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導管三尖瓣緣對緣修復術的應用現狀

2024-03-11 06:59謝春梅沈夢奇朱達王首正駱志玲潘湘斌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瓣葉三尖瓣隊列

謝春梅 沈夢奇 朱達 王首正,3 駱志玲 潘湘斌,3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變,研究提示65歲以上老年人中度以上TR發病率>2.6%,75歲以上老年人中度以上TR發病率約3.96%[1]。我國一項基于醫院就診人群的14萬例經胸超聲心動圖數據報道,中、重度TR的檢出率分別為2.22%和1.39%[2]。根據發病機制,TR可分為原發性(器質性)和繼發性(功能性)反流。原發性TR較少見,病因包括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風濕性疾病、黏液瘤、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內膜心肌纖維變性、創傷、醫源性因素(起搏器/自動除顫器電極植入或右心室活檢)等[3]。功能性TR最常見,超過90%[4],主要是由于右心室壓力或容量負荷增加、右心室增大、瓣環擴張、瓣葉對合錯位等。瓣環成形術是外科治療TR的主要手段,通常推薦在左心疾病手術時同期進行。而對于孤立性TR患者,由于外科手術風險較高,需要慎重權衡手術利弊[5]。研究表明,目前TR的治療需求遠未被滿足,美國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約有160萬中、重度的TR患者,但接受手術治療還不足0.5%[6]。由于三尖瓣患者癥狀隱匿,往往行外科干預前患者一般情況已較差,單純外科三尖瓣手術風險高,其中既往行左心瓣膜術后再次單獨行三尖瓣手術的院內死亡率高達10.6%[7];既往三尖瓣生物瓣置換術或瓣膜成形術后再次三尖瓣手術的術后30 d死亡率更是高達35%[8]。

對于長期藥物維持治療的TR患者,以及既往有開胸心臟手術史等高風險及手術禁忌人群,經導管介入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9]。TR的經導管介入治療包括介入瓣環成形、異位瓣膜置入、原位瓣膜置換、瓣葉修復術。早期研究表明,經導管三尖瓣介入成形或置換可以減少或消除TR,能夠改善患者癥狀和血流動力學狀態[10]。 經導管三尖瓣緣對緣修復術(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tricuspid valve repair,T-TEER)通過夾閉瓣葉進而降低反流程度,是目前應用最多、證據最充分、器械進展最快的術式。本文就T-TEER的器械演變、循證醫學證據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進行綜述。

1 T-TEER 技術原理及流程(圖1)

圖1 T-TEER 技術原理及流程 A.T-TEER 的技術模擬圖;B.T-TEER 瓣夾置入位置示意圖;C1.TriClip G4 器械,其具備加寬瓣夾設計以及單瓣葉捕獲功能;C2.PASCAL 系統Ace 瓣夾;C3.端佑NeoBlazarTM 系統瓣夾;C4.SQ-Kyrin-TTM 系統瓣夾;C5.DragonFly-TTM 系統瓣夾;D.TEE 核心切面,食管中段右心室流入道切面+利用X-Plane 獲得反四腔心切面(靠近主動脈側獲取的圖像為前隔交界圖像);E.TEE 胃底短軸切面;F~G.SQ-Kyrin-TTM系統瓣夾抓捕前隔交界,胃底短軸確認瓣葉抓捕;H~K.端佑NeoBlazarTM 系統治療三尖瓣反流,術前三尖瓣反流4+,置入2 枚瓣夾,反流基本消失Figure 1 Technical principle and f low chart of (T-TEER)

三尖瓣瓣膜由前葉、后葉、隔葉組成,瓣葉解剖變異時前、后及隔瓣瓣葉均可能分葉成為2個獨立的瓣葉。功能性TR的主要解剖基礎為瓣環朝后葉及前葉方向的右心室游離壁擴張,T-TEER治療是通過在前隔/后隔瓣葉對合緣置入瓣夾,以達到降低TR、限制瓣環擴張的作用。T-TEER對于三尖瓣解剖要求較高,其核心篩選條件包括:(1)功能性TR且瓣葉組織正常(無攣縮、活動受限、鈣化及明顯增厚);(2)反流主要來源于前隔交界;(3)對合間隙不超過4 mm,且無金屬導線跨越三尖瓣;(4)右心功能正?;騼H輕度降低且無肺動脈高壓。

