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2024-03-14 11:12程玉蓮郭佩佩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性取向性伴侶性行為

程玉蓮,郭佩佩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上海201620)

相比于一般人群,男男性行為人群尤其是青年人群的復雜性高、活躍性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社會認可度低、社群受歡迎度高等特性使其面臨著更多的心理問題[1-3]。相關研究表明,男男性行為人群的心理問題與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及艾滋病的傳播息息相關[4-5]。其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及抑郁,如何緩解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狀態,排解負面情緒,實現健康促進成為了艾滋病干預的重點[6-7]。因此,本研究于2022年6~9月依托當地疾控中心及彩虹社會公益組織對上海市徐匯區、松江區、長寧區1689名MSM展開調查,探討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現狀,以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MSM健康促進及為艾滋病防控干預提高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22年6月~2022年9月,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在上海市選取煙徐匯區、松江區、長寧區3個地點,依托當地的疾控中心以及彩虹社會公益組織,建立MSM人群隊列。納入標準:(1)年齡范圍在14~35歲;(2)性別為男性;(3)發生過男男性行為;(4)簽訂知情同意書,配合填寫相關問卷。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類疾病史,(2)不配合調查者。共發放問卷1800,剔除不符合標準的問卷后,有效問卷為1689份,回收有效率為93.83%

1.2 方法

1.2.1 一般調查表

包含年齡、配偶、戶籍、文化程度、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侶、安全套使用、是否使用過精神類藥品、艾滋病防治素養、是否接受預防艾滋病服務、是否定期檢測、心理壓力、家庭壓力、社會態度等。

1.2.2 MSM艾滋病防治素養量表

根據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男男性行為人群預防艾滋病干預工作指南》[8],設計了25道題目,包含單選和判斷題,如:“艾滋病是一種不可治愈的嚴重傳染病嗎?”“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是我國目前受艾滋病危害最嚴重的人群嗎?”“通過外表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嗎?”等。參照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檢測中的記分標準[9],判斷/單選正確計1分,錯誤、漏選等均不計分,所有題目分值相加,總分為25分,實際得分大于總分的80%則判定為具有艾滋病防治素養。

1.2.3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

采用Likert 4級計分的方法,正向條目正向計分,負向條目進行反向計分。量表的評定指標為標準分(20個條目累計分×1.25后取整),50為臨界,50 ~ 59為輕度焦慮,60 ~ 69為中度焦慮,70及以上為重度焦慮[10-12]。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在α= 0.05 的檢驗水準下P< 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樣本總體情況描述

在1689名MSM中有伴侶243人(14.39%),無伴侶1446人(85.61%);本省戶籍1162人(68.80%),外省戶籍527人(31.20%);初中及以下22人(1.30%),高中及中專454人(26.88%),大專及以上1213人(71.82%);月收入<1000元41人(2.43%),1000 ~ 2999元313人(18.53%),3000 ~ 4999元926人(54.83%),5000 ~ 10000元247人(14.62%),>10000元162人(9.59%);平均年齡(24.98 ± 5.12)歲;同性戀1543人(91.36%),非同性戀146人(8.64%);有固定性伴侶1150人(68.09%),無固定性伴侶539人(21.91%);最近6個發生月性行為有使用安全套1339人(79.28%),未使用安全套350人(20.72%);使用精神類藥品1011人(59.86%),未使用過精神類藥品678人(40.14%);滋病防治素養上,共有25道題目,答對21題說明具有艾滋病素養,具備艾滋病防治素養1136人(67.26%),不具備艾滋病防治素養553人(32.74%);接受過預防艾滋病服務1492人(88.34%),未接受過191人(11.66%);定期檢測有1494人(88.45%),未定期檢測195人(11.55%);完全無心理壓力969人(57.37%),有一些心理壓力618人(36.59%),有很大心理壓力102人(6.04%);無家庭壓力1323人(78.33%),有家庭壓力366人(21.67%);社會對MSM呈寬容態度97人(5.74%),中立態度1344人(79.57%)歧視態度248人(14.68%)。

2.2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現狀及單因素分析

上海市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總評分為(44.60 ± 0.40)分,高于國內常模(29.8±10.1)分。檢出焦慮癥狀375人(22.17%),其中,輕度焦慮146人(8.64%),中度焦慮134人(7.93%),重度焦慮95人(5.63%)(t=16.110,P<0.05)。MSM的年齡、配偶、文化程度、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侶、安全套使用、是否使用過精神類藥品、艾滋病防治素養、是否接受預防艾滋病服務、是否定期檢測、心理壓力、家庭壓力、社會態度14個變量在α=0.05 的檢驗水準下P< 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得分單因素分析

