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博物館社會教育探析

2024-03-16 11:13楊真真
東方收藏 2024年1期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洛陽地區博物館社會教育數字賦能前景廣闊。借助數字化技術,博物館積極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示形態,助力洛陽地區博物館社會教育發展新形態,使之呈現出全民性、共享性、探索式、智能化等新特征。針對當前的趨勢和特點,應著重加強數字賦能展示利用助力社會教育方面的工作,實現博物館教育無邊界的目的。文章圍繞“絲路華光——敦煌、云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虛擬展覽的做法,對數字賦能背景下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發展進行論述。博物館工作人員只有充分利用數字賦能的優勢,才能不斷推動洛陽地區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發展和完善,為實現虛擬展覽助力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共享奠定基礎。

關鍵詞:博物館社會教育;數字展覽;教育共享

2021年5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1],意見指出:“到2035年,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為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022年8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公布了博物館的新定義,強調“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向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館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博物館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并在社區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辈┪镳^作為提供和傳播教育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對廣大民眾實施教育的重要職責,社會教育逐漸發展成為其重要功能之一。

在數字賦能背景下,文旅融合發展速度加快,我國博物館社會教育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數字化技術與博物館相結合,最大限度發揮其在博物館社會教育中的優勢。趙卓認為:“在‘互聯網+技術環境下,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博物館展覽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博物館展覽形態也不斷創新發展?!盵2]趙娟提出:“社會教育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教育方面博物館應立足高質量的陳列展覽,不斷開發創新教育項目,力求辦出更好的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盵3]因此,本文將圍繞“絲路華光——敦煌、云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以下簡稱“絲路華光”聯展),對數字賦能背景下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發展進行論述。

一、博物館社會教育

在數字賦能背景下,數字博物館和虛擬展覽在博物館社會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下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方式。博物館工作人員要從根本上認識到社會發展的這一必然趨勢,加快構建數字博物館,借助數字化技術助力虛擬展覽提升,讓觀眾隨時隨地便捷地參觀博物館,對社會教育產生豐富的認知。

(一)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辈┪镳^面向大眾開放,研究、教育、欣賞是其主要目的,與博物館相關的一系列社會教育活動均可稱為博物館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主體,博物館發揮著教育和服務人民的作用。博物館具有海量的文物資源,陳展主題多樣,作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續,其如今已成為社會教育的重要活動場所。博物館從事社會教育活動的方式主要包括陳列講解、流動展覽和地面互動投影系統、墻面互動投影系統、桌面互動投影系統等,這些技術的運用,豐富了博物館陳展技術的形式,發揮了博物館教育系統的職能,吸引了更多青少年的眼球。由于文化的繁榮發展,社會對教育的需求隨之提高,博物館逐漸擴大教育服務的內容,使其自身的教育活動方式更加多樣化。此外,為了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博物館在教育工作實踐中積極開展適合青少年的教育活動,從而讓廣大青少年愛上這些活動,繼而產生強烈反響,最終達到教育與服務的目的。

(二)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特點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博物館也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我國博物館教育事業產生巨大變革,博物館社會教育呈現出全民性、終身性、實物體驗性、探索式、寓教于樂、智能化等特點。對于這些新特點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博物館教育發展趨勢的了解,把握新趨勢的發展方向,以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讓廣大民眾從中受益。

盡管我國博物館對于智能化的運用起步較晚,但是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還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在智能化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部分展示已經具有國際先進水準。智能化在陳列展覽中的運用主要分為在實體展覽中的運用、虛擬展覽中的運用以及移動終端的應用,如現實增強技術(簡稱AR)、多點觸控技術、投影技術、幻影成像技術、二維碼、App等。

二、“絲路華光”聯展的實踐

2016年,洛陽博物館啟動數字化工作,經過數年的建設和發展,博物館從最初的大屏幕、“河洛之光”數字館實體館,到如今的微信公眾號“數字洛博”的建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皵底致宀碧摂M展覽的數字化運用,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進行游覽體驗。在其保留下來的特色臨時展覽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絲路華光”聯展,利用數字化技術制作成全景漫游的展廳,把實體展覽的原貌完全復制到網絡上,豐富展廳表現形式,展現游覽場景,極大地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參觀需求。

(一)“絲路華光”聯展概況

“數字洛博”的欄目設置,分為常設展覽、臨時展覽、洛博外展、虛擬展覽、外展推介等,“絲路華光”聯展便是虛擬展覽之一。作為龍門石窟申遺成功2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絲路華光”聯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旨在通過對石窟文化藝術的多種形式展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多、更廣泛地走遍國內、走向海外,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文化自信,成為促進國際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使者。

