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蝎炮制歷史考證及現代炮制研究進展

2024-03-12 12:32杜沁圓秦聰聰張義敏孫美靈馬希駿張思超
中成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草烏全蝎炮制

杜沁圓,秦聰聰,張義敏,孫美靈,馬希駿,李 成,張思超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

全蝎為蚶蝎科動物東亞蚶蝎ButhusmartensiiKarsch 的干燥體[1],收錄于2020 年版 《中國藥典》 中,首載于《開寶本草》[2],認為其“味甘、辛,有毒。療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蝸斜語澀,手足抽掣。形緊小者良。出青州者良”。書中首次以文獻的形式記載蝎及性味歸經主治,并提出“形緊小者、出青州者” 為良品?!队耖彼幗狻罚?]認為其功效可歸納為“穿筋透骨,逐濕除風”,張壽頤[4]認為“蓋以此蟲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藥肆中此物皆以鹽漬,則鹽亦潤下,正與氣血上菀之病情針鋒相對”?,F代臨床常用于癲癇、痹癥、淋巴結核、燒傷、急性扁桃體炎等多種疾病。全蝎作為臨床常用名貴藥材之一,大多以鹽水煮烘法加工,但目前省市各地區加工方法不一,炮制存在用鹽量的差異。本文通過對歷代本草專著及歷版《中國藥典》 與各省市地區中藥炮制規范加以梳理,旨在對全蝎炮制的歷史、方法、目的等加以系統化的整理與分析,探討全蝎炮制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以期為現今科研與臨床提供文獻依據。

1 炮制歷史沿革考證

全蝎炮制歷史悠久,炮制方式多樣,最早在宋朝就出現有關全蝎的炮制文獻記載,宋朝以后有關全蝎的炮制多種多樣,其中涉及的輔料有醋、米、酒、姜、鹽、土等,亦有與薄荷、草烏等共同炮制的記載,如宋代《朱氏集驗方》 記載: “草烏炒,去草烏”,明代《證治準繩》 記載:“干薄荷葉酒浸開包炙亦可”,全蝎的炮制既有單品加工,同時存在藥物共制與輔料制炮制方式的多樣化有效提高了全蝎的應用廣度,拓寬了臨床使用價值。各文獻記載的全蝎炮制方式見表1。

表1 全蝎炮制古代沿革考證

1.1 古代全蝎炮制考證

1.1.1 凈制 全蝎的凈制最早出現在宋代《圣濟總錄》,認為其應“去足,去尾”,后世文獻存在“洗去頭足” “去足翅” “蝎尾去刺” “去梢” “去鉤” 等多種凈制法?!逗槭霞灧健?《醫學入門》 認為應“湯浸泡去腹內土” “洗去臊”,全蝎體內雜土與腥臭味應去除,以保證藥材質量。故古代對于全蝎凈制法存在去足、去尾、去刺、浸泡去腹內土等方法。

1.1.2 切制 全蝎作為一種名貴中藥材,宋代開始較大規模應用,但因其養殖及捕捉等技術收集較為緩慢,全蝎的價格居高不下,在此種背景之下全蝎凈制多以“細研”“為末” 為主,有學者研究古籍中湯劑與散劑用量后發現,散劑用量約較湯劑用量的約少20.9% ~41.9%,全蝎細研為在保證質量與療效的基礎上,降低價格。

1.1.3 炒制 宋代《太平圣惠方》 首次記載全蝎炒制,應“去足,熱水洗去鹽毒,微炒” “于磁盒內炒令褐色”,認為應先去足凈制后加熱水洗去鹽分,存在微炒與炒至褐色2 種炒制標準,其中鹽水洗、微炒被清代《良朋匯集經驗神方》 借鑒應用。清代《本草述鉤元》 新增瓦炒,認為應將全蝎放置瓦上炒。

