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博物館簫韶樂團音樂文物復原與展演探索

2024-03-16 11:39李科石廣闊
東方收藏 2024年1期
關鍵詞:藝術實踐樂器

李科 石廣闊

摘要:2019年,孔子博物館正式成立簫韶樂團。本著對禮樂文化的發掘、整理與推廣,孔子博物館又于2022年設立了禮樂傳習所。文章通過對歷年來出土與館藏音樂文物以復原、展演的方式傳播中國禮樂文化等現象進行研究,并對孔府古樂傳習所的延續、樂器文物的復制、樂譜與樂師服裝的復原及其獲得的成果做出詳細的介紹與闡述,旨在為傳統禮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與經驗借鑒。

關鍵詞:禮樂傳習所;樂器;古譜復原;藝術實踐

一、曲阜古樂傳習歷史探究

“傳習”一詞,源于《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據清代孔繼汾編寫的《闕里文獻考》記載,早在北宋末年,衍圣公孔端友就在闕里孔廟設置孔廟樂學,專門從事傳習祭孔雅樂。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朝廷設立大晟樂府,并頒樂器于闕里廟學,選拔孔家與官宦家俊秀子弟擔任孔廟樂舞傳習,這是對曲阜孔廟雅樂傳習最早的記載。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傳習孔廟雅樂,在公元1374年復建孔府樂學所,規定“在廟肆習樂舞”,按照廩膳生員發放,一體優免本家“二丁”差役的規定。

明代《孔府檔案》記載:明萬歷四十年(1612),孔廟樂學所還通過樂舞考試錄取了樂舞生中文理皆優者參與樂學,在衍圣公樂學處接受正規的樂舞表演培訓。

清順治元年(1644),對衍圣公府仍然襲用明代優待孔廟樂舞生的規定,時任山東巡撫的方大猷題請:“圣廟祭祀額設樂舞二百四十名,選于東平道下五府十三縣俊秀儒童選取。照廩膳生員例一體優免,仍免本家二丁?!蓖?,方大猷題準加“司樂”一員,司孔廟樂舞生,應聽衍圣公府咨部補授。與此同時,衍圣公府奉旨,之后樂學的習率學長以及樂學的各部長等,俱選通曉音律的生員,教傳習孔廟樂舞。

清順治十三年(1656),以因循衍圣公府太常的慣例,招錄了36名樂舞生,以補充樂舞編制的缺額。

清康熙元年(1662),衍圣公府樂學也曾招考過樂舞生。筆者曾親眼目睹過此次招考的錄用批文,如“皇恩崇儒重道之舊典,凡遇名缺,即行選補,今選得濟寧州儒童黃家郅、夏連陛文理通曉、熱耦音律,堪補樂舞名缺”等。

1920年9月8日,據《孔府檔案·七十六代衍圣公夫人陶氏起居日記》記載:“老太太(孔令貽嫡夫人)整理古樂,延聘教員,招生二十余人,在金絲堂設置樂舞講習所,開展樂舞傳習?!睍r隔一年,該日記又見有“老太太整理府內樂器,將琴瑟等一律采購制作新物。添置樂舞生祭服八十四件”的記載。從上述文字記載中可以看出,1920年至1921年間孔廟禮樂傳習的大體概況。

據1921年《孔府檔案》記載,孔府樂學機構正式改名為孔府古樂傳習所,該傳習所設置有樂學長與司樂,負責管理和教學任務,分別下設琴部、絲竹部、佾舞部和歌部。出于教學和排練的需求,孔府古樂傳習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管理制度。

樂舞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古樂文化外,還有必修的文科課程。民國時期的古樂傳習所設置的課程有琴學、瑟學、雅樂、音韻、笛、簫、笙、管、壎、篪、鼓琴、唱歌、音律、古文、經學、書譜、操縵、圖書、詩、考問、實習等二十幾門課程。當時孔府還專門為學員聘請了詹澄秋、胡大元、張允中、王紹瑜、桂頤泰等教師。如今在相關檔案里,還能夠看到當時頒發給詹澄秋的聘書。

