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把握國內外數據庫研究熱點,優化中文科技期刊辦刊策略

2024-03-19 00:37詹文海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綜述科技期刊標簽

■詹文海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期刊編輯部,上海市嘉定區和碩路585號 201899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逐漸成為科技界和期刊界的共識。中文SCI期刊一直致力于刊登前沿領域、具有原創性的科技論文,以期達到提升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目的。然而,中文科技期刊本身面臨“小、弱、散”的發展困境,并且受到語言傳播范圍和傳播平臺的限制,提升影響力道阻且長。從國際看,有大量優秀論文流向國外高JCR影響因子的期刊[1];從國內看,在國家的倡議下,英文新刊加速布局[2-5],間接加劇了中文期刊優秀稿源的流失。這些因素導致中文SCI期刊在國內數據庫平臺的排名不占優勢,國內影響力遜于優秀的中文非SCI期刊,而且國際影響力提升緩慢(JCR分區僅為 Q3 或 Q4 區)[6]。因此,于2019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18種中文SCI期刊僅有4種入選。

中文SCI期刊要改變目前的窘境,就必須同時擴大國內外影響力,提高在國內外數據庫的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分。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7],不同數據庫中期刊的影響因子、綜合評分排名等不盡相同,主要是因為國內外期刊側重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有較大不同。初景利等[8]認為中文科技期刊側重于應用,以解決國內問題為主,而外文科技期刊側重于學科與學術。英文SCI期刊或者中文非SCI期刊分別關注國際和國內的熱點研究領域即可,而中文SCI期刊卻必須二者兼顧,處于兩難境地[9]。精準調研國內外數據庫共同的研究熱點,有利于動態把握學術前沿和發展趨勢,優化期刊辦刊模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高效提升期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中國科學院每年發布的《研究前沿》[10]都會調研論文的被引頻次,從宏觀角度研究學科熱點,具有權威性和長期連續性,充分體現了各個學科的發展趨勢,對于期刊和研究人員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除此之外,期刊以及情報工作從業人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各個細分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深入分析。盧世晴等[11]統計了Scopus與Web of Science (WoS)中ChatGPT相關技術的科研成果,分析了各個國家在該領域的發展水平。屈清慧等[12]在WoS數據庫中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關鍵詞檢索高被引論文,揭示了相關學科研究從初期的臨床、流行病學特征、病毒入侵機制向藥物治療、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與慢性病共病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馬迎杰等[13]調研了綜合性農業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的高被引論文,得到3個熱點研究領域,為選題策劃和組稿提供依據,從而調整期刊的工作重心。郭述金等[14]通過分析WoS中藥學類期刊高被引論文的特征,得到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并提出加大綜述約稿力度、激活零被引論文等辦刊策略。以上研究均是以國外或國內數據庫相關領域的期刊為數據來源,在不同層面針對不同受眾分析學科的發展情況。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有將國內外數據庫的統計數據相結合,進一步分析二者的差異,從而精確指導期刊的發展。

熱點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基于關鍵詞的分析方法和基于引文的分析方法兩類[15]?;陉P鍵詞的分析方法通過收集摘要、標題、作者、關鍵詞以及標引主題詞等能夠反映文獻主題內容的詞匯,統計分析各研究領域的熱點。田理等[16]認為目前已經有較多相關的共詞聚類的研究,其缺點在于關鍵詞均由論文作者提供,主觀性較大。比如,《2022研究前沿》[10]中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各個熱點關鍵詞之間缺少可比性,其問題在于:(1)不處于相同的學科層級,有的非常寬泛,如機械化學,有的又非常具體,如具有圓偏振發光性質的熱激活延遲熒光材料;(2)不處于相同的維度,如機器學習輔助的化學合成屬于制備技術,而納米酶屬于應用領域。除此之外,相同的關鍵詞可能代表不同的研究領域,如太陽能電池可能包含材料制備、電池生產、環境污染防治、建筑設計等方向,需要深入細分高被引論文的研究內容,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為了彌補現有研究存在的缺陷,本研究采用統一的標準,從各自獨立的維度出發,賦予論文標簽,以替代論文本身提供的關鍵詞,從而更客觀、精準地體現研究內容,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所獲得的研究熱點的可靠性更高。本研究調研了國際數據庫平臺WoS,以及國內數據庫平臺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中2019—2020年材料綜合類期刊被引頻次排名前200的科技論文,從論文類型、材料種類、制備技術、應用領域、研究方向5個維度賦予標簽。分析得到的國內外數據庫的共同研究熱點可用于指導期刊優化下一步的發展模式,為期刊優化選題方向、調整宣傳策略提供依據。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數據庫檢索

