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的群眾文化交流合作探索思考
——以梧州為例

2024-03-21 06:42鄧凱韻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梧州文化交流粵港澳

鄧凱韻

(梧州市群眾藝術館,廣西梧州 543000)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東省的九個城市(我們將其簡稱為珠三角)和香港、澳門地區共同組成的灣區,可以說這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融合新格局的嘗試,更是推動“一國兩制”發展的實踐[1]。在此背景下,對群眾文化交流合作進行探索非常關鍵。

一、推動文化交流合作具備的優勢條件

1.區位優勢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梧州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非常好的位置,自古以來便被稱為三江總匯,相當于廣西東部的經濟大門,也是西部十二個省份中最為靠近粵港澳的城市,對于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有先天地理優勢。所謂三江通兩廣,是廣西城市中與珠江三角洲距離最近的城市,同時在經濟文化方面也有著許多類似的地方,聯系也較為密切,這就便捷了梧州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和澳門都屬于港島類城市,而梧州也是臨江城市,眾所周知,文化的交流需要建立在一定經濟融合和地理距離的基礎上,而梧州在這兩點上都符合條件,這將加速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融合。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形成的圈子能夠擴大其各自的優勢,所以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在地理位置上是有科學依據和基礎的,在海運經濟、企業互通、融合等方面都能夠實現共贏,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的合理前提。

2.合作基礎

大灣區是三地之間的合作,更是三種不同城市載體的融合,將會設計到許多復雜的細節問題,但首要的合作基礎就是三者之間要“勢均力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共贏,梧州全面對接大灣區首先在思想意識上要達成一致,梧州政府要重視合作,在宣傳和落實上下功夫,只有充分認識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帶著強烈的發展意識和機遇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統籌梧州市各領域資源并發揮其優勢,才能實現高效的文化交流合作。首先要有形成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其中包括便利交通、人才流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等等方面,都能夠實現1+1>2的效果,在經濟方面相對而然梧州存在許多不足,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對比粵港澳城市都有較大差距,一方面文化交流雖然受經濟基礎的影響,卻不是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合作也正是加速梧州經濟發展的良好契機。其次要考慮到梧州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文化的差異,梧州的語言和廣州極為相似,雖然距離相對較遠,但梧州同樣也是粵語的發源地,包括很多名勝古跡也與廣州相似,這也是梧州被稱為“小廣州”和“小香港”之稱的原因。同時在產業形態上也都滿足合作共贏的條件,在制造業、高新科技產業和服務業方面都可以有向粵港澳城市學習的機會。例如梧州的茶文化和香港的下午茶文化也有共通之處,可以說是各有特色與優勢。從多個角度分析考慮,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共融是基于滿足各種條件的合作基礎上的。在合作中不可或缺的是需要充分發揮梧州地域和風俗文化特征,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完善梧州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平臺,更好發揮文化傳輸作用,從而推動梧州積極與大灣區文化融合。

3.常態化文化交流形式的延續

常態化文化交流形式是多樣化的,但要考慮到各地之間的文化特征,梧州的發展離不開文化交流的融合,所幸梧州與大灣區部分地域文化有許多共同之處,正如廣東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所說,只有滿足文化的同根同源,才能實現常態化文化交流,這也是梧州與大灣區文化融合各個階段中的重要基礎。香港澳門屬于特別行政區,珠三角屬于經濟特區,人們的生活節奏普遍較快,群眾生活習慣的相近,也是常態化文化交流的前提,雖然梧州在經濟上與以上城市有所差距,但反過來看,只有相互之間的文化屬性相似,才能促進梧州的經濟發展。

