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大班體育活動的教學策略

2024-03-08 18:54朱世芬
教育·校長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幼小游戲家長

朱世芬

在創新幼兒大班體育活動時,教師實施以下三個步驟:首先,對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內容局限固化、形式單一機械以及幼兒缺乏興趣這三個問題,并且明確其是阻礙幼兒身體機能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次,把幼小銜接目標融入體育教育目標中,設定出增強教育連貫性、融入趣味性元素以及提高幼兒主動性的原則;最后,在學習與借鑒多種教育經驗后,確定并運用挖掘網絡資源、設置差異目標、運用趣味游戲、組建運動小組、設計課后任務以及推行家園共育這六個方法,科學構建體育活動。

一、幼兒大班體育活動現狀

(一)內容局限固化

在幼兒教育階段,開展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身體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并且活動內容是直接影響教育效率與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幼兒大班體育教育中,教師多選擇游戲或者團體操作為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雖然可以為幼兒提供運動的機會,但是顯現出較大的局限性,幼兒身體素養無法得到全方位提升。長此以往,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且身體機能發展逐漸失衡。

(二)形式單一機械

體育活動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參與度。在大班階段,教師多運用“帶領”或者“講解”的方式作為活動的開端,并為幼兒提供自主體驗或者合作完成活動的機會。這一形式雖然可以達成體育教育的目標,但是具有較強的機械性。一方面容易導致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分心,另一方面使得體育活動喪失生機與活力,進一步致使體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幼兒缺乏興趣

在幼兒階段,興趣是兒童參與一切活動的內在動力,只有充分激發其興趣,才可以提高其主動性,從而保證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大部分幼兒教師只關注到了游戲這一種體育活動的價值,并且僅僅把幼兒作為活動的參與者,所以幼兒多在教師指導下被動進行體育活動,無法感受到自主探索、自由創造的樂趣,久而久之,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逐漸消失。

二、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大班體育活動設計原則

(一)增強教育連貫性

幼小銜接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時期,標志著幼兒即將進入一種包含更多規則、更多目標與更多任務的學習階段,所以若銜接工作做得不到位,幼兒不僅會承受較大的學習壓力,還會產生明顯的不適應感。對此,幼兒大班教師在設計體育活動時,堅持“增強教育連貫性”的原則,引入適合幼兒身體素質且與小學體育關聯性較強的教學內容,運用符合且能夠促進幼兒身體機能提升的活動形式,保證幼兒處在持續性發展的狀態。

(二)融入趣味性元素

幼兒處在對于趣味性事物具有較強好奇心的階段,并且其自律性以及自控力較差,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此時教師必須針對幼兒這一特點,在體育活動中融入豐富多樣的趣味性元素。除此以外,目前小學也在運用“快樂教育”“天性釋放”等理念,重視豐富兒童的體驗,所以教師在設計幼兒大班體育活動時,必須堅持“趣味性”原則,給予幼兒快樂體驗,保證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順利銜接。

(三)提高幼兒主動性

提高幼兒的主動性不僅是增強幼兒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幫助幼兒樹立良好意識與習慣,為后續學習與生活做準備的重要原則。幼兒大班教師站在“現在”與“未來”的交叉口,也必須以提高幼兒主動性為指引,創設更多需要幼兒參與和體驗的體育活動,關注幼兒長期運動習慣養成,保證其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

