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2024-03-09 10:32楊麗萍
中國傳媒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科技期刊

楊麗萍 夏 雪

摘要:【目的】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科技期刊發展模式,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痉椒ā客ㄟ^文獻調研、調查法、定量與定性研究法總結了中國科技期刊的時代使命,分析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窘Y果】從政策導向、期刊評價體系、人才培育、集群化、平臺化和數字化等方面著手,提出構建中國科技期刊創新發展模式,以加快形成同我國科技競爭實力相匹配的學術話語權?!窘Y論】中國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不斷提升科技期刊創新服務能力,助力科技期刊強國夢的實現。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 ? ? ? ? ? 中圖分類號:G230?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4)01-045-04?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07

本文著錄格式:楊麗萍,夏雪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24,31(1):45-48.

導語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科學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1]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笨萍计诳鳛樯鐣髁x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時代使命,因而學習領會以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是科技期刊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萍计诳怯涊d、傳播、交流、傳承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載體,是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科技強國的新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引領,結合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和辦刊實踐,探討如何高質量推進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

1.中國科技期刊的時代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1]這給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指出了明確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1.1? ?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離不開科技強國戰略的支撐,科技強國戰略的實施離不開科技期刊的支持??萍计诳哔|量發展的具體內涵有:(1)具有綜合性/行業的旗艦期刊,能夠持續地刊登引領所在學科科技發展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國內外專業領域學者的廣泛認可;(2)覆蓋各個學科門類的期刊種類,要實現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就不能是某一個或幾個學科的一枝獨秀,必須是系統的、全面的良性發展;(3)“走出去”和“走進去”戰略全面提升期刊國際傳播效能,加快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建立;(4)牢記辦刊初心使命,主動將期刊出版融入國家科技發展大局,充分發揮科技期刊社會效益的首要作用。

1.2? ?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1.2.1? ?一流的人才隊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引領驅動,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1]人才是科技強國的核心,也是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編委隊伍體現著期刊的質量,是期刊高質量發展強有力的后盾,是期刊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審稿專家對稿件的學術水平負有重要的責任。學術底蘊深厚、專業領域契合度高、態度中肯客觀的審稿人對把好論文質量關至關重要。編輯隊伍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萬金油”,既連接著論文出版前的論文作者、審稿專家,又肩負著論文出版過程中和出版后的推廣與宣傳,同時也是期刊、主編、編委、審稿專家、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紐帶。這就要求編輯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對論文進行基礎的正確評價,還要嚴抓陣地管理,嚴格執行“三審三?!?、同行評審制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待每一篇稿件。

1.2.2? ?強大的國際話語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1]科技期刊的學術話語權是對期刊品質的認可。期刊堅持以科學的、嚴謹的、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每一篇稿件,確??堑目萍汲晒冀K處在領域前沿,聚焦于研究的關鍵問題,為解決科學問題提供參考和借鑒,引領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將這種精神一以貫之,構建中國科技期刊在行業領域的學術話語權,推進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1.2.3? ?先進的技術融合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1]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也為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進步,融媒體一體化數字化出版平臺正逐步取代傳統的紙媒成為出版業的主流??萍计诳粩喔母镛k刊模式,將先進的技術充分融入期刊發展中,實現期刊策劃、采編、生產、發行和傳播全流程的一體化管理,更好地提升期刊的創新服務能力。[2-5]

2.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近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科技期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1]這一目標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距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世界科技競爭力中不占據優勢地位。

科睿唯安公司發布的《2023年JCR期刊引證報告》顯示Web of Science共收錄全球21762種學術期刊,其中美國5953種、英國4563種,荷蘭1352種,德國1151種,西班牙738種,瑞士543種、中國449種,意大利443種,巴西408種。據中國科協發布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2)》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科技期刊總量已達5071種,在總體量上與發達國家水平不相上下。[6] 2023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SCI數據庫收錄的中國科技期刊236種,Ei數據庫收錄的中國科技期刊292種,但是高質量、高水平期刊依然嚴重缺乏,SCI期刊占比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且藍皮書還顯示,中國科技期刊管理單位分散。[6]而國際主流出版商起步早,歷史悠久,在集群化、數字化、平臺化、國際化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已經建立了成熟的出版平臺。表1為中國與國際科技期刊出版現狀對比。中國科技期刊雖然在總數量上與發達國家大致齊平,也基本達到全學科覆蓋,但是整體上大而不強、多而不精,與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差距,無論是辦刊規模還是期刊的質量和辦刊能力均亟待提升。

