫一下卻打不起興致,這件毛衣實在太舊,式樣也太老了,又長又大地掛在身上,看去年紀都要老上十歲。想拆了卻又萬分舍不得,因為這是二十六年前,我給母親織的,母親只穿過一年就去世了。二十多年來,我一直珍惜地保藏著這件毛衣,每年都穿著它過冬。為了它,我不知多少次背了老古董的名字??纯窗儇浬痰昀飹熘敲炊嗟男率矫?,也曾幾次想買,而且還在店里試穿過,對著鏡子前后左右地照,可是一想起還有這件藏青毛衣,就覺得不該再買新的了。

記起從前母親常說的話:“要節省??!要記得你讀這幾年書不容易,心思放在學問上,不要把時間金錢浪費在不必要的東西上,媽是把你當個男孩子看的喲?!边@幾句話一直記在我心里,母親已經不在了,我更不忍心不聽她的教誨。

況且手頭也確是沒有余錢,所以還是決心不買,而且往后連眼睛也不再往櫥窗里多望了??墒翘咨线@件舊毛衣,對著鏡子一照,心里又不免有點矛盾???,多老氣呀!還是把它拆了織個新樣子吧。即使母親在世,也不見得會不贊成吧。這是道地蜜蜂牌細毛線呢!現在買起來可不便宜,不好好利用它不可惜了嗎!

說起蜜蜂牌細毛線,我不由得想起那一年去上海讀書,母親送我上船時說的話:“小春,天太冷了,你戴孝又不能穿絲綿背心,到上海就買一磅蜜蜂牌細毛線——要真正蜜蜂牌的,這個牌子的毛線最軟和?;◣讉€錢,請人給你織一件毛衣穿在里面就暖和了?!蹦赣H說話時緊緊捏著我凍得冰冷的手,可是我覺得母親的手也不暖,被風吹得干枯的手背上隆起了青筋。那天母親的臉顯得特別蒼白清瘦,也許是灰布罩袍和發邊那朵白花的緣故吧!我心里想:母親不該瘦得這么多,老得這樣快??!我眼圈兒一紅,趕緊舉手摸摸頭發,把白絨花摘下來重新又別上去。母親的眼光呆呆地看著我,艙門外來來往往的送行人和乘客,誰也沒有注意這一對穿灰布袍子戴白絨花的母女。父親去世才兩個月,為了繼續學業,不得不在兵荒馬亂之時,遠離母親去人地生疏的上海讀書。如果交通突然受阻的話,一年半載之內,還不知是否能回來探望母親呢!

我的淚水終于撲簌簌地滾落下來。母親也只是用手帕擦著眼睛,卻低聲勸慰我說:“不要哭,出門要好好兒的,到了馬上寫信來?!蹦赣H沒說太多的話,只是幫我打開鋪蓋,把枕頭拍得松松的,“你暈船要睡得高一點”。又把被子疊成一個小小的被筒,讓我睡在里面裹得緊緊的。在家里,天氣寒冷時,我每晚上床,都得由母親這里那里地給我按緊被子,腳底下還壓上一條毛毯。到了上海,我總覺得自己所疊的床被趕不上母親那樣的熨帖。

現在想想,我當時何必非要到上海去讀書呢?母親逐年衰弱的身體,她的心臟病,她的勞累和憂傷,都已告訴我,她可能隨時會發生意外,我真不該離開她太遠太久??墒?,不知道為什么,當時我會把別離看得那么輕易,以致把母女相依的最后兩年寶貴時光,都等閑誤卻了。

我捧著毛衣,把臉埋在里面,毛衣暖烘烘的似尚留有母親身體的余溫,我用手輕輕地揉弄著它,想起自己是怎么把它織起來的。記得那年到了上海,就請同學陪同在大新公司地下室買廉價毛線。蜜蜂牌要十塊錢一磅,太貴了,同學介紹我一種六塊錢一磅的三羊牌也很好。還記得招牌紙上印的兩只小羊,偎在母羊的身邊,是那么的逗人喜歡,我就買了一磅墨綠的。也沒有找人,自己抽空織了。剛起一個頭就想起母親在船上送行時那只冰冷的手,我馬上又改變主意,織成兩件背心,母女一人一件,一磅絨線就剛好??墒墙o母親的一件,足足從第一年冬天織到第二年的端午節前才完工——這樣慢工又不能出細活的毛病,我自己想來就好笑。寒假里,我把毛背心帶回家,雙手捧給母親說:“媽,我們一人一件,三羊牌的毛線也不錯,您穿穿看合適不?”母親仔細地端詳了一番說:“倒是織得挺好,只是你何必給我織呢?我又不怕冷,也穿不慣這種打頭上鉆的新式樣子?!蹦赣H不喜歡套頭的式樣,我心里真失望。想把它拆了重織成對襟的,母親卻又把它收起來了。過陰歷年,母親天天蒸糕做餅的忙個不停,我也就沒再提起毛衣的事。到我去上海的那一天早上,起床時,卻見一件墨綠色的長袖套頭毛衣熨得平平地放在被頭上,我詫異地拿在手里,母親卻走過來笑著說:“我把你給我的背心拆了,趕著兩個通宵,把你的接上兩只袖子,免得你兩只胳膊冷。還剩下一支多線,你帶回上海再織一雙毛襪穿吧!”我心里明明是感激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體貼,嘴里卻偏偏使性地說:“您為什么要拆掉那件背心呢?您不喜歡,我知道。我也不要穿,背心接出的袖子,繃得胳膊不舒服?!边@話該是傷了母親的心的,可是母親只是嘮叨地說:“穿穿看,好歹對付一個冬,明年你有興致就自己拆了重織?!?/p>

