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青花鐘式舍利塔考

2024-03-10 00:54臧君召長沙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4年1期
關鍵詞:塔什元青花佛塔

◆ 臧君召( 長沙 )

2012年10月,上海博物館在建館60周年之際,舉辦了極具分量的“幽藍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共有90件(組)來自中外的元代青花瓷真品首次在上海集中展出,其中一些瓷器,大部分國人是第一次見其真容。

其中一件來自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標示為“元青花纏枝蓮花雜寶紋蒙古包”的瓷器引起了學術界不小的轟動與爭論。此器物器型完好,高18厘米,底徑18.5厘米,上半部的頂部呈半球形,下半部為圓柱體,平底,底面殘留有褐色護胎釉,下方開有壸門式樣的龕門。整件物品有 5 層藍地白花裝飾紋樣,每層裝飾之間用雙線紋分隔,頂部圓心內繪有云雁紋,第二層為纏枝菊花紋,葉為塔形,第三層為纏枝蓮花紋,葉為品字形,第四層為海濤紋,第五層為仰蓮紋內繪有八寶紋,仰蓮紋外橫線相連豎線相隔,壸門裝飾外有一周弦紋。

此展前,中國官方和民間收藏界都從未發現過此型瓷器。展后十余年里,就此物的用途,有多位研究人員發文論述自己觀點,有人見它是元青花就聯想說是蒙古包擺件,有人見它與裝骰子的筒子相似就說它是骰盅。中國的仿古界更是變換各種紋飾進行瘋狂臆造,并都按上海博物館展覽時的標簽所注,取名為“蒙古包”。政府文物部門也曾組織我國的制瓷專家,對國際上的元青花進行過仿制,以便于國人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與推廣,其中就包括這件“元青花纏枝蓮花雜寶紋蒙古包”,目前陳展在江西高安博物館,上面明確標示了“仿品”二字。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蒙古包型青花瓷器

目前中國的收藏界與前幾十年相比,正在日趨冷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這與造假者用盡手段仿造古器不加以標示來欺騙古玩愛好者、一些專家日漸顯露只是資本市場利益鏈上的一環、普通大眾日漸清醒明白古玩背后的資本運作手段等原因分不開。這導致沒有高深鑒定功底的群眾,只有選擇不碰不玩不買古玩,才是防范風險的唯一辦法,這個領域的群眾基礎正在瓦解。也許,今后的收藏界,只是一個真正行家玩轉的小領域。所以,流傳有序的古玩器,是現在的一頂正品官帽,其他沒有來源證據的東西,老百姓統統都不敢相信。其實,中國近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大開發,是有許多地下文物出土流入民間的,加上海上考古技術的發展,許多海底文物也有一些在民間。記得前期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名叫徐先生寫的一篇《當前政策下大量民藏寶貴文物的最終命運》的文章,較為客觀地分析了當前現狀,為混雜在民間的文物表達了擔憂之情,值得我們思考。當然,民間也還有一些懷著對中華文化的崇敬、敢于堅守正道、敢于將自己投身于八卦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來收藏保護一脈真正燦爛文化的人,比如我認識的劉鴻伏先生,他是著名作家、學者、收藏鑒定家和書畫家,是當代極少數能夠將多種學養融會貫通的人。他從事收藏鑒賞已近四十年,著述甚多,在收藏與研究領域可謂碩果累累。

筆者近期有幸從劉鴻伏先生處欣賞到了一件他收藏的元青花瓷。這件器物從造型、大小到紋飾,都與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的“元青花纏枝蓮花雜寶紋蒙古包”瓷器基本接近。進口青花料發色純正、幽藍,礦物質鈷料層立體感強,斑點形成自然合理,暈散自然,整個紋飾的畫工流暢講究,表層釉面瑩潤,呈鴨蛋青,部分地方有自然開片。器物從內壁露典型的麻倉土,胎料老到,可見盤筑條紋,頂部有螺旋紋及肚臍眼,底圈涂有護胎褐色釉。整個器物散發著一種古遠的氣韻,青花留白呈現出一種寂靜幽深的境界,具有典型的元青花器物特征。除了器身上有窯裂,與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品最大的不同是它沒有平底,呈缽式或鐘式器物造型樣式。

