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江燈下飛虱種群調查

2024-03-11 10:58宋建民
云南農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元江白背飛虱蟲量

宋建民

(元江縣植保植檢站,云南 元江 653300)

飛虱科昆蟲簡稱飛虱,是世界性分布的昆蟲,有隨季節氣流遠距離南北往返遷飛習性,是農林重要害蟲,直接為害可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間接為害傳播病毒病[1]。元江壩處于元江(紅河)河谷遷移通道,飛虱在遷入期匯聚于此造成蟲量突增[2]。2007年稻飛虱大暴發以來,呈現出發生時間逐年提前,發生面積逐年擴大,發生程度逐年加重,抗藥性越來越強的趨勢[3]。

1 調查方法

1.1 燈光誘集材料及環境

飛虱長翅型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可采用燈光誘集[4]。選用佳多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蟲情測報燈(JDAo-Ⅲ型),誘集飛虱燈泡為配套生產的20W紫外線燈管。燈誘收集設備安裝在元江壩中心(縣城郊區),地理坐標為北緯23°36′9″、東經101°58′40″,四周無高大樹木和房屋遮擋,視線開闊,方圓500 m內無水稻種植。

1.2 燈光誘集方法

飛虱誘集時間為2022年全年。誘集燈設置為自動開關模式,即光敏傳感器控制天黑燈亮,天亮燈熄。誘集的飛虱及時收集整理,認真識別分類記數。飛虱種類以眼觀識別為主,配備解剖鏡輔助鑒定。無法識別種類的飛虱經烘干機干燥后送浙江省杭州市中國水稻研究所何佳春老師無償幫助鑒定。每次天黑燈亮誘蟲至天亮燈熄,誘蟲時間涉及夜間和次日凌晨兩個時間段,開始亮燈誘集的日期記作這個時段內誘蟲量的日期。

2 調查結果

2.1 燈下飛虱種類和數量

經收集整理,得到元江壩2022年燈下飛虱種類和數量(見表1)。元江壩全年燈誘收集飛虱共計16屬21種42 659頭。其中白背飛虱20 983頭,占比49.19%;褐飛虱17 874頭,占比41.9%;黑點紋翅飛虱1 971頭,占比4.62%;黑邊梅塔飛虱769頭,占比1.8%,還有煙翅白背飛虱376頭、稗飛虱296頭等17種飛虱合計占比2.49%。

表1 2022年全年元江燈下飛虱種類和數量

2.2 為害情況及識別特征

田間調查發現,白背飛虱、褐飛虱對水稻生產為害極大,白背飛虱也零星為害玉米。黑邊梅塔飛虱、煙翅白背飛虱、稗飛虱寄主為狗牙根、雀稗、馬唐、升馬唐、紫馬唐、結縷草、鋪地黍、蟋蟀草、地氈草或稗草等禾本科雜草;黑點紋翅飛虱寄主植物未明[1]。田間調查發現黑點紋翅飛虱、黑邊梅塔飛虱、煙翅白背飛虱、稗飛虱給水稻、玉米、甘蔗等農作物造成的經濟損失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制作主要識別特征表簡單快速識別元江燈下飛虱種類(見表2)。

表2 元江燈下飛虱主要識別特征

2.3 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月蟲量

經整理得到白背飛虱和褐飛虱燈下月蟲量(見表3)。1—2月和12月白背飛虱燈下蟲量分別為2頭、1頭和2頭,褐飛虱燈下蟲量分別為2頭、1頭和5頭,印證了元江壩有白背飛虱和褐飛虱越冬?;谠瓑嗡痉N植零星分布,面積不大,導致白背飛虱和褐飛虱越冬數量不多、基數不大,燈下蟲量與田間越冬調查結果相吻合。

表3 兩種飛虱燈下月蟲量比較

2.4 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全年變化趨勢

(1)白背飛虱。表現“一大一小”2次燈下蟲量高峰,大高峰發生在5月,小高峰發生在9月。大高峰發生在西南季風盛行時段,誘集的燈下白背飛虱為由南向北遷飛的北遷蟲,小高峰發生在西南季風漸漸消弱后而西北季風盛行時段,燈下誘集的白背飛虱為由北向南遷飛的回遷蟲(見圖1)。