1.1.1 WoS數據庫檢索

在WoS數據庫的JCR中檢索“材料科學綜合”(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的336種期刊名稱,根據其JCR影響因子排序,以Q1區的83種期刊為本次研究的WoS數據庫刊源。在WoS數據庫中以“期刊名1 (出版物/來源出版物名稱) or 期刊名2 (出版物/來源出版物名稱) and 2019-01-01/2020-12-31 (出版日期)”為檢索式,查詢目標刊源在2019—2020年刊登的論文,然后按被引頻次排序,得到排名前200的高被引論文。

本研究選擇2019—2020 年的論文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因為2021—2022年刊登的論文目前處于被閱讀和引用的高峰期,被引頻次還不穩定,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較大,高被引論文的排序有可能出現大范圍變動。

1.1.2 萬方數據庫檢索

通過手機App “引證報告”查詢2021 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ChineseS&T JournalCitationReports,CJCR),在學科分類中檢索“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共檢索到29種期刊,分別為FrontiersofMaterialsScience、Journalof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JournalofRareEarths、《材料保護》《材料導報》《材料工程》等。以這29種期刊為刊源,在萬方數據庫中以“(期刊名稱/刊名:(期刊名1) or 期刊名稱/刊名:(期刊名2)……and Date:2019-2020” 為檢索式,查詢目標刊源在2019—2020年刊登的論文,然后按被引頻次排序,得到排名前200的高被引論文。

本研究采用2021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收錄的“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作為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的刊源,這是因為不同的數據庫平臺對于期刊的分類不盡相同,統一刊源有助于數據橫向對比,屏蔽干擾,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1.1.3 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

手機App “引證報告”查詢的29種“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中有26種被中國知網收錄,3種英文期刊FrontiersofMaterialsScience、Journalof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和NanoResearch沒有被收錄。以此26種期刊為刊源,在中國知網中以“(期刊名稱/刊名:(期刊名1) or 期刊名稱/刊名:(期刊名2) ……and Date:2019-2021” 為檢索式,查詢目標刊源在2019—2020 年刊登的論文,然后按被引頻次排序,得到排名前200的高被引論文的信息。

1.2 標簽賦予

科技論文的內容都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必須采用不同類型的標簽進行表述,才能盡量完整地還原論文的面貌。本研究從論文類型(綜述、研究論文)、材料種類、制備技術、應用領域、研究方向5個維度賦予標簽,如一篇關于太陽能電池鈣鈦礦材料的綜述,論文類型為綜述,材料種類為鈣鈦礦,應用領域為能源,研究方向為太陽能電池。賦予各個維度的標簽主要基于以下標準:論文類型中,Article、Communication、Letter 歸類為研究論文,Review、Advance、Progress、Highlight、News歸類為綜述;材料種類從材料的物理結構(如納米材料、二維材料)和化學結構(如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和鈣鈦礦)兩個角度進行劃分;從制備技術看,雖然所有材料均涉及制備方法,但大多數論文都側重于應用,只有專門針對某項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優化各種制備條件的論文才會被賦予此項標簽;從應用領域看,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分為能源、生物、功能、環境、結構陶瓷五大類,其他如計算、海水淡化、分析和化工催化為較次要的小類;每個應用領域又可以細分為多個具體的研究方向,如能源可分為氫能、太陽能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器等,這樣避免了不同學科層次、不同維度的關鍵詞“同臺競技”,科學性更強。

2 結果與分析

2.1 論文類型

表1中,WoS數據庫前100名和后100名高被引論文中研究論文的占比相差不大。整體上看,綜述略多,是研究論文的1.4倍,但優勢不明顯。這說明WoS數據庫論文的讀者非常注重把握研究領域的實時動態,側重于從原創性研究論文中獲取第一手科研數據。國內數據庫平臺的情況有所不同,中國知網前200篇材料綜合類高被引論文中綜述的數量是研究論文的2.4倍,而前50篇高被引論文中研究論文有12篇,綜述有38篇,綜述的數量是研究論文的3.2倍。被引頻次排名越靠前的論文,其屬于綜述的概率越高,隨著被引頻次降低,研究論文的數量逐漸增加,這與WoS數據庫高被引論文的類型分布趨勢相同,說明綜述對于增加被引頻次、擴大期刊影響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表1 國內外數據庫論文類型的標簽統計