劉鴻伏先生收藏的鐘式元青花瓷

筆者認為劉鴻伏先生的這件藏品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上,都包含眾多的佛教元素,應該是一件與佛教有關的瓷器,而不應該是蒙古包或骰盅。它圓頂筒型的造型,雖與蒙古包有點相似,但蒙古包是帳篷,是構架加篷布組合的,包頂是倉狀的,且蒙古包的門要便于人和家具的進出,門占的面積比例是較大的,此物與蒙古包相比,形體失真,要素比例失調,肯定不是蒙古包擺件。至于骰盅,那更是不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物件是帶平底的一個整體,整個器物只有一個小門孔,這對于頻繁地把骰子放進去拿出來是非常不便,且也無法觀看骰子最終的點數。所以個人判斷,這應該是一件佛教的元青花舍利塔。

佛塔是隨著印度佛教傳播到我國時一同傳入的,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用來供奉舍利、經卷或法物。中華民族是個包容、學習和不斷進步的民族,佛塔樣式傳入中國后,一直在進行本土化的演變,由最初的覆缽式塔改良為亭閣式、樓閣式、密檐式等形狀。

上面的樣式是目前保存下來比較有名的、實物較多的一些主要式樣,但我們相信,根據我國各地文化的差異性,佛塔肯定還存在一些其他式樣。在東南沿海一些地方,就留存有與鐘式元青花器物十分相似的佛塔。比如建于唐朝的福建閩侯縣大湖鄉雪峰寺的義存祖師塔,建于北宋的福建羅源縣“宋治平乙巳”海會塔、福建閩侯縣的仙宗寺海會塔、福建閩侯縣的石松寺舍利塔,建于唐朝的廣東汕頭市銅盂鎮靈山寺的大顛祖師塔都是鐘式樣的。山東濟南靈巖寺多種樣式共存的塔林中,其中也有塔身為鐘式的佛塔,這里還流傳著如果高僧是在早上圓寂的那么就用鐘式佛塔、晚上圓寂的就用鼓形佛塔、白天圓寂的就用方形佛塔的規定,有晨鐘暮鼓之說。據《禪門日誦·鐘偈》云:“洪鐘初(二、三)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府。上祝當今皇帝(國主),大統乾坤;下資率土諸侯(長官),高增祿位。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回?!辩娫诜痖T中本就有“脫輪回”的功能,以鐘的式樣來做佛塔,本在情理之中。

“宋治平乙巳”海會塔

鴻伏先生舍利塔上的繪畫紋飾,也都與佛教密不可分。頂層為云雁紋,體現出上接純潔天界的理念。雁在古印度稱為桓娑(Hamsa),是印度教創造之神梵天的坐騎,它被視作擁有主神梵天的智慧者,是聯結、平衡和生命的體現,有時就被視作是梵天的化身。佛教中,桓娑的飛翔象征著跳脫六道輪回。舍利塔出現桓娑元素早就有發現,1861年曾在塔克西拉(現屬巴基斯坦)出土過桓娑型水晶舍利塔(現存大英博物館),隨同出土的還有一件帶銘文的金葉(已流失),上面記載:“Sira在桓娑中保存一片佛祖的舍利,祝愿父母獲得重生”?;告对谄渌麌乙灿斜环g成鵝類的,在我國被翻譯為大雁,應該也是結合了中華的本土文化。大雁在我國古代除了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還因它順應氣候遷徙而被認為是通陰陽之神鳥?!妒琛份d:雁,順陰陽往來,不再偶也。所以古代婚禮中,雁是重要的禮儀物品?!秲x禮·士昏禮》中規定的六項儀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中,除“納征不用雁”,其他五項要用到雁。佛教傳入中國,桓娑被翻譯成雁,應該是順應了中國古代認為“雁能順陰陽往來”的能力,當然,中國以前的陰陽是陰陽之氣的意思,并無陰陽兩界之意,這也許就是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創新,總能把外來文化經過改造后在本土傳承發揚。據傳,玄奘用來藏經的大雁塔名字的由來,也是借用了他在古印度所見的桓娑塔名,以致后來“雁塔”成了佛塔的一個代名詞。另外本人還發現一有待探究之處,就是器物上云雁紋上面,雁的右翅膀畫法特別。按正常視覺邏輯,右翅上的羽毛應該朝后,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品和鴻伏先生藏品上大雁右翅的羽毛都是朝前的。在這種神圣之物上,畫師應該不會犯這種錯誤。我猜想,這是不是我國古代關于“陰陽翅”的繪畫體現形式呢?鴻伏先生聽到我的猜測后,隨口念詩一首:“一對陰陽翅,飛去又飛回??此撇粚こ?,兩界作靈媒?!边@個畫法是不是“陰陽翅”的體現形式?也許,鴻伏先生心中自有判斷,只是不便于打擾我的思路。因本人學識有限,此惑只能暫留后面再來探究學習。

