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研究30年: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展望

2024-03-09 11:27李志飛夏家豪
關鍵詞:目的地發文社區

李志飛,夏家豪

(1.湖北大學旅游學院, 武漢 430062; 2.湖北大學鄉村旅游研究中心, 武漢 430062)

鄉村振興是國家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一環,鄉村旅游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僅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鄉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就接近10億人次,鄉村旅游總收入達3 898億元[1].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加致使更多城市居民到鄉村地區尋求放松的環境,鄉村旅游的火熱已成為必然.

學界普遍認為鄉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地區[2].國內對于鄉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眾多學者對鄉村旅游某些主題進行了梳理,包括鄉村旅游的概念[3-4]、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5-7]、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等[8-9].在這些研究發文中,論證型論文和實證型論文數量豐富,而綜述型論文和述評型論文發文則相對較少.

近些年的綜述型論文主要是對鄉村旅游的基本概念、發展模式、社區參與等主題進行了最新的研究補充.然而,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涌現出了許多新的研究主題[10],而國內的綜述文獻缺乏對這些新研究主題的總結和分析.為填補這一空白,本文通過繪制科學知識圖譜(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11]對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在國內鄉村旅游發展的每個階段選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研究主題,對其歸納和總結,并預測研究趨勢,以期為后來的研究提供參考與啟發.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中文文獻來源于CNKI中國知網,外文文獻來源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庫.在中國知網上以“鄉村旅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將數據來源限定為學術期刊,勾選CSSCI,檢索到1 084篇文獻,同時在知網上檢索旅游學科排名3至5名的三本期刊:《旅游導刊》15篇,《旅游論壇》27篇,《旅游研究》24篇,經過篩選整合,最終得到1 118篇有效文獻(時間跨度為1999年1月—2023年4月);在Web of Science以“rural tourism”為檢索主題進行檢索,將數據來源限定在WOS核心數據庫,語種限定為英文,文獻類型限定為研究論文(article)或綜述(review),最終獲得1 803篇英文文獻(時間跨度為1994—2023年).

1.2 研究方法

科學知識圖譜是以知識域(knowledge domain) 為對象,顯示科學知識的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種圖像[11].CiteSpace是一款能繪制科學知識圖譜的軟件,它能將一個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脈絡和各節點之間的聯系展現在網絡圖譜上.本文以 CiteSpace為工具進行包括作者、發文機構以及關鍵詞聚類時間軸的可視化分析,揭示研究的演變過程,選取每階段有代表性的主題進行文獻整理,并對未來研究趨勢進行預測.

2 國內外鄉村旅游研究發文分析

2.1 國內外發文年譜分析

圖1顯示了近30年來國內外鄉村旅游領域的發文數量變化.總體而言,鄉村旅游的研究熱度在國內外都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在2007年之前,兩者的年發文量均不超過50篇;而在2016年之后,兩者的發文量都有顯著增長.國外的發文時間較早,發文總量也遠超國內.國外的發文曲線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而國內的發文曲線則呈波動上升的趨勢.這表明鄉村旅游在學術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研究成果也在不斷豐富.

圖1 國內外鄉村旅游研究發文年譜 (1994年1月—2023年4月)Fig.1 Domestic and foreign rural tourism research published a yearbook from January 1994 to April 2023

具體來看,近些年國外鄉村旅游的發文量增長迅速.在2021年,發文量超過250篇,并在2022年達到了350篇以上.相比之下,國內的發文數量增長較為緩慢,每年高質量發文數量穩定在150篇以下.2019年和2020年是國內發文最多的年份,接近120篇.2020年至2022年發文量略有下降.2023年的數據尚不完全,但依據目前的趨勢預測,發文數量將穩步增加.

發文曲線的波動變化能反映鄉村旅游發生重大事件的節點,通過分析發文量的變化,可將鄉村旅游的研究歷程大致分為幾個階段.國外分為三個階段:2006年之前,每年發文量基本穩定在25篇以下;2006—2014年,發文數量穩步上升;2014年至今,發文量爆發式增長.國內分為三個階段:2005年之前,每年發文數量不超過15篇;2006—2015年,自2005年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將注意力轉移到鄉村旅游研究領域,期間每年發文數量增長至30~70篇;2016年至今,自2017年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國內對鄉村旅游領域的研究發文也迅速升溫.

