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腦梗死側支循環評估中采用多模式MRI 技術的價值

2024-03-19 12:11楊榮強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4年3期
關鍵詞:血流腦梗死動脈

楊榮強

(中山市中醫院醫學影像科 廣東 中山 528400)

急性缺血性腦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因腦部供血不足、供血動脈閉塞等可造成腦組織壞死,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的特點[1]。AIS 發病后患者多存在腦動脈側支循環,側支循環生成、開放可有效緩解缺血腦組織損傷,提升臨床療效和預后結局,因此,AIS 側支循環評估成為臨床主要研究問題[2-3]。影像學技術快速更新、發展,三維偽連續動脈自旋標記(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成為常用技術。DWI 屬于無創性磁共振技術,對患者機體病變活性組織水分子微觀動態變化予以清晰顯示,經表觀彌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完成定量分析,應用率較高[4]。3D-PCASL 是腦血流量評估的主要技術,可有效標記動脈中水分子,測定局部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在臨床應用中不用注入對比劑,具有明顯無創優勢[5]。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組織間磁敏感差異,以血管中的脫氧血紅蛋白作為內源性對比劑,可以顯示低流速的靜脈,對鐵沉積、微出血、靜脈及血液代謝產物十分敏感。急性期腦卒中后,如有側支循環建立,低流速的血管在SWI 圖像上會有顯著的低信號血管征?;谝陨戏治?,本文選取中山市中醫院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62 例AIS 患者,探討多模式MRI 技術應用在AIS 側支循環評估中的價值?,F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山市中醫院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62 例AIS 患者作為研究主體,對所有患者均開展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診斷,以DSA 結果作為金標準,將研究對象分為有側支循環組(n=26)和無側支循環組(n=36)。有側支循環組中,男性、女性各15 例、9 例;年齡為28 ~70 歲,平均(53.32±5.12)歲;無側支循環組中,男性19 例,女性17 例;年齡為28 ~70 歲,平均(53.12±5.23)歲。兩組年齡、性別比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滿足AIS 疾病診斷標準[6];(2)可積極配合MRI 檢查;(3)均為初次發病,生命體征保持穩定。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顱腦疾??;(2)有既往溶栓史;(3)不能采取多模式MRI 檢查。

1.2 方法

多模式MRI 技術檢查:選取美國GE 公司1.5T voyager 型號磁共振儀對患者掃描。檢查前向患者示范正確呼吸訓練方法,根據患者呼吸情況配合開展掃描。掃描序列T1WI 參數設置如下,TR 2 000 ms,TE 9 ms,層厚 5 mm,層間距 1 mm,FOV 230 mm×98.8 mm;掃描序列T2WI 參數設置如下,TR 5 500 ms,TE 95 ms,層厚 5 mm,層間距 1 mm,FOV 200 mm×100 mm;患者還進行T2-FLAIR 序列掃描、DWI 掃描、3D-PCASL掃描和SWI 掃描。

分析圖像方式:對患者行各類序列掃描,采集的數據通過工作站進行分析,對比平均通過時間(mean transit time,MTT)、達峰時間(time to peak,TTP)、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和CBF 等數據進行分析,選取臨床經驗豐富的2 名影像科醫生分析結果,出現異議進行協商得出結論。

1.3 觀察指標

以DSA 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兩組患者腦組織血流灌注指標水平,并對其診斷準確率進行計算并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Kappa值評估多模式MRI 技術同DSA 診斷的一致性,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則表示一致性較差。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腦組織血流灌注指標水平比較

有側支循環組患者的MTT 為(4.52±1.12)s、TTP為(16.97±2.02)s、CBV 為(2.51±0.12)mL/100 g,與無側支循環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BF 為(58.36±4.12)mL/(100 g·min),高于無側支循環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腦組織血流灌注指標水平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腦組織血流灌注指標水平比較( ± s)

組別例數MTT/sTTP/sCBV/(mL·100 g-1)CBF/(mL·100 g-1·min-1)有側支循環組264.52±1.1216.97±2.022.51±0.1258.36±4.12無側支循環組365.36±1.2318.56±2.052.59±0.1555.32±4.35 t 2.7533.0322.2482.776 P 0.0080.0040.0280.007

2.2 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

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5.16%(59/62)、96.15%(25/26)和94.44%(34/36),Kappa值為0.689,診斷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見表2。

