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境遇與發展路徑探析*
——以六所中醫藥大學為例

2024-03-14 11:10劉東梅高旭亮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雙一流社會科學哲學

胡 吉,劉東梅,楊 帆,高旭亮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進入新時代,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雙一流”高校建設乘勢而上,高質量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體系正在形成,進一步為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貢獻磅礴力量。2022年,教育部等3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標志著“雙一流”建設邁入高質量建設發展新階段。

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中醫藥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的主陣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強調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因此,作為中醫藥高等院校,需要不斷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質量與水平,依托中醫藥學科優勢和特色,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

1 中醫藥院校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

“雙一流”建設是國家頂層設計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新使命。2017年,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共6所中醫藥大學入選首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標志著世界一流高水平中醫藥大學正逐步躍升。在“雙一流”中醫藥大學的學科、文化、體系建設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不可替代。

1.1 創建一流中醫藥學科,哲學社會科學不可替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1]。一方面,中醫藥學因其發展歷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既有自然科學屬性,也具有哲學社會科學屬性。而中醫藥學科的建設是“文+理”的結合,并且哲學社會科學是中醫藥學科的理論根源與邏輯基礎[2]。中醫藥哲學社會科學因其凝聚著古代先賢和儒釋道佛文化的智識,為中醫藥學科的創新發展提供思想涵養。

另一方面,早在民國時期,中醫藥學科就受到了西方醫學體系的沖擊,中醫藥學中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被作為偽科學的突破口,遭受到非議,甚至出現廢除的爭論[3]。新中國成立以后,中醫藥被譽為“偉大的寶庫”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正式進入現代高等教育學科行列。中醫藥學科在現代高等教育中又被拆分為中醫學與中藥學等細分學科,而中醫學與中藥學作為一級學科,衍生出眾多二級學科甚至三級學科。但是在此前中醫藥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內容僅僅部分散落于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或中醫文化學之中,在其他學科中鮮有出現[4]。然而,哲學社會科學是中醫藥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靈魂與根基,是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動力與支持[5]。因此,創建世界一流的中醫藥學科建設群,哲學社會科學不能缺席。

1.2 傳播中醫藥優秀文化,哲學社會科學不可替代

一是助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隨著中國的整體綜合國力的攀升,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中醫“熱”的浪潮,中醫藥優秀文化“走出去”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難得機遇。推動中醫藥優秀文化“走出去”,不僅有助于增強中醫藥在世界醫學體系的話語權,還有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6]。如今,中醫藥優秀文化已經傳播至世界上196個國家和地區,并且我國與40余個海外國家、國際組織、區域衛生機構簽訂了具有共識性的中醫藥合作協議,30余個中醫藥海外中心在當地落地生根[7]。在此之中,哲學社會科學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的道路上,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醫藥文化的辯證思維與整體思維被運用于實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涵養[8]。

二是助力中醫藥文化自信自強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自身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只有不斷加強中醫藥國際影響力,才能理直氣壯向世界傳播自身文化。一方面,堅守文化自信。中醫藥優秀文化具有重視整體、注重平和、富含辯證、突出預防的鮮明特質,其核心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誠”四個字來概括。鑒于此,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文化凝練作用,能夠使中醫藥在廣泛吸納各學科精華,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中堅守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走向文化自強。堅定文化自信不能止步于坐而論道,必須體現在文化自強的行動上。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中醫藥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的過程,是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不斷融合發展,在全社會營造出傳承與弘揚中醫藥文化的社會氛圍。其中,教育系統夯實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基礎,加強大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工業領域推動中醫藥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升中醫藥文化創新成果的最終產物。由此可見,哲學社會科學以潛移默化的“浸潤式”方法,逐步助推中醫藥文化自信走向中醫藥文化自強[9]。

三是助推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新使命。中醫藥文化是助推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加速器”,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廣泛群眾基礎。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擔當起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的新使命,進一步深化中醫藥文化傳播和科普宣傳工作,講好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療效故事,做好防病治病科普宣傳工作,這能夠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首先,哲學社會科學助推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平臺多維化。2021年3月,中華中醫藥學會啟動了《中國中醫藥科普標準知識庫》建設項目。該項目旨在發揮學會哲學社會科學專家資源優勢,打造國內權威、專業、實用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庫,廣泛攜手社會各界力量,提高民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科普知識多維化發展。其次,哲學社會科學助推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服務多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文化科普事業蓬勃發展,公民中醫藥科學素質快速提升,全方位、立體化的科普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科普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得到社會廣泛認同。而中醫藥文化科普服務以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基礎知識為載體,衍生出了中醫藥文化進社區、中醫藥文化進農村、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等系列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活動,進一步體現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最后,哲學社會科學助推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教育多元化。發展中醫藥博物館事業是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推動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路徑?!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中醫藥博物館文化建設與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息息相關,中醫藥博物館在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知識的加持下不斷加強數字化建設,聚焦科普教育功能,增加知識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讓中醫藥知識和文化真正“活”起來。