4.文化融合的契合度

文化融合是任何兩地之間合作共贏的重要內容,是指民族文化在交流過程中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依據實際情況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按照循序漸進的融合內容,要進行文化接觸、文化的撞擊和篩選、文化整合。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相互之間的契合度。首先是文化接觸,這是由于文化傳播的屬性決定的,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傳播并不是一對一的接觸,而是三種文化的融合,所以要進行全面接觸、深入接觸,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2]。在前文中我們說過,梧州素有“小廣州”和“小香港”之稱,可見在文化屬性方面融合度較高。其次,有接觸就會有碰撞和篩選,這里的碰撞是兩個以上陌生文化接觸必然產生的效應,是文化融合過程中不斷磨合的良性現象,同時在碰撞過程中也會擇優而選,優勝劣汰。最后是文化整合,這也是文化融合的最終步驟,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既兩個以上的文化體系經過適度調整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體系。以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融合為例,其契合度取決于三地文化之間的差異程度,隨著三地之間經濟文化的融合,契合度也會不斷提高。而梧州同樣的在經濟文化方面受大灣區文化融合的影響,不斷提高與大灣區的文化融合契合度。

二、存在的困境和現狀

1.著眼于為我所用的模式開展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既是融合體,又是三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作為個體來講要首先強調自身的需求,例如深圳的高新科技比較發達,那么在合作融合的過程中就需要重點創設符合自身薄弱項發展的模式,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這種具體的合作也要結合自身企業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共榮的優勢發揮出來[3]。而梧州實際上并沒有在某一個領域有突出表現,其優勢在于依賴交匯兩廣三江的便捷的地理位置,所以對梧州而言,在與大灣區的文化融合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發揮自身交通優勢,并以此來帶領自身的其他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

2.合作交流零散,缺乏長遠性和全局性的規劃

粵港澳三地形成的經濟體量是龐大的,已經和俄羅斯、韓國相近,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勢必對相互之間的合作有所要求,但從目前狀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存在著一些凸顯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長遠性和全局性的規劃上,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高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7000萬人,GDP總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萬億元,作為一個世界級灣區,在科技、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要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的潛能,在區域內要做到平衡穩定發展,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如深圳、廣州的人均GDP都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面對經濟發展落差較大的現狀,如果不能及時地給出解決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大灣區的融合促進發展局面。梧州與大灣區的文化融合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在產業上梧州的資源優勢主要集中在農業資源、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方面,雖然近年來大力發展旅游業和新興科技產業,但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沒達到預期,究其原因還是零散的交流合作造成的。梧州的群眾文化想要和大灣區三地進行有效融合,需要本著長遠可持續性的目的,在各個領域加強合作的緊密型和貼合度。

3.個別機構進行合作,缺乏政府性的指導

這個問題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的前期是必然存在的,因為梧州與大灣區之間的融合是極為復雜的過程,面臨著經濟上的巨大差異和文化上的差別,需要長久的時間和彼此之間的不斷磨合,梧州人口三百萬,企業數量相對大灣區其他城市較少,即便是政府部門在條件上實施了共融政策,但具體到企業對接時,仍舊會發生一些不確定的問題,這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同時企業還會存在主觀意識,沒有意識和意愿接受政府的指導,而是習慣于自身以往的經營模式和生存方式,這部分“守舊派”也是阻礙梧州與大灣區文化合作交流的絆腳石。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部門的全面干涉會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所以政府部門只能依賴于引導和指導、建議等方式來促進企業之間的良性合作。

三、梧州與大灣區群眾文化交流合作實現途徑

1.成立群眾文化交流合作聯盟

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是社會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諧匹配的文化交流機制有利于實現文化的自生長,甚至有可能誕生出新的群眾文化。作為世界級的灣區,群眾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建立群眾文化交流合作的文化聯盟,就成為梧州與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的一種實現途徑??偟膩碚f就是要發揮文化交流的優勢點,加速梧州與大灣區的經濟融合發展。

