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持續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思考

2024-03-19 09:07張建濤
中國經貿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質量現代化體系

張建濤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強調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陜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一、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

(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實現新征程新目標

當前,我們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把經濟發展的質和量有機統一起來,通過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通過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將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質量、做大經濟總量作為關鍵任務,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改善及經濟穩定增長等,進而在量質并進、以量為基、以質取勝中,推動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現階段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才能更好滿足三秦百姓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在現代化建設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推動發展行穩致遠

當前我們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意味著,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規模為重點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臺階。從國際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期已經成為常態,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牢牢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發展的生存力、競爭力、持續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同時又能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促進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面臨的有利機遇

(一)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同步推進的機遇

當前,正在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以及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等建設,其中蘊藏著廣闊的市政、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同時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也會釋放巨大的潛在消費需求。當前正在全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升級成為重點方向。圍繞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加強科技攻關,聚集現代能源、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及工業數字化轉型等加快推進力度,必將產生大量的優勢產業群和配套支撐項目群。

(二)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機遇

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整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創新突破和科學變革正引領新的科學革命浪潮,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聯網、區塊鏈、生命科技、新能源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加快孕育發展,正在成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陜西肩負著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使命,完全有基礎、有條件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突破一批帶著國家戰略安全的“撒手锏”技術、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構建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三)對內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帶來的機遇

陜西地處我國西北內陸腹地,是中國毗鄰省市最多的省份,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向西開放、向東集散的區位交通優勢突出,發揮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和我國向西開放重要基地作用,面向“一帶一路”乃至全球配置資源的便利性持續增強。特別是中國—中亞峰會成功召開,陜西開放發展面臨新的戰略環境、戰略任務、戰略要求。同時,當前正在一體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行動方案和營商環境領域問題專項治理,市場滿意度保持歷史高位,“近悅遠來”的高質量發展大生態加快形成,為最大程度招引產業、吸引外資、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提供有力支撐。

(四)綠色低碳倒逼轉型升級的機遇

實現“雙碳”目標和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對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提出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案咛肌苯洕卣魅暂^為明顯,近兩年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增量占全社會的75%,而裝備制造等行業能源消費量下降10.8%。節能形勢較為嚴峻,按照國家“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陜西單位GDP能耗應比2020年下降13%,其中2021—2022年需累計下降5.4%,但實際僅下降1.8%,完成總目標的13%,后三年能耗強度年均需下降4%。因此,推動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成為必然選擇和迫切要求,能源產業轉型特別是新能源發展將成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領域,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的突破方向和重點任務

(一)以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為重點,培育更為完整的內需體系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路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釋放內需潛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一是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接續實施高質量項目推進年,常態化開展項目觀摩活動,統籌做好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實現項目投資運行精準調度。強調高質量項目支撐,積極推進西安機場三期和西延、西康、西十、延榆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等“三大工程”,推動奕斯偉硅產業基地二期、西安高新區集成電路生產盡快建成投產,提升產業項目特別是制造業投資占比。用好PPP新機制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二是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深入落實促進消費增長三年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開展促進網絡消費、提振大宗消費、促進縣域消費專項行動,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增長點。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穩步提高群眾社會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障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高端消費規模。

(二)以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和秦創新綜合效能提升為突破,構建支撐有力的科技創新體系

科技、教育、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變量和基礎支撐,要把創新驅動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一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以西安“雙中心”和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為牽引,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轉化醫學等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并建立“沿途下蛋”機制,推動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含能材料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打造更多“國之重器”。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組織實施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陜西實踐。二是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強化秦創原示范帶動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擴面提質增效,深化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加強一流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強化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用好創新鏈產業鏈對接耦合圖譜,支持西安創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抓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四大工程”,統籌推進研發深化、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催化。三是加強數智賦能實體經濟。落實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全面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壯大集成電路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高水平數字經濟示范園區。

(三)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設產業體系是提高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的關鍵舉措,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和核心,要搶抓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產業鏈轉移、供應鏈重組、價值鏈變遷等機遇,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針對提振增速、擴大規模、提質增效,開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大“百億提升、千億跨越”領軍企業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推動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在人工智能、超導、光子、第三代半導體、鋁鎂輕質材料等領域培育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創新集群。二是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堅持“穩、控、轉”不動搖,持續推動煤油氣穩產上量,穩步提升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堅決穩住重要能源產品生產供應,大力推動煤化工向高附加值延伸,重點布局煤制芳烴產業,培育壯大高端精細化工等先進材料產業。三是發展壯大文化旅游產業。推動文旅產業“十百千”工程,出臺文旅強省建設若干措施,提升“三秦四季”等文旅品牌影響力,推動文化創意、商旅名街等延鏈增值,促進文化旅游產業鏈(群)加快發展。

(四)以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為方向,增強發展的均衡性和協調性

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著眼共同富裕,強化產業協作支撐作用,加快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加快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系。一是促進關中陜北陜南協調發展。發揮西安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設、西咸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引領作用,依托“西安研發制造+周邊轉化配套”“飛地經濟”等模式加強跨區域產業協作。支持渭南、寶雞等基礎設施完備的老工業基地,積極承接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全面推進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建設,打造陜北電源集中區和高端材料基地。支持陜南地區有序承接關中部分制造業轉移,拓展以“土特產”和抽水蓄能為代表的“兩山轉化”通道。二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接續政策措施和新考核辦法,用好縣域專項資金獎增托低,做優做強縣域主導產業,實施好縣域產業園區三年提升行動,開展新一輪縣城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建設,構建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三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啟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五年行動,深化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加大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力度,提升防返貧監測的及時性和幫扶的精準性,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五)以中國—中亞峰會召開為契機,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要進一步強化開放意識,突破內陸思維限制,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增強發展活力,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中打開發展新天地。一是全面推進對外開放。落實國家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持續推進中國—中亞峰會涉陜成果落地,落實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爭取承辦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推動開行面向中亞的人文旅游專列,高質量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園,打造進出口加工基地,帶動港產港城港貿深度融合。促進外貿促穩提質,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支持延安、安康設立保稅物流中心,爭取榆林機場口岸正式開放,加快跨境電商和海外倉發展。二是加大力度吸引內資外資。強化政企聯合招商、以商招商、“以投帶引”招商,持續加大產業招引力度。有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依托產業圖譜深化跨省域合作,加快出臺產業承接轉移、“飛地經濟”發展等政策,加快建設一批產業轉移聚集區和“雙向飛地”。三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在職業資格、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管理等領域與國際規則對接,確保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招標投標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六)以暢通經濟循環為目標,深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要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盡快打通經濟循環卡點瓶頸,提高市場資源配置質量和市場運行效率,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保障。一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拓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規范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強化數智化服務,建好用好“秦務員”“陜企通”“秦政通”等平臺,深化“一網通辦”和“一件事一次辦”,營造透明、公平、高效的政務和商務體系。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落實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深入實施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開展“三整治四提升”專項行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按期完成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三是加強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和標準地改革,推進公共領域數據公開共享,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四是建設高效暢通的流通體系。圍繞做優服務鏈條、做強服務功能、做好供應鏈協同,完善集約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促進現代物流業與農業、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等融合發展。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和國際航空物流,構建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作者為陜西省信息中心研究員)

猜你喜歡
高質量現代化體系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邊疆治理現代化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