2.2 國內學者與機構發文分析

學者是學術研究的核心力量,而機構則為學者提供資金和場所支持[12].通過分析學者和機構的共現關系,可以清楚地了解學者和機構的發文數量,以及學者之間、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

圖2 鄉村旅游國內學者合作網絡Fig.2 R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network of Chinese scholars

對CNKI所獲取的數據進行學者分析,得到了鄉村旅游國內學者合作網絡圖譜(圖2).該圖譜包含307個節點和126條連線,每個節點代表一位學者.節點的大小表示該學者發文數量的多少或與其他學者合作的緊密程度,而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學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強度.從共現結果來看,各節點之間的連線相對較少,這表明國內學者之間的合作相對較少.學者們更傾向于獨立研究,各學者之間的合作還不夠緊密.

圖3 鄉村旅游國內研究機構合作網絡Fig.3 Cooperation network of domest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n rural tourism

根據樣本繪制的鄉村旅游國內研究機構合作圖譜如圖3所示,包含447個節點和194條連線.圖中的節點大小表示發文數量,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各機構之間的合作強度.與國內學者之間的合作相比,國內機構之間的合作更為緊密.圖中的大部分機構通過錯綜復雜的連線相互聯系.其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發文數量最多,與多所高校達成了合作,形成了“高校+研究所”的研究模式.

2.3 國際學者與機構發文分析

國際上發文量前五的學者中,有兩位來自巴納特農藝科學與獸醫大學(Banat University of Agronomical Sciences and Veterinary Medicine,羅馬尼亞).Lancu Tiberiu是該大學管理和農村發展部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農業發展和可持續農業.他與本校管理與鄉村旅游學院的Adamov Tabita、美國布法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生物化學系的Gabriela Popescu教授以及Ramona Ciolac等學者在農業旅游方面有深入的合作[13].

圖4 鄉村旅游國際學者合作網絡Fig.4 R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

近年來,Ramona Ciolac與Tiberiu Lancu、Tabita Adamov、Gabriela Popescu等學者在農業旅游領域有多次合作[14-15].Jaroslaw Uglis是波蘭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Poznań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農業綜合企業法律與企業管理系的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也是農業和旅游業.他的一篇關于波蘭在新冠時期農業旅游的研究文章被引用次數最多.從圖譜可以看出,Tiberiu Lancu、Tabita Adamov、Gabriela Popescu、Ramona Ciolac、Loan Brad等學者已經形成了緊密合作的小型關系網絡.

在鄉村旅游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各機構之間的合作不多,主要以同一國家的小型合作團體為主.例如,的巴納特農藝科學與獸醫大學與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大學(Bucharest University of Economic Studies)、奧雷爾·維拉庫阿拉德大學(Aurel Vlaicu University of Arad)等大學形成了國際上研究鄉村旅游的最大合作網絡,這幾所學校都位于羅馬尼亞.此外,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構成的“機構+大學”模式的合作網絡也在鄉村旅游的國際層面上具有一定影響.

目前各合作關系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國際合作的范圍相對有限,需要進一步擴大合作的范圍和深度.其次,合作網絡中的機構和大學之間的合作需要更加緊密和穩定,以促進更多的合作項目和研究成果的產生.最后,合作網絡中的合作主體應該加強信息共享和交流,以提高合作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領域的國際合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以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比較而言,國內學者合作的網絡密度只有0.002 7,而國際學者合作的網絡密度達到了0.005 0,這表明國際學者之間的合作與聯系更加緊密和深入.鑒于此,國內學者也應加強合作,利用優勢互補來獲得更好的科研結果,加速推動國內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在機構的合作上,國內外都已形成小規模的合作網絡,利用發達的互聯網和通訊技術,加強國際合作有利于國內外學界相互借鑒經驗和交換觀點,共同促進世界范圍內鄉村旅游業的進步.

3 鄉村旅游研究主題

3.1 主題選取

表1中列出了中英文文獻頻次排名前20的關鍵詞.關鍵詞的頻次表明了鄉村旅游各個研究主題的熱度.中文文獻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關鍵詞是“鄉村旅游”,其次是體現鄉村振興主題的“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兩個關鍵詞,然后是影響因素、社區參與和發展模式等國內早期研究主題包含的關鍵詞.