器物的第二層紋飾為菊花,這是元青花常用的紋飾,黃色菊花在佛教文化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符號,它代表智慧與力量,至今,一些寺廟和僧人,還保持著種黃菊的習慣。第三層紋飾中的蓮花,不僅在佛教中被視為圣物,更是被視為佛陀的象征,它被佛教文化賦予了“純潔、悟、智慧、堅韌、慈悲、不執著、成長、完善”等特殊含義,傳說佛陀出生時,腳下就開出了一朵蓮花,因此蓮花又代表佛陀本身。第四層的海濤紋代表水。水在佛教中常被喻人生的無常、佛性的清凈、修行過程和結果,也能代表佛教“空”“有”的本質。佛教經文中有不少描寫水的文句,佛像前也有供水的儀式,佛教每年還有浴佛節。第五層仰蓮紋加八寶紋,瓷器上仰蓮紋和俯蓮紋的設計理念本身就與佛教的傳播和盛行有關,八寶紋來源于釋迦牟尼身體的八個部位。鴻伏先生的元青花舍利塔上的八寶紋似乎是藏傳佛教八寶中的圖案,這也與元朝時藏傳佛教在中原發展繁盛相吻合。八寶紋上開口的小壸門,也是佛教建筑的一種常用裝飾,壸門實際上是將佛龕窟的形象元素進行抽象取樣再改進而成的佛教裝飾元素,這個壸門的大小,正好也符合舍利子大小物件的放入與察看。

鴻伏先生的舍利塔與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品相比有什么區別呢?因我本人沒有上手過館藏品,只看過一些照片和視頻,現在只能拿手上的鴻伏先生藏品從造型、紋飾、色彩等方面與館藏品影像加以對比。一是館藏品是完整器,鴻伏先生的在第三圈蓮花紋上有多道淺口窯裂,器身柱面有一縱向淺口窯裂,壸門右下角至壁底有一穿透性斷裂。二是館藏品有封閉式的平底,鴻伏先生的沒有底,為開口式。三是館藏品發色較淡,鴻伏先生的發色較深。四是兩者的八寶紋畫法上略有區別。其他區別都好理解,至于鴻伏先生的為何沒有底,本人認為:鴻伏先生的是一件經過改良的器物,制造年代應該稍晚于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品。舍利子在佛教中是極其莊重神圣的物品,從其他寺廟保存品看,許多都配有名貴材料制作的底座,如法門寺出土的四門純金舍利塔的塔座和塔蓋就是分開的。

如果將瓷器舍利塔做成和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品一樣整體的平底式,底座是無法放入的,但改良成鴻伏先生藏品的鐘式樣,就更利于舍利子的安放與取出,這應該是經過實用后的改良。瓷器的改良是常有的事,就像明宣德時期的蟋蟀罐,雖然當時總共只燒造了幾年,但通過內壁刷釉的對比,可以發現它們也是經過幾次改良的,改良的最終目的是便于斗蟋蟀時蟋蟀不打滑而又方便清洗里面的臟物。瓷器是一次成型的物品,它的改良須在第二次燒造時才得以體現,也正是這個特性,在每次改良物品上,都會固化留下我們先輩的思想軌跡,這是溝通我們后人與先輩思想的一只“靈雁”,是很值得我們研究的。

另據傳,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內存有數以噸計的元青花瓷器。但不知出于什么考慮,當年上海博物館在建館60周年舉辦元代青花瓷器大展上,他們最終只拿來了這件鐘式元青花舍利塔,殊為遺憾。因此,我們更得感謝鴻伏先生,為我們保護留存了一件探索中華文明的稀世載體。

猜你喜歡
塔什元青花佛塔
拉瑪格拉瑪佛塔
郭德綱巧用寓言勸愛徒
最貴“福祿”元青花 元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拍賣價5681萬元
作家葉甫蓋尼·安塔什科維奇:那些我和老哈爾濱的故事
佛塔畫(大家拍世界)
玉美人塔什古麗的傳說
塔什徹,返鄉路漫漫
從考古發現看元青花在海內外的傳播
RP-HPLC法同時測定廣金錢草中夏佛塔苷和異夏佛塔苷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