“拆來拆去,把絨線都拆壞了?!辈恢獮槭裁次以秸f越止不住掉眼淚,母親把我摟在懷里,摸著我的臉輕聲地問:“你怎么了?這么大人了,還是這個樣兒?!?/p>

“媽,您太疼我,我心里難過?!蔽抑徽f了這一句,就索性嗚嗚咽咽地哭起來了……

那是我最后一次伏在母親懷里哭,最后一次由母親給我梳好頭發,別好白絨花,從那一次別離以后,我就沒有再見到母親了。

回到上海,我馬上買了一磅道地的蜜蜂牌藏青毛線,一半是由于感激,一半是由于好勝地想給母親一個驚奇,我開了幾個夜車,一口氣就織起一件前面釘扣子套在襖子外面的毛衣,趕著郵寄回家。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這樣快完成的一樣工作。據姨媽告訴我,母親收到毛衣真是興奮。她穿在身上摸著、照著,讓所有的親戚朋友看她女兒的杰作??墒撬]有穿多少次,她舍不得穿,下廚房怕上灰,曬太陽怕掉色,只有早晚才套一下。難怪那時姨媽把毛衣交給我時,看看還是嶄新的,這些年來,倒是我自己把它穿舊了。我沒有了母親,只保留了這件紀念品。以后每年冬天,我總穿著它,母親的愛,好像仍舊圍繞著我,我不能不怨姨媽和叔叔為什么不把母親病危的消息告訴我。他們說那是母親的意思,她不讓我在畢業考試的時候分心。況且那時交通阻隔,單身女孩子繞路回家太危險了。她不愿她唯一的女兒冒這樣大的險??墒撬睦锸嵌嗝聪胛一丶乙娮詈蟮囊幻?,她朝著女兒的畢業照片,含著眼淚:“若不是打仗,她考完就好回來了?!?/p>

記得我那時伏在母親的靈前,癡癡呆呆地聽姨媽說了許許多多母親臨終前的情形。我沒有怎么哭,只是在想著兩年前寒假回家匆匆度過二十幾天的情景。我從未絲毫預感到那是我在母親身邊最后的二十多天。母親那么忙,我不曾陪她說說話,或是替她做做事甚至倒一杯茶。寒冷的夜晚,我吃完飯老早鉆進被窩,雙腳伸過去,一個暖烘烘的熱水袋已經給放好了,我滿意地捧起小說,看一陣子就呼呼睡去了。在夢里我沒有知覺到母親一雙凍僵的手在為一家忙來忙去,更沒知覺到最后兩個夜,母親在為我趕織毛衣袖子?,F在什么都已經來不及了,母親丟下她忙不完的事,咽下了她吩咐不完的話去了。我抬頭望著母親的照片,母親在對我微笑著。一對燭光在靈前搖晃著,香煙裊裊上升,棺木蓋了一條紅綢幛,原來母親的靈柩已經移放在橘園一角的小祠堂里,看守橘園忠心耿耿的老頭兒就住在后面,老頭兒說:“太太愛這座橘園,就讓她在這兒,我也好早晚打掃上香?!?/p>

之后,我天天徘徊在這橘園里,橘子大了,我和老頭兒摘下最大最紅的供母親,那一對紅紅的蠟燭照著紅紅的橘子,還有漸呈灰舊的棺木,然而仍舊刺目的大紅綢幛,卻襯得那間屋子紅得寂寞而荒涼,使我直到現在看到大紅的顏色,都會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我想著想著,昏昏沉沉地幾乎入了夢境,不知什么時候,我已經躺在床上,枕頭上又濕透了一大片淚水了。我爬起來了,覺得背脊冷颼颼的,就把毛衣穿在身上,從鏡子里面模模糊糊地仿佛望見自己七八年前在山城里穿著這件毛衣,給學生們上課的神態。那是一個隆冬的早晨,西北風卷著大朵的雪花。我套上毛衣,撐著一把沉甸甸的大傘,腋下夾著書,迎著撲面的風雪,困難地走過長長一段山路去上課。我緊緊地抓著毛衣的前襟,可是毛衣在大風雪中顯得如此地單薄,母親也似離我更遠。雪花飄在臉頰上,涼冰冰,我感覺到睫毛上凝著水珠,卻勻不出手去抹它?!白寣W生看見我眼睛鼻子紅紅的多不好,我得做出像個經得起風雪的樣子哩!”我想。

