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定位與優化路徑研究

2024-03-12 04:25張超民吳欣欣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24年2期
關鍵詞:價值定位慈溪市優化路徑

張超民?吳欣欣

摘 要:慈溪市從新時代文化使命的角度出發,結合浙江省“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的實際需要,在區域內推動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與發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是當下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的重要載體,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和交流文化的實體空間。文章通過對慈溪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考察,發現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具有構建文化場域、強化文化交流、激發文化意識的三重價值。為深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新時代文化使命,當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仍需圍繞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強化文化認同三個方面展開,推動社會文化繁榮,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公共文化空間;價值定位;優化路徑;慈溪市

中圖分類號:G258.22文獻標識碼:A

Value Positioning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 A Case Study of Cixi City

Abstract Cixi City, guided by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and in alignment with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onstructing the "Fifteen-Minute" cultural spher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s within its region.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s serve as crucial platforms in carrying out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providing tangible venues for showcasing and facilitating cultural exchange.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s in Cixi City,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triple value proposition, which includes the creation of cultural domains, the reinforcement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stimul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To deepen urba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fulfill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s should continue to focus on three aspects: integrating cultural resources, building cultural brands,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dentity. By doing so, it can promote cultural prosperity in society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era; public cultural space; value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path; Cixi City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提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1],并要求相關文化機構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2021年7月,浙江發布《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浙江省各級行政單位要圍繞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體現時代價值為核心在市、縣、鄉三級構建“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2]。慈溪市作為寧波市代管縣級市,以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為抓手,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城市的建設。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作為提供文化傳承與休閑的場所,不僅是一個城市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民群眾生活休閑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社會凝聚力的增強以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 文獻回顧與問題提出

隨著消費經濟的全面崛起,眾多傳統行業亦開始了自身轉型之路。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正是在此種背景下由政府部門引入市場資本而共同打造的“文化+服務”一體化空間的有益嘗試,不僅改變了以往城市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模式,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與融入消費經濟時代讀者對文化休閑的高品質要求,更在以“快”為稱的城市生活中構筑了富有人情味的社會交往場所,讓市民在基于人格化的交往活動中共同促進城市公共性的生產與再生產,成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軟”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3]。在此種意義上,學界對其亦保持著較高的學術熱情,展開了諸多研究??傮w來看,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概念內涵、價值功效、問題與對策等方面。一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概念內涵。學者們普遍認識到公共文化空間與傳統公共圖書館的區別,如李建霞等人認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包含了單一型與共建型兩類主體模式,二者均引入了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創新了傳統公共圖書館的經營模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即是將文化與服務予以有效結合,實現顏值與品質、閱讀與互動兼具的新型文化生活空間,已成為集閱讀、休閑、消費、交往等于一體的城市文化空間[4]。二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價值功效。較之傳統公共圖書館簡單的圖書借閱服務,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借助社會力量參與管理的模式,讓其具備了獨特的建設優勢。司新麗認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不僅能在學理層面拓寬圖書館學內涵與外延,亦能在實踐中實現公共圖書館供給主體與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提高服務覆蓋面,使之有助于提升網絡環境下紙本閱讀的文化氛圍[5]。三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童瑩認為當前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仍存在著“量”與“度”方面的建設不足,且對商業化功能過度追求侵蝕了其本身具備的社會功能,故需從提升市民主體意識、建立政策保障體系、豐富服務內容以及突顯社會公益性等方面加以改進[6]。

需要指出的是,學者們仍主要將視野聚焦于對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本身的探討,相對忽視了其衍生的城市治理價值,誠如列斐伏爾所言,“空間是一個中介,即一種手段或工具,是一種中間物和一種媒介”[7],尤其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本身即是閱讀、休閑、消費、交往等多元空間相互交織的復合式空間,實現了空間壓縮與延展的內在統一。在空間內部實現讀者的氛圍帶動與素養提升,在空間外部借助空間基點實現城市軟治理的持續升級。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與運營契合了社會對文化品質與環境的高要求,亦助益著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成為展現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文化名片[8]。慈溪市通過以圖書館、城市書房、文化禮堂等為空間基點,打造區域內特色公共文化空間網絡,使文化不僅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以慈溪市為研究對象,探索慈溪市實施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行動路徑,總結出相關經驗,探索新時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思路。

