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信息行為研究:基本特征、主題范疇與展望*

2024-03-15 08:01吳雨靜
醫學信息學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公眾微信文獻

趙 燁 陳 輝 鄒 聰 吳雨靜

(1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 合肥 230032 2安徽醫科大學醫學文獻信息研究所 合肥 230032)

1 引言

隨著兼具傳播和互動屬性的社交媒體成為用戶獲取和傳播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社交媒體情境下的健康信息行為研究日益成為關注熱點[1]。不同類型社交媒體平臺在功能和受眾上兼具共通性和差異性,而媒介特點已被證明是影響用戶健康信息行為的重要外驅因素[2]。微信作為我國移動互聯網時代極具代表意義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在傳播力、影響力、覆蓋面、功能性、易用性等方面均具有優勢。微信中的健康信息既存在于以弱關系為主導的公眾號,又存在于以強關系為紐帶的朋友圈、微信群。用戶不僅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等功能獲取、咨詢、分享健康信息,還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獲取、購買健康服務。社交媒體平臺的共通性為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研究提供了指導和借鑒,而社交媒體平臺內部的差異性使單獨針對微信平臺的研究更具實用價值。通過文獻調研,發現當前研究缺乏單獨針對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的全面總結,以及對社交媒體情境下健康信息行為全過程的系統梳理,本研究基于系統的文獻調研,運用文獻統計法、內容分析法提煉與總結微信平臺用戶健康信息行為研究的基本特征、主題范疇,在文獻述評基礎上,討論當前不足,提出未來展望。

2 資料與方法

選取SCIE、SSCI、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網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采用中文檢索式“(微信 OR 朋友圈 OR 公眾號) AND(健康OR醫療OR保健OR 醫學OR衛生)AND行為”、英文檢索式“Wechat* AND(health OR medical OR dietary OR healthcare) AND behavio*”開展文獻調研(檢索時間為2022年12月13日)。經過去重、篩選并結合引文追溯法,最終納入分析文獻64 篇,其中中文文獻49篇,英文文獻15篇。

3 文獻基本特征

3.1 年度發文趨勢

2013年初微信團隊宣布該程序成為全球下載量和用戶量最多的通信軟件,2016年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信息行為研究陸續發表,2018年后研究熱度攀升,2019—2021年發文量占比超71%,見圖1。

圖1 相關文獻發表數量時間趨勢

3.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50篇,78.1%)和訪談法(24篇,37.5%)應用最為廣泛,內容分析法(6篇)、案例分析法(5篇)、文本分析法(3篇)也得到一定運用,18篇文獻綜合使用兩種及以上研究方法。

3.3 研究對象

在研究群體選擇方面,共有21篇文獻限定微信用戶群體,限定條件包括年齡、職業、患病情況等基本人口學特征。在數字化和老齡化背景下,老年微信用戶的健康信息行為成為學者關注焦點(15篇)。在微信功能選擇方面,20篇文獻以醫療健康類公眾號為研究對象,針對微信朋友圈(4篇)[3-6]、微信群(1篇)[7]和小程序(2篇)[8-9]的研究較少。

4 健康信息行為研究主題范疇

在線健康信息行為是指個體受健康意識驅動,利用互聯網查尋、獲取健康信息,進而分類、評估及利用以滿足自身或他人健康信息需求的一系列信息行為[10]。健康信息行為內涵豐富,涵蓋多個行為階段。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由兩名課題組成員以納入文獻中信息行為的定義和測量標準為基礎,以現有行為分類為借鑒,各自對文獻主題進行提取及分類,意見不一致時,由課題組成員集體討論決定。最終將微信用戶健康信息行為研究主題歸納為健康信息使用行為、健康信息采納行為、健康信息傳播行為和持續使用行為4個范疇。

