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在中國女大學生中的信效度檢驗

2024-03-11 07:20楊澤垠胡月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文版性別差異異性

楊澤垠,胡月,2

(1.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連 116024;2.大連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大連 116024)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性別偏見。性別偏見經歷指由于性別差異而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以往研究表明,99%的女性一生中至少遭遇過一次性別偏見經歷,97%的女性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性別偏見經歷[1]。性別偏見具有兩種表現形式,敵意性別偏見(hostile sexism,HS)和善意性別偏見(benevolent sexism, BS)[2]。敵意性別偏見是生活中關注度較高、最為明顯且帶有強烈攻擊性的性別偏見,通常表現為對女性公開的負面評價,如貶低、侮辱、否定等[2]。善意性別偏見則表達一種積極的主觀態度,給予女性關愛、保護和欣賞,但本質卻是對那些遵循傳統性別角色規范、符合男性需求的女性的褒獎,從而將女性禁錮于傳統性別角色中,使其陷入從屬地位[2,3]。這兩種形式看似矛盾,卻存在顯著的正相關[4]。無論是以敵意來“懲罰”女性對傳統性別角色的抵抗,還是以善意來“獎勵”女性對傳統性別角色的服從,最終目的都是維持傳統性別觀念的權威并延續兩性的不平等[2,4]。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赤裸露骨的敵意性別偏見日漸減少。相比之下,善意性別偏見的隱蔽性較高,因其表面上好意的態度及保護性的行為,更易為女性認同和接受,甚至受到部分女性的擁護[5,6]。正是由于這層偽善且溫暖的面紗將其本質掩蓋,女性難以識別和應對,甚至并不加以警惕和防范,這大大降低了女性對性別不平等的反抗[6]。因此,善意性別偏見宛如“天鵝絨包裹的鐵拳”,使女性成為溫水中的青蛙,對女性產生遠比敵意性別偏見更為復雜深遠的影響[6,7]。研究表明,女性經歷善意性別偏見的頻率較高,這對女性各個方面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6]。在女性身心健康方面,善意性別偏見經歷使女性產生更多焦慮、抑郁等情緒[8],認知能力受損[9],自尊下降且自我懷疑[10],出現軀體化癥狀,且恢復時間比敵意性別偏見經歷更長[11]。在女性生涯發展方面,善意性別偏見經歷會導致學業成就降低[12],晉升機會減少[13],職業發展受限[14],業務能力無法提升[15]等。此外,經歷善意性別偏見會使女性更加認同自我實現需要依靠男性的觀點,在與伴侶相處中更愿意充當照顧者的角色,甚至愿意為伴侶犧牲自我[16],對伴侶情感不忠的容忍度更高[6],行為上也更愿意以關系為導向而非以目標為導向[17]。

近年來,研究者們對女性善意性別偏見經歷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但對于測量工具的開發較少。以往研究者編制過一些測量工具,用于測量某種特定情境下女性的善意性別偏見經歷,如,Kuchynka等人2018年編制的STEM課程中女性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12]。Oswald 等人2019 年開發了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experiences with benevolent sexism scale,EBSS)[18]。該量表沒有特定的情境限制,可以用于評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經歷善意性別偏見的頻率,包含三個維度:家長式保護,指女性被作為弱勢群體加以保護的經歷(如被父母或伴侶禁止做某事因為他們覺得不安全);性別差異互補,指女性按照傳統性別觀念和分工被期望做某事的經歷(如為了照顧家庭而中斷自己的職業計劃);異性親密,指女性感受到伴侶渴望從自己身上獲取親密關系的經歷(如伴侶因你的愛而變得更好)。該量表的開發彌補了善意性別偏見經歷在測量工具上的不足,在美國女大學生群體和一般女性群體中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超過男性,在接受大學本科教育者中,女性占53.6%[19]。但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性別平等水平并不高[7]。女大學生作為女性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接受了高層次的教育,思想上極為追求兩性平等,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經歷善意性別偏見時往往難以識別,并容易低估其負面影響[8]。幫助女大學生識別和應對善意性別偏見,減輕善意性別偏見經歷對其身心健康和自我發展的阻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關于女性善意性別偏見經歷的研究較少,同時也缺乏相關測量工具。本研究的目的是修訂中文版EBSS 并在中國女大學生群體中檢驗其信效度,為國內開展善意性別偏見經歷相關研究提供一個可靠的測量工具,這對于開展女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干預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樣本1:采用方便取樣法,被試為遼寧省和河北省兩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女大學生。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300份,剔除不認真作答、漏答等無效問卷11份,有14名被試表示對自己的女性身份不完全認同或性取向為同性,也予以剔除。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75 份(回收率91.67%)。被試年齡在17 至24 歲之間(M=20.89,SD=1.08)。該樣本用于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樣本2:采用方便取樣法,被試為遼寧省、山東省、四川省、廣東省四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女大學生。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600 份,剔除不認真作答、漏答等無效問卷19份,有28名被試表示對自己的女性身份不完全認同或性取向為同性,也予以剔除。最終回收有效問卷553 份(回收率92.17%)。被試年齡在17 至26 歲之間(M=21.97,SD=1.23)。間隔4 周后,從樣本2 中選取150 名被試進行重測,年齡在17 至25 歲之間(M=21.32,SD=1.14)。樣本2 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回歸分析。