走近課室,隔著霧氣彌漫的玻璃窗,我似乎看見每一張臉都在沖著我望,我不由得一陣羞慚,連忙收起傘,挺直了腰肢走進課室?!皩Σ黄?,我遲到了幾分鐘,下雪,路太滑不好走?!蔽冶傅亟忉屩?,那個班長就站起來說道:“您再不來,我們就要來看您了。因為我們想您也許又受涼了?!蔽腋屑さ叵蛩c點頭,心里卻越加抱歉自己時常因病缺課。我是太容易感冒發燒了。在簡陋的山城里,發起燒來就只有喝姜茶蒙著被子悶汗,這還是母親在我幼年時給我治病的老法子??墒悄菚r候有母親,什么都不必害怕。想著這些,站在講臺上講書真有點恍恍惚惚心不在焉的樣子。我拉了下毛衣,毛衣被風雪飄得潮潮的,顯得特別長大,額前的短發也不時掉下來,我覺得自己的樣子一定狼狽極了。下課鈴一響,就趕緊回到宿舍,丟下書,躺在床上哭了。

“我那時為什么那么愛哭呢?”我對著鏡子自問,“現在,我就不會這么脆弱多感了?!蔽疫@樣對自己說,因為這么多年來,我經歷的憂患多了,不會再為人們一句話、一個眼色而引起連綿不斷的感觸了。

還記得后來在另一個縣立中學教書,寂寞的秋夜,矮墻下蟲鳴唧唧,夜風吹著窗外的芭蕉,也吹卷起窗簾。在電力不足的昏黃燈光下,趕著批改學生的作業。我非常愛惜這份辛勞和寧靜,有時眼皮困倦思睡,就站起來在屋里踱幾圈,泡一盞清茶提提神,再繼續工作。我身上就披著這件毛衣。我打開學生的日記,發現有一頁寫著:“我們的語文老師,年輕輕地,卻穿著一件藏青大毛衣,真像是我們一位慈愛的小保姆?!笨吹竭@里,我笑了。

這一件毛衣是母親留給我唯一的紀念品。我穿起一根絨線,慢慢兒縫著破了的扣子眼。忽然想起用紫紅絨線,沿著邊綴上一道細花。這樣不但別致,而且可以使它煥然一新,我就這樣興沖沖地做起絨花來了。

桂花雨

中秋節前后,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島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墻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兩大片廣場,沿著圍墻,種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檐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賞。盡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它不與繁花斗艷??墒枪鸹ǖ南銡馕墩媸敲匀?。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俺曰ā痹谠娙丝磥硎嵌嗝此讱?,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h份,八月正是臺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就是臺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痹瓉砉鸹ㄊ歉怙灥南懔?。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皳u桂花”對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笨墒悄赣H一看天空陰云密布,云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母親洗凈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痹婋m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后,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里,曬上好幾天太陽,曬干了,收在鐵罐子里,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隴,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隴賞桂花?!百p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隴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纠踝诱墒?,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墒悄赣H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p>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月光餅

月光餅也許是我故鄉特有的一種月餅,每到中秋,家家戶戶及各商店,都用紅絲帶穿了一個比臉盆還大的月光餅,掛在屋檐下。廊前擺上糖果,點起香燭,和天空的一輪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餅做得很薄,當中夾一層稀少的紅糖,面上撒著密密的芝麻。供過月亮以后,拿下來在平底鍋里一烤,掰開來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餅面積雖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個人可以吃一個,我總是首先搶到大半個,坐在門檻上慢慢兒地掰聞嚼,家里親友們送來的月餅很多,每個上面都有一張五彩畫紙,印的是“嫦娥奔月”“劉備招親”“西施拜月”等等的圖畫。旁邊還印有說明。我把這些五彩畫紙抽下來,要大人們給我講上面的故事。幾年的收藏積蓄,我有了一大沓。長大以后,我還舍不得丟掉,時常拿出來看看,還把它釘成一本,留作紀念。

