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做好新時期寧夏洪水災害防御工作探討

2024-03-15 16:36文志強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2期
關鍵詞:山洪防洪寧夏

文志強

(寧夏水旱災害防御中心,銀川 750000)

1 洪水災害發生特點分析

洪水災害是對寧夏社會經濟發展有嚴重影響的自然災害之一。自1949 年以來,寧夏共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10 次,其中,黃河有3 次,發生時間分別為1964 年、1967 年、1981 年;賀蘭山東麓共發生7 次,發生時間分別為1955 年8 月21 日、1975 年8 月5 日、1984 年8 月1 日、1998 年5 月20 日、2006年7 月13~15 日、2016 年8 月21 日、2018 年7 月1 日。為了更好地應對寧夏洪水災害,對其發生特點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從氣候因素、地理條件、災害類型和影響程度4個方面分析研究洪水、災害的特點。

1)洪水災害的發生與氣候因素密切相關。氣候是洪水災害發生的基礎條件之一,降水是影響災害發生的主要氣候因素。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黃河上游地區,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9 mm,降水多集中在6~9 月,占全年總量的60%~80%。由于降水集中,導致河(溝)水量增加迅速,水位上漲迅猛,造成農田淹沒、房屋倒塌、基礎設施毀壞,甚至人員傷亡。

2)地理條件對洪水災害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地理條件包括地形、土壤類型、植被覆蓋等因素。在地形方面,山區的陡坡和溝壑加劇了洪水災害的發生風險。土壤類型和植被覆蓋對水旱災害的影響也十分顯著。良好的土壤保水能力和植被覆蓋率可以減緩降水的徑流速度,有利于防止洪澇災害的發生。相反,貧瘠的土壤和大面積的植被破壞會增加土壤侵蝕和干旱的風險。例如,賀蘭山和六盤山,山勢都很陡峭,但因植被覆蓋不同,植被稀疏的賀蘭山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30 mm,遠小于植被茂密的六盤山涇源縣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40 mm。從近70 年的洪水災害統計來看,賀蘭山東麓發生洪水災害的頻率遠大于六盤山區,賀蘭山東麓共發生大的山洪災害共計7次,而六盤山區統計數為0。由此可見,賀蘭山東麓是寧夏山洪易發、頻發、多發地區,也是寧夏洪水防御的重點地區。從而也說明,地理條件對洪水災害的影響。

3)寧夏洪水災害主要為黃河洪水災害和山洪災害。黃河洪水災害,是由于黃河上游或寧夏境內降水引起黃河水位迅猛上漲而造成的洪水災害。山洪災害是指某一流域降水引起山洪溝水位上漲造成的災害。黃河洪水災害與山洪災害比較而言,黃河洪水可預見,洪水歷時長,水量大,影響范圍廣;山洪難預見,洪水歷史短,洪水量小,沖擊力強,危害大。

4)洪水災害對人類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都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農業方面,洪水災害會造成農田淹沒和莊稼受損,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歉收,嚴重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民生計。在城市方面,洪水會引發城市內澇、房屋倒塌和基礎設施破壞,威脅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此外,洪水災害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破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例如,1949 年以來寧夏最大的兩次洪水災害:1981 年黃河發生50 年一遇大洪水,造成農田淹沒約58.13 km2(8.72 萬畝),房屋4 500 間,倒塌房屋1 200 間;2006 年7 月13~15 日,賀蘭山東麓青銅峽市以北全段降大暴雨,引發永寧縣榆樹溝以北全段12 條溝道產生洪水,造成19.46 萬人受災,2 人遇難,轉移安置災民5 574 人,倒塌房屋6 978 間,農作物受災281.4 km2(42.21 萬畝),其中絕產約82.07 km2(12.31 萬畝),堤防沖 毀155 處,88.2 km,沖毀干支渠4.3 km,以及其他水利設施、建筑物1 947 座,6 條鐵路與公路中斷。由此可見,山洪災害的危害之大。

2 洪水防御體系分析

2.1 防洪工程體系建設

通過幾十年的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建成了黃河寧夏段標準化堤防416 km,治理河灣84 處,建設壩垛1 438 道、護岸工程120 km,治理長度230 km;治理清水河314 km;治理苦水河102 km,治理中小河流75 條,治理河長2 671 km,建設水庫329 座,總庫容25.31 億m3。這些工程提升了區域防洪標準,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有效遏制了河岸沖刷,減少了洪水對低洼地區的侵襲,明顯改善了河流水環境、水生態,提高了洪水資源利用。經過多年治理,全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至1.55 萬km2,占國土面積的23.40%;森林面積達到5 129 km2(769.35 萬畝),覆蓋率為9.88%;濕地面積為272 萬畝,增加了地表的水源蓄積能力,改善了水循環過程,減少了洪水災害的發生。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工業園區面積不斷擴大,局地還未建設防洪工程,部分工程防洪標準不能滿足防洪需求,還存在弱項和短板等問題。同時還存在生態環境稟賦不高,生態環境脆弱,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等問題。

2.2 預測與預警體系建設

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是水旱災害預測與預警工作的基礎。在降雨前,通過3 個國家天氣雷達站、2 個國家氣象衛星地面站、1 個國家高空氣象觀測站等組成的氣象災害監測網,利用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傳輸的數據,分析研判降雨的范圍和強度,預判哪些流域可能發生洪水,從而大幅延長洪水預報的預見期。在降雨后,利用3 個國家基準氣候站、9 個國家基本氣象站、102 個國家氣象觀測站,861 個省級氣象觀測站,以及1 196 處自動雨量監測點,聯合黃河、清水河、苦水河,以及重點中小河流、山洪溝和水庫建成的925 處河道遠傳紅外線水位等觀測儀器,實時監測降水量、水位等數據,結合土壤飽和度及地面植被等因素,預判洪水發生的時段和量級,為精準地監測預報提供數據支撐。近年來,大部分省級氣象站、自動雨量、水位計超時限服役,故障率高,維修量大,急需更新換代,提升預報預警準確率。