1.1.4 醋制 “醋制入肝” 理論作為中藥炮制中典型的“增效減毒” 的代表,最早見于《素問·至真人論》,“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后世《本草蒙筌》 認為“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均表明全蝎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經醋制后進一步加強,宋代《太平圣惠方》 首次記載全蝎醋制,提出“用頭醋一升,發在坑內候干,便勻排(全蝎) 坑子底,用一瓷碗蓋之,一宿取出”,此時全蝎醋制較為簡略,《博濟方》 認為應以醋拌全蝎后微炒,這與《圣濟總錄》 中對于全蝎的炮制法相同,明清時期對于全蝎醋制法進一步論述,認為醋制前應去毒刺、足與尾,清代《增廣賢文》 描述全蝎醋制目的為“醋浸一日去鹽味”。

1.1.5 米炒 米炒法是指將凈制后藥物與適量米共同置于器上同炒的方式,分為米上炒與米拌炒2 種形式,米炒全蝎最早記載與《博濟方》 中“糯米炒黃,去米”,后世醫家炮制多以次為底,如《普濟本事方》 “用糯米一盞炒黃色,去糯米用”,全蝎米炒作用有二,其一為通過米炒可去除全蝎的腥臭味,米對于不良氣味物質有吸附能力,從而降低腥臭味,其二為通過觀察色澤判定藥物炮制的程度,如全蝎中的蛋白質會在高溫下失效,通過觀察米炒全蝎中米的顏色來觀察炮制程度,歷代醫家均以米炒全蝎中“米黃” 為判定標準,表明米炒全蝎中米黃為最佳炒制標準[32]。

1.1.6 藥汁制 全蝎與其他藥物共制如草烏、薄荷、艾葉、生姜等,宋代《朱氏集驗方》 首次載入全蝎與草烏炒制,提出“草烏炒,去草烏”,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全蝎與草烏同炒可有效增強全蝎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全蝎藥汁制以明代發展最為廣泛,《普濟本事方》 中多次記載全蝎藥汁制,其中多與薄荷、艾葉與生姜汁共制,如“七個,尾梢全者,每個用大葉薄荷裹上,用浸者麻黃(此麻黃系以熱湯浸軟,用姜汁浸半日) 纏了,微以姜汁再浸,以竹筋,上炙令表里焦黃色” 其中記載大葉薄荷將全蝎包裹后麻黃纏,再以姜汁浸,并提出表里焦黃色為最佳炮制程度。

1.1.7 其他 全蝎炮制還有諸多制法,如檻制、姜制、土炒制、炙制、炭制、酥酒制、焙制等,檻制與炭制僅在宋代有相關記載,后世醫家均未采用此種制法。炙制宋代《太平圣惠方》 中記載微炙,明代 《本草蒙筌》 認為應“令色赤”,表明全蝎炙制最佳程度進一步加深,其他諸如“洗凈,瓦上焙干” “煅存性” “土炒” 等因現需求量大、炮制方式不合理均已摒棄。

1.2 歷版《中國藥典》 及各省市地區全蝎炮制考證 因全蝎需求量增加,傳統炮制方法無法適應現今需求,故歷版《中國藥典》 及省市地區炮制方法均對全蝎炮制做出簡化,詳見表2,1963 年版《中國藥典》 將全蝎來源定為本品為鉗蝎科Buthidae動物東亞鉗蝎ButhusmarlensiKarsch 的干燥全體,后各版本及地方炮制法均已次作為全蝎基原,全蝎僅在1963 年版 《中國藥典》 炮制工藝為 “過羅去鹽即得”,后各版本均已“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為炮制方法。此方法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做到了順應需求量從而得到大規模應用。各省市根據地方特色與環境出版中藥炮制規范,對于全蝎的炮制法不盡相同,具體見表3,各省市地區炮制規范中四川、吉林、山東、貴州、福建、河南與1977 年版《中國藥典》 炮制法相同,多以“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加減應用,其中1977 年版《四川省炮制規范》增酒浸,1986 年版《貴州省炮制規范》 增加水洗,2012 年版《福建省中藥炮制規范》 對酒浸量做出界定,“每100 kg全蝎,用黃酒20 kg”,2015 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1986 年版《貴州省炮制規范》 與1986 年版《吉林省中藥炮制規范》 提出“漂凈鹽分”,2010 年版《湖南省中藥炮制規范》 對“薄荷制” 做出用量的界定,“每100 kg 全蝎,用薄荷葉20 kg”,《晉江地區中藥炮制》 認為全蝎應以湯沖泡原藥20 min 后曬干,而2018 年版《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認為全蝎應浸泡2~3 d,每天換水2 次。