4.1 健康信息使用行為

4.1.1 使用意愿 本研究將使用意愿定義為個人對使用微信各項功能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觀意愿。研究顯示老年人使用意愿處于較高水平,文化程度越高,使用意愿越強[11]。使用意愿反映用戶對微信平臺健康信息的需求、態度及使用意向,是用戶實際利用微信獲取健康信息的重要前提,在其他健康信息行為影響因素探究中常被引入作為中介變量。如王曉琪等[12]研究證明使用意愿對健康類微信公眾號使用頻率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作用;何美幸[13]采用案例分析法對某醫院微信公眾號開展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意愿對使用行為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4.1.2 關注行為 關注行為強調用戶對微信平臺健康信息的關注程度,包括健康信息瀏覽行為、閱讀行為、微信公眾號關注行為、與健康相關微信小程序的使用行為等。王曉琪等[12]和呂亞蘭等[14]研究顯示調查對象對健康類微信公眾號的使用率分別達到83.39%和85.7%,由此可見用戶已普遍接受以微信公眾號為媒介的健康信息傳播形式?,F有研究在普遍探索公眾號關注行為影響因素之外,也注意到微信健康信息使用對用戶認知情緒和健康行為的后續影響,呈現出因果并重的研究特征。如束曉舒[15]、褚鑫鑫[16]研究證實微信使用與大學生健康信息的信任度、個體健康行為之間存在關聯。

4.1.3 搜尋行為 本研究中的健康信息搜尋行為指用戶為滿足特定的健康需求,通過微信搜索有關健康知識或信息的行為過程,強調信息獲取的目的性、主動性,屬于積極視角的健康信息使用行為,與無預期情境下的信息偶遇、信息瀏覽行為存在差異[17]。徐杰杰等[18]采用扎根理論分析慢性病患者微信平臺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動機、來源、模式及影響因素;Yang Q H等[19]基于感知風險態度模型探索微信霧霾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前因和行為結果。目前該領域文獻發表數量較少,且缺乏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信息搜尋策略的分析和實驗性研究。

4.2 健康信息采納行為

本研究中的健康信息采納行為指用戶通過微信平臺獲取健康信息后,判斷、認同、接受并采用健康知識的行為過程,強調的是用戶對微信平臺健康信息吸收內化的結果和后續影響。微信已成為用戶獲取健康信息的重要來源,如何提高健康信息傳播效果和實現健康促進成為當務之急。當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健康信息采納行為影響因素的探討,“銀發人群”成為主要研究對象[20-21]。部分學者分析微信用戶采納行為的內容偏好、類型和策略,如王蔚[22]發現老年群體對微信中飲食和運動類健康信息采納程度較高,而對保健品和用藥決策信息采納程度偏低,這是老年用戶運用低成本采納或避免策略的具體表現。孫世偉[22]將健康類微信公眾號用戶行為歸納為甄別行為、學習行為、消費行為和社交行為。甄別行為是其他采納行為的前提和必要步驟,健康信息甄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用戶能否作出合理健康決策。但李儒銀等[23]研究發現部分微信用戶基于對認證公眾號的高度信任會省略信息甄別環節,直接采納公眾號發布的健康信息,這對微信平臺的審核機制與內容生產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4.3 健康信息傳播行為

本研究中的健康信息傳播行為指用戶利用微信平臺的點贊、轉發、評論、發布等功能分享、擴散所獲取的健康信息。社交媒體的點贊、評論、轉發功能兼具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特點,既能促進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弱關系網絡下的健康知識普及,又能強化以朋友圈、微信群為代表的強關系網絡下的社交聯系與人際傳播。張恩惠[24]、張磊[25]均從轉發、評論、點贊3個方面對微信平臺用戶健康信息行為及影響因素展開研究;Wang W等[26]研究發現健康信息分享已成為老年微信用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轉發、咨詢、回復、發布,其中信息轉發行為最為常見,而回復、發布較少,這與當前該主題范疇的研究現狀相吻合。受健康信息特殊性所限,網絡健康信息傳播更依賴于信息轉發而非信息發布,學者在微信健康信息轉發意愿及行為影響因素探究方面取得豐富成果,如金曉玲等[6]基于轉發者內在動機視角,發現信息的社會特征、情緒特征和功能特征均對健康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傳播具有顯著積極影響;張坤[3]基于扎根理論,從健康信息發布方、平臺運營方和用戶方3個范疇出發構建微信朋友圈用戶健康信息轉發行為形成的概念模型。計劃行為理論、使用與滿足理論[27-29]被廣泛應用于傳播行為影響因素探究中。

