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2024-03-20 07:35林毅夫
財經 2024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優勢現代化

《新質生產力:中國創新發展的著力點與內在邏輯》

林毅夫等/著

王賢青/主編

中信出版集團

2024年3月

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種新形式,雖然是新的形式,但跟舊的形式有共性,因為都是現代化。當然,其中也會有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性

中國式現代化當然有現代化的共性,希望實現工業化,希望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并趕上發達國家。但是中國的現代化是在政治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而不是實行西方的共和憲政;經濟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從成果上來講,這樣的中國式現代化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幫助中國快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尤其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經濟快速發展。從1978年到2022年,我們連續44年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9%,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平均每年8個百分點,發達國家長期以來是2個百分點,我們是其4倍。在這樣的強勁經濟增長下,我們從1978年的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到2022年人均GDP1.3萬美元左右,距離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僅一步之遙(2022年,高收入國家的標準門檻是人均GDP1.32萬美元)??梢哉f,中國已經變成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按照市場利率計算的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除了這個總量的成就,與傳統的現代化相比,中國式現代化還有幾大特征。

第一,我們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不像一些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跟中國比較起來,它們的人口規模小很多。人口規模大,要實現現代化遭遇的困難就很多,如果克服了,取得的效果就顯著,比如從工業革命到現在,在西方式現代化的道路上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國家所涉及人口只有12億,占世界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5.8%。而中國有14億人,距離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只有一步之遙。我相信在2025年完成“十四五”規劃之前,我們可以跨過這個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我們的人口有14億,占全世界人口的比重約為18%。也就是說中國變成高收入國家以后,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還多,從15.8%變成33.8%。

第二,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西方國家在它們的現代化道路上物質水平確實不斷提高,這讓它們擺脫了“馬爾薩斯陷阱”,而且它們的人均GDP從約1.3萬美元一直增長到8萬-9萬美元,它們的物質確實在不斷地豐富。但是在西方式現代化的影響下,這些發達國家出現了貧富分化。正如前幾年非常有影響的、由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寫的《21世紀資本論》所論述的那樣,這些發達國家的兩極分化情形不斷惡化,富的人非常富,窮的人非常窮。

第三,我們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過程中,物質確實是豐富的,但人的精神越來越空虛,物質和精神是分裂的,這就會導致個人內心的沖突及社會的沖突。

第四,我們要追求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工業革命之后,西方的現代化是以環境破壞和污染為代價的?,F在大家非常關心全球氣候變暖。工業革命以后,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積聚在大氣中,形成了溫室效應,使地球的溫度上升,導致的結果就是極端氣候不斷出現,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這是西方式現代化的結果。而中國式現代化是生態文明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第五,我們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而不是像西方那樣靠殖民、掠奪、戰爭來實現的現代化。以美國為例,自1776年建國以來,在240多年的歷史中,它只有16年的時間沒有參與戰爭,其他時間都在打仗。我們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在海外沒有殖民地,而且尊重各個國家的主權,我們的發展是自己要發展,同時還要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是和平的發展。

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怎樣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一方面,要提高我們的收入水平,跨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另一方面,要繼續追趕前面的這些發達國家,同時要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想要實現現代化,會面臨很多挑戰;我們不僅要克服這些挑戰,還要實現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且不靠殖民掠奪而是和平地發展。

這些年我以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總結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成敗經驗,總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新結構經濟學以具有物質第一性特征的生產要素的結構為分析基礎,來研究現代化的生產結構、社會結構變化的一個新的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

根據新結構經濟學理論框架,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要在有效市場跟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以一個地區在某一個給定時點、隨時間可變的要素稟賦和結構為切入點,依照每個地區的物質基礎及其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幫助企業家在市場當中把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做大做強,使之形成競爭優勢。如果能做到,各個地方不管在何種狀況下,都一定有比較優勢,把其比較優勢做大做強,使其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它就能夠發展起來。

如果能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每個地區乃至其所在的整個國家,都能夠實現共同富裕。因為在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時候,它可以在一次分配的時候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按照比較優勢形成了競爭優勢,它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力,那當然就是有效率的。重要的是,跟發達國家或地區比,收入水平越低的地方資本越短缺,勞動力則相對越豐富。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就是要在這個地方發展能多用勞動力的產業,并在這個產業中多用使用勞動力的技術。這樣的發展方式能夠最大程度地創造就業機會。

富人跟窮人的最大差異是什么?窮人靠勞動就業來獲取收入,富人靠資本雇傭勞動力來獲取收入。如果發展的方式能夠最多地創造就業機會,它就可以讓那些以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群體分享發展的果實。這在發展經濟學里面叫做“有利于窮人的發展方式”。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可以發展得很快。經濟發展快,資本積累得就很快,資本積累快了以后,勞動力就會從相對豐富變成相對短缺,當勞動力變成相對短缺的時候,工資水平會上漲得非???。

深圳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展起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那時的工資每月也就幾百塊錢。80年代時家里雇保姆無非就每個月付二三十塊的工資,進入90年代漲到了一兩百塊?,F在家里雇保姆已經要到每個月付七八千或上萬了,工資上漲得非???。資本回報主要以利率衡量,利率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下降,尤其相比于快速上漲的工資。工資相對于資本的比例越來越高,窮人所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要素越來越值錢,反過來講,富人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本越來越貶值。在這種狀況下,收入差距就越來越小,這是新結構經濟學提出來的一個理論——新結構收入分配理論。

對這個理論,我2007年到英國劍橋大學做馬歇爾講座的時候,曾經用跨國的數據來檢驗,發現越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的經濟體,它的基尼系數越小,越是違反比較優勢發展的經濟體,國民收入差距越大。不僅跨國的數據是這樣,在國內跨省的數據也是這樣。越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省區,收入分配越平均,越違反比較優勢發展的地方,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就越大。要實現共同富裕,如果按照比較優勢,在一次分配的時候可以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而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發展會很快,政府的財政、稅收就會增加得非常多。按照比較優勢發展,企業有自生能力,不需要靠政府的保護、補貼來生存;在這種狀況下,政府就有更多的錢可以用來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用來投資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照顧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這樣在二次分配上就可以進一步縮小由先天能力差距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也就能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有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大家的物質水平都提高了,就會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文明禮節、榮辱,物質和精神是協調發展的。同時也可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大家收入水平提高了,人們就會不斷地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其中自然包括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政府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有這方面的期望,政府就會使環境政策更加完善。

“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是什么含義?如果一個產業有比較優勢,發展好了,它不僅在國內市場上有競爭力,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有競爭力,這是比較優勢的含義。這就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反過來講,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就要善用國際的資源、國際的技術等,也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就要求開放——這個開放過程是和平、互利、雙贏的。中國的發展不僅提高中國人的收入水平,也會擴大中國的市場,會給其他國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提供一個越來越大的市場,這也有利于這些國家的發展,這樣的發展當然是和平的發展。

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要實現具備這五個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關鍵是按照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發展。

(本文摘自《新質生產力》;編輯:許瑤)

猜你喜歡
中國式優勢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矮的優勢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畫與話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勢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