三、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大班體育活動實施策略

(一)挖掘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對教育內容進行豐富與創新是增強教育生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的幼兒大班體育活動中,教師選取的教育內容較為單一,并且往往圍繞著幼兒教育目標篩選教育內容,缺乏銜接的意識,這就導致幼兒身體素養長期發展受到限制。與此同時,網絡是新時代下承載以及傳播多樣資源的重要平臺,若教師能夠從其中挖掘具有價值的教育理念與資源,便可以對體育活動進行創新。幼兒園大班教師在網絡中搜索適合幼小銜接階段的體育活動設計方案以及實施細則,并且在篩選以及整合后,規劃并開展具有新穎性的體育活動。例如,教師為了創新團體操的內容和形式,在網絡中搜索并觀看“籃球團體操”的相關資源,隨后確定以下長期活動方案:首先,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拍球、運球、傳球等動作,為活動有序開展打好基礎;其次,把從網絡中搜索到的籃球團體操拆解成多個簡單且易操作的動作,并且將其按照由簡到難的順序進行排列,在此基礎上帶領幼兒逐個掌握動作要領,以此既提高幼兒籃球運動能力、平衡能力,又鍛煉幼兒合作配合能力;最后,教師從網絡中選取新的音樂伴奏,把幼兒已經掌握的動作重新編成一段團體操,帶領幼兒把音樂與動作一一對應起來后進行完整練習。由此教師把從網絡中挖掘出的資源運用在體育活動中,幫助幼兒學習與掌握更為多樣的體育形式與技能,為其后續體育學習做好準備。

(二)堅持因材施教,設置差異目標

開展教育活動時,教師需要設置明確的目標,才可以保證教育方向不偏移。在目前的幼兒大班體育活動中,教師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設計體育活動目標,沒有考慮到幼兒身體素質的差異性以及運動潛能的差異性,這就導致不同水平的幼兒無法獲得最為合適的體育教育,進一步影響其個體發展。對此,幼兒教師應立足幼小銜接,貫徹“因材施教”理念,根據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設定具有針對性以及差異性的活動目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升。首先,為了準確把握幼兒的身體素養與潛能,在幼兒進入大班后,便運用一系列體能測試考查幼兒,隨后把幼兒粗略劃分為低體能水平和高體能水平這兩個層級;其次,教師針對兩個層次的幼兒設定學期整體體能提升目標,要求低體能水平幼兒達到平均標準、高體能水平幼兒掌握更為多樣的運動形式與技能;最后,教師在每一次具體的體育活動中,根據整體目標延伸出本次活動的細化目標,如在帶領幼兒學習立定跳遠時,設置目標為低體能水平幼兒跳到87厘米以上、高體能水平幼兒跳到92厘米以上,以此保證每名幼兒均擁有進步的空間與機會。

(三)運用趣味游戲,調動幼兒熱情

游戲是幼兒體育活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可以為幼兒帶來有趣的體驗,促使其產生高漲的熱情。但是目前幼兒大班教師選擇的游戲較為陳舊,缺乏創新,導致幼兒在參與幾次后便喪失了興趣,進一步影響其在體育活動中的主動性。對此,教師注重為體育游戲添加趣味性的元素,保證幼兒能在具有新鮮感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每次體育活動,從而充分釋放體育游戲的價值。首先,教師將現有的民間游戲中的元素與體育運動進行融合,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調動其熱情。例如,教師選擇“123木頭人”的游戲,劃定5米的距離后,要求幼兒在聽到“123”報數后,從出發線向前蛙跳,然后在聽到“木頭人”后迅速定下動作,規定最先蛙跳至終點線處的幼兒獲得游戲勝利,并且淘汰在過程中未及時停下動作的幼兒,以此把蛙跳這一運動滲透在游戲中,促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鍛煉彈跳能力、平衡能力等。其次,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自主創設游戲并參與,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效活躍體育活動中的氣氛。如在教授幼兒平衡木的使用方法后,要求其運用5分鐘時間設計出一個游戲,隨后邀請其闡述并展示游戲過程,以此幼兒在創造過程中運用平衡木進行探索,相較于要求其枯燥練習這一形式,更加切合幼兒的喜好,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愛上體育運動。

