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及主要豬病的防控和凈化

2024-03-17 07:45衛秀余錢立娟
豬業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耳病流行性豬舍

衛秀余 ,錢立娟

(1.上海市奉賢獸醫研究所,上海 201400;2.湖北省畜牧良種場,湖北 荊州 434000)

隨著豬價的持續低迷,養豬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微利時期;因此如何增效降本是養殖業必須要面對的課題。遺傳學的基本原理告訴人們:表型=基因型+環境因素,所以豬只生產性能的好壞除了基因以外還要受到豬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環境因素包括飼料、飲水、豬舍環境(空氣、溫度、飼養密度等)和疾病等,其中飼料、飲水、豬舍環境等因素在規?;B豬企業中基本同質化了,唯有疾病因素在不同豬場間差異較大,因此造成相同品種的豬在不同豬場生產水平差異的決定因素是疾病。鑒于此,豬場增效降本的核心應該是如何防控和凈化疾病,而不是為了減少支出砍掉應該加強的動保項目。例如通過加強對豬場環境和豬群的日常和定期檢測,就可以對常見疫病的風險程度進行預測預警、減少盲目使用動保產品,不斷優化免疫程序、減少疫苗使用量等;表面上增加了檢測費用,但最終減少了動保產品的使用、而且豬群更健康,真正達到了增效降本的目標。

下面基于筆者實驗室20多年來檢測數據的總結和分析,對非洲豬瘟及主要豬病的防控和凈化提出一些建議。

1 非洲豬瘟防控的關鍵點和存在的漏洞

雖然我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出現了新的變化,強毒株、弱毒株、基因重組毒株都被檢測到,但是養豬場更要關注的是傳播途徑是否發生了改變?,F有的研究報告說明,無論哪個毒株其傳播途徑沒有改變,因此不斷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仍然是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主要手段。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隔離!即阻斷病原體與動物的接觸,所以消毒僅僅是生物安全措施中一個工具而不是全部。

在防控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措施上已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在對防控失敗豬場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還存在一些漏洞,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和及時彌補:(1)綜合性飼料加工廠(水產、家禽、豬料)的設備污染傳播(包括散裝運料車);(2)人為投毒;(3)淘汰母豬沒有走銷售肥豬的通道;(4)消毒不徹底(高溫不達標、藥物含量不足、豬舍環境存在消毒死角等);(5)休假返場人員的洗消通道沒有嚴格隔斷臟區、洗澡區、凈區,造成交叉污染;(6)異常豬必檢非洲豬瘟核酸落實不到位,沒有及時發現造成疫情擴散;(7)集中時間銷售肥豬,部分拉豬車一天內多次往返,后面幾次的消毒流于形式;(8)老鼠、蚊、蠅、風機等機械性傳播;(9)飼料運輸車進入生產區卸料,更有甚者小刀手進豬舍挑豬。

2 豬藍耳病凈化途徑的選擇

在養豬業進入微利時期,豬藍耳病事關豬場的贏利能力,因此大家自然而然地重視起豬藍耳病的防控問題。由于活疫苗預防、藥物防治等方案的不盡如人意,凈化方案開始得到關注,所以如何選擇豬藍耳病凈化途徑是豬場必須要面對的。下面介紹一下目前常用的三種凈化途徑的優缺點供大家參考:(1)清群/重新建群。投入成本高、周期長,但適合于新建豬場或復養豬場;(2)閉群凈化。周期長、影響生產流程、不確定因素多,凈化成功后維持較難;(3)免疫凈化。選用具有細胞免疫功能的滅活疫苗進行免疫,不影響生產流程,而且通過N蛋白抗體和GP蛋白抗體的檢測來評估是否存在活病毒的感染和免疫力,可以有效提升后備種豬馴化和維持凈化的能力。

3 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控誤區和凈化

由于豬流行性腹瀉活疫苗的大量使用,豬場環境中尤其是產房中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核酸的檢出率普遍較高,但現有的PCR檢測方法不能區分疫苗或野毒核酸,所以造成了許多誤診。要記住的一點是豬流行性腹瀉康復豬不會長期帶毒,因此在暴發的豬場只要嚴格做好豬場的糞污無害化處理、加強環境消毒、結合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就可以達到凈化的目標;越來越多的種豬企業開始銷售豬流行性腹瀉抗原抗體雙陰種豬就是有力的證明。

目前在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控上還存在一些誤區,希望大家及時糾正:(1)用強毒馴化后備種豬,造成豬場環境的人為污染和傳播;(2)把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核酸陽性等同于野毒感染;(3)把哺乳仔豬腹瀉等同于豬流行性腹瀉。

4 豬圓環病毒相關疾病的防控關鍵點

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豬圓環病毒相關疾病的首選方案,但現在使用的豬圓環病毒2型疫苗都無法阻止感染,因此常規的核酸和抗體檢測方法不能用于免疫效果評估,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疫苗免疫效果評估方法是生產成績的統計分析;但在我國的中小豬場很難得到準確的生產成績數據,所以很難通過生產成績的統計分析來真實評估圓環病毒2型疫苗的免疫效果。鑒于此團隊選用豬圓環病毒2型Rep蛋白抗體檢測試劑盒,來評估免疫了豬圓環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后的野毒感染狀況,并且證實了Rep蛋白抗體陽性率及滴度與生產成績的高低呈正相關關系。

5 如何破解“13周齡墻”

在許多規模豬場,出現了育肥豬與保育豬生產成績倒掛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這些因素造成的:(1)許多細菌性疫病的母源抗體在60日齡后逐漸消失了,如胞內勞森氏菌、豬痢疾密螺旋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丹毒桿菌等;(2)保育期間的疫苗免疫失敗,如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2型、豬肺炎支原體、豬偽狂犬病等;(3)轉入育肥舍時沒有與保育后期豬舍環境溫度銜接好,造成溫差應激;(4)育肥豬飼料霉菌毒素超標,造成免疫抑制。

因此破解“13周齡墻”的關鍵點是:(1)通過定期檢測,評估疫苗免疫效果、及時優化免疫方案(包括疫苗選擇、免疫程序);(2)轉入育肥舍后持續4周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對胞內勞森氏菌、豬痢疾密螺旋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丹毒桿菌等都有效的抗菌藥物組合進行預防保??;(3)做好豬舍環境調控,減少溫差應激(包括晝夜溫差);(4)注意飼料質量。

綜上所述,不斷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目前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主要手段,不要輕易相信不需要生物安全措施的“神藥”、“神苗”;豬藍耳病凈化是趨勢,如何維持凈化是關鍵;加強日常和定期的主要疫病核酸和免疫抗體檢測可以優化免疫程序、科學使用藥物保健,表面上增加了檢測費用、最終達到了增效降本的目標。

猜你喜歡
耳病流行性豬舍
小青龍湯在流行性感冒中的應用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豬流行性腹瀉研究進展
母豬懷孕后如何控制豬舍環境
冬季豬舍有啥講究
流行性感冒
豬流行性腹瀉2011-2017年
豬藍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診治
高致病性藍耳病的診斷和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