二、孔子博物館所藏雅樂器物探究

北宋政和四年(1114),宋徽宗詔劉冼制定新雅樂,同年成立大晟樂府,向全國頒發新雅樂?!渡綎|通志》中載:“政和六年五月,詔遣宣教郎孔若谷,頒賜堂上正聲大樂一副,禮器一副于曲阜闕里。敔一,籈全;編鐘、編磬各一虡,栒虡、崇牙、流蘇等各全;搏拊、鼓、塤、箎、笛、簫、巢笙、和笙、一弦至九弦琴、瑟二,是也?!?/p>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中書省準孔思逮所請,制造登歌樂器,當年十月運至曲阜。明洪武七年(1374),朝廷依例,“用五十六代衍圣孔公言,頒樂器于闕里,鐘磬各一簴,琴十,瑟四,鳳簫、洞簫、塤、篪、笙、笛各四,搏拊二,柷、敔、麾各一?!?/p>

明正德辛未年(1511),農民起義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數百。據《曲阜縣志》記載,匪徒于圣廟之上“秣馬于庭,污書于池”,歷此劫難,禮樂器殘毀殆盡。

進入清代后,朝廷曾兩次大規模賞賜孔廟樂器,分別在康熙和乾隆年間。如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八卦紋銅鎏金編鐘,篆飾八卦紋,鼓部飾圓餅,它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御賜的“中和韶樂”樂器?!犊赘畽n案》5087卷記載:“欽奉上諭事……送往闕里孔夫子廟樂器一分等件著交與禮部送去,起柷一個、底座一個,鬃(刷敔器具)一個、底座一個,鐘十六口、磬十六口、琴六個、瑟四張、笙六個、簫六支、笛六支、篪四個、塤二個、排簫二支?!逼渲?,編鐘共計16枚,陽律、陰呂各有8枚,形制、紋飾、外部尺寸相同,通高31、舞徑17、銑徑17厘米。交體雙龍鈕,鼓形身,平舞,乳丁枚,平口,通體鎏金,十二律呂音加四倍音。

三、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的樂器復原及樂譜探究

(一)樂器復原

孔子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多達70余萬件,有大量的宋元明清時期祭祀禮樂器,包括北宋政和年間的大晟特鐘1枚,明代的編鐘5枚、編磬6枚,清康熙五十八年的編鐘16枚、編磬16枚,清乾隆年間的夾鐘、南呂特鐘各1枚以及編磬若干。簫韶樂團目前根據館藏音樂文物先后復原的樂器,包括編鐘、編磬、建鼓、鼗鼓、古琴、大瑟、小瑟、篪、笙、竽、笛、簫、骨笛、骨哨、陶缶等。擇其部分介紹如下:

1.建鼓,又稱晉鼓。建鼓體型較大,敲擊時聲音洪亮且傳播距離遠。西周時期已開始使用,漢畫像石中有大量演奏建鼓的形象??鬃硬┪镳^的建鼓是根據漢代龜山漢墓出土陶俑復原而來的,復原后進行等比例放大。目前,簫韶樂團使用的建鼓,通高達1.95米。

2.鼗鼓??鬃硬┪镳^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復原的鼗鼓通體較小、操作靈活。此鼓一般用在祭祀音樂中,在搖動時具有連續點擊鼓面的功能。

3.瑟??鬃硬┪镳^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使用的瑟主要以復原瑟為主,目前有瑟四臺、大瑟兩臺、小瑟兩臺。其中,根據曾侯乙墓出土瑟1:1復原的大瑟,長167.3、首寬42.2、尾寬38.5厘米。瑟首端有1個長岳山,尾端有3個短岳山,張弦25根,另有木質瑟柱置于弦下。其制作材料為梓木,造型美觀、色彩絢麗,瑟身以雕、繪結合飾滿饕餮主紋及蟠龍紋。