我有一個比我只大兩歲的表姑,她時常在我家度中秋節,她也喜歡吃月光餅。有一次,她拿了三張五彩畫紙要跟我換一個餅,我要她五張,她不肯。兩個人就吵起來。她的臉很大很扁,面頰上還長了不少雀斑。我指著她的臉說:“你還吃月光餅!再吃,臉長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餅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边@句話真傷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來。把一疊畫紙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餅扔在地上,用腳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聲哭起來,母親走來狠狠地訓我一頓,又捧了個剛烤好的月光餅給表姑,表姑抹去眼淚,看看餅,抬眼望著母親問道:“表嫂,您說我臉上的雀斑長大以后會好嗎?”母親撫著她的肩說:“你放心吧!女大十八變,變張觀音面。你越長大,雀斑就越隱下去了?!蹦赣H又笑笑說:“你多拜拜月亮菩薩,保佑你長得美麗。月光餅供過月亮,吃了也會使你長漂亮的?!北砉冒胄虐胍傻孛鹿怙灻嫔系闹ヂ?,和我兩個人呆愣愣地對望了好一會兒,她忽然掰下半個餅遞給我說:“我們分吧!我跟你要好?!蔽铱纯吹厣纤核榱说漠嫾埮c踩爛的餅屑,感謝萬分地接過餅,跟表姑手牽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們都希望自己長大了有一張觀音面。

表姑長大以后,臉上的雀斑不但沒有隱去,反而更多了??墒腔楹蠓蚱迾O為恩愛,她生的兩個女兒,都出落得玫瑰花兒似的。我們見面時談起幼年搶吃月光餅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說:

“月亮菩薩還是聽我的禱告的。我自己臉上的雀斑雖然是越來越多,而她卻保佑我有一對美麗的女孩子?!?/p>

臺灣島是產糖的地方,各種餡兒的月餅,做得比大陸上的更膩口,想起家鄉的月光餅,那又香又脆的味兒好像還在嘴邊呢!

中秋節,一年又一年的,來了又過去,什么時候回家鄉去吃月光餅呢?

水是故鄉甜

此次經歐洲來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礦泉水。因為其他各種五顏六色的飲料,價錢既貴又不解渴。只有礦泉水,喝起來清清淡淡中略帶苦澀,倒似乎別有滋味。歐洲人都喜歡喝礦泉水,據說對健康有益。尤其是意大利的礦泉水是出名的??此麄円粋€個紅光滿面,體魄壯健,是否礦泉水之功呢?

旅館臥房小冰箱里,也擺有礦泉水,以便旅客隨時取飲,價錢就不便宜了。我靈機一動,從行囊中取出鋼精杯、錫蘭紅茶和一把電匙;插上電,將礦泉水傾入杯中煮開,沖一杯錫蘭紅茶來喝,香香熱熱的,可說是旅途中最悠閑舒適的享受了。

外子說礦泉水其實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凍頂烏龍,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勞中,能有一杯自己現泡的熱紅茶,已覺如仙品般的清香雋永了。

他啜著茶,就想起故鄉四川的山泉來。那種山泉,隨處都有,行路之人渴了就俯身雙手從溪澗中捧起來喝個足,哪里像現在文明時代,一瓶瓶裝起來賣錢呢!俗語說得好,“人窮志不窮,家窮水不窮”。這話我最聽得進。因為我故鄉家中的水就有三種,河水、井水、山水。山水是長工每天清早去溪邊一桶桶挑來,傾在大水池中備飲食之用,洗滌多用河水。母親因為長工挑水辛苦,叫聰明靈巧的小幫工,用一根根長竹竿,連接起來,從最靠近屋子的山邊,引來極細小的一縷清泉,從廚房窗外把竹竿伸入,滴在一只小缸中。這才是涓涓滴滴的源頭活水,一天接不了多少。母親只舀來做供佛的凈水,然后泡茶給父親喝?!昂冗@樣清的山水,又是供過佛的,保佑你長生不老?!蹦赣H總是這么說的。那時泡的茶葉,除了家鄉的明前茶、雨前茶之外,還有從杭州帶回的龍井。父親品著茶,常常說:“龍井茶,一定要虎跑水來泡才香、才道地?!蹦赣H不以為然地說:“是哪里生長的人,就該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鄉的甜喲?!蹦赣H還說:“孩子們多喝點家鄉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門在外,才會承受得住異鄉的水土?!?/p>

事實上,母親也是非常愛喝虎跑水泡的龍井茶的。不過她居住杭州的時日不多,平時又很少外出,我們出去游玩,她常捧個大玻璃瓶給我說:“舀點虎跑水回來?!蔽荫R上接一句:“供佛后喝了長命百歲?!蹦赣H高興地笑了。

現在想起來,虎跑水才是真正的礦泉水。那時曾做過試驗,裝一碗滿滿的水,把銅元一個個慢慢丟進去,丟到十個銅元,碗口水面漲得圓鼓鼓的,水都不會溢出來。因為它含的礦物質多,比重很大。所以喝虎跑水一定是有益健康的。

