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生創作淺論

2024-03-16 13:48江婉沛
東方收藏 2024年1期
關鍵詞:相輔相成寫生創作

摘要:在中國花鳥畫發展歷程中,寫生與創作是緊密聯系的。寫生為創作提供一種方式,創作則是寫生的升華,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是對兩者關系的高度概括。文章淺談寫生在中國花鳥畫創作中的運用,并指出寫生與創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花鳥畫;寫生;創作;相輔相成

一、“心”“物”之契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心”與“物”的關系十分密切,“故心靈為宇宙之主,藝人為形相之母”[1]?!皩憽笔且环N有機聯系的過程,而“生”則是一種“生命韻律”的展現,也就是一種“生命韻律”的創作,它是一種對自然界事物進行“表現”的方式。這就是“心中丘壑”,是將“心象”具體化到畫面上的一種“形象”。

“花木聚集五行之精,得天地之氣?!盵2]花卉草木繁多,“寫生之作,皆在隨處留心,一經入眼,當蘊胸中,下筆神來,其形酷肖?!盵3]中國花鳥畫的立意不單單是對花鳥進行簡單勾勒,而且十分注重精神層面上美與善的觀念表達,如花朵必有陰陽向背,多姿多彩,而蓓蕾、含苞、盛開、凋謝各有形態,都需要留心觀察?!芭c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謂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攣拳瘠蹙,如是而條達遂茂,根莖節葉,牙角脈縷,千變萬化,未始相襲,而各當其處。合于天造,厭于人意?!盵4]離開生活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就像是一棵沒有根基的大樹,很難屹立不倒,只能是曇花一現。正如自然景物如同畫一樣美麗,但并非真正的畫。攝影作品也能呈現出畫一樣的效果,但同樣不是真正的畫。藝術家的創作和表現,將一種形象或意境轉化為藝術作品,而非直接地模仿自然或攝影的現實。真正重要的是畫家的創作能力以及對自然的理解,藝術家需要借助自然景物的形象和特點,但并非直接拷貝,而是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中。沒有借助自然景物的形象和特點,就無法完整地表達繪畫的意境。最終的藝術之極致,還在于藝術家內心深處的創作源泉。

唐代著名畫家韓幹擅長畫馬,曾說“廄中萬馬皆吾師”,其作品《照夜白》(圖1)描繪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韓幹對這匹馬的觀察一一呈現在這幅畫中。其身姿矯健有力,而畫中的空白處更是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似乎馬上就要掙脫出來。這種心境只有畫家在創作時傾注真摯情感才能達到,這是因為特定的時空背景、環境與畫家的感受和情緒共同構成了一種美學契機,從而激發出靈感。由于畫家長期對馬匹深入的觀察和感悟,為創作提供了個人情感下的創作意境。

唐代張璪所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藝術創造不僅要以自然為師,還要經過藝術家的心靈感應與滋養,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模仿表現出人的主觀性格,也就是“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但繪畫的根本目的卻不應局限于此,而在于“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所以,寫生更注重主觀精神在畫中的寄托和筆墨神韻的傳達,然而過于倚重個性精神必然導致畫中全無自然而只有“我”。北宋花鳥畫大家趙昌則更注重花卉的寫生,據史書記載,他不僅現場作畫,還用色彩作了記述。其擅長畫花果,折枝花開,“極有生意”,色彩鮮艷。他經常在清晨的露水中作畫,并自稱“寫生趙昌”。再如宋代曾云巢的草蟲畫,通過觀察草蟲發現它們的神奇、美妙之處。這種跳出常規、超越自我的觀察方式,使其作品透露出一種超然的意境和格調。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到,古人對寫生的追求已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不單單是畫物象,便是傳神達意、表達情感??梢哉f,這樣的例子,正是古人對寫生重視的體現。