3.高質量發展創新模式

2023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的科技論文產出量達到68.20萬篇,遠遠超過美國(37.80萬篇)位居世界第一,且中國學者發表在高水平國際期刊、最具影響力期刊的論文數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高水平科技期刊中占比較少依然處于弱勢地位,這與中國的科研產出量呈現出極不協調的現象,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形成與創新型國家相適應的科技期刊發展體系勢在必行。

3.1? ?政策決策層面的頂層設計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提高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提供科學思想方法。[1]考慮到中國制度優勢,充分運用系統觀念,從政策制定層面進行統籌布局,集中力量推動中國科技期刊向世界一流期刊發展。近年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并相繼發布《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7]《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8]等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9];另一方面也對科研評價體系做了相應的引導,如《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10]的出臺。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系統布局出臺了相關的意見和政策引導,但是依然缺乏相應可執行的細則。建議在科研評價導向中說明國家、部委資助的基金、重大項目的優秀研究成果優先發表在本土期刊上,并優先將本土期刊列入具有代表性成果的期刊目錄,同時本土期刊也要加強學術、創新服務能力,必須敏銳地抓住研究熱點和難點,全力支持中國學者具有代表性科研成果的優先發表,唯有從政策層面系統設計,構建科研評價導向、期刊發展、科研機構有機統一、協調發展的整體,才能更好地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3.2? ?構建中國特色期刊評價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1]我國中文科技期刊占總量的88.38%。[6]近年來,我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評價體系一直采用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而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根據期刊影響出品的,均是基于英文期刊計算得到,毫無疑問這極其不利于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雖然在這方面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研究出臺多項政策引導科研評價體系,如“唯影響因子”改為代表作制,但是代表作如何界定卻仍未有統一的標準,依然處于各行其是的混亂狀態。建議相關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職稱評定、業績考核、評優選優時將發表在本土期刊上的科研成果予以重點考量,同時呼吁期刊工作者借鑒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發展經驗,結合中國科技期刊基本國情,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期刊評價體系,并逐步引領科技評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中國科技期刊步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林。

3.3? ?培育全能型的編輯隊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胸懷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1]面對世界發展局勢的嚴峻挑戰,科技期刊人要勇于擔當初心使命、牢牢把握辦刊方向,使科技期刊更好地為國家創新能力服務、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服務。熟悉和掌握出版專業領域的政策、制度、法規和知識是編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而一名優秀的期刊編輯還要有國際化的視野、隨時與國際互連的能力,敏銳的嗅覺、第一時間挖掘出研究熱點的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有迅速準確判斷論文的能力,快速的學習能力、隨時準備接受新興技術的融合。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編輯還是辦刊團隊、作者、讀者和審稿專家之間的橋梁紐帶,要充分調動主編、編委的積極性,使其全流程參與辦刊,為期刊建設建言獻策;要建設一支高水平、嚴標準的審稿專家隊伍;要培育和吸引一大批有潛力的作者隊伍,使之與期刊保持良好的黏合力。

3.4? ?建設自主獨立的出版集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自信自立,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民自己來解答。[1]中國科技期刊起步晚、發展緩慢、主管主辦和出版單位分布十分零散?!吨袊萍计诳l展藍皮書(2022)》統計顯示,平均每個主管單位主管期刊3.83種,僅主管1種科技期刊的主管單位占到65.74%,在專業化、集群化、平臺化、國際化運營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短板[6]。多年來,中國科技期刊特別是英文科技期刊一直沿用“借船出?!钡倪\營模式,稿件出版過程中的生產(采編平臺)、媒體發布和傳播、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和分析均依靠購買國際出版商服務完成。[11-12]這不僅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也造成期刊的大量數據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從而給我們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更是使得中國科技期刊一直處于“游兵散將”的弱勢狀態。結合中國科技期刊出版現狀,大力整合優勢資源、不斷做大做強形成規?;?、規范化、有競爭力的出版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中國特色集團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出版傳播平臺,更好地推動科技期刊“走出去”提升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在國際出版商中占據一席之地。

