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自覺意識

2024-03-08 18:24毛金
教育·校長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意識數學課堂

毛金

問題自覺意識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會立即質疑和提問,從而產生一種探究意識的心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此可見問題是鍛煉思維的有效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各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問題自覺意識?;诖?,本文從小學數學問題自覺意識培養現狀、問題自覺意識缺失的原因、問題自覺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問題自覺意識培養的策略來進行相關探究。

一、當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課堂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采取科學化的教學手段來促使小學生實現全面提升。為了全面實現這一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將自主學習以及創新教學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但往往受限于應試教育的框架,絕大部分教師在幫助學生樹立問題自覺意識上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也沒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合作,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地位依舊被動,這就非常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被傳統教學方式束縛,一些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摒棄傳統教學中的弊端,這也是導致當今數學教學中學生依然消極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面對這種困難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教師沒有及時整改,長此以往就會使得課堂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二、小學生數學問題自覺意識缺失的原因

問題激勵思考,然而問題的產生則在于學生良好的質疑品質。就現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沒有敢于提問的態度,學生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主動提問,只是被動地回答教師的問題,機械地接受知識,并且在回答教師問題時也不是那樣的積極主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小學數學問題自覺意識缺失呢?對此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學生的智力因素影響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初步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沒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辨別能力,他們心智發展不夠成熟,同樣也沒有形成豐富的知識體系。并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來思考這些問題,無法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對于問題的提出能力還有待提升。

(二)學生的學習態度影響

學生的學習態度決定一切。倘若小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那么他就不會主動去思考教師在課堂上的問題,無法辨別教師所說答案的準確性,也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更深一層次的挖掘。在學習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對待學習不認真,馬馬虎虎,他們根本沒有想過去質疑問題,這樣顯然不能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三)學校的教學思想陳舊

雖然在大多數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已經深入素質教育理念,但是也有部分學校教師還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擺脫以往的教學束縛,灌輸式教育仍然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方式。利用這種方式根本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高低與他對這門課的喜愛程度有關,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思考問題的空間,問題自覺意識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四)家庭教育監管不到位

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許多家長同樣只關心自己孩子的考試分數,并不關心學習過程,他們認為只有取得了好的成績才是一個好孩子。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孩子就認為只有最終取得好成績才是家長眼中的優秀孩子,他們對此很少產生懷疑,最終也影響了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重要性分析

帶著一顆求學好問的心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讓思維更加靈活。由于數學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思考性,它本身在培養學生問題自覺意識上有著便利的條件。因此教師應當在學生問題自覺意識培養方面多花費時間,讓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對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問題自覺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一)缺乏問題自覺意識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可能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生的眼中,教師往往是高高在上且具有威嚴的,再加上數學課堂氛圍沒有那么活躍,有的學生不敢提問,即使發現了教師教學中的錯誤也沒有及時指出,這就導致教師的錯誤無法糾正,其他學生對于這個也并不知情,長此以往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比較淺顯,無法拓寬知識面。

(二)發現并解決問題是學生所需能力之一

問題自覺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養成質疑的習慣,他們容易在學習中產生懷疑并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學生不再覺得教師所講述的就一定是正確答案,這種方式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學生有問題自覺意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和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數學知識,同樣還要讓學生有創新思考方式。問題激發思考,思考促進創新,因此問題自覺意識的培養是學生創新思維發掘的必要條件。在當今時代的教學中,沒有創新是顯然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來促進問題自覺意識的形成成為教師課堂教學中不可推卸的責任之一。

四、培養小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意義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作為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重要性,并針對學生具體情況來進行重點培養。小學生在未接觸到數學時只是單純地認為數學只是數字的計算,但在不斷學習過程中不難發現,數學這門科目不僅僅是數字,其中還包括理論性較強的概念等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會出現新的看法。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這一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引導地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而樹立和鍛煉學生的問題自覺意識和獨立學習能力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觀念的基礎和前提,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可以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進行一定程度的鍛煉。

學生在課堂上養成問題自覺意識,開始主動提出問題并思考問題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善。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也將得到改變,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以引導者的身份來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借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樣這對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形成也有著積極作用。

