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心理護理對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重癥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價值分析

2024-03-19 10:04張素梅
中華養生保健 2024年4期
關鍵詞:呼吸衰竭呼吸機肺炎

張素梅

(淄博市中心醫院東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山東 淄博,255036)

重癥肺炎的病理變化包括肺組織水腫、肺部滲出炎癥等,其發病率極高,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呼吸衰竭[1]?,F在臨床上一般都是采用機械通氣來進行治療,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呼吸機,會導致患者對呼吸機產生依賴性,并且部分患者很難完全適應機械通氣,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焦慮、抑郁與恐懼等情緒,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2]。雖然常規護理能起到一定的干預效果,但是因為缺少系統的護理方案,往往會影響到患者的照護質量。強化心理護理指的是在圍治療期持續給予患者分級式的心理護理的護理模式,可以幫助患者建立起積極的治療心態,提升自我效能,并可很好地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并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但對于強化心理護理對重度肺炎伴隨呼吸衰竭患者血氣指標的影響,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3]?;诖?,本研究選取淄博市中心醫院東院收治的80例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對強化心理護理在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2年6月淄博市中心醫院東院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60 ~83歲,平均年齡(72.31±11.02)歲;身體質量指數為47~71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56.35±5.41)kg/m2;住院時長1~9 d,平均住院時長(6.12±1.20)d。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73.29±10.09)歲;身體質量指數為48~72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57.36±5.42)kg/m2;住院時長1~10 d,平均住院時長(6.20±1.28)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審核后,本研究獲得淄博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重癥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4-5];②給予無創呼吸機治療;③臨床資料均齊全完備;④無交流障礙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患嚴重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支氣管哮喘者;④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⑤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BiPAPAS/T無創呼吸機(飛利浦)支持治療,另外給予常規止咳化痰、抗感染、補液等治療。

對照組在上述基礎上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病房環境管理、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組建心理護理團隊。護士長負責組建團隊并擔任組長,團隊成員全部經過溝通技巧和心理護理方面的專業訓練,對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各種心理護理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都知曉并熟練掌握,且培訓合格后方可開展工作。(2)心理護理具體方法:①主動關懷護理。對有認知障礙的患者,主動對其進行與疾病有關的科普講座,并通過治愈患者的康復事例,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顧慮,取得他們的信賴,這有助于患者對所患疾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能有效地消除對疾病的錯誤認識;對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可以采用聽音樂、聊天、播放視頻等方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這樣可以幫助患者克服恐懼心理,從而讓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更加配合;對焦慮患者,可以運用語言溝通技巧,如用友善的言語與患者進行溝通,配合非語言溝通技巧,如對患者進行拍手、拍背等,以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并向他們解釋疾病的治療效果,從而緩解患者的焦慮;對重度抑郁患者,應加強對患者的照顧,主動與患者交流,不停地給予患者鼓勵,耐心教導患者如何處理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促進患者的康復。②共情護理。護理人員可以在治療和護理操作的間歇期,與患者進行交流,要仔細聆聽患者的主訴,并將目光集中在患者的雙眼和嘴唇之間的三角區域上,通過患者的語言、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的變化來洞悉患者的內心,要注意不要打擾患者,如果患者有什么不愿意說的問題,也不要去詢問,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到患者的心理變化信息,在獲得與患者心理變化有關的信息之后,護理人員要站在患者的立場上,洞察其需要,并對其不合理的態度及行為表示理解、尊重,并把這種感知回饋給患者,以此達到共情的目的。③呼吸道護理。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喝水,這樣可以使痰液變得更稀薄,更容易排出,以此減輕氣道堵塞。如果患者出現痰液咳不出來的情況,需要在患者的背后作輕柔的拍打動作,或者使用吸痰器,幫助其將痰液排出,以此保證呼吸道通暢。另外,在做好吸痰護理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等重要指標。④健康教育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并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時刻注意患者的精神狀況的改變,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個性特點進行詳細記錄,并對其講解有關的疾病防治知識,以此緩解其恐懼及緊張情緒,并使患者熟悉各種護理流程,以得到患者更好的理解和依從性。⑤放松療法護理。當患者平躺時,可以用按摩手法使患者的四肢放松;不良情緒會干擾患者的睡眠,加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可以請專業的催眠師對其進行催眠,讓其放松下來,以更好地入睡;此外,通過對患者進行深呼吸、放松身體的鍛煉,使患者的心態得到逐步的放松,從而達到緩解緊張情緒的目的。⑥親情護理。在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的同時,亦應該對其家屬進行類似的健康教育科普,這樣可以統一口徑去安撫患者,以減少認知錯誤等導致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此外,囑咐家屬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融洽的家庭環境,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并可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時,安排其親友探望,給患者以親情的支持,讓患者擺脫內心的孤獨感。兩組患者均給予1周的護理干預,期間注意飲食及睡眠狀況的一致性。