表2 歷版《中國藥典》 全蝎來源及炮制工藝

表3 各省市地區全蝎炮制考證

2 全蝎炮制前后化學成分的研究

全蝎主要成分為蝎毒,蝎毒由蛋白質與非蛋白質組成,其中蛋白質可分為蝎毒素(如Na+通道蝎毒素、K+通道蝎毒素、Cl-通道蝎毒素、Ca2+通道蝎毒素) 與酶(磷脂酶A乙酰膽堿酯酶、磷酸單酯酶、透明質酸酶、堿性磷酸酶、磷酸酯酶A2) 兩大部分[59]。非蛋白質部分[60]見表4、圖1。

圖1 蝎毒非蛋白質部分結構式

表4 蝎毒非蛋白質部分

3 現代炮制工藝研究

對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全蝎的出干率進行比較,鹽水煮烘的出干率為57.81%,高于清水煮烘(30.65%)、直接烘干(36.19%)、燙死烘干(34.77%)。對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全蝎的性狀進行比較,鹽水煮烘法氣微,有咸味,炮制后前腹部癟塌,后腹部彎曲,而清水煮烘法、直接烘干法與燙死烘干法性味均為氣微,味淡,嚼之有微香,前腹部平坦,后腹部多彎曲[61]。對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全蝎的氨基酸水浸出率進行比較,以鹽水煮烘法最高,達到(60.78±10.58)%,清水烘煮法最低,為(10.46±0.75)%。另外,各方法乙醇浸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鹽水煮烘、直接烘干、清水煮烘干??扇苄缘鞍踪|含量以直接烘干法最高,為(2.75±0.26)%,其次為直接烘干[(2.56±0.18)%]、燙死烘干[(2.51±0.19)%],最低為鹽水煮烘[(2.14±0.14)%][62]。全蝎氨基酸主要成分有門冬氨酸、脯氨酸、纈氨酸、牛黃酸、谷氨酸、胱氨酸、絲氨酸等,高溫高壓下氨基酸產生結構變形,破壞原有成分,故氨基酸含量以直接烘干后含量最高,鹽水煮烘者最低,如牛黃酸直接烘干含量為2 390.56 mg/100 g,鹽水烘煮含量僅為1 402.98 mg/100 g[63]?;▌倮龋?4]研究發現,清水加工法所得全蝎的天冬氨酸(Asp)、L-蘇氨酸(Thr)、絲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5-氨基乙酰丙酸(Ala)、2-氨基-3-巰基丙酸(Cys) 含量高于鹽水煮。王振霞等[63]發現清水煎煮5 min 所得全蝎的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6 種氨基酸含量高于煎煮30、90 min 組。全蝎鹽水煮烘后總灰分最高,為(5.23±0.07)%,而清水煮烘、直接烘干、燙死烘干總灰分均未超過4.5%。耿寶生等[65]發現,全蝎煎煮5 min 后陰干,其醇溶性浸出物、灰分與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為最優。對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全蝎的各類微量元素含量進行比較,K、Pb 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直接烘干、燙死烘干、清水煮烘、鹽水煮烘,Na 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鹽水煮烘、直接烘干、燙死烘干、清水煮烘,Ca 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鹽水煮烘、清水煮烘、直接烘干、燙死烘干,Z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直接烘干、清水煮烘、燙死烘干、鹽水煮烘,Fe 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直接烘干、燙死烘干、清水煮烘、鹽水煮烘。蔡麗云等[66]發現鹽全蝎的微量元素特征譜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Zn、Fe、Cu、Pb、Mn,而淡全蝎的微量元依次為Zn、Fe、Cu、Mn、Pb,鹽制全蝎中Ca、Mg、Fe、Pb 含量高于淡全蝎,Zn、Mn 含量低于淡全蝎。項昂[67]研究發現,各炮制方法所得全蝎的水分含量最低為鹽水制,鹽制后醋炙全蝎醇溶性浸出物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且重金屬含量最低,提示全蝎鹽制后醋制可增加有效成分含量。傳統鹽制法炮制全蝎所含蛋白質含量隨時間延長逐漸減少,提示長時間煎煮,全蝎體內蛋白質遭破壞,市場現售全蝎蛋白質含量較低,這可能與炮制規范不合理和鹽分含量較大有關[66]。全蝎中所含蛋白質在不同炮制加工工藝中所含的水溶性蛋白百分比有較大的差異,其中以冰箱預冷、冷凍干燥機干燥法占比最高,達到(8.840±0.370)%,為傳統清水制[(0.469±0.007)%] 與鹽水制[(0.436±0.005)%] 的18~20 倍,表明全蝎以凍殺干燥法所得質量最優[68]。