1.2 測量工具

1.2.1 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Experiences with Benevolent Sexism Scale, EBSS) 由Oswald 等人編制[18],共25個題目,分為家長式保護(8題)、性別差異互補(7題)和異性親密(10題)三個維度。采用likert-6 點計分方式,從1(該事件從未發生)到6(該事件幾乎一直發生),得分越高說明被試在過去一年內經歷善意性別偏見的頻率越高。量表中文版修訂嚴格遵循中英文回譯程序。首先,由三名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對EBSS 進行翻譯,形成中文版初稿。接著,由兩名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對初稿進行回譯和討論,調整措辭。最后,邀請兩位心理學領域內的專家和15名女大學生對中文版量表進行校對,以確保不存在表述不清、難以理解等問題,形成終稿。由于該量表涉及親密關系相關的內容,因此,對于沒有戀愛經歷的被試,要求她們回憶日常生活中與異性朋友相處的經歷進行填寫。

1.2.2 性別偏見事件量表(Schedule of Sexist Events,SSE) 由Klonoff 和Landrine 編制[1],共20 個題目,采用likert-6點計分方式,從1(該事件從未發生)到6(該事件幾乎一直發生),評估被試在過去一年內經歷性別偏見事件的頻率,得分越高說明頻率越高。中文版SSE 根據中英文回譯法確定生成,具體程序同EBSS。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

1.2.3 善意性別偏見量表(Benevolent Sexism Inventory,BSI) 本研究選用Glick和Fiske編制的矛盾性別偏見量表中的善意性別偏見分量表[2]。中文版由陳志霞和何芳玲修訂[20],共8個題目,采用likert-6點計分方式,從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說明對善意性別偏見越認同。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

1.2.4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 本研究選用季益富和于欣修訂的中文版羅森伯格自尊量表[21],共10個題目,采用likert-4點計分方式,從1(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說明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

1.2.5 流調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CES-D) 本研究選用中文版流調中心抑郁量表[22],共20 個題目,采用likert-4 點計分方式,從1(偶爾或無)到4(多數時間或持續),得分越高說明抑郁癥狀越嚴重。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

1.3 數據處理

本研究使用Amos 21.0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使用SPSS 22.0 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以及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項目分析

首先,對25 個題目進行題總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所有題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系數在0.44~0.74之間。其次,采用臨界比率法,將總分按照上下27%的標準劃分為高低分組,兩組被試25個題目得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均顯著。項目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中文版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EBSS)項目分析結果(n=275)

2.2 效度分析

2.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樣本1 對EBSS 的25個題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 值為0.89,且Bartlett 球形度檢驗結果顯著(P<0.001),說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Varimax 旋轉法,以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結果發現,原量表中“異性會為你提供財務支持(例如,幫你支付賬單、支付假期費用、購買飲料、支付約會費用等)”一題存在多重載荷,予以刪除,保留其余24 題。最后得到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3 個,因子載荷在0.50~0.81 之間(見表2),總方差貢獻率為61.97%。結合原量表,將三個因子命名為性別差異互補、家長式保護及異性親密。三因子間存在顯著相關(r12=0.61、r13=0.50、r23=0.53,P<0.001)。