父親旅居杭州日久,非常喜歡喝虎跑水烹龍井茶,但喝著喝著,卻又念念不忘故鄉的明前、雨前茶和清冽的山泉。他也思念鄰縣雁蕩山的茶、龍湫的水,真是“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父親晚年避亂返故鄉,又得飲自己屋子后山直接引來的源頭活水,原該是心滿意足的,但他居魏闕而思江河,倒又懷念起杭州的龍井茶與虎跑水來。實在是因為當時第二故鄉的杭州正陷于日寇之故吧。

我們這回在歐洲,一路飲著異鄉異土的礦泉水。行旅匆匆,連心情都變得麻木了。到了德國的不萊梅,特地去探望數十年未晤面的親戚。他興奮地取出最上品的龍井茶款待我們,問他是臺灣島產品嗎?他說是真正從杭州帶出來的茶葉,是一位親人離開大陸時帶給他以慰他多年鄉愁的。我本來不辨茶味,但那一盞龍井的清香,卻是永遠難忘。我們說起歐洲人喜歡喝礦泉水,他笑笑說,阿里山、日月潭、蘇澳的冷泉,不就是最好的天然礦泉水嗎?

他這話,倒使我想起,早期臺灣島有一種小小玻璃瓶裝的“彈子汽水”。瓶口有一粒彈珠,用力一壓,彈珠落下去,汽水就噴出來。味道淡淡的,不像后來的汽水那么甜得不解渴。我因為愛“彈子汽水”這個名稱,以及開瓶時把彈珠一壓的那點兒情趣,所以很喜歡買來喝,他常笑我犯幼稚病。后來時代進步了,黑松汽水和各種飲料充斥市面,哪還找得到“彈子汽水”的影兒呢?但我腦海中總時常盤旋著彈子汽水瓶那副短短脖子的笨拙樣子。尤其是早年在蘇澳游玩時,喝的那一瓶。

臺灣島這許多年來,制茶技術越來越精進,無論是清茶、香片、龍井等,都是名聞遐邇,尤其是南投溪頭的凍頂烏龍,更是無與倫比。旅居海外多年的僑胞,總不忘源源自臺灣島帶出來各種名茶,自飲之外,更以分饗友好。盡管用以沏茶的水不是從故鄉來的,但只要是故鄉的茶葉,喝起來也會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吧。

有一次我們在友人家,她細心地問我們要喝哪一種茶,香片、龍井、烏龍都有,她是什么茶都喜歡。我想了半天,卻問她:“你有沒有礦泉水?”她大笑說:“你怎么這么特別?大家都喝熱茶,你要喝什么礦泉水?!蔽抑缓谜f因為胃酸過多,不相宜喝茶。其實我是想起了在歐洲時喝的礦泉水,多少還有點故鄉山泉的味道,不知美國的礦泉水是不是差不多的。而且我也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像母親當年說的,喝過本鄉本土的水,有了深厚的底子,就能承受異鄉的水土了。

美國人愛喝各種果汁,大概是減肥或特別注意健康的人才喝礦泉水吧?但不知超級市場那樣大瓶大瓶的礦泉水,究竟是人工的還是天然的。如果是天然的,卻又取自何處深山溪澗呢?實在令人懷疑。

說實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礦泉水,飲啜起來,在感覺上,在心情上,比起大陸故鄉的水,和安居了三十多年第二故鄉臺灣島的水,能一樣的清冽甘美嗎?

燈景舊情懷

春節已近尾聲,而幾天來,清晨與傍晚,左右前后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仍然此起彼落的,不絕于耳。新年的氣氛還是這般濃厚。我望著長桌上一對紅蠟燭。那是“分歲燭”,也是“風水燭”,大除夕祭祖時點過兩個鐘頭。按當年母親的規矩,五天新年中每晚都得點燃一下。點過正月初五,才謹慎小心地,用金紙包了收在抽屜里,十五元宵節再取出來點,嘴里還念念有詞地說:“風水燭,風水足哪!”可是如今年興已淡的我,竟一直忘了再點。前兒忽然停電,才又把它們再點起來。紅紅的光影,頓時照得心頭溫暖生春。那么索性等點過元宵燈節再收起來吧。

故鄉的新年,從十二月廿三送灶神開始,一直要熱鬧到十五,滾過龍燈,吃過湯團,才算落幕。這樣長的年景,對我這個只想逃學,不肯背“詩云”“子曰”的頑皮童子來說,實在是太棒太棒了。每回地方上舉行什么大典,或是左鄰右舍辦喜事,我就會蹦得半天高地喊:“我真‘爽險爽’,我‘爽’得都要爆裂開來了!”“爽”是我家鄉話“快樂”的意思,“爽險爽”就是“快樂得不得了”啦。過新年是大典中的大典,我怎么能不“爽得爆裂開來”呢?

