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看災難報道,內心也會受傷

2024-03-17 09:48楊劍蘭
科教新報 2024年4期
關鍵詞:替代性鏡像共情

楊劍蘭

人們普遍認為,當災難發生時,只有親身經歷災難的人才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之類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僅僅是看與災難相關的報道,人們也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

創傷后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事件,或受到死亡、重傷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心理與精神障礙。那么,為何看災難報道也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

這是因為出現了替代性創傷。這一概念最初多指向幫助他人的專業人員,如警察、消防員、醫生、社會工作者等,后來學者又拓展了替代性創傷的定義:由同理心引起的創傷體驗,即人們雖然沒有親歷創傷事件,但通過看、聽、讀相關新聞報道或討論該事件等方式,間接暴露于嚴重創傷性事件下,出于對他人遭受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產生了仿佛親歷現場的創傷反應。

既然越看越難受,為什么人們不主動拒絕負面消息以保護自己呢?這是因為人腦具有能即時感應他人苦難并感同身受的神經元網絡——鏡像神經元??茖W家們普遍認為鏡像神經元是共情(同理心)得以產生的物質基礎。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鏡像神經元使得情緒具有傳染性,而情緒的傳染是在動物潛意識層面自動發生的。

除了生理原因,已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天生就對負面信息更為敏感,對負面情緒記得更牢,也更容易從負面角度去解讀一個事件。而人類在記憶、情緒、決策等方面給予負面信息更大權重的現象,被稱為負性偏向。而這或與人類進化有關,相比正面信息,負面信息可能更加生死攸關,當我們的祖先遇到危險(負面事件)時,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情緒、記憶,以避免死亡、延續自我和種族。

為避免出現替代性創傷,我們要有適度的抽離心態,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沉浸于悲痛之中。此外,人們還要有社會支持系統,有家人和朋友的相互陪伴與支持。如果感到情緒特別異常,反應過度,建議及時就診,尋求專業幫助。

猜你喜歡
替代性鏡像共情
美國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項目的運行框架與經驗啟示——以德克薩斯州為例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共情
鏡像
幼兒共情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鏡像
關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為例
基于分類替代性關系的應急物資儲備量分析
鏡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