表2 中文版EBSS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n=275)

2.2.2 驗證性因素分析 使用樣本2 對24 個題目的中文版EBSS 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檢驗模型擬合度,結果顯示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χ2/df=2.32, CFI=0.93, GFI=0.91, TLI=0.92,RMSEA=0.045)。

2.2.3 效標關聯效度 基于樣本2,以性別偏見事件頻率、善意性別偏見態度感知、自尊水平、抑郁癥狀作為效標,檢驗中文版EBSS 的效標關聯效度。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中文版EBSS的效標關聯效度(n=553)

2.3 信度分析

基于樣本2,中文版EBSS 總分和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及重測信度見表4。

表4 中文版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EBSS)的信度

2.4 回歸分析

以自尊水平、抑郁癥狀作為因變量,EBSS 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性別差異互補和家長式保護對自尊水平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對抑郁癥狀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異性親密對自尊水平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見表5。

表5 EBSS對自尊、抑郁的回歸分析(n=553)

3 討論

本研究首次對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進行了翻譯和修訂,并在中國女大學生群體中進行了信效度檢驗。項目分析結果顯示,善意性別偏見經歷量表的題總相關系數在0.44~0.74之間,且具有良好的區分度。因存在多重載荷問題刪去一題后,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性別差異互補、家長式保護和異性親密三個因子,各題目的因子載荷在0.50~0.81 之間,可以解釋61.97%的變異。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擬合度較好,剩余的24個題目很好地實現了原有的三因子結構模型。中文版EBSS 總分及各維度與效標變量之間相關均顯著,具有較好的效標關聯效度。

修訂后的量表信度較好。中文版EBSS 總分和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81~0.89之間,重測信度在0.72~0.79之間,符合測量學要求。

本研究還探討了善意性別偏見經歷對女大學生自尊水平和抑郁癥狀的影響?;貧w分析顯示,性別差異互補、家長式保護均可顯著負向預測女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這與Oswald等人研究結果不同[18]。Oswald 等人發現性別差異互補與自尊呈正相關,這可能是由于女大學生的性別差異互補經歷中包含做出性別刻板行為而受到贊揚和褒獎的經歷,這有助于提升她們的自尊水平。相比之下,本研究結果說明中國女大學生群體對善意性別偏見的識別能力更強,不會輕易被其偽善外表蒙蔽,若長期暴露于善意性別偏見之下,很容易出現自卑、挫敗和無助感,進而降低自尊水平[9,10]。異性親密可以正向預測女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這可能是因為,在親密關系中,女大學生對善意性別偏見的理性認識和她們真實的情感體驗存在偏差。異性的關愛與保護能夠提高她們的幸福感,使得她們更能夠找尋到兩性關系中的自我價值[7,8]。因此,即使識別出自己經歷了善意性別偏見,她們也難以對其進行正確的評估。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8,10],性別差異互補、家長式保護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女大學生的抑郁水平。而異性親密并不是抑郁的顯著預測因子,這可能是因為大學生主要將時間放在學業和個人發展上,缺乏長久的親密關系體驗。

回歸分析結果進一步支持了中文版EBSS 在我國女大學生善意性別偏見經歷研究中的適用性。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自尊還是抑郁,性別差異互補都是首要的預測因子,對女大學生自尊水平和抑郁癥狀影響最大。儒家思想強調“男女有別”,性別差異引起性別分工,這也是兩性不平等性的根源[3]?,F代社會的深刻變革使女性的能力和價值得到了極大釋放,女性有了更高的自我實現需求。女大學生作為女性中的高層次群體,當被傳統性別觀念和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所禁錮和削弱,即便是善意的,也會影響其身心健康。

猜你喜歡
中文版性別差異異性
《數學年刊A輯》(中文版)征稿簡則
《數學年刊A輯》(中文版)征稿簡則
浦東美術館·大玻璃·獨異性
《數學年刊A輯》(中文版)征稿簡則
《數學年刊A輯》(中文版)征稿簡則
異性組
異性齒輪大賞
性別差異對TWA的影響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45歲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性別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