3.5? ?創辦高起點的旗艦期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1]中國的科研論文產出量已經連續兩年超過美國穩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嚴重滯后。盡管中國科技期刊在“量”上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各學科領域有影響力的期刊卻寥寥無幾,在“質”上與國際一流科技期刊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處于明顯弱勢。[13]創辦中國自己的高起點科技期刊,讓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能力、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實力、培育優秀科研人才,助力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更好地在祖國大地生根發芽,助力科學研究系統的良性發展與溝通交流,逐步構建與中國科技實力相匹配的學術話語權,為科技強國戰略做出實質性貢獻。

3.6? ?刊媒一體化的數字化平臺建設

創新既指新刊的問世,也可指原有期刊的“新生”——刊媒融合?,F代化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了眾多新型媒體,包括網站、微博、Facebook、Twitter、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快手、嗶哩嗶哩、今日頭條等平臺,這恰好給處于“瓶頸期”的科技期刊注入了新鮮血液。[2-5,14]將傳統的紙媒與新興傳播媒介相結合,形成覆蓋期刊、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直播平臺等的數字化矩陣平臺,不斷創新科技期刊服務能力,提升傳統紙媒的科技傳播能力,為科技期刊實現質的飛躍插上騰飛的翅膀。

4.結語

中國科技期刊肩負著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傳播中國聲音的偉大歷史使命。推進中國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以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思想、凝心聚力,堅持系統觀念,在政策層面統籌布局,使科研評價導向、期刊發展、科研機構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堅持問題導向,構建中國特色的期刊評價體系,促進評價體系的健全完善;堅持胸懷天下,培育全能型辦刊人才;堅持自信,建設出版集團,提升學術傳播力和影響力;堅持守正創新,創辦高起點的旗艦期刊和刊媒融合發展,逐步構建中國特色科技期刊發展模式,助力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科技期刊建設。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3-10-2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丁廣治,陳玲,馬超一,等. 合理調配內部資源,構建團隊,利用微信平臺助力科技期刊品牌宣傳——以《中國中藥雜志》編輯部為例[J]. 中國傳媒科技,2023(9):63-66.

[3]叢乃霞. 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新技術應用、數字化轉型、新媒體傳播和運營的創新實踐[J]. 中國傳媒科技,2023(5):101-104.

[4]王美璇,王冠,王超. 媒體融合背景下AIGC為學術期刊帶來的機遇、風險及應對措施[J]. 傳播與版權,2023(18):64-66.

[5]肖旭,朱玉萍,蔣知瑞. 關于科技期刊如何選擇媒體融合方式的分析[J]. 中國傳媒科技,2023(4):105-109.

[6]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2)[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3.

[7]中國科協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EB/OL]. (2019-8-16)[2023-9-25].https://www.cast.org.cn/xw/TTXW/art/2019/art_b5da1323b57c4d16b779172ad533cd88.html.

[8]國家新聞出版署.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EB/OL]. (2021-6-13)[2023-9-25].https://www.nppa.gov.cn/xxfb/zcfg/gfxwj/202106/t20210623_4514.html.

[9]習近平.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6-5-30)[2023-10-27] .https://www.most.gov.cn/ztzl/qgkjcxdhzkyzn/btxw/201705/t20170526_133113.html.

[10]科技部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EB/OL]. (2018-10-25)[2023-10-2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6309.htm?ivk_sa=1023197a.

[11]李松山. 深入學習二十大精神 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J]. 中國傳媒科技,2023(6):37-41

[12]田偉,齊文安,魏均民.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J]. 編輯學報,2023(2):1-7

[13]張海生.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設模式與中國抉擇[J]. 編輯學報,2021(5):487-491

[14]周紅利,冷懷明.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 編輯學報,2023(2):8-11

作者簡介:楊麗萍(1986-),女,山西臨汾,編輯,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研究方向為編輯科技期刊選題、編輯、出版和傳播;夏雪(1978-),女,河南鄭州人,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責任編輯,博士,研究方向為編輯學、社會學、社會發展與性別研究。

(責任編輯:李艷松)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