1.3 建構中醫藥知識體系,哲學社會科學不可替代

中醫藥知識體系的構建,需要固本培元與中西兼通雙重力量的配合。固本培元意味著政府首先要重視、發展中醫,這是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源頭活水。中西兼通則是指從業者和傳播者不僅要展現中醫藥的良好療效,也要說“別人聽得懂的話”,讓世界人民認可中醫藥理論。這就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的輔助下,將中醫藥自然科學理論細化成條分縷析的知識網,最終建構起中醫藥特色知識體系[10]。

固本培元,從歷史文化視角來看,哲學社會科學是現代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根基。中醫藥現代知識體系的搭建是在解構中醫藥思維特點與厘清中醫藥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利用哲學社會科學的方法范式,產生中醫藥歷史文化。各院校的中醫藥知識體系建構或多或少都是在歷代中醫經典古籍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轉化的基礎上,以中醫藥學史為依據,從歷史文化視角梳理中醫藥的醫理與哲思,對于凝練中醫藥文化精神標識意義重大。學貫中西,從文明互鑒視角來看,哲學社會科學是打造全球公共知識產品的支撐。針對中醫藥鮮明特色、守正創新、三全育人等方面存在的瓶頸問題,推動形成中醫藥現代轉型大繁榮,中醫藥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責無旁貸。中醫藥全球公共知識產品的本源就是中醫藥現代知識體系建設,這是基于產—學—研為一體的集成性系統工程,不僅是解決中醫藥在文明發展和交流互鑒的“現實之需”,也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未來之要”。

2 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境遇

近年來,全國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中醫藥院校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在人才隊伍、評價機制、學術成果等諸多方面還存在著與之不相匹配的矛盾。

2.1 人才隊伍重頭銜輕教學

在薪資待遇方面,受慣性思維的影響,中醫藥院校因其獨特的歷史淵源,片面地認為自然科學的發明創造往往能夠最直接運用于人們的生命健康當中。因此,各中醫藥院校在引進人才的過程當中往往側重于招聘自然科學領域人才,并且在薪資待遇上給予差異化的區別對待。由于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強,往往可能會造成人才隊伍的不穩定。

在引進人才方面,從客觀角度思考,中醫藥院校對于青年才俊的渴求和對頂尖人才的期望無可厚非,表現出中醫藥院校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宗旨。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人才引進呈現“脈沖效應”,而各式各樣的人才“帽子”又與現實待遇相掛鉤,難免出現僅關注頭銜的單向思維,導致引才的效率低下。

通過對《成都中醫藥大學“1313”引進人才公告》等6個“雙一流”中醫藥院校最新人才引進文本進行詞頻分析,在軟件中剔除、過濾無效文字,優化合并同等詞義,得到不同頻度的詞匯(圖1)。詞條面積代表各文本出現的頻率,頻率越高能夠說明該詞條在整體篇幅的提及率越高。從詞云圖來的排篇布局來看,“人才”“學科”“學者”是中醫藥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關注的重點?!叭瞬拧币辉~的高頻凸顯,正是說明中醫藥院校全面貫徹落實人才強省首位戰略,與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理念高度契合。但是,下設的子維度呈現“科技”“SCI”“青年”等詞,也從側面反映出中醫藥院校在人才引進中著重關注自然科學相關學科的高層次學者。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破五唯”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對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視還不夠,引進人才的綜合素養無法深度挖掘。

圖1 政策文本詞云圖

在教學實踐方面,中醫藥院校在推動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過于強調學術頭銜的重要性,輕視教學才是高校未來發展競爭力的不竭動力。特別是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相關的專業學科上,在教學能力、教學效果、教學影響上都沒有受到學校足夠的重視,可能導致教學成果無法產出[11]。

