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研究

2024-03-09 01:51李小婷朱紅偉王哲
人民長江 2024年1期
關鍵詞:示范區價值生態

李小婷 朱紅偉 王哲

摘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石,生態產品總值(GEP)的核算結果目前仍存在不受認可、不接地氣以及未能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充分銜接等問題。為此,提出了一種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研究的方法。該方法在空間上量化GEP價值并結合區域發展規劃研判生態產品綜合價值高地,依據綜合價值高地結果從全域及典型片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研究。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為對象,開展了全域層面價值高地識別并分析了區域價值轉化存在的問題,提出從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生態農業產業化、生態旅游及特色文化與生態低碳產業化發展、生態資源指標交易與跨界水體生態保護補償模式等方面開展全域層面路徑轉化的具體策略;同時依托綜合價值高地結果識別典型重點片區,按照“生態資源摸排-生態價值核算-路徑策略分析-價值增量預測”的工作路徑為田山莊村鄉村振興項目提出了更具實操性的價值轉化方案與增量評估結果。提出的GEP核算與價值轉化相互銜接模式,在可視化GEP價值量的同時,可為區域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研究以及生態產業模式的打造與生態項目的甄選提供參考。

摘要:生態產品; 價值核算; 價值提升; 轉化模式;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

中圖法分類號: X321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4.01.009

0 引 言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之一,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和載體。生態產品被普遍認可和接受的定義為,生態系統通過生物生產和與人類共同作用為人類福祉提供的最終產品或服務[1]。生態產品正逐步成為繼農產品、工業產品、服務業產品后的第四產品,生態產業也正成為繼農業、工業、服務業后的第四產業[2]。目前,全國各地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福建省、江西省、貴州省、海南省已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試點[2],江西省、貴州省、青海省和浙江省還被列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3]。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從地方試點、流域區域探索向全國全面鋪開。

生態產品是連接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橋梁和紐帶[4],而生態產品總值(GEP)作為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則是有效量化區域“綠水青山”生態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兩山”價值轉化的基礎。推廣GEP核算方式、準確掌握生態產品服務價值,既能為當前“兩山”轉化效率評價提供統一標準,又能為未來“兩山”轉化政策路徑提供參考[5]。目前國內在GEP核算方面主要從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以及文化服務價值三方面構建的測度體系為依托開展全國、省級以及市縣級的GEP核算[6]。作為促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結合點,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模式路徑已成為多方在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中的重要抓手[7],部分地區已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鑒的典型模式。張林波等[1]根據生態產品的消費屬性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分為政府路徑、市場路徑和政府與市場混合路徑3類,其中,難以界定產權的純公共性生態產品主要以政府路徑為主導,可通過生產流通與交換實現價值的經營性生態產品主要采用市場路徑,而介于公共性生態產品與經營性生態產品之間的準公共性生態產品如碳排放權、排污權則主要依托政府與市場混合路徑實現其價值。同時根據不同生態產品的屬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模式可分為對應的3類:① 針對純公共性生態產品的生態修復與生態補償模式;② 針對經營性生態產品的生態產業化模式,具體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及生態文化旅游業;③ 針對準公共性生態產品的生態產權交易與生態資源資本化模式[8]。張林波等[9]則從生態產品使用價值的交換主體、交換載體、交換機制等角度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模式總結為8大類、22小類,其中8大類包括生態保護補償、生態權益交易、資源產權流轉、資源配額交易、生態載體溢價、生態產業開發、區域協同發展和生態資本收益。自然資源部自2020年4月起連續推出的三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中,主要從生態治理及價值提升、生態產業化經營、生態資源指標及產權交易與生態補償方面進行分類。雖然目前國內在GEP核算與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方面已經開展了一定的探索,但對于GEP核算結果如何有效銜接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并助力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直是行業待破解的難題。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地處滬寧、滬杭兩條傳統發展軸線之間。毗鄰長三角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地理區位特征,使示范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優勢。境內河網密布、湖蕩縱橫,河湖水面率高達20.3%,是典型以水為脈的江南水鄉。同時,河流、湖蕩、濕地、林地、農田等豐富多元的生態系統類型造就了示范區藍綠交織、林田共生的水鄉空間肌理,使其具有突出的生態保育功能。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區在國家重大戰略、優勢區位條件雙重推動下,在區域探索生態友好型的發展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正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因此在示范區開展生態優勢提升及轉化模式探索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示范區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優質生態資源的價值尚未充分激活和全面彰顯。因此,本文基于示范區生態本底特征,在科學核算區域GEP價值量的基礎上,結合示范區實際發展訴求等相關因素分析研判示范區綜合生態價值高地,并依據價值高地結果從不同層級開展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轉化模式與價值提升策略研究,以期為區域可持續生態發展模式的形成提供參考。