石濤所說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意思就是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稿是下苦功夫,這一切都是為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夯實基礎,而又都是為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不斷探索而來的?!叭粍t寫生一藝而已,稿乃經綸之素,合己思悟,如北宋文與可,胸有成竹而后畫竹;如趙子昂,心有全馬,再作馬匹”,這表明在創作之前,藝術家需要有一定的思考和準備,帶著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去創作,個人的思悟和理解將會影響創作的風格和表達方式,使作品更具個性和獨特性。

二、寫生之置陳布勢

寫生創作實質指的是在寫生過程中將它創作化,通過寫生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藝術語言,其本身就帶有獨特的創造力。而構圖作為創作過程中必須首要考慮的要素,能夠為繪畫題材和主題提供合理的布局,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完善的畫面?!盎ǚ腔?,亦是花。畫非畫,仍是畫”,藝術創作與精神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僅僅是對客體的一種妥協,那么就會讓繪畫作品變成一種類似于照相技術的作用,從而喪失了造型、用墨、用筆、用色、構圖等繪畫語言。

在寫生創作中,畫家面對的是真實的自然景物,需要將其有機地轉化為畫面,以傳遞自己的觀察和表達。他們通過“經營位置”來決定畫面的主次關系、布局的合理性、重要元素的突出等,展示他們對于所觀察對象的獨特見解和感受。正所謂“慘淡經營,臨見妙裁”,一幅好的作品在構圖上往往要具有立畫之氣象、達畫之奇變。例如北宋崔白的《寒雀圖》(圖2),畫家通過寫生的方式來創作,描摹了所觀察之物的真實形貌,還描繪了物象的變化規律和內在的精神氣象,不僅展現物與景的不同氣韻,也展現其整體的關聯性。從感性到理性,有一個情境的規劃,畫家表現出冬日傍晚一群麻雀在古老的樹木上飛動或棲息的景象。作者對畫面中景物的主次、大小、虛實、疏密、簡繁等關系的處理都很有造詣,尤其在動靜之間更是呼應上下左右,可謂氣脈相連。圖中的雀群可分成三個部分:左邊三只,為靜;右邊兩只,為動;中間的四只麻雀卻是整幅畫的中心,平衡著左右兩個方向,給人一種動靜相輔相成的感覺。此畫并非一味地追求真實寫形,而是從寫形上追求一種更高的意境表達。

例如蘇百鈞的作品《昨夜風雨》,將經過風雨摧殘后的荷葉融合主觀意象,從而呈現出一幅雨后幽靜的景象。風雨過后,荷葉都朝著風吹過的方向,看似靜謐安寧,實則隱藏著對生命的追逐與較量,動勢立于靜勢之中,展現出荷葉的生命力,飽含了畫面中圖形的內在關系:主動與被動、生與滅的對立統一性,它們都是藝術家匠心獨運的含蓄表達。

藝術不等同于自然,而自然也不等同于藝術,繪畫要以虛靜之心師法自然,在為事物賦予主觀意向的同時,也要客觀地呈現物象的自然美狀態。一幅好的作品要把各種因素的關系協調起來,讓畫面中的事物彼此回環、互相呼應、互相聯系。相反,過分重視整體性、統一性,忽略了它內在的對立統一等要素,不但會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單調乏味的感覺,還會破壞畫面的韻律感。因此,關鍵是如何把握統一性與對比性之間的分寸感。氣韻的產生,使得中國繪畫作品的內在結構之美得以完善。所謂“疏而不漏,密而不漏”“繁密之中有疏離,疏離之中有隱秘”,這些原理都是中國繪畫中陰陽變化對疏離的審美需求。