2.2 評價機制重形式輕實質

教師發展性評價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評價,是一種依據目標、重視過程、及時反饋、促進發展的形成性評價,主張在寬松的環境中,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對教師進行持續的評價。從學科建設評價看,對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成效的形式評價超過實質評價。通過走訪得知,部分中醫藥院校在科研成果的評定上依然套用自然科學的評價體系,未將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情況考慮其中,一定程度上造成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同時,中醫藥院校自然科學的產出更偏實用型,成果更新迭代較快;而哲學社會科學往往需要厚積薄發,成果的產出需要實質性的學術積累,“沉默”成本更強[12]。

2.3 學術成果重增量輕質量

鑒于目前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壓力,使得科研成就被簡化為拼論文、升引用、抓項目,然而真正應該從人文精神方面出發的滿足人民精神需要、滿足學科建設需要、滿足國家需求的實質性智識貢獻、經濟貢獻、政治貢獻卻鮮有產出[13]。

學術成果在哲學社會科學層面上,可以理解成科研貢獻與學術能力的交叉融合體,而與此產生的學術評價是擁有價值導向和質量判斷的雙重功能。關于學術評價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在選樹科研榜樣和優選成果精品的基礎上,進而增益學術人物健康成長,領航科研水平持續深入。但部分中醫藥院校僅僅關注學術成果的數量,在質量上的把控有所欠缺,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相關成果良莠不齊,無法得到進一步推廣借鑒[14]。

基于中國知網的發文數據,利用Citespace軟件對6所“雙一流”中醫藥院校的近三年的發文情況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高質量發文量偏低(圖2、圖3、圖4)。通過縱向對比發現,2020年至2022年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發文的核心占比,最高為22.47%,最低為10.00%。通過橫向對比發現,以2022年為例,6所“雙一流”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發文情況有一定的進步,但是與自然科學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發文數量最多的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共產出475篇文章;發文數量最少的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共產出180篇。由此可見,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高質量文章的數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不應局限在盤活數量上,還應該守正創新撰寫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文章。

圖2 2020年“雙一流”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發文比較

圖3 2021年“雙一流”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發文比較

圖4 2022年“雙一流”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發文比較

3 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路徑

在新的歷史方位下,為建構起中國特色的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持續優化適合自身的評價體系,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加快探索中國特色的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3.1 緊跟時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斷?!皟蓚€結合”已成為我們進行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的基本遵循與重要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兩個結合”,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因此,中醫藥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15]。

例如,我校始終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其一,堅持高舉旗幟、把牢方向。我校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回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能力,提高學術原創能力,不斷增強理論自信和學術自覺,確保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校借鑒北京中醫藥大學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創新方式,黨委書記直接分管聯系二級學院,校長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建設重點工作,校領導經常到二級學院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構建黨政部門齊抓共管的“大社科”機制和格局。其二,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我校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導向,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聚焦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加強全局性、前瞻性、針對性研究。圍繞高水平打造“數智成中醫”,加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中醫藥院校,發揮好“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其中,我校著力加強數據庫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運用現代化手段推進研究方法的創新。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和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成都分中心,自建黨領導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等數據庫資源,開通移動圖書館平臺。其三,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創新。我校深化五大改革,即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實現關鍵環節突破、推動醫教協同產教融合、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以黨建引領為抓手,領導班子帶頭,以上率下,以調查研究助推思想認識再深化,注重對調研相關理論的學習指導,常委會專題開展調研學習10余次、中心組學習轉化成調研方法20多種,調研過程轉為落地舉措60余條。以調研助推科研創新能力再提升,不斷推進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建設走深走實。

在構建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有敏銳的大局意識。黨的實踐表明,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的不竭動力。另一方面,立足黨的創新理論,以中國的具體國情為出發點,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賦能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能為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提供豐富的精神涵養,而且也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提供強勁力量。

3.2 融入場域:優化提升中醫藥文化自信與自強的評價體系為目標導向

建設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是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環節。在評價理念方面,有必要從單一評價走向多元評價。中醫藥院校需要綜合考察哲學社會學科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等方面的整體進展和實質貢獻,以振興發展中醫藥為目標,夯實中醫藥文化自信的基石。在評價方法方面,多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利用中醫的辯證思維探索更符合發展、更貼近實際的方法來判斷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成效。