1 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總體思路

生態產品作為“綠水青山”在實踐中的代名詞,除具有一般產品的價值外,還包括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等價值。其中一般產品的價值如林業產值、漁業產值等已經屬于生態產品經濟價值的組成部分,而生態服務以及社會文化價值屬于傳統觀念中的非市場價值,往往難以通過市場交易體現并得到市場的識別和認可[10]。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機制設計,使得生態產品價值在市場上得到全面顯現。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轉化模式即是依靠政府或市場的力量通過有意識有目的地開展綠色生產活動,將生態產品所具有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以貨幣化的形式顯現出來,促進GEP與GDP之間雙轉化、雙增長,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逐步轉變的過程。

本研究在科學開展全域層面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的基礎上,通過對區域GEP價值量空間化展示同時結合區域發展規劃、生態產業規劃等布局方向,系統研判形成區域生態產品價值綜合高地。同時全面分析示范區全域層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提升物質產品價值的生態產業化經營、提升調節服務價值的生態資源指標交易和生態保護補償,以及提升文化服務價值的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和生態產業化經營等方面開展示范區全域層面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轉化路徑探索。此外根據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綜合高地圖,識別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重點片區,通過對重點片區生態資源的充分摸排,并在對片區GEP核算的基礎上,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片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模式打造,同時根據生態產業預期目標,實現對重點片區生態價值增量的預測,為評估片區層面生態產業發展情況提供抓手。研究總體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2 示范區GEP核算及價值高地識別

研究在綜合GEP相關規范及示范區屬地特性的基礎上,從物質產品、調節服務以及文化服務3方面科學量化了示范區2020年GEP總值,并基于核算結果準確識別區域生態價值高地,為示范區生態優勢提升及價值轉化路徑探索提供基礎性支撐。從空間分布上看,示范區單位面積GEP價值高地主要分布于太湖、淀山湖、元蕩、北麻漾、太湖-同里濕地等河湖水體以及西塘古鎮、同里古鎮等知名景區一帶(見圖2(a)),這為示范區依托良好的舒適環境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與文旅產業優化布局指明了方向。同時,示范區GEP價值高地與以重點河湖水體為主的調節服務價值高地(見圖2(c))和示范區以5A級景區為主的文化服務價值高地(見圖2(d))趨勢的一致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示范區調節服務與文化服務提供的價值量(調節服務與文化服務價值量占示范區GEP總值的95.16%)遠超物質產品價值量。物質產品提供方面,示范區生態物質產品價值高地主要分布于以蔬菜瓜果產出為主的姚莊、練塘和西塘鎮以及以漁業產品產出為主的黎里、松陵和平望鎮(見圖2(b)),這可為示范區生態農產品產業集聚與規?;l展提供有效指引。

為更好地挖掘生態價值潛力,助推生態系統服務提供的價值高地與示范區實際需求高度融合,本研究在結合區域現狀、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專項規劃、產業規劃等因素的基礎上,綜合研判形成了示范區“一廳三片多點”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綜合高地圖(見圖3)?!耙粡d三片多點”即以水鄉客廳為核心,以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和嘉善祥符蕩科創綠谷為引領,串聯同里、震澤、朱家角、西塘等江南水鄉古鎮,白鶴、練塘、天凝、平望等現代生態農業種植基地及大云、陶莊等生態文旅熱點的示范區綜合生態價值高地格局。示范區綜合生態價值高地圖的確定為區域生態優勢的進一步提升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打通提供了有效抓手,也為示范區具有引領效應的重點生態產業項目謀劃和布局提供了決策依據。

3 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現狀及問題

(1) 生態環境穩中有升,資源整合力度尚顯不足。作為河網水系縱橫交錯的江南水鄉,示范區近年來水質達標率穩中有升,但以太浦河為代表的跨界河湖在共保聯治工作中尚存治理權責不清等問題。同時,由于水系的阻隔使得周邊生態資源未能協同串聯形成規模效應。此外,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示范區境內的農居村落普遍存在土地資源利用率低、人居環境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亟需通過有效手段盤活與激發示范區鄉村生態資源潛力與價值。