擇日“解冬”(送冬祭祖),大部分在十二月廿七八深夜。我是女孩子,沒有資格在那樣的大典中拜祖宗,而且早已困得東倒西歪,抱著小貓咪趴在灶下的柴堆里睡著了??墒谴竽暌沟摹包c喜燈”工作,卻是我的專利。吃完晚飯以后,阿榮伯就把山薯平均地切成一塊塊,把香梗也平均地折成一段段,插在上面。再打開一大包細細的紅蠟燭,叫我幫忙,一根根套在香梗上,裝在大竹籃里,由我拎著。他一手提燈籠,一手牽我到各處點喜燈。前后院的大樹下,大門的門神腳旁邊、走廊里、谷倉門前、廚房水缸邊……統統都點了擺好。整個大宅院都紅紅亮亮、喜氣洋洋起來??上灎T太小,風又太大,等我們兜一圈兒回來,有的蠟燭已經點完了。阿榮伯又打開一包來補上。這樣補到東邊又補到西邊,我就說:“好累??!站起蹲下的,頭都暈了?!卑s伯用紅燈籠照照我的臉,搖搖頭說:“吃了分歲酒,拿了壓歲包兒,才做這么點事就累啦?不行,做什么事都要有頭有尾?!?/p>

我在紅紅的燭光里,看見阿榮伯的鬢邊有好多白發,我捧住他的手膀關心地說:“阿榮伯,你也長大一歲了?!彼πφf:“我不是長大一歲,我是老了一歲。你才是長大一歲?!蔽艺f:“長大有什么好?長大了就會老,老了就會長白頭發?!卑s伯連忙阻止我說:“過年過節的,不要說這種話。等下子在你媽媽面前尤其不能這樣講?!蔽易龀龊芏碌臉幼诱f:“我不會講的。我知道媽媽也老了一歲了?!卑s伯嘆息似的說:“大人總是要老的,只要小的長大,一代一代接下去就好了?!蔽衣牭眯睦锼崴岬?,回到廚房里,看見母親正取下頭上的銀針剔菜油燈,剔得高高亮亮的。阿榮伯說:“太太,再加三根燈芯,五子登科呀?!蹦赣H笑瞇瞇地說:“兩根也一樣好。兩根是一雙嘛?!蔽抑滥赣H舍不得菜油,向阿榮伯做個鬼臉,跑過去指著燈花大聲地說:“一雙就是文武占魁二狀元啊?!蹦赣H高興地問:“你是哪兒學來的?”我得意地說:“阿榮伯教我的,是‘花會傳’里的句子呀?!保ā盎〞笔寝r村的一種賭博,包含三十二個人名,押對了人名就贏錢。)我逗得媽媽高興,又捧了阿榮伯,不由得又快樂起來,剛才那種愁老的心事早已丟開了。

點喜燈的有趣節目以后,五天新年當然是沒頭沒腦的玩樂,然后眼巴巴盼望初七、八的迎燈廟戲。我故鄉瞿溪分“上下河鄉”,各有一座廟,稱為上、下殿。上殿坐的是顏真卿,下殿坐的是弟弟顏杲卿。其實他們不是兄弟,只因都是奮勇鋤奸的大忠臣,就把他們算成兄弟了。哥哥坐了上殿,覺得上河鄉地理形勢比下河鄉好,心里很過意不去,就說定每年正月初七先去下殿拜弟弟的年,初八弟弟再到上殿回拜哥哥。所以鄉里有句話說:“瞿溪沒情理,阿哥拜阿弟?!逼鋵嵥麄儾潘闶鞘肿闱樯?,禮讓得很呢。

“迎燈”就是“迎佛”,迎著上下殿佛相互拜年,也是慶祝豐年、歌舞升平的意思。父親對于迎燈是非常重視的。他認為大除夕祭拜祖先,是子孫們對先人慎終追遠的孝思。典禮要隆重肅穆,祭品要簡潔精致,卻不是講究排場。迎燈是一年之首,地方全體百姓,對神祇的佑護表示感謝,典禮不但隆重,還要愈熱鬧愈有排場愈好。所以大戶人家都是慷慨捐款,出錢又出力,把迎燈廟會辦得體面非凡。

初七一大早,母親就提高嗓門喊:“阿標叔,晚上的風燭都買好了嗎?百子炮(鞭炮)都齊全了嗎?要越多越好??!”母親平時說話低聲細氣,一到過年,嗓門兒就大了。尤其是那個“好”字,尾音拉得長長的,表示樣樣都好。阿標叔也提高嗓門回答:“都齊全啰,豐足得很啰!”

