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黃河文化為價值導向的新工科課程思政改革與探索*
——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為例

2024-03-11 06:01麻微微孫英杰張煥云李衛華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黃河流域環境影響黃河

麻微微,孫英杰,張煥云,李衛華

(青島理工大學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2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將思想政治工作逐漸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在新工科新教育背景下,深入挖掘各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不同類型課程與思政課的協同效應,對于全面推進“三全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1-2]。然而,課程思政并非以硬性方式將思政內容并入到課程中,而是要求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尋找巧妙的思政教育嵌入點,同時要強化教育教學的多元化和創新性,從而將思政教育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到不同階段的課程教學之中[3]。

“環境影響評價”是我國高校環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它旨在讓學生全面了解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法律、評價標準,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與技術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環境保護狀況,并為環境治理做出貢獻。隨著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日益重視,社會對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加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建設,對于人才培養,社會可持續發展,環保理念傳遞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充分挖掘黃河文化的豐富教育價值,將其有機地融入環境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和價值。黃河文化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內涵相融相通,將黃河文化融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環節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對于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建設現狀

一是教學內容與思政育人目標之間的矛盾。目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以學習理論知識和掌握技術導則為主,而忽視了知識本身所蘊含的價值追求[4]。同時,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往往關注實用性和技術性,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課程思政建設水平較低。

二是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目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建設中大多數師資隊伍由技術人員構成,缺乏具備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專任教師。這使得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教育與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產生偏差,影響了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5]。因此,要加強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首先要充分挖掘專業知識背后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案例資源。

三是思政育人的方法和手段的單一性。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思政教育形式主要以教師講授和課堂互動為主,缺乏針對性的活動和交流機會,無法滿足新模式下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施[6-7]。為了更好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二、以“黃河文化”為價值導向的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山東是黃河流域唯一河海交匯區,是下游生態保護和防洪減災的主戰場,在動能轉換、對外開放、文化傳承等領域獨具優勢。作為山東省省屬高校,青島理工大學環境專業更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旨在為地方區域環境污染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技術發展不斷輸入新生力量。因此,將環境影響評價與黃河文化有機融合,有利于推動課程思政與人才培養的協同效應。

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理念作為該課程思政導向基點,構建“識黃河—頌黃河—憂黃河—治黃河”課程思政主線,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理念中蘊含的“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歷史使命和家國情懷、科技創新”等課程思政元素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內容有機融合,構建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課程思政體系(如圖1所示)?;邳S河文化價值導向構建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體系設計思路:

圖1 以“黃河文化”為價值導向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體系

1.識黃河——環境現狀調查分析

首先,在智慧樹學習平臺上上傳與黃河流域分布、周邊城鎮村莊建設與發展以及文化孕育等相關的導學案例、導學視頻,精選國家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報告等,供學生進行課前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中,環境現狀調查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第一步,為了有效說明環境現狀調查的具體過程及調查內容,以黃河流域基本概況及上游、中游和下游環境特點為對象,闡述如何進行黃河流域環境概況調查分析。同時,組織學生開展黃河入???山東東營)水環境生態現狀調查,通過野外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環境現狀調查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的認識。通過黃河流域環境現狀調查,學生真正走近黃河,認識黃河,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寶庫之博大精深、中國智慧之高深莫測。

2.頌黃河——環境影響評價意義

環境影響評價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在針對區域發展或建設項目進行影響評價時,對于黃河這樣的重要河流,環境評價更是必不可少。以黃河的貢獻為主題開展小組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討論黃河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以及中華兒女幸福生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例如,運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闡述黃河孕育了悠久的歷史;利用塞上江南闡述黃河提供了灌溉水源,塑造了肥沃的平原。通過豐富多彩的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祖國的繁榮昌盛與日益強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此過程中,強調黃河流域環境影響評價對于科學制定和實施環境保護措施、評估已經規劃或實施項目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影響黃河生態環境隱患、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黃河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等具有重要意義,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環境影響評價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3.憂黃河——環境影響因子識別

