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多靶點浮針療法結合伸肌群電針刺激對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觀察

2024-03-13 13:21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浮針二頭肌肌群

林 權

福建省仙游縣總醫院康復科 351200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引起的神經功能缺損會影響肢體運動功能,是引起患者殘疾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西醫臨床對于腦卒中偏癱的治療以康復鍛煉為主,其療效受腦卒中部位和嚴重程度、康復干預時間、患者配合度和依從性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經康復鍛煉后仍遺留較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2]。中醫學理論認為,腦卒中屬于“中風”“偏枯”之范疇,其基本病機為氣血兩虛、肝腎虧虛。治則以補益肝腎、益氣活血為法[3]。針刺法是中醫特色外治法,浮針療法是其中的特殊類型,通過將特制針具沿皮膚刺入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內,行一定手法操作,對各種痛癥、腦卒中偏癱等具有一定的療效[4]。本研究觀察多靶點浮針療法結合伸肌群電針刺激對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來我院治療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39例與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9.86±6.58)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6例,腦梗死23例。觀察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9.92±6.51)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7例,腦梗死2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偻獗敬窝芯坎⒑炇鹬橥鈺?。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40~76歲,病程≤3個月;(2)患者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5]且經MR或CT確診;(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感覺障礙及肢體功能障礙;(4)患者無精神疾病;(5)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異常者;(2)患有嚴重并發癥、血液系統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障礙、有出血傾向者;(4)合并其他內科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伸肌群電針刺激進行治療,伸肌群包括肱三頭肌、前臂伸肌群。連接電針治療儀(青島鑫升),輸出頻率:2Hz,疏波,治療時間30min/次,隔日1次,療程為8周。

1.3.2 觀察組采用多靶點浮針療法結合伸肌群電針刺激進行治療。于患側肩、肘、腕關節周圍的肌肉群浮針治療,根據疼痛程度選取1~3根針。首先消毒一次性浮針針具,在上肢患側肩、肘、腕關節壓痛感最明顯位置6~10cm處進針,進針不跨越關節、針尖朝向病灶的疼痛位置。進針后行左右扇形搖擺掃散,完成后拔出針芯,采用膠布固定針座。隔日1次,浮針與電針交替進行。療程為8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斷:①治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降低>70%;②顯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下降45%~70%;③有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降低18%~44%;④無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降低<18%,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兩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腕伸肌、腕屈肌表面肌電均方根值(RMS),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采用(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表面肌電分析系統檢測?;颊呷⊙雠P位,將表面電極貼于上臂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腕伸肌、腕屈肌最隆起處,沿肌肉走行貼敷三極電極片。每塊肌肉測量3次,每次間隔5s。檢測后由本機自帶肌電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得到各肌肉RMS平均值。(3)比較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6]:包括洗澡、進食、轉移等10項,滿分100分,分數與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4)比較兩組簡化Fulg-Meyer量表(FMA)評分[7]:上肢33項,每項分值2分,共66分,下肢17項,每項分值2分,滿分34分,得分與運動障礙成反比。(5)比較兩組運動功能狀態量表(MSS)評分[8]:對患者手、腕、肘及肩進行評分,分數高表示功能好。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9%(χ2=4.467,P=0.035<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腕伸肌、腕屈肌的RMS對比 治療前兩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腕伸肌、腕屈肌的RMS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肱二頭肌、腕伸肌及腕屈肌的RMS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腕伸肌、腕屈肌的RMS對比

2.3 兩組Barthel指數、FMA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Barthel指數、FMA評分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Barthel評分、FM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Barthel指數、FMA評分對比分)

2.4 兩組MS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MS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 05);治療半個月及1個月后評分高于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MSS評分對比分)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腦卒中后有30%~60%的患者遺留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研究認為,腦卒中后偏癱與腦組織缺血后引起的皮質脊髓束、皮質腦干束數量減少有關,大腦皮層的自主運動指令傳遞路徑損害,從而限制隨意運動的范圍,導致患側出現刻板樣運動模式[9]。目前西醫臨床對于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障礙并無理想的治療方法。

中醫學治療中風的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景岳全書》對中風的病機作出如下描述:“不能營養筋脈,以致搐攣僵仆者,皆是此證,如中風之有此者,總屬陰虛證”。針刺法可調和氣血、補益肝腎,是中醫治療中風后遺癥的常用方法。浮針法是一種特殊的針刺法,由符仲華教授所創。與傳統針刺不同的是,浮針法是將針刺到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通過掃散動作達到治療作用。戴夢圓等[10]采用浮針結合三位一體肌肉激活術治療腦卒中恢復期小腿三頭肌痙攣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發現其可改善異常肌力,糾正不良步態。

本研究將浮針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障礙的治療中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患者更高,且觀察組治療后Barthel評分、FMA評分及MSS評分均較對照組更高。上述結果提示,多靶點浮針療法結合伸肌群電針刺激治療可明顯改善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上肢肢體功能、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表面肌電檢測是臨床評價肌力的常用技術,通過檢測肌肉的肌電信號、波幅變化等數據,通過時域頻域分析對肌力、肌張力的變化進行客觀評估,從而評價肢體功能。本文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肱二頭肌、腕伸肌及腕屈肌的RMS較對照組更高。這一結果客觀證實,多靶點浮針療法結合伸肌群電針刺激治療可明顯改善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肌力。這是由于多靶點浮針療法的掃散手法可對肌肉產生牽張,達到與牽張反射訓練相似的作用,改善患肢肌張力、緩解痙攣。伸肌群電針刺激可通過微電流改善局部肌力,緩解關節僵硬、肌緊張、肌痙攣等病理狀態。兩種治療方法聯合使用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上肢肌力。

綜上所述,多靶點浮針療法結合伸肌群電針刺激治療可明顯改善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肌力,提高上肢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作為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障礙康復的輔助手段。

猜你喜歡
浮針二頭肌肌群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股二頭肌長頭肌腱斷裂1例
右側肱二頭肌變異一例
浮針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研究進展
浮針治療產后股外側皮神經炎驗案
浮針聯合自擬通便方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觀察
*男子水球守門員膝、踝關節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實驗測量
雙側肱二頭肌副頭伴右側肌皮神經變異一例*
肩關節鏡與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術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的對照研究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對初產婦順產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