(2) 生態產業初具規模,深度開發有待加強。生態農業發展方面,作為長三角的“菜籃子”“米袋子”,示范區不僅擁有吳江大米、練塘茭白、白鶴草莓、姚莊黃桃等經濟作物,更兼具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等特種水產,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但示范區農產品的發展仍面臨生產效率低下、產量規模不足、品牌知名度低、精深加工欠缺等突出問題。生態文旅服務方面,雖然目前示范區形成了以青西郊野公園、同里國家濕地為代表的自然觀光型生態旅游區及以同里古鎮、西塘古鎮和朱家角古鎮為代表的江南古鎮文化旅游熱區為主發展的整體格局,但區域旅游產業發展仍存在河湖自然觀光開發不足、深度體驗型新興旅游資源匱乏、水鄉古鎮同質化發展等各類問題。生態產業方面,優良的生態調節服務功能支撐并帶動了示范區一批特色科創產業、科研創新產業、先進制造產業的培育和孵化。但由于處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創新功能加速集聚過渡、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示范區產業發展仍存在環境友好度、布局合理度、產業契合度、創新融合度欠缺或不足的問題。

(3) 生態資源指標交易起步探索,成熟發展模式尚需形成。目前示范區范圍內僅有吳江區和嘉善縣分別推出了排污權抵押組合貸款交易及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模式,旨在通過資源配額的交易緩解企業發展融資問題,但不管是碳排放權還是排污權均屬于事后的挽救措施,屬于“末端治理”,作為生態綠色的典范和標桿區域,示范區在“前端引導”指標交易方面尚未彰顯優勢。

(4) 生態保護補償先行先試,激勵回報機制亟需完善。目前,示范區的青浦區出臺了關于水源地生態補償轉移支付“以獎代撥”的管理辦法,同時吳江區不僅開展了類型多樣的林地補償、濕地補償、蠶桑生態補償,還率先試行區鎮空氣質量補償模式,為其他區域開展相關探索提供了參考。但作為地跨“兩省一市”且著眼于以水為核心推動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在跨界水體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方面仍存在補償方式、模式等不同爭議。此外,不論是林地補償、濕地補償還是跨界水體生態保護補償模式,均存在以政府資金支持為主后續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亟需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模式。

4 示范區生態優勢提升及轉化模式

生態特色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的優良本底為示范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目前國內外尚未形成較為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11-14],研究中一般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研究角度采取不同的分類方式。針對示范區目前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參考自然資源部較為權威的分類方法,從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生態產業化經營、生態資源指標交易及生態保護補償等方面開展示范區生態優勢提升及轉化模式研究。示范區生態優勢提升策略與轉化模式關系如圖4所示。

4.1 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模式

生態修復往往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與基礎,一般主要指通過修正和彌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并依托產出的優質生態產品促進價值實現的過程[15]。

4.1.1 跨界河湖生態環境治理與價值提升

針對太浦河沿線生態治理權責不清且生態資源零散破碎這一現狀,建議示范區主要從太浦河等跨界河湖周邊生態環境提升、綠色產業培育入手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類項目。聚焦示范區湖、港、蕩、漾組成的“水鏈”的本底特征,并依托青浦、吳江、嘉善合力打造的三條貫通區域東西南北的“藍色珠鏈”,在進一步加強湖蕩聯通、提升水質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生態緩沖帶、水下森林等生態修復技術,擦亮區域生態底色,打造示范區發揮休閑作用與培育新經濟的重要空間。結合太浦河實施的“滬湖藍帶”計劃,因地制宜地布局生態環境友好型產業集群。如借助同里、黎里等歷史名鎮的文化效應在沿岸布局功能復合型的花園學鎮;依托汾湖高新區科技創新產業社區的定位發展高科技產業打造形成中國科創產業的新空間載體;同時結合太浦河親水宜居的舒適氣候,嘗試同嘉善共同聯合促進康養綜合體等產業的開發。