從萬方數據庫的調研結果也能得到相同的結論。萬方數據庫被引頻次排名前200的材料綜合類論文中綜述的數量是研究論文的2.0倍,萬方數據庫的研究論文占比高于中國知網。這是因為萬方數據庫的材料綜合類期刊比中國知網多了3種英文期刊,其中《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Journalof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有9篇綜述和10篇研究論文,《納米研究(英文版)》(NanoResearch)有12篇綜述和14篇研究論文進入高被引論文榜單,導致研究論文占比提高。除去這2種英文期刊的貢獻,綜述為112篇,研究論文為43篇,綜述的數量是研究論文的2.6倍,與中國知網的數據(2.4倍)接近?!恫牧峡茖W技術(英文版)》和《納米研究(英文版)》的高被引論文中研究論文的數量均超過了綜述,說明英文期刊研究論文中的原創性內容比英文期刊綜述和中文期刊研究論文的價值更高,更容易吸引讀者的關注。

2.2 材料種類

WoS高被引論文中屬于先進無機材料范圍的標簽共有69個,其中二維材料和納米材料的標簽數量相近,分別為22個和20個,分別占總數的32%和29%,鈣鈦礦材料與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標簽分別為16個和6個,結果見表2。中國知網有43個材料種類標簽,其中石墨烯與二維材料的標簽有16個,納米材料與纖維的標簽數量相近,分別為9個和8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標簽為5個,量子點和高熵陶瓷各有2個,鈣鈦礦有1個。萬方數據庫的材料種類分布與中國知網相似,石墨烯與二維材料的標簽有13個,納米材料為7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和纖維各5個,多孔材料、量子點、高熵陶瓷和膜各有2個。綜上所述,先進無機材料領域國內外數據庫平臺的共同熱點材料種類為石墨烯與二維材料、納米材料、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量子點、高熵陶瓷。

表2 國內外數據庫材料種類的標簽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鈣鈦礦材料為近年國際上的熱點領域,無論是作為太陽能電池還是作為光電器件的主要材料都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國際上的熱點領域在中國知網材料綜合類期刊中僅有一篇高被引論文,萬方數據庫則一篇都沒有,差距明顯。

2.3 制備技術

200篇2019—2020年材料綜合類WoS高被引論文涉及的先進無機材料制備技術僅有1種(表3),有7篇(3.5%)論文涉及增材制造制備技術,用于制備生物組織、2D材料和4D材料。中國知網的200篇高被引論文中涉及制備技術的論文有12篇,其中有5篇涉及增材制造,2篇涉及靜電紡絲,2篇涉及復合材料連接技術,1篇涉及物理化學活化法,1篇涉及燒結,1篇涉及水相合成。萬方數據庫涉及制備技術的論文有15篇,其分布與中國知網類似,增材制造為10篇,靜電紡絲為2篇,其他均為1篇??梢?,先進無機材料領域國內外數據庫平臺的共同熱點制造技術為增材制造。國內外數據庫中專注材料制備技術的論文數量均較少,說明國內外研究人員的科研興趣在這一點上保持一致,更傾向于探索材料結構的基礎理論及其實際應用。

表3 國內外數據庫制備技術的標簽統計

2.4 應用領域與研究方向

從應用領域看,WoS中不屬于無機材料范圍的材料綜合類高被引論文僅占8.1%,應用領域和研究方向非常集中,且全都聚焦于前沿研究,并沒有商業化生產應用。CJCR收錄的27種材料綜合類期刊的應用范圍則非常廣泛,中國知網200篇材料綜合類高被引論文中除了20篇專注于理論研究,沒有指出材料的具體應用領域之外,其余180篇論文中應用領域的標簽共計202個,分屬于19個應用領域,如高分子、金屬、先進無機材料、復合材料、化工、礦產冶煉等。雖然這些論文都可以歸屬于材料范疇,但實際上無論是材料種類還是制備技術、應用領域都相差甚遠,且幾乎囊括了從前沿研究到商業化生產應用的整條產業鏈。從應用領域看,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分別有48.5%和50.5%的高被引論文不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范圍,這導致國內數據庫平臺材料綜合類期刊的情況異常復雜。

WoS數據庫高被引論文屬于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領域的標簽共有225個,其中能源領域的標簽共130個,占比接近50%,遙遙領先于其他應用領域,顯示了當今國際社會對于能源危機的高度重視(表4,圖1)。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中能源領域的標簽僅有35個和33個(表5和表6),大約是WoS的1/4。WoS數據庫中生物領域的標簽有29個,僅次于能源領域,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的生物領域的標簽分別為6個和3個,差距顯著。相應地,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中標簽數量排在第二位的均是環境領域。