2 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定位

浙江省慈溪市位處中國東部,毗鄰上海,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 521.58億元,常住人口為186.5萬人,區域面積為1 361平方千米,是2022年被評為Ⅱ型大城市的四個縣級市之一。雖然慈溪市在經濟上已實現高速發展,但文化上建設的滯后卻使城市的發展開始呈現“短板”效應。近年來為改變這一現象,結合浙江省“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的契機,慈溪市逐步推進圖書館、城市書房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列斐伏爾的社會空間理論認為空間具有物質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三元屬性,并建構了物質空間、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三位一體的空間觀[9]。由此,以新型閱讀空間為代表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在傳播文化、破除信息貧困、凝聚城市文化意識等方面具有突出貢獻。

2.1 構建文化場域,激發傳統文化活力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寶貴財富,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道德和審美觀念。在商業化和泛娛樂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文化作為人民群眾精神的主體涵養地位逐漸被弱化,難以保持獨特性和純粹性。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以空間建設為核心,構建出一個獨立的物質空間,為傳統文化提供了展示、傳承和交流的平臺。通過文化的逐漸涵養,尤其是在各類傳統文化要素的裝點之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浸潤出不同的文化底蘊,即獨特的文化場域,傳統文化亦會由僵化文化轉變為活態文化。慈溪市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在打造之初便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將越窯青瓷、甌樂藝術、橫河剪紙、三北古樂等傳統文化元素融于裝飾之中,使傳統文化由“想象”變成“具象”,如溪上書房以非遺、青瓷、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等主題進行集中化展示。并且在慈溪市圖書館的帶動下,慈溪市各公共文化空間2022年全年共以講座、展覽等形式開展涉及傳統文化宣傳類的活動20余場次,包括陽明心學、活字印刷、四大名著等傳統文化,參與群眾超過1 000人次。由此,在這類文化場域中開展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可借助場域的渲染力讓人們潛移默化地關注文化、認同文化。在活動的開展中亦可使傳統文化更具活性,從而激發人們興趣,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傳統文化,主動地宣傳文化、保護文化。

2.2 強化文化交流,重構城市社交網絡

城市是人們生活的集聚地,城市社交網絡的發展與城市文化的繁榮息息相關。然而,在現代城市中,由于生活的快節奏化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社交方式趨向于虛擬化和碎片化,城市社交網絡逐漸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在建設以書籍閱讀為主導的物質空間基礎上也注重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臺,形成具有文化特性的微型社會空間,給予人民群眾豐富的文化交流形式,鼓勵人們深入探討、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想、經驗和感悟,從而建立起更加豐富和有意義的社交關系,引導城市社交網絡向深度交流轉變。截至2022年末,慈溪市共建成7家城市書房、102家社區/村圖書室、109個圖書流通點,實現從點到面的全覆蓋文化服務網絡,并在2022年開展文化講座17場次,參與群眾近2 000人次,為區域內群眾提供一個以文化交流為主旨的社會空間。如2018年建設的慈溪書房·明月書院,集借閱、藏書、休閑娛樂、講座沙龍、獨立鋼琴房等為一體,實現“文化”與“交流”相交融,為參觀者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機會。在多元文化活動的開展中強化區域內群眾的文化交流,并通過各個分散的公共文化空間相互聯合形成的文化服務網絡,引導廣大群眾形成新時代的社交網絡,在促進人們的情感交流、知識分享和社會互動的同時實現城市社交的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