開展任務驅動式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調查山東省黃河流域目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組織學生去黃河入??谔帉嵉乜疾?并收集相關材料進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寫。在此過程中學生真正了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并有效掌握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現狀調查、環境影響因子識別等重點知識。同時,將水資源不足且時空分布不均、水污染問題頻發、生態保護及節水意識不夠、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水事爭端增加等內容融入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深化學生對生態全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認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飲用水保障的重要性,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圖強,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黃河治理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4.治黃河——環境影響評價目的

環境影響評價最終目的是通過環境現狀分析和潛在環境影響預測結果,為減緩環境破壞,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合理或優化的解決方案。學生根據黃河流域實地考察,了解黃河流域存在顯著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引起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科技文獻,了解黃河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鼓勵學生為黃河流域生態功能區及黃河水系保護和生態修復,科學合理調控水資源和水沙關系等獻計獻策。介紹國家制定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規劃及實施方案,以及相關政策措施,如黃河流域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水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等,探討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在提出問題和交流中,促進思想碰撞,加深對黃河流域環境保護的理解。另外,可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制定具體的黃河流域環境保護措施方案,思考如何從民眾、政府、企業等多個角度,實現黃河流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并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復雜環境問題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敢于創新,勇擔使命。

三、創新教學方法,推進課程思政教育實施

為了推進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改革,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是重要實施途徑。目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氛圍枯燥,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課程思政的實施。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高校課堂教學中,成為改進傳統教學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智慧課堂能夠改善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因素、教師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把教學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潛力巨大[8-9]?;诖?結合智慧樹網絡教學平臺,構建以案例式教學為基礎、以自主的研究式學習為核心、以任務驅動式實踐教學為重點的多元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將多元化教學模式與智慧樹網絡教學平臺相結合,使教學從傳統的線上課堂延伸到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以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促進教學的深入開展,從而進一步推動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的實施。

圖2 多元化—智慧課程教學模式

案例式教學是一種以實踐案例為教學核心的教育方式,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思考中積累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能力[10]。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案例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知識、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與技巧、提高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的能力。將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真實案例進行整理歸納,建立一份交叉互通、有層次的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庫。通過案例式分析,有利于學生提高環境評價能力,既能夠從整體和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又能夠深入分析具體案例的細節,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案例中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邏輯。針對實踐性較強的知識點,采用情景式教學方法,以黃河流域開發建設項目為研究對象,組織學生開展項目調查與評價。設計情境需要針對環境影響評價的不同階段及其相關知識點進行模擬,例如,在開展環境風險預評價時,可以設計一個實景模擬場景,讓學生扮演評價主體,探討環境風險評價中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方法;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寫時,可以設計一個群眾議事、社區議事、專家評審等情境,讓學生通過模擬操作,體會到不同利益主體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不同看法、因素和參與方式,并通過課堂模擬環境影響評價評審會等情景模式讓學生對環評報告書進行互評,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并進一步就類似問題提出發散性、創造性的解決方法;選取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案例,開展小組學習、自由討論、課堂小講座等“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影響因素、評價方法以及針對性的措施等問題,深入思考與探究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通過情景模擬和自由討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環境影響的評價與控制、環保政策法規的實施與監督等知識點,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提高學生自主研究和獨立探索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情境式教學在強調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在團隊中快速適應、協作融洽,具備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并具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中,情景式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身的實踐應用水平和思政素質,同時也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教育手段。

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創新和實踐能力,同時能夠有效地向學生傳遞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職業素養,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及報效祖國的熱情與志向,從而更加全面地促進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的實施。

四、結語

黃河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和價值觀念,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和啟示價值。將黃河文化納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不僅可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更可以啟示學生對文化價值的認識和尊重,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結合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特點和黃河文化的價值觀,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從多個角度切入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內容獨具特色,有效促進課程思政與知識傳授的同向而行。將黃河文化融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教育中,為環境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新思路。該新型課程思政設計理念將為高校環境專業相關課程的課程思政改革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猜你喜歡
黃河流域環境影響黃河
生態環境部啟動新一年度黃河流域“清廢行動”
多彩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三線一單”與環境影響評價銜接研析
『黃河』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增強大局意識 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水平
三十六計之順手牽羊
養殖的環境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