4.1.2 美麗鄉村生態環境改善與價值提升

針對示范區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用地指標保障不足、人居環境有待加強等有關問題,建議示范區從土地綜合整治入手,嘗試通過農宅騰退、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點狀供地等模式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發展指標。此外,還可通過施行農業標準地改革、生態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機制進一步保障農村耕地指標的順利落實。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結合廁所革命、紅黑榜行動加大對鄉村生態環境的整治力度,同時可通過實行農村勞務合作社發展模式在開展鄉村衛生保潔、綠化養護及物業管理等工作的同時帶動當地居民二次就業。村莊的美化提升,一方面結合綜合生態價值高地圖中不同村莊“串點成線成面”的組團效應,集中開展以“江村”或“吳越汾湖”等為主題的鄉村規劃建設;另一方面根據區域特色進行鄉村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模式打造,如青浦區蓮湖村可依托得天獨厚的郊野濕地打造幽靜宜人的鄉村發展風貌,吳江“曲水善灣”美麗鄉村工程可結合“莼鱸之思”的特色還原鄉愁記憶,嘉善干窯鎮則可借助窯文化的歷史底蘊推動鄉村以窯文化為亮點的景觀工程示范與打造。

4.2 生態產業化經營模式

生態產業化經營主要指依托區域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將生態產品價值附著于農產品、服務產品的價值中,并借助市場化手段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過程[16]。結合當前區域生態資源本底及生態產業孕育發展現狀,建議示范區從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及特色文化產業、生態低碳產業等“生態+”產業發展模式入手,進一步推動區域生態產品向生態經濟轉化。

4.2.1 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

生態農業產業化主要指通過激發鄉村振興活力,發展高質量農業自主品牌,實現循環有機生態產業打造的發展模式[17]。針對示范區江南圩田特色農產品影響力較低等問題,建議示范區在充分挖掘區域特色農產品資源的基礎上,借助白鶴、練塘及天凝現代農業基地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輻射農業基地周邊,量質并舉提高農業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推動示范區生態農業、智慧農業與特色農業一體化發展。同時依托“淀湖原味”“銀嘉善”等區域公共品牌,包裝打造如以“水韻江南”為主題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農產品品牌,并借勢營銷講好公共品牌故事。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將初級農產品的價值附加于農產品衍生品、工業產品和服務產品中,實現農產品的溢價增值。在發展一、二產業的基礎上,拓展農業研學、休閑體驗、觀光游覽等第三產業,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如大力推動青浦片區水稻、水生作物、特種水產“三水”融合的立體種養模式、吳江太湖雪蠶桑文化及浦江源太湖蟹生態養殖產學研融合模式、嘉善黃桃“種植+采摘+觀光”為一體的五彩姚莊田園綜合體模式發展。培育多種模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并支持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創新“保底收益+股份分紅”機制,助推生態農業的創新發展。

4.2.2 生態旅游及特色文化產業化發展

生態旅游和特色文化產業化發展主要指依托區域森林山地、河流湖泊、歷史遺存和特色文化等資源,通過生態旅游等相關產業的開發推動文化服務價值產品交易的過程[2]。針對示范區文旅產業自然景觀開發不足、人文歷史景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建議示范區從頂層設計出發,突出示范區水澤綠洲的自然底色和吳越文化、運河文化、古鎮文化、非遺文化及農耕文化的歷史傳承,串聯淀山湖、元蕩、水鄉客廳及同里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綠色節點和同里古鎮、震澤古鎮、西塘古鎮、朱家角古鎮及平望古運河等歷史文化節點,推動示范區“自然+文化”旅游大格局融合發展。河湖自然觀光及深度體驗型旅游開發可依托汾湖生態文體旅等工程的開發,推動水上帆船運動、岸邊休閑垂釣、環湖馬拉松比賽等濱水文旅業態創新發展。水鄉古鎮特色發展可通過在示范區成立古鎮發展聯盟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對古鎮資源進行整合布局統一開發,打造差異化的文旅古鎮發展模式。此外,示范區還可依托特色文化及歷史遺存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并推動歷史景觀重塑。針對吳江“震澤絲綢小鎮”和嘉善“干窯機器人小鎮”等特色小鎮,通過挖掘非遺傳人、招募行業精英擔任“輪值鎮長”等方式策劃和帶動一批示范區特色非遺文旅產業發展。加大對汾湖八景、震澤八景及運河十景等歷史文化景色的恢復和再造,通過影視取景、電商直播等宣傳方式借勢打造文旅IP,促進示范區文旅產業品牌化和特色化發展。