“絲路華光”聯展由“鳴沙圣跡?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岡”“中原明珠? 泱泱龍門”三大版塊組成,對敦煌、云岡、龍門三大石窟精美的雕塑藝術、宏大的建設規模、深厚的歷史文化和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進行展示,通過3D打印、VR等數字化技術,將三大石窟的標志性窟龕和造像“搬進”展覽大廳(圖1)。該展覽從2020年10月18日持續至2021年1月18日,展期3個月,展覽結束后觀眾還可以通過“數字洛博”實現足不出戶逛“絲路華光”聯展。

(二)數字賦能“絲路華光”聯展

洛陽市不僅在博物館藏品管理系統數字化領域走在了河南地區前列,國有博物館已完成基礎云平臺建設工作,而且洛陽市文物局積極探索嘗試新技術,統籌推進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以及文物藏品系統和管理系統的數字化,實現文物展示利用方式的融合創新,推動博物館數字化建設,讓觀眾親近歷史、了解洛陽文化。

“絲路華光”聯展在制作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加入了全新的展示方式,豐富了展覽形式,實現了展廳的全景漫游,可以360°觀看展廳(圖2)。展廳實現靜態展示,觀眾既可以自主地選擇觀看的內容和角度,還可以雙擊屏幕放大細節,仔細清楚地觀看展廳里的每一件展品。當然,觀眾也可以選擇任意展廳進行觀看,實現與線下真實展廳同樣的參觀效果。

三、數字賦能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探索

2021年3月1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了2021年全國博物館名錄,共有6183家博物館信息公布。[4]其中,河南省有384家,占比6.2%。近年來,河南省的博物館數量有了顯著增長,如何在這一快速發展過程當中實現數字賦能與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多元互補,是實現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發展目標亟待解決的問題。博物館展覽以呈現文化現象的方式實現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數字賦能背景下博物館觀眾獲取知識的途徑和習慣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為此,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應著手探索“沉浸式”“體驗式”“參與式”和“交互式”數字技術的介入,從實到虛,直至發展到虛實結合,不斷演化發展。數字賦能博物館社會教育,需要打造沉浸體驗的真實感,必須在設計制作中盡量滿足各類觀眾的參觀需求?!敖z路華光”聯展在沉浸式展區上進行了創新,按照敦煌、云岡、龍門三大石窟進行有序敘事,既保證了展覽的整體性,又讓觀眾有參與性和獲得感。

(一)數字賦能提高展覽的趣味性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以“沉浸式”“體驗式”“參與式”和“交互式”為展覽形式的虛擬展覽日益增多,為觀眾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使他們接受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樣。但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全國各地博物館不斷推出虛擬展覽,時間一長,觀眾難免會對數字博物館產生疲勞,這就需要洛陽地區博物館結合自身特色,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在利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籌劃和提升展覽內涵,既兼備文化和教育功能,也突出寓教于樂的特性,并需要文博工作者認真深入地思考這一問題,在虛擬展覽上辦出特色,為博物館社會教育做好服務。同時進一步深化展覽內涵,盡量避免內容泛化,努力辦出洛陽地區特色,助力“東方博物館之都”建設。

(二)多維協同,拓寬博物館教育手段

單從數字賦能博物館社會教育方面來說,不僅是數字化工具的使用,也將博物館的其他功能包括數字化檔案、藏品數字化管理、虛擬陳列展示、研學旅游等都注入數字化技術,在數字賦能背景下實現博物館既有內涵的進一步拓展。通過數字賦能虛擬展覽,游客可以在線上參觀了解文物,為文物智能體驗提供更多可能。線上虛擬展覽通常以線下實體展覽為核心,輔以講座、講解、研學等形式。其中,研學是學習和旅行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之一,開發兼具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博物館研學課程,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這無疑是實現博物館社會教育向深度轉變的有力創舉。

四、總結

博物館工作人員只有充分利用數字賦能的優勢,才能不斷推動洛陽地區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發展和完善,為推動虛擬展覽成為社會教育共享資源奠定基礎。洛陽地區博物館社會教育前景廣闊,借助數字化技術,博物館數字化將線上和線下巧妙結合進行展示,創新社會教育與現代科技融合,助力洛陽地區博物館社會教育發展新形態,進而實現博物館教育無邊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N].中國文物報,2021-05-28(003).

[2] 趙卓.“互聯網+”時代博物館展覽形態的創新發展[J].中國博物館,2020(04):55-60.

[3]趙娟.辦好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08):100-103.

[4] 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國家文物局關于公布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的通知[Z].2023-03-01.

作者簡介:

楊真真(1991—),女,漢族。西北大學碩士研究生,現為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保護考古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陶質彩繪文物分析、保護研究及博物館的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