2.加快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具有較強的群眾屬性,是貼近群眾生活的利民事業,公共文化服務是涉及經濟、科技等布局的大事,從長遠來看甚至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所以我們要重視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并優化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反應,其中就包括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和維護,我國很早就進入例如互聯網時代,發展到今日我國的信息科技已經位列世界前茅,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其經濟科技體規模和水平已經足以媲美發達國家,所以對于梧州的信息平臺的建設和資源共享是與粵港澳大灣區構建文化橋梁的重要內容,有助于經濟和科技發展。

3.深挖優秀傳統文化、拓寬“人文價值”的實現

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文化根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囊括了許多經典傳承的文化精髓,每一種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梧州的地域文化也同樣凝聚了梧州人的智慧精髓,面對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要保留各自的固有文化,這是對于區域文化的一貫的保護態度決定的,有利于梧州區域文化特色彰顯,另一方面要結合大灣區實際情況,制定多角度多層面的具體融合措施[4],為文化交流的融合做出不懈努力。而人文價值則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文化課題,自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以來,針對各方面因素都進行了詳盡的構思和闡述,但關于人文價值鏈卻沒引起重視,而這正是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群眾文化合作交流中的重要內容?;浉郯挠兄浅XS富而集中的人文價值鏈。

4.培育打造群文文化交流合作品牌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看齊世界最先進的彎曲而構建的龐大的經濟體,除了經濟融合,群眾文化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文化品牌的打造和相互之間的交流則是加速融合的有效途徑。首先是文化品牌的打造,眾所周知粵港澳三地的生活節奏快,經濟發達,所以其群眾文化也具有便利便捷特征,所以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品牌,梧州品牌的打造要兼顧文化屬性的差異化,把能為自己所用的部分借鑒過來,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滿足群眾需求的文化品牌。其次是文化品牌之間的合作交流,這是群眾文化融合的關鍵部分,包括政府組織的文化交流、自發的文化交流都加速了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群眾文化融合。例如在不久前舉辦的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設置漢服文化青年論壇、漢服深度體驗、非遺手作體驗和古建筑群研學等,這些內容都是文化品牌之間的碰撞與磨合,目的是最終實現合作交流。

5.推動語言體系的融合建設

雖然說粵港澳三地相距較近,語言文化中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畢竟存在各式各樣的差異,想要梧州的群眾文化與大灣區的群眾文化相融合,首先就要確保溝通交流的順暢,而順暢的語言交流是粵港澳大灣區各項事業穩步開展的重要根基,所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語言體系的融合建設是群眾文化交流合作中的關鍵點。群眾文化的交流以語言體系為根基,進行多層面角度和多領域的融合,才能實現群眾文化的有效交流,也是群眾文化平臺建設的先決條件。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語言文字問題是必須考慮的重要事項之一。

四、結語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首次構建的世界級區域經濟體,是我國進一步與世界接軌的實踐體現,在實際構建與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與其他世界級城市集群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和相關基礎建設等方面存在一定優勢,這是其穩定高速發展的重要依據。但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也勢必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例如行政區域的分割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低效能,這直接導致了群眾文化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加大,不利于群眾文化的合作交流,同時由于大灣區規劃制度中的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等種種政治、文化上的差異,加大了梧州與粵港澳群眾文化的交流合作的難度。所以想要真正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的梧州群眾文化交流合作,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由點入面,確保合作交流的范圍逐漸擴大,循序漸進地將群眾文化交流作為持續性工作來看待并科學落實[5],例如可以按照優勢互補,創新驅動的原則去充分發揮各地的優勢,不斷創新完善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政策、規劃的協調對接,推動梧州與粵港澳的雙向合作與交流,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擴大群眾文化活動交流規模,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更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加優質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產品供給,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推進區域旅游發展[6],支持澳門打造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共建健康灣區,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機制,建設綠色低碳灣區。最終實現梧州群眾文化合作交流的共贏局面。

猜你喜歡
梧州文化交流粵港澳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心通意和”
中共梧州城工委
充滿期待的中韓文化交流年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馬光遠 下一個30年看粵港澳大灣區
梧州工人運動的急先鋒
八十多載后尋訪梧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