表1 國內外文獻關鍵詞詞頻前20排名表(1994—2023年)Tab.1 Top 20 ranking table of keyword frequency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from 1994 to 2023

國內鄉村旅游的研究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94—2005年,此時鄉村旅游的概念剛在國內興起,研究主要圍繞對鄉村旅游的初步探索,如發展模式、發展影響因素、社區參與等主題;2006—2015年,新農村建設提上國家戰略,產業融合等具有里程意義的大主題出現;2016年至今,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被緊密聯系起來,各類圍繞鄉村振興的研究主題層出不窮.根據各階段的特點,本文在三個階段分別選取1個有代表性的主題進行中文文獻梳理.

圖6 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時間圖Fig.6 Keyword clustering time graph of English literature

在英文關鍵詞前20的排名中,“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tourism”“sustainability”三個關鍵詞反映了可持續鄉村旅游的高熱度.管理(management)、影響(impact)、(模式)model、社區(community)等關鍵詞的頻次也名列前茅.結合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時間軸,本文最終選取鄉村旅游目的地形象(destination image)、可持續(sustainable)鄉村旅游以及大數據(big data)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三個主題進行文獻梳理.

3.2 國內研究熱點

3.2.1 社區參與中的利益分配問題 社區參與是指社區能夠作為主體參與到鄉村旅游建設的決策中來[16].路幸福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文化歸屬、利益分配、效益認同、組織需求、政策支持、參與能力是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居民進行社區參與的主要原因[17].注重社區和居民的參與是參與式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的最優選擇,實施好社區參與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18-21].然而,在國內的實踐中,社區參與情況并不理想,大多數社區參與都是淺層次、被動的,社區處于弱勢地位,他們的話語權和利益分配權往往掌握在行政管理機構或企業手中[22-23].隨著信息獲取更加便利,社區居民對旅游活動和社區參與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開始抵制不公平的利益分配,維護利益的訴求也越來越強烈[24].劉濤等發現五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主要矛盾有社區居民與旅游企業之間的矛盾、社區居民與旅游者之間的矛盾、社區集體組織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旅游企業與鄉村旅游者之間的矛盾、旅游企業與社區集體組織之間的矛盾[24].孫九霞進一步的研究認為無論是引政管理機構還是企業占主導地位,社區居民都會與之產生強烈的矛盾[25].

針對這些矛盾,一些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國慶認為社區居民要與各方簽訂契約,實行股權分紅的利益分配制度,同時轉變政府管理職能,賦予社區居民話語權,對社區進行心理和社會雙層面的增權[26].劉濤等建議發揮好政府的協調作用,進行有效的產權配置,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同時借助第三方進行協調,并對各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的監控[24].在解決社區與外部利益群體矛盾的同時,社區內部的變化也不容忽視.李志飛提出,鄉村旅游的發展可能會引起村民內部的貧富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是符合庫茲涅茲曲線的,并且會隨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而逐漸縮小[27].

社區參與的利益分配問題在發展鄉村旅游中是不可避免的,實施合理的社區參與計劃能夠平衡各方利益,實現當地鄉村旅游的和諧發展.目前,國內對于社區參與利益分配問題的研究意見還比較分散,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階段,有待具體實施的驗證.除了社區與外部的利益問題,如何避免社區內部的利益分化也值得深思.可見,社區參與的利益分配問題仍然是一個需要突破的研究方向.

3.2.2 鄉村旅游與產業融合 鄉村旅游是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產物,農業提供資源,旅游提供服務[28].國內對于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的研究主要有文旅融合和農旅融合兩個方向.在文旅融合方面,文化豐富旅游資源,旅游帶動文化傳播,二者共同推動農村發展[29].博物館旅游、文化演藝旅游都是文旅融合產生的新型旅游業態[30].趙華等認為,要通過創新引導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的產業融合,做好當地資源的創意工作,并通過互聯網來營銷,同時要保持整體協調發展的全局觀念[31].楊柳認為,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和資金等支持,培養相關人才,并利用科技推動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的融合[32].