侯林[68]研究不同炮制工藝對全蝎有效成分及活性的影響,發現全蝎浸出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鹽水煮制法、凍殺干燥法、傳統清水煮法,其中凍殺干燥法所析出的水溶性蛋白與抗腫瘤活性強于傳統炮制法,可有效防治全蝎中活性物質因高溫而失去活性。氨基酸為全蝎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但運輸過程中的高鹽影響全蝎藥物質量,徐連明等[69]通過正交叉法研究不同鹽分對于全蝎質量的影響,最佳條件為150 mg/g 氯化鈉溶液煮沸5 min,所得全蝎無干枯、反鹽,氨基酸破壞較少。張永清等[70]以清水煮、鹽水煮、烘干、燙死后烘干4 種方式對全蝎進行加工,觀察全蝎出干率、氨基酸含量、蛋白質含量及各種元素等指標的影響,發現鹽水煮全蝎出干率、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高于清水煮,清水煮全蝎蛋白質含量高于鹽水煮,烘干全蝎氨基酸含量高于鹽水煮,其他無較大差異;燙死后烘干水提液含量最高。鄒龍等[71]通過比較不同全蝎炮制法對小鼠扭體法鎮痛效應的影響發現,醇提組、粉末與水提組小鼠扭體次數少于其他組,提示全蝎陣痛效果以醇提、粉末與水提法為優。湯曉[72]以全蝎不同煮沸時間的濾液進行紫外掃描發現,隨著煮沸時間的增加,掃描得到的斑點愈少,表明煮沸時間的增加,全蝎內化學成分破壞增加,全蝎最佳炮制方法為浸泡4 h 后放入2% 沸鹽水煮5 min后立即撈出,干燥后密封保存。

4 結語

全蝎的古代炮制法眾多,包括凈制、米炒、炒制、醋制、藥汁制等,宋朝本草專著記載量最多,明朝新增薄荷包裹制,現代全蝎的炮制多以1977 年版《中國藥典》 中“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為底加減應用,現行各省市根據地方特色與用藥習慣出版中藥炮制規范,對于全蝎的炮制法不盡相同,存在清水、薄荷水、酒等多種輔料炮制法。全蝎化學成分主要分為蛋白質與非蛋白質,現代研究表明不同炮制法所得全蝎,其性狀與化學成分均有所不同,提示臨床中應辯證地使用全蝎炮制品。其中鹽水制應煎煮5 min,這可保持全蝎中蛋白質含量的最大化,而現代炮制工藝中的凍殺干燥法所制全蝎為傳統清水制與鹽水制的20倍左右,但因其炮制工藝要求較高及成本高昂,故所占市場份額較小,現階段研究方向可從簡化工藝與降低成本入手,在保證全蝎炮制品質最大化的同時降低價格,使其更適應臨床得需求。

本文對全蝎炮制歷史與現狀加以整理與考證,梳理古代及現代對于全蝎炮制的歷史沿革與現代研究進展,以期為全蝎炮制的現代化及炮制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文獻依據和理論支持。

猜你喜歡
草烏全蝎炮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炮制專家王琦論現代中藥炮制研究的“2個時期3個階段”
3種姜汁炮制后厚樸對大鼠胃黏膜損傷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藝的優化
全蝎化學成分的研究
全蝎藥材市場流通現狀調查及展望△
探討常用藏藥材的炮制方法
三種不同產地蒙藥草烏炮制前后三種烏頭堿含量的比較研究
全蝎軟膏配合濕潤燒傷膏治療糖尿病足32例
內蒙古草烏中氨基酸提取工藝的研究及測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