其手術技術體系與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一脈相承,主要采用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導,切面采用 食管中段右心室流入道切面, 利用X線獲得反四腔心切面 (靠近主動脈側獲取的圖像即為前隔交界圖像),此組切面可以幫助確定瓣夾是靠主動脈-下腔靜脈(隔葉)還是右心室外側壁(前葉/后葉)兩個維度的定位(圖1D),胃底短軸切面負責定位瓣夾是否垂直于對合緣,判定瓣夾是否捕獲足夠多的瓣葉(圖1E)。通過上述3個切面,可以準確定位瓣夾位置,并引導準確夾合瓣膜病變區域[11]。為了確保更好的效果,T-TEER一般需置入2~3枚瓣夾,從而更好地關閉前隔交界,降低TR及達到更好的瓣環塑形作用。

2 T-TEER 器械演變及循證醫學證據(表1)

表1 經導管三尖瓣緣對緣修復術器械演變及循證醫學證據進展Table 1 Evolution of instruments and progress of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for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tricuspid valve repair

2.1 MitraClip系統

MitraClip系統(Abbott Vascular,Santa Clara,Calif ornia,USA)是世界范圍內臨床應用最廣泛的 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系統,也是最早應用于T-TEER的器械。早期T-TEER多見于病例報道,Kowalski等[12]使用MitraClip器械經股靜脈同期完成三尖瓣及二尖瓣的瓣葉修復。TriValve研究[13-14]是國際多中心回顧性注冊研究,目的是收集使用不同器械進行經導管三尖瓣治療的患者數據,采用TR 5級分類法:0+(無或微量)、1+(輕度)、2+(中度)、3+(重度)或4+(大量或洶涌)[15]。研究期間有249例TR患者使用MitraClip完成經股靜脈T-TEER(占總樣本數約60%),基線功能性TR 90%,紐約心臟病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96%。96%患者成功放置至少1枚瓣夾,TR≥3+患者的比例從術前的97%降到出院前的23%(P<0.001),并且77%的患者TR≤2+,夾合后的平均跨瓣壓差(2.5±1.4)mmHg(1 mmHg=0.133 kPa)。1年隨訪,44例(19%)患者死亡,76例(31%)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或計劃外再入院,T-TEER成功患者的死亡率顯著低于失敗患者(17.0%比30.8%,P=0.003),179例(72%)患者TR ≤2+,172例(69%)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該研究結果提示,使用MitraClip實施T-TEER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TR程度,并持續改善患者心功能。TriValve研究還分析了T-TEER失敗的預測因素:非中心性/前隔聯合部反流、較大的對合間隙大?。ā?.4 mm)、較大的三尖瓣隆起面積(≥3.2 cm2)和較大的有效反流口面積(≥0.70 cm2) 。Besler等[16]研究也提示,在使用MitraClip NTR器械時,三尖瓣較大對合間隙(>7 mm)已被確定為T-TEER失敗的獨立預測因素。

2.2 TriClip系統

TriClip系統(Abbott,Chicago,IL,USA)是專門設計用于T-TEER的器械,于2020年4月獲得歐盟(Conformite Europeenne,CE)批準,是全球第一款獲批的T-TEER器械,其瓣夾系統具備分開捕獲的能力,并且根據三尖瓣的解剖位置和結構改進了輸送系統,在引導鞘上設計了S-L調彎鈕,便于更好地調整瓣夾軸向對準三尖瓣環,并且提供4種不同尺寸的瓣夾和可操控的夾持器驅動模式,可以優化瓣葉抓取。

TRILUMINATE第一階段研究[17]是評價TriClip系統臨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單臂研究。納入85例TR≥2+的患者,其中功能性TR為84%,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75%。術后30 d內5例(6%)患者發生單瓣葉附著,之后的隨訪中無新增病例。63例患者完成1年隨訪,全因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均為7.1%,70%的患者TR≤2+,83%的患者NHYA心功能分級≤Ⅱ級(P<0.0001),6 min步行距離增加31 m(P=0.0023)。48例患者完成2年隨訪,心血管死亡率13.1%,全因死亡率16.7%,60%的患者TR≤2+,NYHA心功能分級、堪薩斯城心肌病問卷調查(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評分和6 min步行距離的臨床改善主要發生在術后的30 d內,并在2年的隨訪期間基本維持不變[18]。