在農旅融合方面,農旅的有效融合將產生“1+1>2”的效果.農旅融合產物還可與其他產業再結合,實現多產業融合、互相促進的高效發展局面[33].劉孝蓉、胡明揚對傳統農業和鄉村旅游間的互相推動關系做了探討,發現傳統農業及其文化是鄉村旅游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傳統農業生態思想可以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農旅的融合,提升了農產品價值,讓農業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34].王裕光認為,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打造地方特色、堅持可持續發展,有助于實現農旅融合體的高質量發展[35].

能與鄉村旅游進行產業融合的對象范圍廣泛,國內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未來應有更多將鄉村旅游與新型技術產業相結合的嘗試,讓高端技術帶動鄉村旅游的智慧化、高效化和可持續化發展.

3.2.3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產業升級 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對鄉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36].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能改善鄉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37].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和提升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耿松濤等以海南為例,發現識別資源優勢、提升產業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是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技術創新、關系網絡重構和鄉村性意義建構是打造鄉村旅游差異化的重要手段[38].屈學書等也認同創新的重要性,并在前者基礎上補充了市場和政府的支持作用[39].宋慧娟提出多元化、主體化、本土化、生態化、社區化是鄉村旅游提質增效的關鍵[40].此外,鄉村旅游產業的升級還應該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41].

在借助鄉村振興政策升級鄉村旅游產業的同時,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權利空間,保護和傳承鄉村旅游的“鄉村性”[42].然而傳統的“鄉村性”并不能全面解釋發展中的鄉村旅游現象,李志飛從解構與重構的視角提出了“后鄉村性”的概念,構建了后鄉村性的維度和后鄉村性指數[43].鄉村性與鄉愁密不可分,“記憶中的鄉愁”是很多城市居民與鄉村之間無形的紐帶,也是他們進行鄉村旅游的動機,除了視覺景觀能打造“鄉村性”,聲音景觀也同樣能打造“鄉村性”,觸發游客的鄉愁[44].鄉村旅游已被一些地區納入全域旅游的布局,在全域動員的推動模式下,避免產業過密化,發展有特色的、能對接當地產業的、符合農民利益的鄉村旅游產業是地區鄉村旅游產業脫穎而出的前提[45].發展鄉村旅游是為了貧困鄉村地區的發展,要避免其成為資本下鄉的途徑[46].

借助鄉村振興政策的紅利,鄉村旅游的產業升級要結合當地特色進行創新,打造差異化的鄉村旅游產業.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吸引人才、技術和資金,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實現二者的良性循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只有充分尊重鄉村的鄉土和村民,同時保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才能讓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3.3 國外研究熱點

3.3.1 鄉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根據Crompton的研究,目的地形象(destination image)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對目的地的信念、想法和印象的總和”[47].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目的地選擇和忠誠度形成的關鍵決定因素[48],游客更有可能選擇具有強烈和積極形象的目的地[49].因此,塑造和改善鄉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重要手段[50].

盡管目的地形象在預測游客的意向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51],但對于其精確定義似乎沒有普遍共識[52].有研究表明,目的地形象由認知/知覺評價和情感評價構成.認知評價是指對目的地的信念和知識,而情感評價是指對目的地的感覺[53-55].這兩個因素結合成的整體形象會決定目的地形象對目的地選擇起積極還是消極作用[54].另有研究表明,目的地形象的建立是一個多階段的過程,游客通過各種信息源的影響來建立目的地形象[56].旅行前,目的地形象的形成信息主要來源于廣告、口碑以及先前的經驗,而目的地的整體形象是在訪問之后根據目的地的服務、景點和個人感受等信息建立起來的[57].

隨著游客對目的地熟悉程度的增加,他們對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會更加積極[58].主客互動理論認為,通過與當地人的互動,游客能夠增加對目的地的地方依戀感,Stylidis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高質量的主客互動對游客的情感和認知形象有正向影響[59-61].Morgan等[62]指出品牌對目的地營銷有著重要作用,這表明可以通過打造目的地的品牌效應來增加游客對該目的地形象的積極感受.Greaves[49]發現景區呈現美麗、和平的景象也有助于建立積極的目的地形象.此外,Alina等[63]的實驗證明了美食體驗對目的地形象的影響.因此,旅游目的地可以通過提高食物質量和相關服務來提升游客的美食體驗感,進而增加游客對目的地形象的積極感受.

