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趁春風放紙鳶

2024-03-11 16:18邱俊霖
月讀 2024年3期
關鍵詞:紙鳶魯班放風箏

邱俊霖

清代詩人高鼎有一首《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p>

古人所說的“紙鳶”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風箏。高鼎在《村居》中描繪了一個風景明媚的春日里,堤旁的柳樹在春日的煙霧中輕拂的情景。此時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候,一群放學歸來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著風箏,兒童、東風、紙鳶,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朝氣。

對于孩子們來說,也許沒有什么比放風箏更快樂的事情了,就像小學語文課文《風箏》上所說的那樣:“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p>

可別小瞧了風箏,這件如今隨處可見的玩具可擁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06年,風箏制作技藝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于古人制作風箏的靈感來源于何處,有多種說法,有人說是源于斗笠和樹葉,也有人說是來源于帆船、帳篷。還有的人認為是天上的鳥兒給古人們帶來了制作風箏的靈感。還別說,最早的風箏就是“木鳶”。

據說最早的風箏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科學家墨子制造的?!赌印分杏幸黄遏攩枴?,其中就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的記載,話說墨子研究了三年,準備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制作一只可以飛行的鳥兒。當時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于是,他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鳶。鳶是一種兇猛的鳥,可這只看起來兇猛的木鳥飛了一天就壞了。雖然如此,學者們還是認為: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鳶”就是我國最早的風箏。

《魯問》又接著記載道:“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焙湍油瑫r代的公輸班也用竹子制作了一臺木鵲,可以在天上飛上三天還不落。公輸班也被稱作魯班,如此看來,魯班的木鵲似乎續航能力要更強一些。

其實咱們也可以理解,因為木頭的重量過重,想要在空中停留,需要耗費的成本太高;而竹子的質量相對于木頭要輕得多,因此飛行的時間要長,成本也要低得多了。

到了東漢時期,蔡倫改良了造紙術,這為風箏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支持。但即使是用紙糊風箏,風箏的主體結構依然離不開竹子,人們通常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修形,然后再將竹篾貼在紙上。

墨子和魯班所制作的木鳥采用的是什么原理,我們如今已經很難考證,但后世的風箏之所以能上天,靠的是風力以及風箏線提供的牽引力。放風箏時,風箏在空中受風,空氣會分成上下流層。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減低,于是,風箏便在壓力差的作用下逐漸飛向天空。

最早的風箏,與娛樂可是毫不沾邊的。很多古籍都曾記載過魯班制作風箏的原因,比如唐朝的《朝野僉載》中記載:“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币簿褪钦f,魯班也曾用木頭制造了一臺大型的木鳥,而且還是用來偵察軍情的。由此可見,早期的“木鳶”都是用于軍事用途的。

金庸先生在小說《射雕英雄傳》中便將風箏的軍事用途夸張地演繹了一番:話說郭靖跟隨著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到達其首都撒馬爾罕城下,蒙古軍隊幾個月都沒能攻破,最終郭靖乘著風箏進入城中,與大軍里應外合拿下了撒馬爾罕。這當然只是小說橋段,但在歷史上,風箏在戰場上運用的記載實例很多。

比如,《新唐書》里記載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唐朝時期的魏博節度使田悅反叛,圍攻臨洺。當時的臨洺守將張伾形勢危急,朝廷的援軍卻在外圍未能及時進軍。張伾情急之下用紙扎了個大風箏,高飛一百多丈,從田悅的軍營上方飛過,田悅派弓箭好手射擊風箏,卻沒有一支箭能夠到達風箏的高度。最后,風箏落在援軍軍營內,上書:“三日不解,臨洺士且為悅食?!比绻爝€不能解圍,那么臨洺城里的人都要成為田悅的點心了。于是,援軍大舉進軍,擊敗了田悅,解了臨洺之圍。

當然了,歷史上也有使用風箏傳送軍情失敗的案例,比如《南史》記載,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叛亂,叛軍將梁武帝圍困在梁都建業(今南京),內外斷絕。當時,就有人為梁武帝獻計:制作一個紙鳶,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趁著風起的時候放到城外求援。不過,這個風箏的制作工藝顯然不佳,最終被叛軍射落。

從唐朝開始,因為成本降低以及工藝的成熟,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玩具。到了宋朝,風箏的品種如雨后春筍般地增長起來,而且性能也提高了不少,并逐漸成為了一種倍受歡迎的民間玩具。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南宋的《武林舊事》中還記載過南宋都城臨安的少年郎們在西湖邊放風箏的情景:“橋上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碑敃r的孩子們玩風箏,還得按規則分出個勝負。

明清時期,是中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風箏在大小、樣式、扎制技術、裝飾和放飛技藝上都有了巨大進步。

正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李漁還創作過一部叫作《風箏誤》的傳奇戲劇,描寫的就是以風箏為線索,通過巧合、誤會等手法編織情節,引出許多逗人發笑的喜劇效果的姻緣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放風箏也不僅僅只是一項娛樂活動了,還發展成為一種祈福的活動,明清時期的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比較常見的有“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等。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故宮博物院里就收藏了一個“紙制鲇魚風箏”,取的就是“年年有余”的寓意。

民國初年,有一本叫作《燕京歲時記》的風俗雜記,里面按照一年四季的節令順序,記錄了清代北京的各種風俗,其中就有十月以后的各種玩具的描寫:“有風箏、毽兒等物?!彪S后,又詳細介紹了風箏:風箏即紙鳶,縛竹為骨,以紙糊之,制成仙鶴、孔雀、沙雁、飛虎之類,繪畫極工。兒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磥?,古人也知道,放風箏對于視力是有好處的?,F代科學家們也提出:遠眺是最自然、有效的放松方法之一。因此,放風箏對于視力的保護的確有幫助。

不過,很多地方還是流行在春天放風箏。比如魯迅的故鄉紹興,就流行在早春二月放風箏。魯迅先生還特意寫過一篇《風箏》,寫這篇文章時,魯迅正生活在北京,他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想到故鄉二月的風箏。不過,魯迅先生和別的孩子卻不一樣,他年少時覺得放風箏是一種貪玩、沒出息的行為。所以,當他看到自己的小兄弟(三弟周建人)在玩風箏的時候,非常生氣。

終于有一天,魯迅看見自己的小兄弟在制作一個蝴蝶風箏,忍無可忍的他即刻伸手抓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作為兄長的魯迅對酷愛風箏的“沒出息”的弟弟進行了懲罰,并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僧斔L大以后才發現: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因此,他對年少時抹殺小兄弟的愛好感到深深的內疚與自責??磥?,魯迅先生并不是不喜歡風箏,而是年少時上進心太強,導致對酷愛玩玩具的弟弟造成了傷害。也許,在他長大以后,也會和大家一樣,愛上風箏了。

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先生也曾經創作過一幅放風箏的漫畫,上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漫畫之上,三五個孩子正在放著風箏??磥?,孩子們愛放風箏,古今都是一樣的。放風箏能夠給孩子們帶來快樂,也是古今都未變過的。

猜你喜歡
紙鳶魯班放風箏
趁著海風放紙鳶
快樂小魯班
超級『魯班』
忙趁秋風放紙鳶
聰明的魯班
放風箏
春暖花開放紙鳶
魯班造傘
NO.3 紙鳶
放風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