4.2.3 生態低碳產業發展

生態低碳產業發展指依托區域優良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條件,運用先進技術實施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生態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對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如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生態敏感型綠色產業的培育[18]。針對示范區在產業發展模式、開發布局方面存在的過渡轉型問題,建議示范區在當前高新優勢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將綠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入水鄉客廳、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及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一廳三片”等具有前沿引領作用的科技創新產業規劃和布局中,推動示范區電子芯片、光學元器件、高端醫藥等對生態環境要求嚴苛的科創研發企業與生態環境“共生”發展。以絲綢紡織、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光電纜產業為載體,推進先進工程和制造業生產使用脫碳化,實現集聚高端制造與智能制造的綠色低碳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以區域循環經濟產業建設為抓手助力示范區“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產業模式形成,從而推動示范區靜脈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及靜脈特色小鎮建設。示范區還可加大對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產業的支持力度,實現新能源產業與生態農業同步發展。

4.3 生態資源指標交易

生態資源指標交易的實質是通過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相結合的方式,為難以界定收益主體的資源或資產創造交易需求,實現生態產品的合理配置和市場化流通[19]。示范區可在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登記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界定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權責歸屬,推動生態資源“零存整取”等商業銀行模式發展?;谑痉秴^集中連片、自成特色的江南圩田,可通過引入市場化的主體探索墾造水田指標交易模式,并將基礎設施項目和水田墾造指標交易結合,實現示范區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共同促進?;谑痉秴^優良的生態空間和生態資源,創新推出“綠票”或“生態券”模式,通過市場化手段建立統一的交易平臺對占用或維護生態空間及自然資源的行為分別支付或發放相應的“綠票”或“生態券”,實現對示范區生態空間及自然資源的占補平衡。此外,在能源低碳減排方面,示范區應充分依托區域低碳園區的發展模式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帶來的便利優勢,鼓勵示范區率先開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等綠電市場交易及CCER新能源自愿減排市場交易,進一步助力示范區“雙碳”目標達成。

4.4 生態保護補償

生態補償機制實質是平衡利益相關方發展權和生態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20]。目前示范區在林地補償、蠶桑生態補償以及空氣質量補償方面的工作已經走在前列,而跨區域跨流域的水體生態保護補償工作一直是多方關注的焦點,因此重點針對太浦河流域水體生態保護補償模式進行探討。開展兼顧太浦河上游水質達標補償與下游泄洪建設補償為一體的以政府為主導的生態保護補償。建議三地協商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由下游補償上游干凈水源保護費用,并由上游在科學折算洪澇補償費用的基礎上對下游給予一定補償。以完全市場化融資的信托基金模式開展“農戶+企業”合作的造血式生態保護補償,引入的社會資本對太浦河上游吳江以紡織印染為主的工業企業及下游青浦以農業生產經營為主的種養產業進行統一運營管理,并開發綠色生態產業和特色生態旅游產業獲取收益,農戶則將土地經營權以財產權出讓的方式交由基金信托管理并通過土地補償金和盈利分紅獲得回報。探索崗位供給、產業幫扶等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模式,因太浦河沿岸三地產業結構發展差異較大,取締吳江第二產業造成的經濟影響遠高于關停青浦區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上海市西南五區等飲用水受益地區可通過向吳江提供優質的就業崗位或建立流域上下游間的幫扶機制,實現跨界水域相關主體間的合作共贏。

5 示范區典型片區層面價值實現研究

以綜合價值高地圖識別出的西岑科創中心周邊的田山莊村鄉村振興項目為例,開展典型片區層面基于GEP核算的鄉村生態優勢提升與轉化路徑研究。田山莊村位于示范區先行啟動區核心區塊,緊鄰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西與示范區水鄉客廳相鄰,南接金澤水庫,是示范區規劃保留的村莊。田山莊村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本底資源豐富,水系發達具有較好的核心區位優勢(見圖5)。該項目核心定位是積極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通過生態本底資源的基礎設施改造和環境綜合治理,吸引與華為科創氛圍溢出相銜接的相關產業資源導入,承接周邊示范區水鄉客廳和青西郊野公園客群的聚集和消費,從而實現區域生態產品價值提升和轉化。