4.篪??鬃硬┪镳^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使用的篪,以館藏文物為復原依據,現有漆器G調篪兩件、F調篪兩件,竹制單管橫吹。管首以木塞塞住,管尾以竹節封底,管身共七個孔,一個吹孔,背面一個大拇指孔,稱為“尾翹”,正面五個指孔,分別由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分別按孔。

(二)樂譜復原

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目前演奏的樂譜,主要是依據相關文獻資料編排的,如南宋進士趙彥肅的《開元風雅十二詩譜》、南宋的《中興禮書》、元代熊鵬來的《瑟譜》、明代朱載堉的《樂律全書》、清代的《欽定詩經樂譜》以及朝鮮王朝的《樂學軌范》等諸多古代樂書,記載方式多為律呂譜和工尺譜,并且摻雜有少量的俗字譜、減字譜和民間記譜方式。中國古代樂譜的單音譜較多,多為“一字一古音”,沒有多聲部古譜留下,演奏起來比較簡單且枯燥乏味。由于受西方音樂的影響以及目前音樂律制的變化,今人對古代音樂在美學的欣賞上已難以接受,但音樂在古代是一種“肉肉相續”的傳承方式,老師帶著徒弟一代一代傳承,故而他們的記譜方式較為簡單,只是在演奏時加花變奏即可。還有一種原因在于古代樂譜大多數是由文人記載,對音樂記譜較為簡單。今人復原禮樂,多在古代樂譜骨干音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編排,在不失古代樂譜骨干音的基礎上,做到現代人欣賞音樂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盡管樂器律制與古人音樂樂器律制以及欣賞美學都已經發生改變,但不能因此改掉古代樂譜的骨干音和調式調性和樂器演奏方式。

作曲的原則要基于歷代音樂文獻,既能原汁原味地進行復原,也要加入現代音樂作曲的配器原則。古譜文獻中的音樂都是“一字一古音”,音樂的性能是比較簡單的??鬃硬┪镳^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在復原古樂時,需要把這些古文字音樂翻譯成現在大家都能夠看懂的“簡譜”或“五線譜”,然后進行重新配器,編排制作成可以進行樂隊演奏的總譜,在最大限度保留古代演奏風格和規制的前提下,加入極少的現代音樂作曲元素。

總而言之,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一直在盡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地對古代禮樂進行復原。

四、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服裝復原以及開展的工作

(一)樂師演出服裝展示

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以先秦時期山東地區出土的諸多戰國樂舞俑為基礎依據,結合戰國時期的服飾、玉佩、帶鉤、錦履,以及同時期的紡織織錦染纈工藝進行綜合考證還原,希望能夠整體呈現戰國時期山東一帶樂舞服飾文化的風貌。

1.基本款式:深衣制。服裝的基本款式采用先秦時期流行的經典樣式——深衣制,上衣下裳,分裁連接,絹面錦緣,拼縫處鑲絳邊。剪裁方式參照出土實物當中年代最早的江陵馬山戰國墓出土的深衣制外衣,并綜合修訂。從臨淄趙家徐姚戰國墓出土的舞樂俑等可清晰看出有接袖縫的實例,袖長過手回腕至回肘,袖型較為窄小,腰線偏高。綜合山東出土的同類戰國時期陶俑,確定基本版型為窄長袖,包括 6 幅上衣、8 幅下裳,腋下有小腰接片。據西周《九府圜法》及戰國時期文物,裁片幅寬也以“廣二尺二寸為幅”(約 50.5 厘米)進行復原。

2.面料工藝:戰國時期織錦、絞纈、鎖繡。山東地區先秦時期紡織業發達,本組服飾也復原了一批戰國時期衣料,如領緣、袖緣、擺緣、下裙、履、帶部分采用衣制服裝衣緣常用的織錦,如“舞人瑞獸錦”“幾何紋錦”等六款織錦,波折幾何框架為戰國織錦通用的流行紋樣,舞人紋樣符合角色身份設定。裁片拼縫處使用山東臨淄出土戰國絳帶的小幾何紋樣,衣身點狀花紋采用山東地區自先秦開始流行的圈點絞纈(扎染),舞女衣身團紋則參照山東出土織物的環狀鎖繡刺繡紋樣進行復原。