阿標叔是我家的老工友,是父親部隊里退下來的。他和種田的長工身份不太一樣,總是顯出很有肚才的樣子,常常出口成文,說話成語很多。他告訴我“風燭”就是“豐足”的意思。他掌管的是父親心愛的花木,以及家中所有的煤油燈和大廳里那盞威風八面的煤氣燈。至于菜油燈和蠟燭燈,那就是阿榮伯的事了。他和阿榮伯很要好,不過他覺得阿榮伯腦筋沒有他新式,文明的燈不會照顧。他每天早上戴起父親送他的銀絲邊老花眼鏡,鏡框滑行到鼻尖子上,用軟軟的棉布蘸了洋油,抿起嘴唇擦玻璃燈罩,對著太陽光照了又照,要擦得晶亮才算數,神情是非常專注的。阿榮伯笑他說:“你看他咬緊牙根,給煤氣燈打氣時的神氣,好像誰走上前去都會一拳打過來似的?!卑耸逭J真地說:“煤氣燈夠不夠亮,全在打氣的功夫上。還有中間那個‘膽’,又脆又軟,除了我誰也碰不得?!?/p>

跟大除夕一樣,初七晚上,他老早就把煤氣燈點上了。呼呼呼的聲音,聽起來氣派硬是不一樣。(瞿溪全村所有大戶人家,除了我們潘宅,是很少點煤氣燈的。所以潘宅的煤氣燈很有名,阿標也跟著它有名。有什么人家辦喜事要多用幾盞煤氣燈,阿標就自告奮勇提了煤氣燈去幫忙。)

阿標叔仔細地把好幾尺長的風燭,用硬紙在捏手的蘆葦柄上包成一個斗形,免得蠟油滴下來燙到手。風燭的隊伍是愈長愈好,所以家家都有壯丁參加,背大燈籠,舉風燭,提火把,還有沿路的“彈紅”(即一堆堆的柴火燒得旺旺的)。各家的路祭,幾丈長的鞭炮,絲竹悠揚,鑼鼓喧天,那熱烈的氣氛,把新年帶上了最高潮。

我家前門深藏在一條長長的幽徑里,后門臨著大路,所以迎燈隊是從后門經過的。我連晚飯都沒心吃,老早就站在矮墻頭上等。遠遠看見燈籠火把像一條火蛇似的從稻田中游來,我就合掌朝著那方向拜。隊伍漸漸近了,高大的開路先鋒搖晃著雙臂過去后,就是樂隊、香案、馬盜,菩薩的鑾駕在最后,晴天就坐明鑾,可讓大家一睹風采。馬盜是七匹馬為一隊,村里的青少年畫了臉譜,穿了短打武生的裝束,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左顧右盼,好不令人羨慕。馬盜有時一隊,有時兩隊,愈多表示地方上愈富足,也有點和其他村莊比賽的意思。當時有瞿溪、郭溪、云溪三個緊鄰的村莊,“三條溪”的迎燈盛會比賽是有名的。

迎燈隊一過去,我和小朋友們馬上就趕到上殿去看戲。這時前面的三出已演過,開始上正本了。阿標叔說:“內行人看正本,外行人老早坐著等?!比鲆埠?,正本也好,我都不懂,我趕的是“爽得爆裂開來”的熱鬧。

初八是下殿佛迎到上殿來回拜,看前面三出戲。所以我又老早趕到廟里,看菩薩兄弟行見面禮。他們相對一鞠躬,相對坐在大殿上,春風滿面的樣子。嶄新的頭盔,嶄新的蟒袍,金光閃閃,好不威風。我被阿榮伯扶著站在長凳上,一會兒望戲臺上演的戲,一會兒望兩位菩薩兄弟,脖子都搖酸了。三出戲演完,下殿佛鑾駕起身告別,上殿佛送到大門口,鞭炮震天價響起。大家都說:“菩薩好靈啊,百子炮蹦落在他膝蓋上,蟒袍都不會燒起來?!蔽覀円蝗汉⒆佣季o緊跟在上殿佛鑾駕邊上。我的手偷偷地摸摸他的蟒袍,也摸摸他放在椅靠上的手,再抬頭看看他的慈眉善目,想起老師曾教我臨顏真卿的字,忽然覺得菩薩原來就是人變的,好像很接近似的。

下殿佛回鑾以后,高潮已過,我就沒心思再看戲了。阿榮伯一向最愛看有情有義、有頭有尾的正本戲。如果外公已經來我家,這個時候,他就會來接我回去。他起先總喜歡在家里跟阿標叔下棋,講《三國演義》,所以我又想回家聽他們講。