目的地形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良好的目的地形象有助于吸引游客,游客也會反向對目的地形象產生影響.因此,在打造鄉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時,除了在旅行前加深游客對鄉村旅游目的地的認知,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旅游體驗更為重要.這要求鄉村旅游目的地既要打造自己獨特的品牌并加大宣傳,又要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體驗,增加游客的情感評價.

3.3.2 可持續鄉村旅游 可持續(sustainable)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又能滿足后代人利益的發展[64].霍爾確立的五項基本原則表明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可持續[65].早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重心在環境的可持續上,后來的研究讓人們意識到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對實現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同樣重要[66].

可持續旅游是旅游發展的理想目標[67].實現可持續鄉村旅游可以幫助鄉村地區應對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68].可持續鄉村旅游的關鍵問題是協調好環境保護、經濟效益、文化意識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69].在環境層面,交通可達性和環境保護[70-72]對鄉村旅游的可持續有著重要作用,在社會可持續方面,鄉村旅游帶來就業機會,減少人口外流,促進了社會人口的穩定性[73].在經濟可持續方面,鄉村旅游的發展為農戶帶來更高的收入[74].這三者與可持續鄉村旅游相互促進,又相互協調.

社區和游客對鄉村旅游的可持續也同樣重要.社區作為鄉村旅游的主要經營者,其積極參與是確保鄉村旅游可持續的重要因素[75].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和效率取決于社區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態度”和“看法”[76].擁有高忠誠度和高重游意愿的游客是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77].在鄉村旅游激烈競爭的情況下,要想保證鄉村旅游的長期發展,必須非常重視吸引和留住游客[78].此外,大量高忠誠度的游客也會逆向推動鄉村環境的改善,因為當地管理者明白,美麗的自然和文化環境才能留住游客[68].

可持續鄉村旅游的影響因素與其本身往往是互相促進的.在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的過程中,各項影響因素相協調,共同促進才能達到最好的可持續效果.在制定可持續鄉村旅游計劃之前,往往還需要對當地的可持續化情況進行評估,再配合法律法規,發展適合當地的可持續化鄉村旅游.

3.3.3 大數據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 大數據(big data)技術依托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使得事物發展的方向具有了可預測性.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將市場進行細分,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大數據技術的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研究表明,與傳統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相比,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大大增加旅游營業收入[79].

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提高鄉村旅游管理的效率.與傳統手段相比,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鄉村旅游的熱度進行監控能節省大量人力和財力.Li等[80]通過實驗證明了大數據技術可以很好地輔助鄉村旅游管理者完成動態監測任務.通過建模和實驗,Wang等[81]得出了有效的鄉村旅游信息系統功能結構框架.采用動態場景下基于視覺特征的SLAM方法,Hao等[82]對鄉村旅游平臺建設進行了研究.二者為鄉村旅游智慧系統的建設提供了參考.

大數據技術為鄉村旅游品牌價值管理提供了工具.基于大數據視角的鄉村旅游品牌價值管理模型分析了品牌價值與品牌競爭力的關系,使得鄉村旅游品牌競爭力具有更具體、可量化的指標體系[83].除此之外,大數據技術也能輔助鄉村旅游景點的營銷.Xie等[84]進行了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鄉村旅游景點營銷策略研究,分析了鄉村旅游大數據營銷的現狀,探討了鄉村旅游營銷向新型融合模式的轉變.其結果指出,鄉村旅游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之間需要更充分、更深入的融合,以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和鄉村景區營銷策略.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促進鄉村旅游的高效發展.但目前存在著國內鄉村旅游景區大數據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人員缺乏學習培訓等問題,因而智慧化景區的建設任重道遠.學界正加大對大數據應用的研究,這些研究將為大數據技術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提供實際參考.如何讓大數據更好的為之所用,是一個值得繼續深入探究的話題.

4 總結與展望

4.1 研究總結

本文對近30年來國內外鄉村旅游的高質量文獻進行了分析,旨在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總體而言,鄉村旅游的研究范圍廣、角度多樣,在全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在中國,鄉村旅游的研究在政策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下逐漸成熟和多元化.從宏觀基礎主題的研究到微觀細化問題的探討,研究的層次更加深入,問題更加具體,中國的鄉村旅游已經步入了新的研究進程.