1.4 觀察指標

①血氣指標:于護理前后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患者橈動脈血,并使用血氣分析儀(美國GEM3500)進行血氣分析,主要觀察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pO2)。②負性情緒: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的抑郁及焦慮情況,SDS:53分為臨界值,分值越低,精神狀態越好。SAS:50分為臨界值,分值越低,代表精神狀態越好[3]。③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價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情況,共包含10項內容,每項內容的分值為0~4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6]。④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7]評價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包含軀體功能、心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每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le對數據進行整理,整理完成后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用(±s)表示,組內及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 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狀態指標情況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PaO2、SaO2水平及GSE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升高,PaCO2水平、SDS評分、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PaO2、SaO2水平及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SD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狀態指標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狀態指標情況比較 (±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1 mm Hg≈0.133 kPa。

指標時間例數觀察組40對照組40tP護理前55.85±8.2956.33±8.31-0.259 0.560護理后 78.39±6.31# 68.37±5.88# 7.347<0.001 PaCO2(mm Hg)PaO2(mm Hg)護理前55.46±8.4155.39±8.50 0.037 0.971護理后 31.73±7.61# 47.40±7.54#-9.251<0.001 SaO2(%)護理前63.75±7.0663.81±6.87-0.039 0.969護理后 86.86±5.48# 78.55±4.63# 7.326<0.001 SDS(分)護理前63.64±6.4562.96±7.08 0.449 0.655護理后 32.40±6.75# 46.27±6.43#-9.409<0.001 SAS(分)護理前64.09±6.0264.11±5.98-0.015 0.988護理后 31.55±4.95# 40.25±4.81#-7.972<0.001 GSES(分)護理前13.49±2.5512.84±2.10 1.244 0.217護理后 26.55±4.30# 22.81±3.55# 4.242<0.00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指標時間例數觀察組40對照組40tP護理前58.86±12.2858.34±12.31 0.189 0.850護理后 88.34±15.32# 64.33±15.01# 7.080<0.001心理職能軀體功能護理前59.46±11.8959.39±11.86 0.026 0.979護理后 88.73±12.89# 72.40±12.70# 5.708<0.001社會功能護理前58.75±12.0658.98±12.87-0.082 0.934護理后 86.86±13.48# 72.55±13.63# 4.721<0.001情感職能護理前59.45±13.2659.63±13.24-0.061 0.952治療后 88.40±14.33# 75.24±14.39# 4.098<0.001

3 討論

重癥肺炎會對患者機體肺泡、間質和終末氣道產生嚴重的炎性損傷,并伴隨疾病的進展,導致患者呼吸衰竭,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以有效地解決患者代謝功能障礙、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問題,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在傳統護理方法中,主要采用了體位護理、并發癥護理等措施來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8]。但傳統護理方法以疾病為核心,在實施過程中,未能對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行充分關注,從而造成患者的治療配合度較低,在強化心理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分級(根據其嚴重程度),然后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輔導,這可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9]。本研究通過強化心理護理對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干預,亦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的PaO2、SaO2水平及GSES評分均顯著升高,PaCO2水平、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PaO2、SaO2水平及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SD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觀察組患者不僅接受常規的護理干預,還接受多元化、科學的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兩者相輔相成,不僅提供了呼吸訓練、有氧運動等常規的護理指導,提高了患者的肺功能和身體抵抗力,且心理護理干預增強了護患之間的溝通,對于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情,從而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如對有明顯焦慮情緒的患者使用放松療法護理,通過放松療法不僅緩解了患者的負面情緒,亦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了患者的康復進程,明顯提高了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亦表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重度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究其原因,患者在長時間使用呼吸機的情況下,不僅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亦忍受著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和心理痛苦,通過對患者進行積極的主動關懷、共情護理等護理干預方式,能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不僅有利于護患之間的和諧相處,也能減輕患者的焦慮、孤獨和悲觀等消極情緒。此外,通過搜集患者內心的憂慮、想法等相關信息后,可充分認識并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變化,對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作用明顯。需要注意的是,家屬的支持是患者最大的精神需求,而過去的護理工作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本研究通過家庭成員及親友的支持、陪伴和鼓勵等親情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孤獨感,緩解消極情緒,使患者重拾康復信心,并燃起生活的希望[10]。強化心理護理將患者作為核心,通過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進行干預,向患者提供一種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讓患者的護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進而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并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11-12]。

綜上所述,在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強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生活質量,減少負性情緒的產生,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應用。

猜你喜歡
呼吸衰竭呼吸機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四)
PB840呼吸機維修技巧與實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機質量控制
呼吸機日常養護結合護理干預對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小知識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認識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