三、達“生”之意者

寫生,即通過繪畫描繪生物的生動氣息與靈魂所在。這種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更是畫家內心意境的具體化,將主觀情感傾注其中。同時,寫生也符合物理和美學的規律,通過具體而細致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了自然界的規律和美感。寫生的“生”,是指自然世界中形物的生氣、生機、生意,通過畫家的創作達到生趣盎然,并且能從作品中讀到畫家的一種生命狀態。追求通過形態的準確再現,將內在的意境與情感表達出來,通過寓意來達到生動和韻味,并在寫生的過程中去捕捉和把握。正如生動性是靠著它的形態而存在的,也是靠著它的形態來書寫的,其表現一定要依賴于它的形態,如果沒有了形態,它就無處可去,也就無從說起了。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每分每秒以生無窮之變,使藝術家取材每時每刻都不盡相同,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美與天俱美,變化萬物,紙硯妙在筆硯,天地與才性,互以為境。在創作中,受到寫生的影響,畫家常常試圖捕捉生動的場景和對象,以展示現實世界的美麗和細節。因此,將寫生轉化為創作的過程中確保生動性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觀察的準確性。要創造出生動的作品,藝術家需要準確地觀察對象的形狀、顏色、紋理和光影等細節。通過詳細的觀察,藝術家才能夠更好地捕捉到對象的特點和情感,進而借助藝術形式進行表達。

另一個確保創作中生動性的關鍵因素是情感的表達,堅持對靈感自發性的需求。面對自然時,不僅需要尊重客觀規律,還需要重視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和情感,通過真實而質樸的藝術表現,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關注和體驗。如果在寫生中沒有主觀思考過程和欠缺親身感悟的單純模仿,缺乏畫面的鮮活親切感,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畫面的概念空洞,達不到“生”之意。

“生”是創作的靈魂所在,它涉及到藝術家對生命、自然、人類體驗以及存在意義的理解和感悟。寫生創作不僅僅是要準確地再現外貌,還要通過作品傳達出藝術家的情感和對物象的感知。藝術家可以通過運用色彩、線條、構圖等藝術手法,將自己的情感與作品融為一體,使觀者產生共鳴。通過情感的表達,創作可以更加生動豐富,讓觀者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義。黃賓虹認為,作為一位畫家,應該親身游覽觀察不同地方的山水形態和變化,并通過親身體驗感受不同地域的山水氣息和風貌,強調對特定時代下傳統的學習和研究。當畫家在某個地方停留時,會發現這個地方特有的山水特征,他會進行速寫并勾取素描稿,以記錄所見所感。這種表現方式不僅僅具有表面上的技法,更蘊含了中華文化中儒釋道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的抽象性。儒家思想強調人文關懷和道德準則、佛家思想追求心靈的寧靜和悟性、道家思想注重自然與人的和諧,這些思想與中國筆墨表現相結合,賦予了繪畫作品更深刻的意義和內涵。

此外,藝術家在寫生創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入想象和創造來增加作品的生動性,或是通過對形式的探索和創造,試圖捕捉、傳達和表達這種生命的力量和意義。寫生是觀察現實世界的過程,而創作則可以超越現實,給予藝術家自由想象的空間。藝術家可以利用想象力和創造力,賦予作品更多的表現力和生命力。通過在寫生的基礎上進行夸張、變形、組合等處理,藝術家可以創造出更加生動有趣的作品,使觀者在欣賞時產生更深的共鳴。因此,寫生向創作的轉化不僅僅是作品的外在表現,更是一種呈現和傳達生命的手段和方式。

綜上所述,在寫生創作的過程中,要確保作品的生動性,藝術家需要準確觀察、情感表達和創造性的加入。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使作品更加飽滿、有趣并有力傳達出藝術家的觀察和感知。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藝術家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創作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趣,并展示出個人的藝術風格和獨特性。追求“生”之意,是藝術家對生命和存在的探索和表達,從而喚起觀者內心的共鳴和反思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建融.潘天壽語錄[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160.

[2]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446.

[3]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594.

[4]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47.

作者簡介:

江婉沛(2000—),女,漢族。景德鎮陶瓷大學學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花鳥創作研究。

猜你喜歡
相輔相成寫生創作
《一墻之隔》創作談
例談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城市管理與城市經濟發展關系的探討
探討素描教學三種基礎能力的培養
淺談北京十度之行對中國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感受
實體法與程序法相輔相成
寫生與美術教學
探究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