國內鄉村旅游研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經濟視角是主流.利用鄉村旅游解決廣大地區的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至關重要的一步.因此,許多學者以經濟價值為導向,力圖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以促進我國鄉村地區的發展.其次,政策導向較為明顯.自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鄉村視角逐漸被重視,大量有關鄉村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學界的研究也緊跟國家政策的引導,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有關鄉村振興、旅游扶貧的研究主題火熱發展.再次,研究內容的橫向拓展成果明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較為迅速,已經進入鄉村旅游橫向拓展的階段,對于鄉村旅游基礎主題的研究周期較短,關注點從單純的鄉村旅游轉變到了對“旅游+”的研究.最后,更加注重人文關懷.鄉村旅游研究從最開始對經濟發展的研究,逐步轉向對游客需求和社區居民利益分配問題的研究,研究視角逐步細化到個人和弱勢群體的需求,體現了人文關懷的進步.

國外鄉村旅游的研究強調可持續發展,注重資源環境保護,更關注游客的真實體驗和人文關懷.國內外研究有各自的側重點,這是由其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決定的.國外對鄉村旅游的研究更早,研究范圍更廣泛,研究成果更豐富,為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

4.2 研究展望

基于對相關文獻的總結,筆者有以下思考與展望.

1) 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問題仍需要突破.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一直都是鄉村旅游的研究難點之一,這一難題多年前就已存在,但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找到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平衡社區、政府管理機構和企業等各方的利益,是鄉村旅游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在研究利益分配模式時,如何保證處于弱勢的社區獲得合理的權益是研究的重點.讓社區居民有利益獲得感,有幸福感,才是發展鄉村旅游最根本的目的.雖然目前對這類問題的理論研究不在少數,但能具體實施且行之有效的方案少之又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后續研究應結合具體情境,以能夠實際落地為導向,努力讓理論服務于實際.

2) 在增加研究深度的同時也要努力拓展研究廣度.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將研究問題細化,獲得更準確更全面的研究數據,加深對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理解.同時,鄉村旅游融合了旅游學、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環境學等學科,其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研究的適用性,注重向多學科、多視角拓展,推動鄉村旅游與更多產業的融合,不斷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實現“1+1>2”的效果.

3) 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要因地制宜,結合實地情況和當地政策實現優秀經驗本土化.在尊重當地特色和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改進,探索適合當地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和路徑,達到優秀經驗完美吸收的效果.這要求學者們進行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一方面,做好理論經驗的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多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案例地的特色、習俗和法律法規,讓理論研究成果落實到實際應用,助推鄉村旅游的發展才是研究的目標.

4) 目前國內鄉村旅游智慧化、信息化水平較低,基礎設施不完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化是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大趨勢,提高智慧化水平對于提升游客體驗,優化資源管理,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國目前仍處于發展中國家水平,大部分鄉村地區發展不平衡,鄉村旅游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低,覆蓋范圍有限.后續研究應致力于推進國內鄉村旅游的智慧化和信息化建設,提高鄉村旅游智慧化水平,促進國內鄉村旅游的高效、高質量發展.

5) 中國鄉村旅游正處于鄉村振興政策紅利時期.鄉村振興政策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多支持和發展機會.政府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等方式,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鄉村振興政策強調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鼓勵農村產業的升級和轉型,這與發展鄉村旅游的理念相契合.深刻理解鄉村振興的內涵,以國家戰略為導向,把握好鄉村振興政策的紅利,能讓相關研究的落地如順水行舟.

6) 鄉村旅游活動離不開“人”和“自然”兩個要素,全球化意識的增強推動鄉村旅游在“人”與“自然”兩個方向的研究進一步加深.人文關懷體現在多個方面,關注鄉村居民的利益和福祉,探討鄉村旅游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都是對鄉村居民給予人文關懷的體現,而提升鄉村旅游游客的體驗感則是對游客人文關懷的體現.鄉村旅游的發展依賴自然環境,包括山水、森林、湖泊等.生態保護可以保護和改善這些自然環境,確保其可持續利用和發展.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還可以提供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的旅游環境,增加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隨著鄉村旅游活動的深入,鄉村環境的保護會面臨挑戰,如何在方便游客的同時保護好鄉村資源,是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化的關鍵.

猜你喜歡
目的地發文社區
向目的地進發
社區大作戰
迷宮彎彎繞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校園拾趣
動物可笑堂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