3.配套服飾:中衣、袴、水晶玉佩、帶鉤、錦履。除了外衣之外,我們也復原了相應配套的戰國服飾。如內襯中衣衣長、袖長、袖闊均小于外衣,版型參照戰國出土的內襯中衣。肩斜拼合方式更加貼身,下身復原錦緣袴裝。腰帶參照多處出土的戰國組帶、帶鉤實物進行復原。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流行各式水晶、瑪瑙、玉佩,樣式與其他地區稍有不同,樂師服飾也參照曲阜魯國故城以及堯王、東夏莊、郎家莊等戰國文物,配置了單列及雙列式多環水晶佩、玉佩。

(二)工作開展情況及成果展示

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自成立以來,對《詩經》中的有關篇目進行編曲、排練,現已排演曲目十余首,主要有《詩經·周南·關雎》《詩經·王風·黍離》《詩經·小雅·由儀》《詩經·小雅·鹿鳴》《詩經·魯頌·有駜》等,另有古琴與編鐘《關山月》、琴瑟和鳴《神人暢》、原創歌曲《大哉孔子》等。

近年來,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多次承接各級各類重要的接待演出任務,并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成果:2022年8月26日,第十三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在曲阜召開,作為文化“兩創”的重要成果進行了匯報演出;2022年11月14日,參與山東衛視《館長來了》節目錄制,表演《詩經·周南·關雎》;2022年11月18日,亮相“你好,孔子|Hi,Confucius”國際網紅尼山研學活動,為中外青年研學體驗團帶來簫韶雅樂展演;2022年12月12日至16日,參與浙江衛視《萬里走單騎——遺產里的中國》,表演雅樂《詩經·小雅·鹿鳴》;2023年1月28日,正式推出常態化演出項目——《詩經》主題表演,在演出過程中融入禮儀文化介紹、《詩經》知問答、樂器文化介紹等,受到觀眾歡迎。

五、結語

金聲玉振,禮樂仁和??鬃硬┪镳^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堅持守正創新,以雅樂演出的形式傳遞《詩經》之美、禮樂思想之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今后還將持續助力孔子故里“兩創”示范基地建設,不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王芹.孔府喇叭戶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06.

[2]張詠春.由“太常禮樂人”到“禮樂戶”——金元之交“禮樂戶”的形成[J].中國音樂學,2008(04):49-55.

[3]張詠春.孔府的樂戶和禮樂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4]梁冬梅.從笙磬、頌磬看古代中國音樂文化 [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02):75-78.

[5]楊曉東.論曾侯乙編鐘與編磬[J].絲綢之路,2009(20):11-12.

[6]張寒冰.瑟中之錦——對楚地錦瑟裝飾圖案的解讀[J].大眾文藝,2012(03):138.

[7]王繼琦.淺論秦漢俗樂舞的興盛[J].青年文學家,2012(04):108.

[8]魯鳳.禮明樂備:清代闕里孔廟的祭祀禮器[J].走進孔子,2023(04):40-46.

[9]管軍波.幾時天下復古樂 此瑟還奏云門曲——淺論中國古代的弦樂器“瑟”[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01):45-48.

作者簡介:

李科(1994—),男,漢族,山東德州人。大學本科,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簫韶樂團)藝術總監,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學、中國雅樂復原。

石廣闊(1999—),男,漢族,山東聊城人。大學本科,音樂學專業,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古琴演奏、禮樂研究與復原、民族音樂學。

猜你喜歡
藝術實踐樂器
如果你會一門樂器
學樂器
樂器
課外實踐對提高音樂學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大學生舞蹈專業藝術實踐教育的設置及意義分析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教學中藝術實踐的意義與實施方法
教師教育專業化背景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改革
加強中職學校學生藝術實踐的思考
樂器也瘋狂
奇妙樂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