表2 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結果 單位:例

3 討論

腦梗死疾病是造成患者殘疾、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包含缺血性、出血性兩種。AIS 主要因血液流變學異常、腦部動脈粥樣硬化等致病,在顱腦內部的血流動力穩定維持中,側支循環為關鍵的代償途徑,該循環可以對腦梗的預后產生影響[7]。側支作為連接鄰近大血管的分支血管結構,存在于大多數組織中,側支血管的主要作用為改變血流路徑,對閉塞血管供血區提供血流灌注。腦側支循環是指當大腦的供血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時,血流通過其他血管(側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達缺血區,從而使缺血組織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償[7]。動脈-動脈或靜脈-靜脈之間均可通過吻合形成側支循環,從而使缺血組織得到不同程度灌注代償。側支循環決定了缺血半暗帶、梗死體積大小、腦缺血的時程、嚴重程度以及血管閉塞后是否發生卒中,是卒中異質性的主要原因,認識及評估側支循環有助于確立臨床決策及判斷預后。如果側支循環良好能夠促進腦梗死發生后缺血半暗帶血流,有助于更好地實施溶栓,促進患者神經功能重建。因此,通過觀察腦梗死患者的側支循環情況,對其進行及時改善,在患者療效和預后方面發揮重要作用[8]。

臨床多種類型影像學技術快速更新、發展,DSA、MRI 和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均為臨床常用的高水平影像學技術,且均可應用在側支循環評估中。DSA 技術為診斷金標準,但檢查時間長、有創且費用高[9]。CTA 技術具有一定輻射性,但是需要采用的對比劑會有部分患者產生過敏,因此,在應用時存在局限性,難以推廣[10]。MRI 作為無創檢測,無需進行對比劑應用,還可選取多種模式對患者進行評估,針對CT 和DSA 技術檢查中存在的缺陷予以彌補,臨床上操作簡便[11]。多模式MRI 能有效顯示患者高血流部位血管的狀況,準確評估腦動脈狹窄的程度,對側支循環的情況進行清晰觀察,是該疾病的重要檢測評估手段,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數據[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側支循環組MTT、TTP 和CBV 均短于或低于無側支循環組,CBF 高于無側支循環組(P<0.05)。表明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患者血流灌注參數水平可獲得更加可靠的數據,保證臨床診斷、治療效果,利于患者預后。急性腦出血的檢測中,DWI檢測可觀察到腦部的異常血腫,源于脫氧血紅蛋白會對磁性相對敏感,在檢查中其含有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結構均發生明顯變化,會出現DWI 信號丟失情況,影像圖中可清晰顯示血腫情況[13]。3D-PCSL 成像技術良好地結合了連續式、脈沖式優點,基于快速自旋回波技術,可以有效預防運動偽影的產生,控制磁敏感造成的偽影出現,提升診斷中的圖像信噪比,獲得更加均勻、清晰的圖像,在實際使用不用注入對比劑,其可實現安全、快速、無創的優點,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數據[14-15]。對側支循環障礙進行有效診斷,可有效辨別梗死區靜脈擴張原因。多模式MRI 技術在AIS 側支循環診斷中實現相互作用的效果,診斷效能得到提升。多模式MRI 技術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5.16%(59/62)、92.59%(25/27)和97.14%(34/35),Kappa值為0.689,臨床診斷一致性較高,表明多模式MRI 技術應用在AIS側支循環評估中可獲得可靠數據,為臨床工作開展提供準確參考。龔煜等[16]研究顯示,89 例采取多模式MRI檢查的AIS 患者參與研究,有側支循環組患者MTT、TTP、CBV 水平低于無側支循環組低,CBF 水平高于無側支循環組(P<0.05),多模式MRI 診斷結果與DSA 結果一致性檢驗的Kappa值為0.747,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多模式MRI 應用在AIS 側支循環的評估中準確可靠,與金標準DSA 檢測結果高度一致,因此多模式MRI 技術應用在腦梗死預后中具有顯著效果,因此臨床評估中大力推廣。

猜你喜歡
血流腦梗死動脈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與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腎臟病腎血流灌注中的應用
單純吻合指動脈在末節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
BD BACTEC 9120血培養儀聯合血清降鈣素原在血流感染診斷中的應用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12例閉合性腘動脈損傷的治療
冠狀動脈慢血流現象研究進展
脈血康膠囊治療老年恢復期腦梗死30例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破裂性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3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