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竹年畫的傳承發展探究

2024-03-17 13:17趙宏婧
音樂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綿竹市綿竹年畫

趙宏婧

〔摘要〕綿竹年畫;傳承;發展

綿竹年畫以鮮亮的色彩、生動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和鄉土風味的藝術形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年畫文化的傳承發展受到時代挑戰和現實挑戰。近年來,為了對綿竹年畫非遺項目進行系統性開發,綿竹市實施了年畫振興工程,并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選拔培育文化傳承人,開展“年畫上墻”運動,推動年畫文化多元化發展,折射出新時期文明實踐的新成果,反映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面貌,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讓年畫藝術“活”在當下、“火”成時尚。

系統規劃——科學開發歷史寶庫

綿竹市為傳承保護綿竹年畫,構建了一套科學系統的組織管理運行體系。一是健全系統化管理組織。綿竹市成立了非遺保護中心、非遺工作領導小組、非遺文產股等組織機構,建立非遺專題“綿竹年畫博物館 +年畫傳習所+年畫大師工作室”三級傳承載體,打造“黨員藝人孵化室”“年畫講堂”“年畫微黨?!薄澳戤嬕剐!钡扰嘤d體,為非遺的搶救、保護、傳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二是提供法治化保障政策。綿竹市創新性地出臺了全國首部年畫保護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并制定了《綿竹年畫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綿竹年畫工匠評選認定辦法》《綿竹年畫保護目錄評審工作規則》等配套政策,對年畫作品和產品進行版權認證和專利注冊,筑起了年畫創新發展的安全防護網。三是進行品牌化項目運營。綿竹市采取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政府推動的方式打造了“到綿竹過中國年”的城市品牌,將每年臘月二十三定為“綿竹年畫節”開幕日,進行《迎春圖》大型巡游活動、年畫精品展銷等以綿竹年畫為元素的特色民俗活動,每年參與人數超過 10萬人,“綿竹年畫節”連續 2次被國家節慶辦評為“全國十佳節慶活動”。

人才為先——培育非遺文化名師

綿竹年畫傳承發展的核心是人才,要不斷著力全方位打造德藝雙馨的文化傳承隊伍。一是構建梯次化的發展體系。建立國省市縣四級非遺傳承人梯次培養體系,實行人才傳、幫、帶工程,加強傳承人隊伍系統培訓,分層分類地進行各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評審、認定工作。目前,綿竹市已培育各級傳承人46人,培養帶動從業人員 1600余人,形成老、中、青傳承體系。二是建立系統化的培訓課程。全面落實“非遺進校園活動”,系統化地設計年畫培訓課程,編寫綿竹年畫非遺課程教材,形式多樣地開展“綿竹年畫非遺課程”教學,開設綿竹年畫的專業課、選修課、大師講座等課程,以工作室為平臺開發綿竹年畫非遺創新設計主題項目。三是實行多元化合作。加強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四川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聯合建立美育創作實踐基地、學生培育基地,通過專業的年畫課程開發方案與教學方向的指導,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培養更多精通綿竹年畫的技能型人才。

與時俱進——彰顯時代精神主題

綿竹年畫的傳承發展要注入時代內涵,創新運用現代化技術來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一是體現時代性主題。圍繞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展現時代精神內涵,綿竹市先后創作了“喜迎二十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風廉政建設、“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文明家風”“和美家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一大批主題突出的紅色宣傳年畫。二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與數字化技術、動漫、影視、微電影、新媒體等的合作。各級傳承人、民間藝人和企業以綿竹年畫為載體,創作了國內第一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動漫片《年畫村的故事》并被中央文明辦推廣使用。2022年 5月,三彩畫坊聯合德陽文旅大健康集團旗下四川三星堆文化傳媒公司在萬物數字平臺發行了第一期綿竹年畫數字藏品,近20000份數字藏品上線后即售罄,是傳統產品轉化為數字藝術藏品的成功嘗試。三是打造多元化載體。綿竹市在傳統年畫的基礎上,從內容、形式、載體、包裝等方面不斷開拓創新,開發了年畫玩具、年畫折扇、年畫刺繡、年畫辦公用品、年畫居家用品等 30余個系列、1000 余種年畫產品,產品遠銷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傳統文化迸發出了新的生機。

多元融合——拓展年畫發展業態

綿竹年畫創造性地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釋放了非遺文化的經濟效益。一是以綿竹年畫提升城市影響。綿竹市利用年畫元素開展城市宣傳,打造了“中國·綿竹年畫村”、年畫街坊、盛世華章年畫一條街、劍南老街產業發展鏈等,促進了綿竹年畫產業的發展壯大。中國民協授予綿竹市“中國年畫之鄉”的稱號,文化部也多次授予綿竹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二是以綿竹年畫賦能鄉村振興。堅持把年畫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重點和主攻方向,大力推進“非遺 +旅游”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中國·綿竹年畫村”、鄉遇畫里·文創社區、中華年俗村、年畫街坊等,形成了以年畫產業助推農民增收致富,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為特色的“農文旅”的融合發展新模式。三是以綿竹年畫帶動增收致富。建立公司+農戶、公司+訂單的分工合作機制,推行“推介部門干、平臺支部干、培訓協會干、市場公司干、訂單村民干、收益大家分”的“五干一分”模式,年人均增收 5000元以上,激發廣大群眾創作發展年畫的激情,呈現“忙時扛鋤頭,閑時拿筆頭”的景象。

結語

綿竹年畫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開辟新路,推動綿竹年畫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一是拓展思想宣傳新陣地。綿竹市運用傳統年畫元素,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政策、精神文明要求,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內涵、彰顯時代風采的主題年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年畫布滿了大街小巷、“四講四有”合格黨員宣傳畫在全省進行推廣使用,創造性地開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增強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二是開辟了非遺傳承新路徑。創新地采取了“政府主導 +市場運營+大師傳承+學校推廣”等模式,將綿竹年畫融入經濟社會、日常生活、學校教學各方面,實現了非遺文化保護與開發、傳承與發展的有機融合。三是培育鄉村振興的新業態。綿竹市將綿竹年畫文化作為鄉村振興重要載體元素,規劃建設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畫文化村落,帶動建設了集餐飲娛樂、休閑度假、年畫保護與開發為一體的年畫體驗項目,打造了大美鄉村新業態。四是打造文化隊伍新骨干。打造年畫傳習所、年畫講堂、年畫大師工作室等培訓載體,綜合采取師帶徒、課堂教育、專題培訓等方式,培育了一大批綿竹年畫文化傳承人。

文化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綿竹年畫的傳承發展必須體現時代精神內涵,注重與新時代、新元素的交流融合,既要堅持文化屬性,也要體現經濟價值,還要不斷地創造年畫運用的新場景、新空間、新載體,將綿竹年畫元素運用到旅游開發、鄉村振興、文創產業之中,不斷推進綿竹年畫的文化產業化、市場化、大眾化,有力展現出綿竹年畫的時代價值。

猜你喜歡
綿竹市綿竹年畫
四川綿竹紅巖什邡式磷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牛年畫牛
綿竹市:設立維權舉報信箱 拓寬欠薪投訴渠道
綿竹市:“二三四”工作法推進欠薪源頭治理
年畫
缸魚年畫之旅
論高校教育中綿竹年畫的傳承與創新
試論綿竹年畫的美學特征及其對產品設計的啟示
綿竹實驗學校
跋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