2.3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狀態影響因素多元回歸分析

對單因素分析中的14個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賦值,賦值如下:年齡:≤20=1,21 ~ 25=2,26 ~ 30=3,31 ~ 35=4;配偶:無伴侶=0,有伴侶=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0,高中及中專=1,大專及以上=2;月收入:<1000=0,1000 ~ 2999=1,3000 ~ 4999=2,5000 ~ 10000=3,>10000=4;同性戀=0,非同性戀=1;無固定性伴=0,有固定性伴侶=1;安全套的使用頻率:從來不用=0,有時使用=1,每次都用=2;未使用過精神類藥品=0,使用過精神類藥品=1;不具備艾滋病防治素養=0,具備艾滋病防治素養=1;未接受過預防艾滋病服務=0,接受過預防艾滋病服務=1;未定期檢測=0,定期檢測=1;心理壓力:完全沒有=0,一般=1,很大壓力=2;無家庭壓力=0,有家庭壓力=1;社會壓力:完全沒有=0,一般=1,很大壓力=2。以焦慮狀態評分為因變量,上述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結果得到:年齡、配偶、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侶、是否使用過精神類藥品、艾滋病防治素養、是否接受預防艾滋病服務、是否定期檢測、心理壓力、社會態度對焦慮狀態的影響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2。

表2 影響上海市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狀態因素多元回歸分析

3 討論

研究結果發現,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水平高于全國常模,這與彭小雪[13]等在2017年針對深圳市的男男性行為人群的調查結果一致,同時,檢出焦慮癥狀375人(22.17%),其中,重度焦慮95人(5.63%),超過姜婷婷[14]等在2016年對浙江省MSM的3人(0.5%)。這可能由于地域差距及社會發展過快的后遺癥所致,生活節奏過快也會致使MSM產生焦慮等情緒。男男性行為人群相較于一般人群,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各項心理問題,這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因此要進一步關注男男性行為人群的心理問題,促進其健康發展。

調查結果發現,年齡、配偶、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侶、是否使用過精神類藥品、艾滋病防治素養、是否接受預防艾滋病服務、是否定期檢測、心理壓力、社會態度是影響男男性行為人群焦慮的重要因素。年齡越大、月收入越低,焦慮感越強,可能是由于年齡越大所承擔的壓力越大,多重身份、低生活水平也容易使其產生焦慮[15];非同性戀者更容易發生焦慮癥狀,非同性戀者發生男男性行為后,容易陷入意識與行為的沖突中,引發自我懷疑,從而產生焦慮情緒[16];由于性伴侶角色發生改變,更容易在生活中遭受歧視,有性伴侶的MSM可時常傾訴情感獲得認同,而無固定性伴侶的MSM難以向家人、朋友啟齒內心情感,增加了焦慮情緒[17];使用精神類藥物是釋放焦慮情緒的表現,使用精神藥物后不僅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更會致使內心空虛,滋生焦慮;具備艾滋病防治素養、接受過預防艾滋病服務及定期檢測的MSM,能正確的把控危險因素,同時在遇到困難時,也有公益組織提供社會支持,減少了對艾滋病的恐懼,從而大大降低了男男性行為人群的焦慮感[18];當面臨社會歧視、婚姻選擇、缺乏認同感歸屬感、高危性行為后的無措等各項心理壓力及社會壓力時,若不得到及時的引導和排解,毋庸置疑會帶來焦慮感,甚至引發抑郁等心理疾病[19-20]。因此,要進一步監測性少數群體的心理健康,并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焦慮等負面情緒能夠引發男男性行為人群的心理疾病,相關研究表明存在抑郁情緒的MSM容易通過放任自我、發生高危性行為來釋放壓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因此,可通過個人-家庭-社會聯動,排解MSM焦慮情緒。個人可通過加強學習艾滋病防控知識,了解艾滋病的傳播和暴露后的預防舉措,定期檢測,從而降低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恐懼,相關研究也發現了解性健康、性行為和性交的基本知識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和焦慮感。公開、準確的信息可以有助于消除誤解[21]。其次,避免高危性行為,與伴侶或親密關系中的人建立開放、誠實和互信的溝通是緩解性焦慮的關鍵。分享感受、需求和期望可以減輕不安。還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飲食、足夠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有助于降低整體焦慮水平。家庭成員要充分理解MSM的性取向問題,并采用溝通的方式給予MSM足夠的人文關懷,減少其焦慮情緒;家庭成員可通過提供準確的性健康信息,回答問題,解釋性行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以消除不確定性和誤解。其次,可幫助MSM建立對自身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積極態度,鼓勵他們接受自己,并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最后要尊重個體的決策權,無論是關于性行為、性伴侶還是性取向的決定。家庭成員應該支持他們的選擇,而不是試圖干涉[22]。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宣傳,讓公眾正確認識MSM,避免用異樣的眼光看待MSM,為MSM創造一個安全和包容的環境,確保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性別認同和性取向,減少社會歧視和偏見。社會組織和相關部門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咨詢和治療服務,以幫助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處理焦慮和心理健康問題。這些服務可以包括個體和家庭治療,以及群體支持。再則,提供關于性健康、性行為和性取向的教育資源,如書籍、宣傳冊、網站和熱線電話,以幫助個體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情感需要,減少焦慮感。這些資源可以包括書籍、宣傳冊、網站和熱線電話。此外,還要確保青年男男性行為人群可以獲得適當的性健康和醫療保健服務,包括性傳播感染測試和艾滋病毒預防等。

猜你喜歡
性取向性伴侶性行為
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權問題研究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為特征分析
我國15省大學生首次性行為發生年齡及影響因素
英格蘭明年起看病先問性取向
時代性取向下的價值觀培養:法治意識
同性伴侶暴力個案分析及應對策略探究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漸近性行為
中職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視
英國1/3女性有性伴侶卻無戀愛關系
人類性行為要受到約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