雖然整體方案獲得認可,但仍存在項目定位不清晰和項目組織形式不明確等問題,導致項目的回報機制缺少清晰的路徑。農村地區蘊含著豐富的生態資源,也是綠水青山和自然資源的集中分布區域,具有鄉村振興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天然融合基礎。要激活鄉村生態資源,按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要經過“生態資源摸排-生態價值核算-路徑策略分析-價值增量預測”的遞進演化過程,通過鄉村生態資源認識、開發、投資、運營等實現生態產品或服務價值在市場中的保值與增值。

(1) 生態資源摸排。田山莊村地處岡身松江文化圈,是傳統圩田耕作體系區,具有江南水鄉較為典型的肌理特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村內河網密布,水路交錯,農田多分布在村域南部。村內建筑依水就勢臨水而居,民居風貌以蘇式與浙北風格相融的傳統風格為主。同時具備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及文旅服務提升的價值。

(2) 生態價值核算。2020年,田山莊村物質產品價值約為1 322萬元,其中農業產品總產值約560萬元,淡水資源價值約762萬元。田山莊村調節服務價值為36 683.72萬元,其中水源涵養價值為537.57萬元;生態系統攔截、凈化大氣污染物,維持村莊良好空氣環境價值為1 257.9萬元;維護良好的水質環境價值為4 079萬元;生態系統調蓄洪水價值為13 239.7萬元;提供舒適的氣候環境價值為17 569.55萬元。田山莊文化服務價值約為144萬元,主要收入來源為域內研學機構。

(3) 路徑策略分析。① 建立田山莊村生態產品價值常態化核算和評估機制;② 開展田山莊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推廣農光互補或“光伏+設施農業”的低碳農業發展模式,推進零碳村莊建設、打造立體農業產業園實現田山莊村一二三產融合;③ 聚焦田山莊村非遺文化和特色美食發展特色產業等5種生態產業化發展路徑。力圖在整村運營和產業發展中獲取生態保護與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的相關政策落位,明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高地指向性,促進生態產業的發展和布局。

低碳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可通過村集體與當地國有企業共同成立項目公司并引進社會資本的形式共同推動農光互補類產業開發,路徑如圖6所示。區域優質的本底資源提高了社會資本光伏電池的壽命、發電電量的增加以及農產品的品質,此部分價值增值費用應體現在對區域調節服務產品的購買上,如按照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5%和生態溢價的12%支付項目公司,項目公司通過價值溢價費用和土地租賃費用的收取獲得盈利,并按照一定比例資金獎勵村集體,實現村莊低碳農業的良性發展。

特色產業發展方面,項目公司可通過與田山莊村當地的非遺傳承人或手工藝人以成立市場經營主體的方式開展合作,其中項目公司投入資金,農戶以技術作價入股作為市場主體的經營者參與市場化開發,路徑如圖7所示。通過對田山莊村特色美食、手工藝品和歌曲文化的加工打造并借助捆綁銷售、節慶展覽和數字展覽等方式實現產品的推廣宣傳。市場經營主體獲取特色產品銷售收入的同時,由其策劃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鄉村文化周”“非遺購物節”等節日與直播帶貨等多樣化的宣傳方式也可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并獲取相關收入。

(4) 價值增量預測?;谔锷角f村綠色有機產品品牌打造,田山莊村大米產值將可能實現千萬的突破,達到1 280萬元的產值,生態物質產品價值預計可提升720萬元。通過實施田山莊村水環境治理,使得水體由Ⅳ類向Ⅲ類提升,可以實現水質維護價值5 236萬元,調節服務類價值預計可提升1 157.1萬元。在田山莊村生態農文旅提升方面,預計每年可實現民宿經濟約200萬元、水上活動約50萬元、農業生態觀光體驗約24萬元、研學服務約300萬元等收入,文化旅游服務價值預計可提升574萬元的收入。

6 結論及建議

通過科學量化示范區生態資源價值,并結合區域實際發展現狀,在準確研判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綜合高地的基礎上,從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生態產業化經營、生態資源指標交易和生態保護補償4方面提出了示范區生態優勢提升與轉化模式的探索建議,但在具體路徑實施過程中如何保證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產業開發的積極性是值得進一步關注的問題。建議示范區從出臺靈活的用地保障政策、制定市場補償及反哺機制、拓寬社會資本融資渠道等方面入手,推動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市場化程度,為區域形成可持續的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模式提供助力。此外,依據全域層面價值高地識別結果,以重點片區中的田山莊村鄉村振興項目為例,對田山莊村構建的“生態資源摸排-生態價值核算-路徑策略分析-價值增量預測”研究體系,也為示范區量化其他生態產業項目生態價值增量提供了參考。建議示范區以GEP核算為基礎,構建針對項目層級的生態產業準入與決策、收益擴展和績效評價的考核體系,為示范區生態項目的甄別與篩選提供基礎支撐,也為生態產業項目的培育孵化提供思路與指引。