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例,為更好踐行“四個面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我校堅持引培結合,共建交叉隊伍。一方面,杏林學者科研計劃全過程育才。圍繞學校的戰略布局和學科重點發展方向,堅持以中醫藥為主醫藥健康為補充的方針,修訂實施“杏林學者”學科人才提升計劃,從“青年基金-優青-杰青”全流程鏈條階梯式培育計劃,形成學校人才培養的標準化體系。另一方面,“中醫藥+N”交叉學科融合共進。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呈現出“中醫藥+馬克思主義”“中醫藥+外語”“中醫藥+管理”等交叉學科,未來可能仍然需要跨學科的團隊合作,通過專業互補、強強合作的交叉學科,為科研注入活力,保持健康蓬勃的發展勢頭。二是我校堅持強優補短,搭建科研平臺。我校以四川省首批哲學科學重點實驗室“出土醫學文獻文物保護研究數字實驗室”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整合文、理、工、醫學科優勢資源,排布相關學院和部門的特色建設點位,把握好發展機遇、明晰建設目標、落實建設項目、建好高水平研究團隊。在原有研究基礎上成立“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心”,成功舉辦了“2019年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國際學術會”,增設“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訪學基金”,并與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歷史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等多所科研機構開展緊密的項目合作,共同推進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不斷擴充哲學社會科學影響力。實驗室的建設是學?!半p一流”建設目標任務中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組成。未來,我校將補齊短板構建學?;ヂ摼W+中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校級科研共享平臺建設,打造全國中醫藥院校一流共享平臺;支持二級學院聯合其他科研院所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中醫藥創新平臺。

3.3 聚焦領域:錨定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水平為改革方向

哲學社會科學的動力和活力在于創新[1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對于中醫藥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中醫藥傳承發展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理論創新水平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評判標準之一,加強理論創新水平離不開學科交叉與融合。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主要內容是“中醫藥傳承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有利于傳承創新的政策機制逐步完善,基礎理論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積極進展,多學科融合創新持續推進[17]”。由此可知,中醫藥院校為推進理論創新水平,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必須要在“新醫科”建設的指引下,逐步形成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

例如,成都中醫藥大學堅持面向未來,提升創新水平。第一,增強基礎理論工作的“吸引力”。我校推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擴大了經典理論在人文社科領域中的應用,從早期的豐富教學內容和提升教學質量,擴大到基礎理論研究、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依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四川中醫藥文化協同發展研究中心、四川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中醫藥文化與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等社科基地設置人文社科專項基金,以激發教師積極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構筑人文社科學術高地。第二,提升人才梯度建設的“凝聚力”。一方面,在人才引進上,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例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人才梯度建設,以戰略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優秀杰出學者、卓越青年人才等有區分度地設置人才聘用歸屬。我校則為加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引進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即時快招”常態化招聘,柔性引進名師大家,即針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實施“特區”政策。另一方面,在崗位區分上,我校部分二級學院賦予教師自主選擇權,按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分型分級開展實行復合型評價,依據教學最低要求與科研最低要求設置崗位,從而激發教師隊伍潛能,有效緩解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重頭銜輕教學的現狀問題。第三,強化社科創新突破的“發展力”。首先,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在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在學理性層面可以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理論研究兩個方面?!疤摗敝饕獜娬{理論層面的高度,而“實”則是主要強調實踐層面的深度。其次,處理好“快”與“慢”的關系。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坐以待斃。通過理論積淀的積累,才能夠有長足的突破,學術的創新也是在不斷地積累與突破中產生的。最后,處理好“內”與“外”的關系。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內沿就是把握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同時在不斷的外展中,總結出可供持續發展的中醫藥文化的當代價值。正是在處理好以上關系后,我校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發展戰略”,聯合英國基爾大學創辦非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進一步為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交叉學科教育與研究提供創新精進的突破點。

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創新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要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搭建交叉融合研究場景,秉承中醫根脈,通過學科交叉,加強思維創新,突出研究模式創新,構建新的研究范式。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向與建設布局,需高度貫徹落實國家“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要求,要凝練好研究方向與研究重點,不斷推進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創新發展,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理論支撐。

4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的相關論述,是新時代中醫藥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總方向、總遵循。一方面,進入新發展階段,成都中醫藥大學等中醫藥院校的“雙一流”基礎性建設必須支持醫教協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更新發展觀念,注重創新引領,著力解決社科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激發社科人才創新活力。另一方面,中醫藥院校的“雙一流”高質量發展需要探索創新中國特色的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智能醫學的科技優勢,著力以數字賦能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方法創新和管理服務創新。最終,努力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體系和話語體系,努力建設成為國際重要的中醫藥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群,努力推進中醫藥學實現更高質量的傳承創新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打造衛生健康領域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雙一流社會科學哲學
《云南社會科學》征稿征訂啟事
《河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喜報
菱的哲學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數學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社會科學總論
晾衣哲學
幽默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