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育人路徑探索

2024-03-11 01:03劉安琪
中國德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融合

■ 劉安琪

蘇炳添回到母校

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對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關系和基本問題作出重要論述以及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進入新時代以來,在中小學探索“體育+思政”一體化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有利于發揮學科教學的專業優勢,推動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優勢互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育人效果,形成“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的育人模式。

一、“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育人的必要性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由外在環境和內在因素交互作用的過程。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和網絡媒體廣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領政治觀念、傳遞價值理念、塑造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為了解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通過有效形式和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體育作為立德樹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補充和促進作用。根據中小學不同階段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將體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借助體育的情境式體驗宣講科學理論,挖掘體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助于潛移默化地進行價值觀教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同頻共振、協同育人,為黨和國家培養高水平運動人才。

中山市體育運動學校是一所由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主管的公辦小學、初中、中專一體化專業學校,承擔著體育中等專業技術教育和市級青少年業余體育的訓練任務。學校秉持為上級體育部門、優秀運動隊培養和輸送人才,為高等院校輸送體育專業學生,為社會培養有文化科學知識、有體育技能的全民健身骨干的辦學宗旨,立足辦學實際,明確了“學訓結合、勤學苦練、創建功勛”的奮斗目標,創造性地提出了“體教融合、雙教合作”的教育模式。

二、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

學校積極探索中小學“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育人路徑,從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標、內容、方法等層面入手,不斷探索融合點,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體育競技運動的項目中,堅持以體育人、以文化人、以德感人,大力培養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

(一)教育理念具有貫通性

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過科學理論和價值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進而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中的體育品德,是中小學“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育人中的關鍵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雖然存在諸多差異,但其教育理念的基本定位具有貫通性。體育品德融合了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三種要素,與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實現的立德樹人總體要求充分協調。優化和拓展“體育+思政”的價值,能使學生養成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形成正直自律、公平公正的體育道德,培養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的體育品格。

(二)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

“體育+思政”的教育目標是在育人的同時實現育才。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體系,加強“體育+思政”融合育人,辦好體育運動學校,提升競技體育水平,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绑w育+思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遵循不同學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在這方面,學校在小學、初中、中專一條龍培養的過程中堅持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指導辦學工作,在體育鍛煉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優化身體改造能力,提高綜合體育素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培養具有優秀心智、能力和體質的人才。

(三)教育方法具有補充性

體育從“體”的層面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從“德”的層面塑造學生思想,二者優勢互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為體育提供理性基礎。學生養成理性的思考分析能力有助于在賽場上更好地選擇戰略戰術,賽出風格、賽出品質。另一方面,體育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感性活力,幫助學生獲得健康體魄、淬煉人格。因此,體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學校在 “體育+思政”融合育人的過程中,通過行走中的微黨課、實踐中的微黨課、儀式中的微黨課、媒體中的微黨課等多種形式,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在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補充和促進中實現預定的育人目標。

三、“體育+思政”一體化融合育人的實踐路徑

培養優秀的體育競技后備人才任重而道遠。學校立足自身的辦學特點,切實在體育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所有項目和課程中,融入教學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貫穿課堂與訓練、活動與評價的全過程,深入探索“體育+思政”融合育人的實踐路徑。

(一)進行頂層設計

學校注重“體育+思政”一體化教育理念的宣傳和解釋,力求獲得全體師生的廣泛認同。學校根據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認知的共性和個性,系統設置“體育+思政”工作的細化目標,在統籌學生訓練項目的基礎上進行有梯度的安排。小學學段側重培養以學生訓練和生活為基礎的良好習慣;初中學段側重夯實以學生訓練和社會實踐體驗為基礎的思想根基;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側重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主體意識。

(二)推進教學融合

要做好“體育+思政”融合育人工作,一方面,教師和教練要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具備專業知識和科學理念。從專業知識的角度看,應該深入理解并貫徹《體育強國建設人才規劃(2023—2035年)》《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充分尊重運動員成才規律、運動項目發展規律以及現代運動訓練規律。同時,還需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知識,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定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間性,具備根據教育目標和場景發揮教育主導作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學?!绑w育+思政”融合教育的不同階段,要采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具體來說,小學階段要注重采用形象思維的方法,以培養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基礎,注重點燃學生的體育夢想;中學階段應著重為學生闡明各種道理,利用訓練生活、情感交流、賽事活動、志愿服務、專題學習等機會,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專階段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建構的方法,在提升運動水平和等級的同時,加強政治、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學習,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使命擔當。

(三)注重實踐鍛煉

學校充分利用實踐資源,注重實踐教學模式,將思政小課堂、體育訓練以及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的課堂”“行走的課堂”“儀式的課堂”“媒體的課堂”“活動的課堂”中親身體驗、接受教育,在體育訓練中樹立人生理想。學校充分利用場館和師資,堅持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體育訓練,積極組織承辦中山市各項體育賽事,讓學生作為運動員或裁判助理,在親身參與中接受教育、增長見識,實現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另外,學校主動對接各鎮街、院校以及志愿服務組織,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和實踐鍛煉,讓初中和中專階段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教授運動技巧和自身訓練經驗,使其在服務社會中提升自己的奉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提升師資水平

學校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領導帶頭參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專業教師開展的要求,推動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項目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幫助全體教師提升“體育+思政”融合育人的能力。一方面,學校要求全體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化素養,深入了解各體育項目的專業知識,有針對性地培養教師的體育素養、體育水平,提高融合育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通過開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專題閱讀會,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引導教師夯實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