圖1 全年各月白背飛虱燈下蟲量

(2)褐飛虱。形成“一小一大”2次燈下蟲量高峰,小高峰發生在5月,大高峰發生在9月。同樣小高峰發生在西南季風盛行時段,誘集的燈下褐飛虱為由南向北遷飛的北遷蟲,大高峰發生在西南季風漸漸消弱后而西北季風盛行時段,燈下誘集的褐飛虱為由北向南遷飛的回遷蟲(見圖2)。

圖2 全年各月褐飛虱燈下蟲量

(3)兩者比較。白背飛虱北遷的大高峰期和褐飛虱北遷的小高峰期重疊發生在5月,白背飛虱5月燈下蟲量是褐飛虱同期的6.5倍,說明北遷以白背飛虱為主。褐飛虱回遷的大高峰期和白背飛虱回遷小高峰期也重疊發生在9月,褐飛虱9月燈下蟲量是白背飛虱同期的2.3倍,說明了回遷以褐飛虱為主。

2.5 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防治特點

白背飛虱北遷大高峰期5月燈下蟲量為11 795頭,平均380頭/d;4月和6月燈下蟲量分別為2 100頭和2 980頭,平均分別為70頭/d和99頭/d,反映出白背飛虱北遷大高峰期蟲量大、天數多、歷期長,防治難度大。褐飛虱回遷大高峰期9月燈下蟲量為5 943頭,平均為195頭/d;8月和10月燈下蟲量分別為4 501頭和4 556頭,平均分別為145頭/d和147頭/d,反映出褐飛虱回遷大高峰期蟲量大、天數更多、歷期更長,加之抗藥性逐年加強,防治難度比白背飛虱北遷大高峰期更大。

3 討 論

(1)元江壩5月正值早稻和中稻生育中期和前期,與田間白背飛虱蟲口密度高峰期基本吻合。9月正值晚稻、中稻生育中、后期,與田間褐飛虱蟲口密度高峰期吻合。至于褐飛虱北遷小高峰期田間沒有出現蟲口密度高峰,應該與化學藥劑防治白背飛虱時兼防了褐飛虱有關。白背飛虱回遷小高峰期田間沒有出現蟲口密度高峰,此時田間晚稻中稻處于生育中、后期,是否與白背飛虱比褐飛虱趨嫩性更強有關,有等進一步研究論證。

(2)境外飛虱種群進入云南后主要沿東、西兩條路線遷移,其中西線主要涉及怒江流域及臨滄市,東線覆蓋滇南-滇中-滇東北區域[5]。元江壩燈下白背飛虱北遷時出現了大高峰,回遷時出現了小高峰而沒有出現大高峰;褐飛虱北遷時出現了小高峰,回遷時出現了大高峰,是否存在北遷的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回遷時沒有原路回遷,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回遷路線。北遷時白背飛虱數量明顯多于褐飛虱,是褐飛虱北遷的蟲源少,還是北遷中不在元江壩停留,直接越過北遷?;剡w時褐飛虱數量明顯多于白背飛虱,是白背飛虱回遷的蟲源少,還是不在元江壩停留,直接越過回遷,有待進一步研究。

(3)相距誘集地點500 m外的旱作稻地塊中,8月中旬旱作稻生育后期,出現褐飛虱田間百叢蟲量超過千頭,以及零星小面積虱燒枯萎枯死現象。此時燈下褐飛虱蟲量并不大,沒有監測到褐飛虱大量遷入的情形,是否與褐飛虱對于水稻趨化性大于趨光性所致,還是受到遠處城區道路上的路燈燈光干擾造成,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元江白背飛虱蟲量
廣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飛虱QTL定位
云南元江紅軍小學六(3)恩來中隊
南安市白背飛虱發生的氣象條件及蟲源地分析*
平鋪鎮近20年來白背飛虱發生特點、成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安徽北部小麥田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及田間防治試驗
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蟲情測報燈探索害蟲發生規律
利用蟲情測報燈探索害蟲發生規律
淺析元江縣紅河流域特色農業經濟帶建設
不同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取食和產卵選擇性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