五、培養小學生問題自覺意識的策略分析

(一)創造有趣的學習環境,喚起學生的問題探索動力

一位教育家曾言:“關鍵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边@表明在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過程中,生硬地輸出知識給學生的教學效果比不上激發出學生問題自覺意識。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有趣的課堂問題情境,例如“有一天,一只羊要和他的同伴去果園里摘蘋果,當他們摘了很多大小不等的蘋果后,有一只羊提出一個問題:誰摘得的蘋果最多,誰就擁有那個最大的蘋果。然而,所有的蘋果的大小都不一樣,雖然有大小相似的,但在短時間內無法確定哪一個蘋果最大。此時有一只羊提議:能借助長方體的體積來計算哪個蘋果才是最大的。那么怎么實現這一目標呢?”這時肯定會有許多學生的探索欲被激起,當這些“小偵探”們了解到可以用長方體體積計算時表現得十分好奇,都積極投入到這個問題的思考中,同樣在思考中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為未來的數學學習起到一定奠基作用。由此可推斷,興趣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鋪路石,在學習興趣的牽引下學生會變得非常積極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促進他們自發產生問題意識。

(二)設置課堂問題懸念,促進學生主動提問

問題自覺意識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長期良好學習習慣的表現。若想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就得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最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制造懸念,以此來點燃學生的主動性。

具體來說,在向四年級同學教授“小數的意義”時,筆者通過白板演示的方式用0.6、0.60、0.600等數字為學生舉例,在我講授的過程中,一些學生不禁發問:“老師您在課堂上標注的這些數字,哪一個更大一些?哪一個更小一些呢?” 面對學生的這個問題,老師能夠抓住機會提高他們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指導他們使用直尺測出這些數字表示的長度,然后他們就可以自行得到答案。隨著學生們開始實際操作,最后他們會發覺這些數字代表的長度相同。因此,他們在實踐中就會感受到小數的特點:在小數末尾添加零或者抹去零,小數的大小不變。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產生疑問,從而點燃他們提問的動力,隨后借助實踐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把握小數的特征,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拓展課堂教學場所,激勵學生發掘問題

常言道,數學知識有著生活的根基,也能夠超越生活。所以,在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出將課堂內容拓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努力,指引學生留意并發覺生活中的數學應用,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自覺意識。

例如,在教學“統計”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入手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很多學生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很少去用數學思維來思考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各種情況,因此教師的任務應該是立刻向學生傳授圖表的使用方法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數據統計情況。然而在學生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就會發現,單一的統計圖沒有辦法很好地適用于所有的統計現象,這時就會有學生發現有些現象不能用條形統計圖來闡述,那就產生一個疑問:不同類型的統計問題應該使用哪種類型的圖表來呈現呢?于是此疑問點亮了學生的求知欲,喚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這類學生在統計中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樣利用這種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自覺意識可以促進學生有效地應用數學知識。

(四)借助數學運用問題,鼓勵學生建立數學思維

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階段正是數學思維形成以及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此階段的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形成認知規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聯系新的知識點,借此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促進問題自覺意識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這一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應用問題來促進學生思維培養。首先,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可以引出學生之前學習過的“平行四邊形”這一知識,將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進行有機串聯,引導學生采取聯想思考的方式探究數學知識的本質,將平行四邊形二分之一的面積推算出三角形面積,利用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結合來進行探究。這種新奇的方式必將引起學生的質疑,很多學生就提出疑問:能不能用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面積來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課堂上分享自己的三角形學習心得,并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利用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五)挖掘數學問題內涵,促使學生善于提問

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是培養問題自覺意識的關鍵,同樣也是創新的基礎。但是作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提出有意義和創造性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知識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提問由簡到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小數”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當學生知道一角錢還可以用0.1元來表示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對0.1質疑:看到0.1這個小數后你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呢?在這以后有的學生就說道:“為什么要在前面寫0呢?這里的1又表示什么呢?”有的學生則提問道:“0和1之間為什么要有小圓點呢?這個小圓點表示什么?為什么一角不能寫成1.0呢?”這些問題既提出了本節課所教學的重點,同時又引發了學生求同存異的心理。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學生眼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對學生未來數學的學習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高效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自覺意識刻不容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循序漸進。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情況的前提下為學生創新教學方式,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養成學生的問題自覺意識。此外,教師也需要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思索時間,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敢于提問并善于提問,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意識數學課堂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