圖1 國內外數據庫高被引論文應用領域的標簽統計

表4 WoS應用領域與研究方向的標簽統計

表5 中國知網應用領域與研究方向的標簽統計

表6 萬方數據庫應用領域與研究方向的標簽統計

將應用領域進一步細分為研究方向,WoS排名前4的研究方向為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催化、固態電解質,均屬于能源領域,中國知網排名前4的研究方向為鋰電池、氫能、環境光催化和熱電,萬方數據庫排名前4的研究方向為能源電催化、環境電催化、氫能和環境光催化。其中,能源電催化和環境電催化雖然應用領域不一樣,但是材料的工作機理相似,可以合并為電催化。經統計,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國內外數據庫平臺的共同熱點研究方向為鋰電池、氫能、太陽能電池、電催化、超級電容器、單原子催化、光催化、碳中和、傳感器、柔性、鋰金屬電池、吸波材料。本文分析得到的研究熱點匯總于表7。

表7 國內外數據庫先進無機材料的研究熱點

3 討論與啟示

3.1 優化國內數據庫科技期刊的分類

WoS中材料綜合類Q1區的期刊數量是CJCR的12.4倍,并且刊源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其高被引論文的應用領域應該會比較分散;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的期刊都來自國內,應用領域應該會比較集中。但是本研究的數據結果與預估結果相差較大,相比于WoS平臺,國內數據庫高被引論文的應用領域反而更為分散,情況更加復雜。眾多非同一領域的期刊難以橫向比較,評價數據無法準確反映真實情況。因此,國內數據庫平臺需要細化主題,提高期刊分類的科學性、合理性,這樣研究論文和期刊的評價數據才更可靠、更權威、更有參考價值。

3.2 開拓海外宣傳推廣渠道

統計WoS數據庫的作者姓名可以發現,77%排名前200的高被引論文都有華人作者參與,可以說在材料前沿研究領域,華人科學家已經成為絕對主力。國內英文科技期刊通常注重提升國際影響力,而中文科技期刊由于語言所限僅在國內宣傳,在國外的推廣力度不大。國內對于高質量的原創性稿源競爭激烈[17],早已成為“紅?!?。鑒于海外華人在材料學科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而大多數中文科技期刊進軍海外的意識相對薄弱,因此向海外華人提供精準知識服務應該是國內科技期刊的一個事半功倍的選擇,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廣袤的“藍?!?。一方面,海外華人的科研實力不斷增強,且沒有中文科技論文閱讀和寫作的語言障礙,是中文科技期刊潛在的作者和讀者群體;另一方面,不少中文期刊同時接收英文研究論文,如18種中文SCI期刊中有11種為中英文混合出版[6],占比為61.1%,這為接收海外科學家的研究論文提供了便利。

3.3 加大原創性論文的組約稿力度

與WoS數據庫相比,中國知網高被引論文中綜述的占比更高。這一方面反映了國內研究人員對科技論文的閱讀習慣。相比于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在中文數據庫平臺更傾向于閱讀綜述,并將其作為科研和撰寫論文的參考。WoS高被引論文中研究論文的占比高于國內數據庫,說明研究人員較少在中文數據庫中獲取第一手數據信息,這主要是因為研究人員閱讀中文綜述更方便、更容易理解。時效性強、全面、有獨到見解的高質量中文綜述與頂刊的英文綜述一樣,可以讓讀者迅速掌握領域內的前沿動態。但是頂刊的JCR影響因子更高、影響力更大,理論上刊登的英文研究論文創新性更強。由于時間有限,研究人員必須在數量龐大的研究論文中進行選擇性閱讀,因此更傾向于在國外數據庫平臺閱讀英文研究論文。鑒于科技期刊的特殊性,作者和讀者為同一群體,作者很清楚讀者的閱讀習慣,所以大量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流失到國外高JCR影響因子的期刊上。另一方面,這也是中文科技期刊對于錄用論文類型的導向性所致。目前,刊登綜述被作為擴大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4,18-19],但是從國際SCI期刊的情況看,雖然刊登綜述對于增加被引頻次、擴大期刊影響力有一定效果,但是高質量的原創性研究論文才是立身之本,需要重點投入,努力從“追隨者”轉型為“領跑者”。