4.4 持續使用行為

本研究中的持續使用行為指用戶在利用微信平臺瀏覽、搜尋、采納、分享健康信息后,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仍然愿意繼續使用該平臺的意愿或行為,包括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關注行為、對微信群的持續參與行為、對朋友圈及小程序的持續使用行為等。從平臺方角度看,促進用戶持續使用行為是增強用戶黏性、實現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從健康信息傳播效果角度看,持續使用也是促進用戶健康認知提升和健康行為改變的重要前提。Xu L等[30]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績效期望、享樂動機、社會影響、威脅評價正向影響中老年養生類公眾號持續使用意愿,并證明績效期望的中介作用;劉冠君[7]通過分析醫療微信群用戶的客觀行為數據,發現尋求信息支持、用戶在會話網絡中的位置是影響用戶持續參與的重要因素,而尋求情感支持卻反向增加用戶的退出風險。目前微信平臺持續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已得到學者的關注,但相關研究尚不充分。多項研究將持續使用行為作為使用行為、采納行為的一個測量條目,未對持續使用行為進行單獨分析。

5 展望

5.1 豐富研究方法,增強數據多樣性

已有研究多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獲取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數據,存在著總體樣本量較小、客觀行為數據欠缺等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一方面應充分利用網絡爬蟲技術、公開數據集,拓寬數據來源渠道,加強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實驗研究法、經驗取樣法,收集實時、動態且客觀的行為過程數據,探尋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的因果規律。多種研究方法的融合,主客觀數據的綜合分析,有助于深刻把握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的復雜性、連續性和動態性。

5.2 細分研究對象,挖掘健康信息行為差異性

在用戶群體選擇方面,已有研究呈現出通用性、概括性的特點,用戶細分度不足,分類標準較為單一,多為基于年齡的群體劃分,而職業、性別、學歷、健康狀況等人口學特征較少被列入細分標準,且缺乏基于個人偏好、既往經驗、性格等個人屬性因素的劃分。在微信功能選擇方面,以弱關系為主導的微信公眾號成為當前研究重點,而以強關系為紐帶的朋友圈、微信群卻未引起足夠的關注。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發展,微信健康類小程序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操作簡單、社交性強,且與健康類App的功能相似。微信健康類小程序能否替代健康類App?二者用戶的健康信息行為發生機制、行為特點是否存在差異?這些問題均值得進一步探討。在未來的研究中須進一步細分研究群體和微信平臺功能,對比不同功能情境下特殊用戶群體健康信息行為差異,為改善微信平臺健康信息服務提供針對性的指導,為微信用戶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提升個人健康水平提供精準化的引導。

5.3 厘清主題內涵及外延,提升行為研究系統性

已有研究對于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的命名、定義、測量均缺乏統一標準,如對于健康信息吸收與內化過程存在信息接受行為、信息參與行為、信息采納行為等多種表達方式。信息行為的連貫性和過程性使人為劃分的各類行為之間邊界較為模糊,存在復雜的交叉關系。此外,研究主題和研究方向過于集中,現有研究聚焦于健康信息采納行為、傳播行為兩大主題,缺乏對搜尋行為、持續使用行為以及不使用行為、健康信息評價等主題范疇的探索;而在信息行為機制研究中,集中于前因,即影響因素的探究,忽略了后效,即健康信息行為后續影響的研究。在未來研究中應實證與理論并重,厘清健康信息行為內涵和外延,理順健康信息行為在微信平臺的研究鏈條,加強對健康信息行為作用效果、內在聯系、完整機制和連貫過程的探索,加強媒介視角下健康信息行為差異性研究,提升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6 結語

本研究系統搜集國內外發表的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信息行為研究文獻,運用內容分析法,揭示文獻年度發表趨勢,總結常用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對象,歸納出該領域4大研究主題范疇:健康信息使用行為、健康信息采納行為、健康信息傳播行為和持續使用行為,并從豐富研究方法、細分研究對象、厘清主題內涵及外延3個視角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本研究為微信平臺健康信息行為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指引,但也存在缺少國內外同類型及不同類型社交媒體健康信息行為差異性對比、缺少理論模型與影響因素分析等不足,未來可通過拓展文獻來源、使用元分析方法等加強文獻分析的廣度與深度。

利益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公眾微信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微信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