2.3 防洪應急響應保障能力建設

寧夏十分注重防洪應急響應能力建設,全區分級建成了應急保障能力體系。自治區及5 市22 個縣(區、市)均制訂了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和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明確了工作體系和各部門的職責、防洪應急響應級別和啟動終止、善后工作等。各級建成水旱災害防御物資倉庫28 座,儲備4 000余萬元防洪搶險物資;物資落實搶險救援隊40 支共340 余人,28 個水旱災害防御搶險專家組。329 座水庫制訂了防汛應急搶險預案,311 個山洪災害風險點均制訂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確保了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和及時搶險救援。同時,每年對水旱災害防御工作人員、水庫的“三個責任人”、山洪災害風險點責任人等進行應急演練和培訓,各縣(區、市)每年開展水旱災害防御演練一次,水庫、淤地壩等專項演練不少于1 次,有效提高了各級水旱災害防御工作人員及水庫管理者的業務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但是各地專項預案還存在著實操性差、針對性不強、搶險隊伍與預案的契合度不高、實戰能力差、搶險救援手段比較落后,以及沒有有效利用現代化工具搶險,搶險物資比較單一等問題。

2.4 宣傳

洪水防御宣傳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級各部門結合水周、全國防災減災日,時常利用寧夏電視臺公共頻道、經濟頻道、寧夏氣象官方微信公眾號播放山洪防御宣傳短等新聞媒體全面宣傳防洪知識。每次洪水宣傳貫穿于整個過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覆蓋。每次洪水來臨前宣傳洪水實時動態,安排部署,洪水過程中跟進報道洪水災害影響范圍,救援搶險動態;洪水災害后總結經驗。每年在片500 余次,編寫簡報、信息100 多期,發送短信4 萬余條,提升了公眾防災避災意識[1]。

3 高質量做好新時期洪水災害防御工作的戰略部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做好防洪各項準備工作是確保防洪工作取得勝利的關鍵。為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滿足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

3.1 充分利用防洪措施,減輕洪水危害

加大對防洪體系的調查研究,對于水庫、堤防、水閘等防洪工程要定期開展評估。對于不能滿足現狀需求的防洪工程該提標的提標,該改造的改造;對于城市擴張區、新建工業園區等區域要及時完善防洪工程體系,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充分利用水庫調蓄能力,提高抗洪能力。根據降雨及上游來水情況提前預泄騰出防洪庫容,充分發揮水庫攔洪、削峰、錯峰作用,減輕河道泄洪壓力。

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抗洪能力。要按照既定目標積極開展水土保持、造林、濕地保護等措施,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水源涵養,減少水土流失,減少洪水災害的發生和影響。為保障沿河兩岸人民安居樂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3.2 提升預報預警能力,提高防御洪水水平

寧夏要制訂科學實施方案,有序更新氣象、水文監測、預警設施,充分利用衛星雷達、無人機、機器人等新技術完成預測和監測,將監測數據傳輸到中心數據庫,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會商研判洪水發生的時間、量級、危害范圍,提前做好防洪措施,及時、準確、多渠道發布預警信息,確保信息能夠快速傳達到關鍵人員和受災區域通知相關部門和公眾采取應急措施,減輕或減少洪水災害的發生。

3.3 及時完成隱患整改,確保工程運行安全

在工程運行期間,要日將常檢查、專項檢查和特別檢查相結合,利用無人機、紅外觀測儀等先進儀器開展巡查檢查工作,及時排查出安全隱患,科學制訂風險隱患整改方案,及時組織整改。在汛期要保證搶險隊伍、專家組處于激活狀態,一旦發現險情,要立即利用新技術、新技能開展搶修搶護工作,做到搶早、搶小、搶住,確保工程正常運行。

3.4 加強社會救援力量,減輕洪水危害。

通過建立健全的社會應急體系和救援機制,能夠有效應對突發的洪水災害,迅速展開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1)協調統一行動,確保救援有序開展。各社會救援隊伍和志愿者應在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下各執其事,利用機器人進行災區勘察和搜救,減少人員風險;確保資源的合理調度和協同作戰,以及搶險救援工作有序順利開展。(2)加強信息管理,保障信息暢通。指揮部應及時掌握災害情況,調整搶險救援策略;時發布信息,便于群眾了解掌握洪水災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謠言發生。(3)加強救助,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各級政府應加強救援隊伍建設,利用更先進、更適應災害環境的裝備,提高救援行動的效果和響應速度,及時展開救助工作,提供緊急救援、醫療救治、生活安置等援助。同時,要組織受災地區的恢復重建工作,修復受損的基礎設施、房屋和生產設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4 結語

在新時期,面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壓力,洪水災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顯現。相關人員需要在災害監測與預警方面不斷創新,提高預測精準度和及時性;在防御工程建設方面,注重工程質量和可持續性,確保防御體系牢固可靠;在社會應急響應與救援方面,健全應急機制,提升救援能力和效率。

猜你喜歡
山洪防洪寧夏
快速組裝防洪擋水墻裝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傳(防洪進行時)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澇保護統計匯總表(本年達到)
優雅地表達
寧夏
寧夏煤電博弈
寧夏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險自救
湖北省山洪溝治理思路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