參考文獻:

[1] 張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生態產品概念再定義及其內涵辨析[J].環境科學研究,2021,34(3):655-660.

[2] 葉有華,肖冰,馮宏娟,等.鄉村振興視域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路徑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22,31(2):421-428.

[3] 張麗佳,周妍.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路徑探索[J].生態學報,2021,41(19):7893-7899.

[4] 張籍,鄒梓穎.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及其應用研究[J].生態經濟,2022,38(10):167-172,227.

[5] 周雅倩,李燕.基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的廣西向海經濟“兩山”轉化通道研究[J].商業經濟,2021(12):142-145.

[6] 歐陽志云,朱春全,楊廣斌,等.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與案例研究[J].生態學報,2013,33(21):6747-6761.

[7] 周偉,沈鐳,鐘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系統邊界及路徑研究[J].資源與產業,2021,23(4):94-104.

[8] 孫博文,彭緒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關鍵問題及制度保障體系[J].生態經濟,2021,37(6):13-19.

[9] 張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等.國內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模式與路徑[J].環境科學研究,2021,34(6):1407-1416.

[10] 金鉑皓,馮建美,黃銳,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內涵,路徑和現實困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1,34(3):11-16,62.

[11] 高曉龍,林亦晴,徐衛華,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20,40(1):24-33.

[12] 范利平,葛曉霞.廣西右江百色水利樞紐工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J].水利水電快報,2023,44(1):96-102.

[13] WIDICAHYONO A,AWANG S A,MARYUDI A,et al.Achieving sustainable ese of environment:a framework for payment for protected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J].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8,148(1):012019.

[14] 彭振陽,黃金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以黃岡浠水流域為例[J].水利水電快報,2022,43(2):94-99.

[15] 張麗佳,周妍,蘇香燕.生態修復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機制與路徑[J].中國土地,2021(7):4-8.

[16] 朱萬江,陳悠,王亮.江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J].中國土地,2021(12):29-32.

[17] 劉韜,和蘭娣,趙海鷹,等.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般化路徑探討[J].生態環境學報,2022,31(5):1059-1070.

[18] 王夏暉,朱媛媛,文一惠,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本模式與創新路徑[J].環境保護,2020,48(14):14-17.

[19] 周小梅,黃鑫.鄉村生態旅游資源價值實現路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制度創新[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9):23-27,39.

[20] 曾祉祥,葉有華,郭微,等.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思路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以深圳市光明區為例[J].生態環境學報,2020,29(9):1801-1809.

(編輯:黃文晉)

Transformation mod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value in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Zone

LI Xiaoting1,ZHU Hongwei1,WANG Zhe2

(1.Shanghai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434,China; 2.Yangtze River Delta Branch,Yangtz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Ltd.,Suzhou 215164,China)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valu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ynergistically promote high-level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as the cornerstone of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the accounting results of the 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still have contradictions such as not being recognized,not being grounded,and not fully connected with the path of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This study proposed specific methods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value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whole area and typical areas,which is based on spatially quantifying the value of GEP and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value highlands.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as an object,we proposed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path transformation at the global level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global value highland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regional value transformation.Specifically,these strategies include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value enhancement,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logical tourism,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ecological low-carbon industry,trading of ecological resource indicators,and compensation model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cross-border water bodie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highland,typical key areas were identified.More grounded value transformation plans and incremental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proposed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of Tianshanzhuang Village,which was according to the work path of "ecological resource allocation-ecological value accounting-path strategy analysis-value increment prediction".The linkage model between GEP accounting and value transformatio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visualizes the value of GEP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regional targeted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transformation paths.Moreover,it also gives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y models and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projects at the level of typical areas.

Key words:

ecological products;value accounting;value enhancement;transformation mode;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猜你喜歡
示范區價值生態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著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升級版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