TRILUMINATE Pivotal研究[19]是首個在重度TR患者中評價T-TEER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350例患者,功能性TR為94%,基線T-TEER組(175例)和單純藥物治療的對照組(175例)中各有169例、163例患者TR≥3+,T-TEER組中170例患者(98.8%)成功置入TriClip裝置,平均置入(2.2±0.7)枚夾子(3例同意撤回)。術后30 d內共有12例患者發生夾子單瓣葉脫位,30 d后無相關不良事件發生。1年隨訪,T-TEER組(143例)和對照組(141例)中各有126例(88%)、8例(6%)患者TR≤2+,T-TEER組和對照組全因死亡率或三尖瓣外科手術率比較(15%比20%)、心力衰竭年再入院次數比較(0.35次/例比0.50次/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是T-TEER組和對照組的KCCQ-OS評分分別平均增加了(12.3±1.8)分和(0.6±1.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T-TEER組6 min步行距離平均變化(-8.1±10.5)m、對照組(-25.2±10.3)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5),T-TEER組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患者84%、對照組60%。在2023年10月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學術會議上公布了TRILUMINATE Pivotal研究[20]最新結果,分為2個隊列:對于T-TEER術后預期TR≤2+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TriClip組與藥物治療(對照)組,作為隨機隊列;對于預期TR程度降低至少1級(但未達到2+)的患者進行TriClip治療,作為單臂隊列。此次公布的數據除了包含之前公布的350例隨機隊列患者[19],另外納入了222例隨機隊列患者和100例單臂隊列患者。30 d時,單臂隊列中單瓣葉附著的發生率為7.5%,與之前350例隨機隊列患者的7%相似,未發生其他重大不良事件。12個月時,572例隨機隊列中經過TriClip治療后88%的患者TR≤2+,而對照組僅7%。此外,匹配后單臂隊列中81%患者TR≤2+,隨機隊列中TriClip治療組則89%患者TR≤2+。單臂隊列的全因死亡率(15.0%比8.6%,P<0.05)和心力衰竭再入院率(24.0%比14.9%,P<0.05)顯著高于隨機隊列中的TriClip治療組。通過Win Ratio分析主要終點結局發現,隨機隊列中TriClip治療組的勝率為1.53(P=0.0042)。在生活質量方面,TriClip組KCCQ評分提高了(15.2±22.3)分,單臂隊列KCCQ評分則提高了(14.5±20.0)分[20]。研究提示,T-TEER雖然并未降低全因死亡或三尖瓣手術、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復合終點事件發生率,但與單獨藥物治療相比,使用TriClip設備進行T-TEER可快速、持續地改善患者的癥狀、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基線KCCQ評分較低的患者更可能在T-TEER治療后癥狀改善,這類患者可能是理想的干預對象[19-20]。

2.3 PASCAL系統

PASCAL系統(Edwards Lifesciences,Irvine,USA)是美國愛德華公司研發用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TEER系統,采用超彈性的鎳鈦合金作為瓣夾骨架,其張力均勻分布可減少對瓣葉的損傷,已于2020年5月獲得CE批準。PASCAL Ace器械的基本形態及工作原理同PASCAL,但其夾臂更窄、中央的隔離球(Spacer)更?。?1]。

CLASP TR研究[22]是PASCAL系統用于治療TR的早期可行性單臂研究,納入65例TR≥3+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70.8%,90.8%的患者成功置入瓣夾(62%置入PASCAL,33%置入PASCAL Ace,5%同時置入兩者)。45例患者完成1年隨訪,全因死亡率10.8%,心血管死亡率7.7%,與器械無關的腦卒中發生率4.6%,術后30 d內的單瓣葉附著發生率4.6%,92%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P<0.001)、6 min步行距離增加94 m(P=0.014)、KCCQ評分提高18分(P<0.001),86%的患者TR≤2+(P<0.001)。與基線時相比,右心重構良好: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4.0±0.9)cm比(3.5±0.7)cm,P<0.001]、三尖瓣環直徑[(4.5±0.8)cm比(4.0±0.6)cm,P<0.001]。研究提示,在手術高風險的嚴重TR患者中,使用PASCAL(Ace)系統進行T-TEER安全性好、TR程度持續降低、生活質量改善明顯。

PASTE回顧性多中心觀察性隊列研究[23]也觀察到和CLASP TR研究相似的結果,該研究納入235例TR患者,TR≥3+為91%,功能性TR 87%,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90%,63%置入PASCAL,35%置入PASCAL Ace,2%同時置入兩者。196例患者完成1年隨訪,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別為12%和6%,器械失敗率6%(多數為單瓣葉附著,1例無臨床后遺癥的器械栓塞),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67%,78%的患者TR≤2+,與基線相比6 min步行距離增加54 m[(264±115)m比(303±123)m,P<0.001]、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56±9)mm比(53±9)mm,P<0.001]、右心房面積[(39±13)cm2比(37±12)cm2,P<0.001]。

3 T-TEER 技術在國內情況

目前,國內尚無注冊上市的T-TEER器械,已進入臨床研究的自主研發器械包括DragonFly-TTM(杭州德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SQ-Kyrin-TTM(上海申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NeoBlazarTM(江蘇臻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3.1 DragonFly-TTM系統