(四)組建運動小組,培養興趣愛好

俗話說“三歲看老”,幼兒是兒童意識與認知形成的關鍵時期,若教師能夠在此時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便可讓幼兒發展進入良性循環之中。在幼兒階段,開展體育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素養發展,還可以引導幼兒正確認識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進一步推動其把偶然性的運動行為轉化為持續性、長期性的興趣與愛好。與此同時,因為幼兒的自控力與自律性不足,所以教師若想要培養幼兒對體育的興趣,必須構建出能夠監督幼兒行為的體育教育模式?;诖?,幼兒園大班教師組建運動小組,通過互相幫助、互相督促的機制,引導幼兒逐漸把運動當成一種愛好。例如,教師在幼兒已經學習與掌握了一定種類后的體育運動形式后,第一步,在班級中組建羽毛球、籃球、跑步等小組,隨后給予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規定其至少參加一個小組,然后幼兒會根據自己對不同運動的偏好成為運動小組的組員;第二步,在每周的體育課上,要求幼兒與自己小組組員站在一起,隨后教師來到每個小組教授其該項運動的新知識與新技巧,并且為其設置自由練習的時間,以此促使幼兒在具有連貫性的行為實踐中,發自內心地熱愛上運動。由此教師依托運動小組這一形式,創新體育活動,引導幼兒在銜接期養成長期的興趣愛好。

(五)設計課后任務,助力習慣養成

在幼小銜接這一階段,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當下的發展情況,還要注意組織幼兒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所以教師在設計體育活動時,不能僅僅重視單次的活動效果,而是需要著眼于培養幼兒的習慣,從而為其快速適應小學體育課程奠定基礎。在傳統幼兒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園內才是體育教育的場所,忽視幼兒在課后的表現與行為,這就導致幼兒的運動行為不具有持續性。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著手為幼兒設計課后的體育任務,引導其有規律地進行運動,進一步樹立定期定量運動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幼兒已經基本具備跑步的平衡能力、肺活量后,首先教師要求幼兒在每日回到家中后,選擇人少開闊的地方,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跑動10—20分鐘,以此運用任務推動幼兒鍛煉;其次,為了避免幼兒消極敷衍對待課后任務,教師每兩周抽查一次幼兒課后任務完成情況。除此以外,教師為了避免幼兒在機械性練習中喪失興趣,設計出更加新穎的課后任務,如要求幼兒在每周末約上小伙伴,一起“投沙包”“踢毽子”等,通過需要幼兒實踐參與的活動,把幼兒從室內帶到戶外,避免其窩在家中長時間躺臥不運動。由此教師設計運動任務,延伸體育活動至課后,培養幼兒良好習慣,促進幼小銜接培養目標達成。

(六)推行家園共育,多維提升能力

家園共育是一種近些年較為流行的幼兒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在提供專業教育力量支撐的同時,與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隨后與家長共同關注幼兒的長期成長情況。與此同時,運動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僅通過園內體育課程,無法完成體育教育的任務?;诖?,教師把體育活動與家園共育有效結合,和家長協作配合,延伸體育教育,以期多維度提升幼兒的運動能力。首先,教師要將身心健康發展的理念傳達給家長,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家長明白體育活動的重要性以及缺失足量運動的危害,以此引起家長的重視,推動家長自發陪伴與監督幼兒運動。其次,教師構建起與家長的雙向反饋機制,把幼兒在園中的體育活動表現告知家長,同時從家長處了解幼兒在家中的運動習慣、運動時長、健康狀況等,以此既為教師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計劃提供依據,又為家長創設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的機會。最后,教師定期在園內舉辦親子活動,在活動中融入體育項目,既促使幼兒在家長陪伴下主動參與活動,又幫助家長更為直接地了解幼兒的健康狀況。由此教師通過家園共育模式,與家長就體育活動進行溝通與交流,為開展幫助幼兒揚長避短的活動創造條件,助力幼兒多維能力提升。

總而言之,幼小銜接時期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嘗試將幼兒教育中的各項內容與小學對應部分接軌,促使幼兒在學習與參與中,形成正確的意識與習慣,從而為后續快速適應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教師在大班中開展體育活動,既要考慮幼兒當下身體情況,又要關注其長期發展,這與幼小銜接的目標不謀而合。為此,幼兒教師應立足大班這一特定幼小銜接時期,設定體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策略,以期為幼兒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猜你喜歡
幼小游戲家長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數獨游戲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家長請吃藥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