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

2024-03-12 06:32劉友洪
劍南文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種地大爺泥土

一寸土來一寸金,田地才是命根根。

——民間諺語

1

父親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結婚。兒子的兒子上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兒子的經濟很緊張,手頭常常拮據。

春節,兒子對父親說:“老爹,我要出去打工?!?/p>

父親一怔,他始料未及。父親利用春節前趕集的機會,已購買了好多玉米和稻谷的種子,打算開春后把自家的幾畝田土,以及鄰居撂荒的土地,一并種上。

父親沒有吱聲。這里是大涼山麓,出門不是爬坡,就是下坎。十來畝田土,不是一雙手就忙得過來的。本指望撿了鄰居家的田地,多種些糧食,多喂兩頭豬,多賣點錢,也好讓孫子在大學里,過得瀟灑體面些。再說老伴體弱多病,常年抓藥也需要錢。

兒子見父親沒接話,就說:“聽歧山老表說,他們在外面打工,一個月下來,除去吃的用的,可剩三四千,頂得上賣兩千斤苞谷,或是一頭肥豬,可掙錢哩?!?/p>

這個說法,父親是聽說過的。不然這些年,怎會有那么多年輕人出去打工。村里留下的,盡是些“386199部隊”,亦稱“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

父親當然也知道,這個家確實太需要錢了。孫子讀大學要錢,老伴看病要錢……可這錢不好掙呀!種出的糧食,除了人吃的、牲口吃的,剩下的連工錢都不夠。再說那雞鴨豬牛,也沒個穩當,賠錢的事,可不是一次二次。

父親自言自語:“那地咋辦呢?”

莊稼人見不得地撂荒。特別是父親這樣的老農民,地就是他的兒、他的命、他的根?!巴脸匀私锌捱B天,人吃土喜地歡天?!边@說的就是像父親這樣的老農民哩。父親每次路過那撂荒的地,嘴里就罵罵咧咧,心里就往死里咒。自家的地,只要眼睛沒閉上,棄之不種是絕不可能的。鄰居撂荒的地,正是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才動了撿來種的念頭哩。

父親想把兒子拴在土地上,兒子的想法與父親不一樣。不一樣,一直沒說,今天終于從嘴里吐了出來。

“家里的地就少種點唄,鄰居家的地,我們就別種了吧!”

兒子其實能猜到,他這句話出口之后,父子之間免不了一場爭吵。

果然,父親的氣一下子就沖了上來:“大家都不種地了,吃個球,喝西北風去!”

兒子攢足了勁,要和父親爭一把,他把調門調高八度:“人家沒飯吃,關我屁事,種地又不靠我們一家,你當得了救世主嗎?王海、王大炮、李赤果、劉帆江、張大同、張二同、胡小風,全村起碼一半以上的人家,將地撂了荒。黃春香、豆成莊、李黃金、莊各清幾家人,舉家外出,常年‘鐵將軍把門,地壩里的篙草長得比人還高……”

兒子的話戳中了父親,父親心里真不是個滋味。父親種地,除了為生存生計所需,并不是城里人嘴里說的追求什么生態糧食生態蔬菜。父親知道,多他一戶種地少他一戶種地確實無關大局。但父親樸素地意識到,如果莊稼漢人人都不種地,那還有誰去種地?

見父親沒說話,兒子把調門降下來:“人家不種地,也沒見人家餓死。相反,人家出去掙了錢,日子過得比我們還滋潤?!眱鹤拥脑?,到底是羨慕,還是無奈,抑或是二者兼有?父親一時語塞。

見父親不語,兒子有了底氣:“我們家需要錢哩,讀大學的,每年要二萬多;老娘看病吃藥,每月要好幾百;鄉里鄉親紅白喜事,咱得去吧;種子農藥化肥豬仔,咱得花錢買吧。莊稼地里能刨出幾個子兒來?遇上天災水患,還入不敷出。老爹啊,你說,不出去打工,咋辦?”

父親站起身來,把頭一昂,走了。邊走邊甩下一句話:“我就不信,尿還把活人憋死球了!”

2

兒子的娘死得早,父親既當爹又當媽,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子拉扯大。兒子也爭氣,當上了“公家人”,在城里買了房,安了家。

兒子兒媳很孝順,三番五次做父親的思想工作,勸父親搬進城去,跟他們一塊兒住。道理很簡單,養兒防老,這不已經到了“防老”的時候了嗎?可父親不是以暈車作借口,就是以牲口需要照顧為由搪塞。一晃十年過去,父親到了耄耋之年。這回,兒子下了最后“通牒”。

父親不是不知道他眼前面臨的嚴峻形勢,人近八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每天三頓飯還好說,早晨多做些,午餐晚餐將就吃,一天就過去了??蛇@有病有疼就麻煩了。就拿今年春夏之交那一次來說吧:受寒了,腰上的老毛病犯了,腰桿痛得直不起來。一個人躺在床上,想喝口水都沒人遞。幸好鄰居看見,大晌午了,牛還在牛欄里拴著沒放出去,就過來看看。一看,鄰居嚇了一跳,連忙打電話,兒子才趕回來,把父親往醫院里送……

父親反背著手,躬著身子往田里走去。此時正值水稻收割后,稻茬白茫茫的一片,直刺著天空。幾只麻鴨在稻田里歡快地尋食,嘖嘖嘖的吃食聲,似乎在驕傲地向世人宣布剛剛過去不久的豐收。

這是父親一生耕耘的土地,也是兒子的故鄉。父親把自己的命根種在這里,也把一輩子的辛勞和汗水灑在這里。父親說,自己是一個土都埋到嘴邊的人了!身體的絕大部分都屬于泥土,現如今,要他立馬站起身,抖掉這身上的泥土,如何做得到?經營了一生的泥土,全部從身上抖落,如何能接受?