2.3 激發文化意識,凝聚社會發展共識

文化意識是指個體和社會對自身文化的認同、理解和尊重,而社會發展共識則是指社會各界對于社會進步和繁榮的共同認知。激發文化意識和凝聚社會發展共識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推動可持續發展和進步。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區域內群眾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和交流平臺,成為區域內群眾性的精神空間,使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個體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并在此認知基礎上形成關系聯合體。具體而言分為三點:其一,促進社會融合。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為不同背景的人們提供了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打破了社會的隔閡,促進了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其二,增進社會互信。城市公共文化空間通過知識分享和思想交流,增進了人們之間的互信,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其三,強化社會參與。城市公共文化空間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講座,鼓勵人們參與社會討論和公共事務管理,凝聚了社會發展的共識,推動了城市的進步。慈溪市截至2022年共建成文化禮堂近300家,其中在城市內或城郊的共有100余家,其具有的文化傳承、閱讀休閑以及基層治理功能,在為轄區內群眾提供閱讀新去處的同時,也成為社區開展社區治理的新平臺。如白沙路街道長春村文化禮堂所開展的“百姓書場講故事”活動,以評書的方式給予了群眾書籍閱讀的新體驗。此外該社區還將文化禮堂部分區域轉換為便民服務站,也是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通道之一。

3 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優化路徑

公共文化空間既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人們獲取知識、享受藝術、交流思想的重要場所。浙江省慈溪市在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做出長期努力,通過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以文化“軟實力”推動區域“硬實力”的發展,形成經濟發達、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社會大環境,讓公共文化服務惠及更多人[10]。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慈溪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仍存在發展滯緩的問題,故本文從文化資源、文化品牌以及文化意識三點出發,探索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有益路徑。

3.1 整合文化資源,展現活態城市文化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變遷,城市文化作為城市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內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文化要素,如民俗、曲藝、書籍以及文創等傳統或非傳統的元素。然而,在商業化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城市雖存在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卻受到經濟發展的擠壓,零散地分布在城市內各個區域、各機構乃至各居民區內。由此,借助公共文化空間文化場域的渲染作用,為城市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物質空間,在空間內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多樣的形式進行文化輸出,使固態文化轉變為活態文化,進而滿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11]。其一,聯合文化供給主體,將零散的文化機構進行聯合,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內進行統一展示,借助文化展示平臺的文化展示功能讓人民群眾近距離地了解到傳統文化,如展覽、演出和培訓等活動。其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再發展。文化服務的核心在于使文化有效化,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建設文化設施、推動文化宣傳等形式,將傳統文化進行保護性傳承,同時也積極與市場要素相結合,培育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市場,賦予傳統文化以經濟屬性。其三,強化合作交流,不斷引進優質文化資源,通過與外界優秀文化進行合作交流,使城市內文化的供給與時俱進,通過吸收外界文化的有益方面,對本土文化進行改造,使其更契合時代發展特征。

3.2 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名片

文化品牌是一個地區文化的集中展示,凝聚著地方文化底蘊,體現著地方文化特色。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打造文化品牌成為了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一個成功的文化品牌可以讓城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人才、投資和游客,同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認知。然而,文化品牌的打造一直都是城市文化發展的重點難題,文化品牌的弱化不僅無法展示城市文化的特色,更難以形成城市文化發展的助力[12]。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出現則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一個契機,以公共文化空間為核心構建的文化品牌能夠借助文化實體進行宣傳和推廣,并在城市范圍內以公共文化空間的社會空間屬性形成文化網絡,逐漸成為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其一,依托城市的獨特文化資源,打造獨特文化品牌。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構成了城市的文化基因,通過充分利用和展示城市的獨特文化資源,可以形成城市的獨特文化品牌。其二,注重品牌建設和推廣。明確文化品牌的定位和核心價值,突出文化形象和理念,通過建立專業的品牌團隊或委托專業機構來進行品牌建設和推廣工作。其三,注重文化體驗和參與。通過公共文化空間舉辦藝術展覽、音樂演出等文化活動,讓人們親身感受和參與到城市的文化生活中,同時還鼓勵社區和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增強文化的基層力量和社區凝聚力。簡言之,在促進文化品牌成為城市符號或標志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文化品牌給人們帶來的文化體驗和參與。

