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那些無處安放的尷尬

2024-03-10 23:20宗涵
知識就是力量 2024年3期
關鍵詞:小雯心理學家目光

宗涵

同學們的目光,朋友們的笑聲,老師不經意的幾句話……在自尊心十分強烈的青春期,一些他人的無心之舉就可能讓我們感到尷尬,陷入了一陣陣的慌亂、窘迫的心理狀態。今天,讓我們一起試著直面這些尷尬。

?案例

小雯是一名初中生。不知從何時起,她時常會感到莫名的尷尬,從而引起難以控制的情緒波動。那些問題總是縈繞在小雯的腦海里,很久也揮散不開:

“如果這個問題我回答錯了,同學們會不會覺得我很笨?”

“為什么他們總在看我,是不是我哪里有問題?”

“完了,我摔倒了,他們肯定會一直記得并笑話我?!?/p>

……

想著想著,小雯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身體不協調、臉紅、出汗、結巴、抑制性微笑等反應。過度的尷尬情緒,限制了小雯的社交,讓她陷入了深深的“內耗”。

?尷尬,緣于對他人目光的在意? ? ? ? ?

尷尬,是一種常見的復合情緒。然而,青少年似乎特別容易感到尷尬,這樣的尷尬還會帶來或多或少的情緒波動。歸根結底,這些尷尬緣自我們對他人目光的在意和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方面,青少年時期的我們開始尋求權利與掌控感,希望可以像大人一樣成熟;另一方面,我們好像心有余而力不足,外界的因素和自身的局限性常常使我們處處受挫。我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也開始特別注意他人的評價——他人的一言一行常常讓我們像坐過山車一樣,時而開心到云端,時而失落到谷底。

同時,身體上相對明顯的變化,也讓很多人不習慣。第二性征的發育讓我們覺得害羞,就好像穿上了不熟悉的新衣服。這使我們不斷檢視自己,也比之前更擔心他人對自己的注視和評判。

?為何會在意他人的目光?

恰恰是因為,“我”再次成為“世界主角”

尷尬通常伴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而出現,是一種復雜的自我意識情緒。心理學家認為,人有兩次自我意識的飛躍:第一次是我們在2歲左右說出“我”的時候,那時我們開始意識到“我”是獨立存在的;第二次便是青少年時期,身體上的變化使我們再次把眼光從客觀世界轉到主觀世界,開始進行自我關注。當我們因他人的目光、話語等表現而感到尷尬時,說明我們可以更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反饋和自己的情緒變化,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

在青少年時期,“我是誰”“我是怎么樣的人”“別人怎么看我”等問題開始頻繁地浮現在心頭。自我意識的發展讓我們開始思考自己是怎么樣的人。但對青少年來說,自我的思考有時是不夠的,還需要從他人的反饋中得到線索,因此,我們會開始特別在意他人的一舉一動。

聚光燈效應

心理學家基洛維奇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一名大學生穿上特別的T恤走到人群中。在行動開始之前,實驗者請這名大學生預估,會有多少人注意到自己。大學生預測人群中可能會有一半人注意到自己的衣服。但實驗最終發現,只有約20%的人注意到他的穿著。

這個實驗反映出了一種心理現象:我們容易把自己當作中心,認為他人都在關注我們,高估他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作聚光燈效應。實際上,他人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關注我們,我們卻容易因為這樣的高估而變得尷尬不安。你不妨做個小實驗,當你為自己翹起的頭發、說錯的某句話而焦慮、忐忑時,大膽問問別人,也許,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

?情緒波動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身上的光也許沒那么亮

我們需要明白,有時他人的反應未必是有針對性的、有意義的、準確的。例如,當我們因為他人淡漠的反應而尷尬時,也許他可能只是因為自己遇到了什么事而反應平平,與我們并無關系;當我們擔心出錯時,別人可能也在擔心自己,根本沒有精力注意到我們……請提醒自己,聚焦在我們身上的燈并沒有那么亮。試著放松一下,不要讓想象把我們困住。

停止災難化想象

有時,我們會對自己的行為有過度災難化的想象,從而陷入無休止的尷尬與焦慮。就像案例中的小雯一樣,認為自己答錯某道題后別人一定覺得自己很笨,覺得摔倒了別人肯定會嘲笑自己一輩子……事實上,這是一種把后果想象到糟糕至極的不合理念頭,即當人們遇到某件事后,把后果想象得過度糟糕的傾向。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想象而非現實,試著改變它或接納它,不要被沒有發生的事情擾亂情緒。

選擇性參考他人的反饋

有研究表明,尷尬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習得道德規范,積極調整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如果我們不與他人互動,不在意他人的反饋,那么,我們對自我也將無法看清。他人的反饋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參考與線索。我們可以選擇性地參考他人的反饋,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是挑戰,也是機遇

青少年時期,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事情,包括身體的變化、課業的壓力、自我的評價、與父母的分歧……我們既要面對自己身心的變化,又要處理與他人的關系,這確實不容易,因而出現恐慌、焦慮等情緒也很正常。但就像螃蟹換殼、蟒蛇蛻皮,進入新的階段會感到不適與痛苦,但也標志著又一次成長。試著處理這些負面情緒,挑戰也可以變成突破自我的機遇。

一步一步,慢慢來

果實的成熟需要經歷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個體的成長同樣需要過程和時間。例如,根據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兒童時期主要為形象思維模式,青少年時期開始過渡為抽象思維模式,直到高中二年級,抽象邏輯思維才趨向成熟。這就是為什么小學學習數學需要借助實物,初高中才開始學習抽象運算的原因。心理的發展也是如此,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特點,也需要時間進行成長,不能揠苗助長。作為青少年,我們無需要求自己必須很好地控制情緒,也無需要求自己必須像成年人一樣進退有度。兒童時期的無拘無束,青少年時期的羞澀純真,何嘗不是人生寶貴的回憶?給自己一點時間,不必那么著急。

當尷尬來臨,確實會帶來一些不好的體驗,讓我們感到不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尷尬背后包含的意義——當你發現自己開始關注他人眼光、反思自我的時候,恭喜你,說明你的心理又成長了一歲。閉上眼,許個愿吧!睜眼之后,你將進入多彩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責任編輯 / 代竹蕊? ?美術編輯 / 胡美巖)

猜你喜歡
小雯心理學家目光
會變的目光
您的目光 我的成長
誰更難過
背后的目光
人生什么最重要
媽媽的擔心
神奇的秀逗
美國心理學家:讓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國心理學家:讓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唇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