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的孩子們在想什么

2024-03-15 05:32陳尚君
讀者 2024年6期
關鍵詞:押韻敦煌孩子

陳尚君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边@首《詠鵝》,相傳為駱賓王七歲時所作,今日幾乎是家喻戶曉,老少成誦了??上Я粝碌南嚓P記載太少,無法還原詩人真實的少年生活,更不知道他接受過什么教育,有過什么人生理想,為什么寫這首詩。類似的少年詩人,已知的有十多位,才情與作品稍顯零亂。幸運的是,近代以來,在絲綢之路要道上的敦煌藏經洞,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的古墓群,在湖南長沙城北望城鎮的唐代窯址,發現了大量唐代孩子的習字雜鈔,有寫經尾題、瓷器題詩,乃至一些隨意的涂鴉,其中的許多文字都保存了那時孩子們的真實想法。更令人驚訝的是,從漠北到江南,地域如此廣闊,但其中許多作品有大量雷同,令人不能不驚訝于文化傳播的廣泛普及。

感念父母之恩,是人子的天性。玉九一有詩云:“由由天上云,父母生我身。少來學里坐,今日得成人?!弊M學堂的孩子,有長大的感覺,老師再將父母養育之恩告之,孩子感受更真切。此詩從天上的云起興,將“父母生我身”加以強調。后兩句平淡之中充滿深情,就如同近代教材“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般含蓄雋永。此詩也有幾個文本,如伯三五三四寫于《論語集解》卷四末,有題記:“亥年四月七日孟郎郎寫記了?!敝袊鴷瓴貜堊谥畬懕臼稹肮镂茨暧腊菜聦W士郎張宗之書記之耳”。后者首句作“云云天上去”,末句作“長大得成人”,應該是流行很廣的一首詩。

從現存敦煌大量佛經來看,很多出于學郎的手筆,內容大量重復,顯然不是出于傳播或保存文獻的目的,很可能是將寫經作為禮佛的功德或敬佛的物品,這么說來,所抄的經文也就具有商品的價值。伯二九四七云:“書后有殘紙,不可別將歸。雖然無手筆,且作五言詩?!彼麄兂瓡?、抄經,顯然受雇于人。書抄完了,紙還有剩余,東西是別人家的,不能帶走,但可以用這些紙寫詩??!一些學郎詩就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學郎們抄經時的心情似乎并不愉快,如這一首:“可憐學生郎,每日畫一張??磿鸲热?,淚落數千行?!边@位的任務似乎是畫佛像,也看書,不知何以痛苦如此,乃至淚落千行,僅僅畫像或看書,似乎都不至于如此啊。另一位則講得很明白:“寫書今日了,因何不送錢。誰家無賴漢,回面不相看?!睂憰菫榱藫Q錢,辛辛苦苦寫完,為什么還不給錢?后兩句罵得很重,怎么可以這么無賴呢?我給你做事,你居然連一個好臉色都不給我,太不像話了。能賺多少錢呢?另有答案:“今日寫書了,合有五升米。高貸不可得,還是自身災?!痹穑骸柏懨魑迥辏?19年)己卯歲四月十一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學仕郎安友盛寫記?!痹姾芸赡苁前灿咽⑺?,詩的水平并不高,似乎他連押韻的技能都沒有掌握,但他的心情是輕松而愉快的。書終于寫完了,按照先前的承諾,應該可以得到五升米,這夠家人生活一段時間了。他的想法是跳躍式的,因為有了這五升米,可以不用借高利貸了。高利貸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危機,但債務繁重,最后還是自己的災害。平靜之中,可以體會到他的歡悅。

學郎們平時總免不了互相取笑,彼此編綽號,取別名。那算是輕的,他們學了幾首詩,當然要用來互相調侃,嚴重一些就是謾罵了。

“沙彌天生道理多,人名不得奈人何。從頭至尾沒閑姓,忽若學字不得者。打你沙彌頭腦破?!?/p>

學郎在寺廟掛單,就是小沙彌,總覺得敦煌的孩子也如今日南傳佛教的僧人一樣,少年時期會在寺廟中度過一段時間,所以罵學郎、罵沙彌,其實是一回事。

作者沒有留下自己的年齡,也沒有留下事由,可能是年輕的學郎所作,因為這些詩的內容都任意胡鬧,罵人也不留分寸,略知押韻就率意???,更接近未成年人的口氣。即便自勵,也可以很隨意,如:“青青河邊草,游如水舄舄。男如不學問,爾若一頭驢?!边@首詩在敦煌遺書里出現過很多次,首句可以追溯到《古詩十九首》,接寫魚游水中也還連貫,第三句講出大道理,男子應該讀書講學問啊,如果不這樣,還真不如一頭驢!末句畫風大變,又不押韻,但孩子肯定喜歡這樣的比喻,更喜歡以這樣的比喻來互相攻擊,其中有無限的樂趣。

讀罷以上的文字,一定會有所困惑:這些是唐詩嗎?今日家喻戶曉的那些唐詩,那時候有人讀嗎?這些學郎詩,思想平庸,藝術粗糙,都是一些最家常、最世俗的想法,有什么好呢?

應該說明的是,唐詩的民間傳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什么是最好的作品,各個時代的看法不同,就算在唐代,文化發達地區高度掌握文化的人群,與邊地的一般民眾,顯然會有很大不同。敦煌的學郎,以及教授他們的老師,大概就是這樣的水平。他們的閱讀范圍并不太廣,他們的生活目標世俗且平常,他們的喜怒哀樂,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這是他們的局限,但也正是這一點最特殊而可貴。

我們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普通民眾的所思所慮,看到他們的文化追求以及達到的程度。他們可能是偉大時代的落伍者,也可能是任何時代在基層生活的普通人。因為有這些平常的作品,再讀那些大詩人的經典,我們可以感受到同一個時代的作品可以如此立體而多元,豐富而日常。

(西江月摘自鳳凰出版社《詩唱大唐》一書,本刊節選,邱 炯圖)

猜你喜歡
押韻敦煌孩子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押韻押出韻味兒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麗的敦煌
絕世敦煌
我給小雞起名字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