3.3 強化文化認同,凝聚社會文化意識

在網絡泛娛樂化傾向日漸嚴重的社會背景下,強化文化認同和凝聚社會文化意識變得愈發重要。文化認同是個體對自身所屬文化群體的認同,而社會文化意識是整個社會對共同文化價值和身份的認同[13]。當個體對自身所屬的文化群體有強烈的認同感時,會更加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群體的存在和差異,從而減少文化沖突和偏見,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多元共融,進而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和諧的社會環境。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即是從精神空間的角度以共同文化為紐帶強化人民群眾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并且在持續發展中凝聚出社會文化意識。其一,加強文化教育與宣傳。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通過打造文化講堂、文藝匯演、文化茶話會等活動,讓居民了解并尊重傳統文化,將文化中的精神內涵輻射到居民當中,培養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其二,強化社會融合和自信。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活動,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從而強化文化自信,并形成新的文化意識。其三,推動文化發展與創新。將不同時代元素融入到創作和表達中,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文化產品,使文化具備商業價值,以此來提升文化的社會地位,提高社會群眾對文化的重視度。綜合而言,通過加強文化認同,個體和社會可以更好地建構身份和凝聚力,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多元共融。

4 結語

慈溪市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城市,一直致力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慈溪市公共文化空間不僅向市民提供了學習、娛樂和交流的場所,更重要的是成為了凝聚社會發展力量、促進社會融合的紐帶。廣大群眾可以在公共文化空間內部共同參與文化活動,分享文化體驗與感悟,喚醒文化意識。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分三個層面推動社會文化建設的發展:從物質空間的角度來構建文化場域,使傳統文化資源整合在公共文化空間的展示平臺,拉近文化與群眾的距離,推動文化與群眾的一體化;從社會空間的角度來強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在社會中的流動,并據此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使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名片;從精神空間的角度來激發文化意識,強化文化認同,將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點、思想意識轉換為社會發展共識,從而推動社會各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未來,慈溪市的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能夠繼續深化和拓展,注重于公共文化空間的人才隊伍建設、科技技術的更新以及文化形式的創新等方面。同時,還要注重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傳承地區性的獨特文化。由此使公共文化空間成為社區的中心,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在更多的高質量公共文化空間涌現的同時也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體驗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 年)[J].政策瞭望,2021(7):7-26.

[3] 黃放.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融合發展路徑[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5):5-9.

[4] 李建霞,文衛華.我國公共閱讀空間的興起與發展趨勢探析[J].出版廣角,2019(8):19-21.

[5] 司新麗.北京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特點、價值與發展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21,65(11):64-70.

[6] 童瑩.均等化視域下新型閱讀空間公益性與經營性障礙破解研究[J].編輯之友,2020(9):33-38.

[7] 陳義平,王杰.政黨建設社會:新時代推進社區自組織建設的有效路徑——基于皖中J社區的案例分析[J].求實,2022(5): 38-49,110.

[8] 張超民,汪甜甜.文化治理視角下的城市新型閱讀空間建設研究[J].圖書館界,2021(4):5-7,16.

[9] 劉懷玉.現代性的抽象空間、矛盾空間和差異空間的生產:以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為研究視角[J].國外理論動態,2023(1): 58-68.

[10] 華東杰.共同富裕背景下提升基層全民閱讀服務效能的實踐與思考:以慈溪市為例[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22(11): 34-37.

[11] 崔爍.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精細化治理:轉向、維度與路徑[J].湖北社會科學,2022(10):31-39.

[12] 姚瑤.基于融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J].文化學刊,2022(2):21-24.

[13] 劉慧梅,賈勝枝.休閑何以定義自我?——休閑與個體、社會和文化認同[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50(1):194-203.

猜你喜歡
價值定位慈溪市優化路徑
浙江省慈溪市陽光實驗學校
慈溪市橋頭鎮森林城鎮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古靈精怪的他
高職英語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
信息安全下企業經濟信息管理分析
運用激勵理論開展企業管理面臨的困境分析
新形勢下的黨群干群關系及優化路徑探索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談談高校招生宣傳工作機制及其創新
論我國傳統道德的誠信規范及其現實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