3.4 增強競爭意識,加大對研究熱點的投入

將高被引論文的研究方向進一步細分為具體的研究內容,有助于編輯同行了解國內外數據庫高被引論文的特點,精準把握學科發展的趨勢。比如,國內外數據庫的能源材料雖然都有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但是WoS的高被引論文中鋰電池基本都集中于下一代固態電解質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集中在新型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而國內數據庫的高被引論文還是聚焦在傳統的液體電解質鋰電池和硅太陽能電池。又如,WoS的生物材料研究中腫瘤治療始終是熱點研究方向,同時新冠檢測在近年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國內數據庫平臺的高被引論文中卻鮮有相關報道,可見國內外數據庫高被引論文研究方向的前沿性有較大差距。這一方面說明國內大部分科研院所還是注重傳統領域,聚焦于生產研究,對于前沿領域的探索較少、投入不足,所以相關論文的被引頻次不高。如果要扭轉我國在“卡脖子技術”上的劣勢,光是滿足于做一名追隨者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轉變態度,積極進行原創性研究。另一方面,在熱點領域國內科研人員的成果被國外期刊大量分流,造成研究方向的熱度越高,國內中文期刊就越缺少該方向的優質稿源。這已經不僅僅是高質量科技論文外流[20],以及科技期刊建設與學科發展不匹配[21]的問題了,國內期刊遭遇研究熱點就會熄火、競爭力薄弱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

鑒于中國每年都發表大量的卓越科技論文[22],怎樣將這部分研究成果留在國內,是中文科技期刊在往后一個較長的時期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國內不少中文期刊歷史悠久,為我國的科研學術成果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國內對于學術成果評價體系的轉變,很多科研人員可能從學生時代就只關注高影響因子的國際期刊,對國內中文期刊知之甚少。因此,期刊從業人員應該與科研人員多交流、多溝通,在各種場合用多種方式宣傳期刊,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其次,組織熱點領域的專輯和專欄,聘請領域內的知名專家為特邀編輯,邀約相關課題組的重要稿件,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擴大影響力。最后,組織學術會議,搭建學術傳播平臺,促進國內研究人員在各個學科方向的交叉合作,既可以獲取優質稿源,又可以提升期刊在學術活動中的參與度,增強話語權。

3.5 重新制定中文科技期刊的評價指標

目前,國內外數據庫基本都采用被引頻次作為高權重的評價指標。突破JCR影響因子的束縛勢在必行,但是多維度修正的JCR影響因子[23],或者新的定量評價指標如h指數[24]、超越指數[25]以及顛覆性指數[26]等還是基于被引頻次,并沒有本質變化。

相對而言,被引頻次更適用于WoS數據庫中先進材料前沿研究論文的評價,但是中文科技期刊定位于解決生產和商業化中存在的實際問題[8],不宜使用被引頻次進行評價。甘甜等[27]認為與學術性期刊相比,工程技術類期刊的讀者不撰寫或較少撰寫科技論文,因此經常出現論文閱讀量和下載量較高、引用率較低的現象。

筆者具有多年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經驗,深知其中的弊端。研發階段工程師雖然會閱讀大量文獻,申請專利和標準,但是這些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各類報告都不會產生引用。因此,本研究建議國內數據庫平臺采用其他評價指標,如下載次數,可以更容易凸顯研究論文的熱度和期刊的權威性。下載次數的數值遠大于被引頻次,如中國知網各種制備技術論文的總被引頻次與標簽數量基本成正比,比值約為20∶1(表8,圖2),不似被引頻次容易被操縱[28],更為客觀,且即時性更強。另外,可以嘗試引入一些產業化指標作為補充,如成果轉化率、裝機數量、經濟效益等。

圖2 中國知網制備技術論文的下載次數統計結果

表8 中國知網先進無機材料制備技術論文的被引頻次與下載次數

4 結語

在科技和期刊迅速發展和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下,中文SCI期刊需要轉換思路,結合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探索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本研究聚焦高被引論文,摒棄傳統的關鍵詞聚類方法,從論文類型、材料種類、制備技術、應用領域、研究方向5個維度采用統一標準賦予論文標簽,精準描述論文特征,統計國內外數據庫的學科熱點。通過數據分析指出中文科技期刊面臨的困境,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本研究從不同維度研究國內外數據庫的共同研究熱點,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缺憾:本文先對論文按照應用領域進行劃分,再細分為研究方向,導致研究方向會出現部分交叉重疊的現象,如能源領域和環境領域均有電催化研究方向,雖然不會改變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熱點,但是會影響研究熱點的排名次序。下一步將探索從材料的工作機理角度出發賦予標簽,嘗試新的分類方法。

致謝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期刊編輯部主任李效民研究員的大力幫助,特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猜你喜歡
綜述科技期刊標簽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SEBS改性瀝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無懼標簽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標簽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標簽化傷害了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