DragonFly-TTM系統的核心功能和技術參數可比擬TriClip和PASCAL(單側瓣葉獨立捕獲技術及雙調彎輸送系統),另外還具有一些獨特優勢[24]:其瓣夾中央的球形墊片可伸展壓縮,術中瓣夾完全夾閉后如果TEE提示瓣口面積小于最低標準或無法置入第2枚瓣夾,可于半夾閉的形態釋放,且中央展開的球形墊片可減少瓣夾內的中心性反流。2020年12月,DragonFly-TTM系統首次應用于臨床,術后TR由5+降到1+,2年隨訪時患者TR仍1+,NYHA心功能分級、右心房室結構、6 min步行距離改善明顯,提示DragonFly-TTM系統治療TR的可行性[25]。

3.2 SQ-Kyrin-TTM系統

SQ-Kyrin-TTM系統的獨特優勢包括:(1)4種尺寸的瓣夾(12/9 mm臂長,6/4 mm臂寬);(2)單側瓣葉獨立捕獲技術;(3)導管多方向轉向功能;(4)導管內標記有利于純超聲引導。在2023年的歐洲心血管介入會議上公布了SQKyrin-TTM系統用于治療重度TR的首次人體試驗(first in man,FIM)研究[26]結果,納入12例功能性TR患者,基線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級,術后30 d隨訪全因死亡率和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均為0,91.7%的患者TR程度至少降低2級,91.7%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提示SQ-Kyrin-TTM系統治療TR的可行性。

3.3 NeoBlazarTM系統

該器械采用類似PASCAL的構架,具備獨立捕獲瓣葉的能力。2022年7月,NeoBlazarTM系統首次應用于臨床。目前,NeoBlazarTM系統治療TR的多中心前瞻性FIM研究,已有10例患者完成半年隨訪,TR≤2+的患者和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患者從基線時的0分別增加到80%和70%,半年無死亡,提示NeoBlazarTM系統治療TR的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

4 T-TEER 的未來展望和挑戰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的證據尚不能表明T-TEER可以增加患者預期壽命,降低患者死亡率,但顯示T-TEER技術的安全性良好,與藥物治療相比,并未增加死亡率、重大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并且可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而對于TR這類可以顯著降低生活質量的慢性病變,一種安全有效并可改善生活質量治療方式是必要的。進一步分析,反流量的改善及殘余反流量與KCCQ評分明顯相關,再次驗證了T-TEER對生活質量改善的作用。 深入分析TRILUMINATE研究[17-20]在硬終點全因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方面沒有獲益,可能因為:(1)三尖瓣患者耐受性較好,存活期相對較長,TRILUMINATE研究中兩組患者基礎年齡已高達78歲,但1年生存率均在90%水平,高齡患者影響生存因素本身就偏多;(2)TR自然病程相對較長,但該試驗時間相對較短,隨訪時間只有1年,可能暫時體現不出差別;(3)三尖瓣是一個相對隱秘容易被忽視的瓣膜、疾病譜較寬、發病機制不盡相通,引起TR的病變很多(肺動脈高壓、左心系統不良、右心功能差、心房顫動等),因此TR人群具有很大異質性。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反流量特別巨大、瓣環極度擴張患者解剖上是不適合TEER的,而此類患者可能是降低三尖瓣反流獲益最明顯的人群。然而,哪類重度TR患者行T-TEER可有臨床獲益,哪類患者臨床獲益有限甚至不能獲益,未來應該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亞組分析。

目前,T-TEER多數應用于功能性TR且數量有限,對于原發性TR,經導管治療的證據更不足。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患者,才可以更好地提高T-TEER的臨床效果。初期臨床研究驗證了T-TEER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但仍缺乏高質量的前瞻性對照研究和長期的有效性觀察,加之三尖瓣解剖較復雜、右心室變異大、患者群體差異大等因素,T-TEER技術的循證醫學之路還將面臨諸多挑戰。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瓣葉三尖瓣隊列
隊列里的小秘密
基于多隊列切換的SDN擁塞控制*
Circulation:TAVI術后晚期瓣葉血栓常見,是否需要抗凝治療?
在隊列里
豐田加速駛入自動駕駛隊列
功能性三尖瓣關閉不全的外科治療
三尖瓣返流的手術治療
二尖瓣瓣葉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發生機制中的角色
二尖瓣外科術后晚期三尖瓣反流發病機制的探討
基于亞區結構的人體二尖瓣的建模與仿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