莊稼人視泥土如生命。父親不是沒有去過城里。城里也有樹,也有草。公園里也有鳥,有喂養的鴛鴦、天鵝。城里高樓林立,街道寬闊,車水馬龍,繁華的景象比鄉場趕集還熱鬧??筛赣H覺得,在城里,那些景物就像電影里的鏡頭,看看尚可,不屬于自己,自己就是城市的一個看客、過客。不像這腳下的小山村,土地是自家的承包地、林地、自留地。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與自己有過百次千次萬次的肌膚之親。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著自己辛苦的汗水。

父親環視著稻田,田里收割時掉落的稻谷已發出新芽,隱隱約約閃著綠色的光。水田的不遠處是一片撂了荒的土地,那里曾經也是一片稻田,也曾經鋪滿了金色的稻谷,散發出豐收的喜悅氣息??勺詮哪羌胰伺e家外出打工后,水田就荒廢了。父親也曾想過將那水田撿來種上,但自己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親知道,守著這一畝三分地,是富不起來的。但父親的想法很簡單,這輩子不奢求什么大富大貴,只希望在最困難的時候,少些絕望。父親是經歷過上世紀六十年代“糧食關”苦日子的人,對于浪費土地的人,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從鄰居棄地之后,父親再沒與他們說過一句話,哪怕人家春節回家過年,碰上他招呼他,他也扭頭而去。

可如今,自己也要成為連自己都看不起的棄地人了!

父親的心里,真不是個滋味。

父親的眼角,無奈地淌出了幾滴渾濁的老淚……

3

城市一隅。一片待開發的荒地,被一群人劃分為若干不規整的零星地塊。地塊之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時令蔬菜。如果在夏天,還會長出玉米、高粱等作物。這本是一塊凹凸不平、雜草叢生、布滿垃圾的荒涼之地,這群人用他們的雙手,把它變得生機勃勃、生動可愛。

這些被分割的地塊是沒有邊界的,邊界在種地人心里。

本來是不毛之地,他們憑著頑強的毅力,勇敢地向大自然索取,取石刨土,深挖厚掘,才得到了今天這個可以耕作的模樣。因此那地塊的邊界,早已爛熟于他們的心中,根本無需那道有形的埂。

這些地塊的耕種者,都是附近的拆遷戶。曾經的農民,現如今,他們的戶口本已經改了“農”姓,住進了高高的安置樓。但他們的身體深處,依然流淌著農民的血液。一旦有了土地作誘餌,那骨髓里叫“農民”的靈魂就會出竅,就會將那根深蒂固的農民本質暴露無遺。

這群人里有位李姓老人,人稱“李大爺”。李大爺年逾七十,身體硬朗,精明能干。他為人慷慨大方,種的菜隨手送人。你給他錢,他就是那句口頭禪:“說啥子錢喲!”

李大爺種了大小不等的十來塊地,每個地塊都有不同的作物。他早上七八點鐘來,晚上八九點鐘離去,像只勤勞的小蜜蜂,整天不知疲倦地忙碌著。

李大爺說,種地就像吃鴉片,種了幾十年,就有癮了。李大爺說,只要摸著泥土,心里就踏實。李大爺說,幾天不來地里,就像散了架似的,渾身無力。李大爺說,這里是他們村的土地,他熟悉這里的氣息,他聽得懂土地的呢喃……

我不禁為之肅然。眼前這位個子不高的大爺,像塵土一樣低微地把自己的七尺之軀,釘在他摯愛的泥土之上。不管周圍環境作何變化,他都始終不變地從事著一種崇高而偉大的職業。他以宗教般的虔誠,把泥土當上帝,用自己的汗水,在這瘦弱的土地上,擊起雷鳴般的掌聲。

李大爺見我們也喜歡土地,就慷慨地送了塊中等大小的地塊給我們種。我們見李大爺種那么多地,家里似乎沒有人來幫忙,就問他緣故。李大爺的神情一下黯淡了許多,說,現在的下一代,還有幾個人喜歡種地呢!

確實,撿這些地種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許,在我們這代人心中,對土地的依戀是深沉的,持久的,難以割舍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對土地的感情淡化了、冷漠了。他們當然體會不到對土地的摯愛帶來的滿足與愉悅,就像眼前的這位李大爺。

等我們這代人過去了,誰來種地呀?李大爺喃喃自語。

我驚訝于眼前這個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中國農民,竟有這樣的憂慮和擔心。不管是從個人的生存發展,還是從國家乃至人類的糧食安全角度講,這個沉重的話題,確實該引起社會的反思!

4

也許,以上這些傳統甚至原始的現實圖景,并不是現代農業所倡導和推廣的生產方式。但是,當人類從土地上站立起來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人必須躬下身子,才能更好地與土地擁抱。誰熱愛土地、尊重土地、敬畏土地,誰碗里的豐盛就會經久不衰。

無論星斗如何轉移,歲月如何輪回,人類對待土地的態度,貫穿其中的基本立場和樸素感情就像天上的明月,應該永恒不變。

【作者簡介】

劉友洪,1968 年生,四川樂山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眉山市政協副主席。先后在《文藝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旅游報》等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多次在全國征文大賽中獲獎。

猜你喜歡
種地大爺泥土
種地釣魚
智慧農業看“屏”種地
我們班的“大爺”是個謎
泥土
酒大爺
翻開一塊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周大爺終于同意搬家了
農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種地的農民少了
翻看一塊泥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