最最盛大的迎燈廟戲已經結束,只剩下十五元宵節最后一場熱鬧場面了。十五一過,我又得關回屋子里讀書了。于是我反倒希望燈節慢點到,越慢越好。

燈節還是轉眼就到了。長工們忙著打掃前院,準備祭品迎龍。大龍要在我們家大院子里滾。所有的孩子們都會提著各種各樣的燈來看熱鬧。我嚷著要從城里買來的漂亮燈,跟小朋友們比一比。母親說:“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燈,還不夠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錢買。阿標叔又戴起老花眼鏡,給我糊一盞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燈。四只腳是用洋線團木心子做的。紅紙不透明,哪有城里那種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紙的燈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會糊各種各樣的燈——關刀燈、輪船燈、蓮花燈……可是事實上,他只會給我糊直統統的鼓子燈。他說年輕時行,現在手發抖,糊不起來了。我做出很喜歡的樣子說鼓子燈最好,不小心燒個大窟窿,馬上可以再用紅紙補上。外公笑呵呵地說:“鼓子筆直通到底,表示正直,無憂無慮?!蓖夤珜κ裁礀|西都會說出一番道理來。

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擺好祭桌,幾丈長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來。我把鼓子燈掛在樹上,在人叢里擠來擠去找小朋友玩??墒且宦犺尮捻懫?,鞭炮齊鳴,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從人縫里看大龍。大龍昂著頭,瞪著一雙大眼睛,張牙舞爪地來了。我有點害怕。主祭者念完一段詞兒,鑼鼓又響起,大龍就開始滾舞了。每個舞龍者手舉一段龍身,穿花似的美妙滾舞。他們平時都是普普通通的農夫,但這時都變成了龍的一部分,那樣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總是在盼望著,“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墒沁€有好幾處有祭典,大龍終于搖頭擺尾從大門出去了。人潮也隨著散去,最后的熱鬧高潮也結束了。

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燈遞給我說:“快回到廚房幫你媽媽搓湯團,在湯團里許個心愿?!?/p>

“許個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問。

“你想想看?!?/p>

“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過年這樣的熱鬧,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遠門。大家都在一起,還有阿榮伯、阿標叔都要統統在一起?!?/p>

外公笑了下說:“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書念好?!?/p>

“這跟念書有什么關系呢?”我不大明白。

“只要是讀書人,無論是男是女,長大后都會有一番事業,有了事業,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這過年一樣的熱鬧嗎?”

我還是想不大通。走進廚房,看母親已經搓好一大木盤的湯團準備要下了。我在她耳邊輕聲地說:“媽媽,代我許個心愿,隨便你怎么說?!蹦赣H笑笑,沒有作聲,只把菜油燈芯剔得高高亮亮的。又在碗櫥抽屜里取出那對紅蠟燭,就著菜油燈點著了,套在灶上的兩個燭臺里?!帮L水燭,一年到頭都順風順水?!彼卣f。

吃湯團的時候,我問:“媽媽,您剛才許了什么心愿呢?”母親笑嘻嘻地說:“我不用許什么心愿了。一家團團圓圓的,已經再好沒有了。外公,您說是嗎?”

外公摸著白胡須連連點頭。

外面的鞭炮聲又響起來。我擦根火柴,把長桌上的一對風水燭點燃,給屋子里添點溫暖和喜氣??墒羌依锶丝诤唵?,兒子已遠行在外。外子只顧看書報,默不作聲,我總覺得有點冷清清的,索性披上大衣,出去看看街景。在街角上看到好多可愛的花燈,我一口氣買了四盞,一盞狗燈和一盞魚燈送好友菱子的一對小外孫,也過過做奶奶的癮。剩下的兩盞,我把它們高高掛起。圓圓的那盞,就想象是外公給我的鼓子燈,希望它照得我無憂無慮。另外一盞嘛,算是代早已成人、遠在海外的兒子買的,默祝他客中平安快樂。但不知他在異鄉異土,還記不記得幼年時,由媽媽陪著他在巷子里和小朋友們提燈的情景。

悠悠歲月,雖然逝去,也不必惆悵感懷。阿榮伯說得對,大人們總是要老去的,只要小輩長大,能一代一代接下去就好。

我沒有搓湯團,也不必許什么心愿了。

粽子里的鄉愁

異鄉客地,愈是沒有年節的氣氛,愈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情景。

端陽是個大節,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親包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之為“子孫粽”,吃了將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大量地為乞丐準備一批,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早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晚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堿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在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與故鄉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個是門庭若市。我幫著長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母親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p>

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為什么當乞丐,我為什么住這樣的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

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帶回去給她吃?!蔽疫B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有什么肉吃呀!”我聽了很難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走得很遠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彼戳宋野肷握f:“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樣說的?!蔽页泽@地問:“你后娘?”她說:“是??!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p>

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字?!彼o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分?!?/p>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p>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在我腦海。她小小年紀,是真的認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致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本輯責任編輯:練建安 林 晨

猜你喜歡
楊梅桂花母親
桂花
清歡楊梅酸
做桂花糕
楊梅
桂花蒸
打桂花
臘月楊梅紅
楊梅
給母親的信
悲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