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稅收優惠激勵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的政策效應研究

2024-03-21 05:41周思達高艷榮羅丹妤
經濟研究導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制度創新醫藥

周思達 高艷榮 羅丹妤

摘? ?要:根據對46家樣本企業的實證分析結論,我國目前醫藥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的激勵效應較弱,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研究表明,與稅收的直接優惠方式相比,稅收的間接優惠方式由于側重事前扶持,激勵研發活動的指向性更加明確,所以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更強。故建議借鑒國際相關經驗,關注中醫與西醫技術差異,對我國現行醫藥企業稅收政策從研發費稅前扣除適用條件、研發支出扣除范圍及加計扣除比例等方面加以完善。

關鍵詞:醫藥;研發費;稅前扣除;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04-0086-04

引言

醫藥企業屬于高投入、高風險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肩負創造經濟價值和保障人類生命安全的雙重責任。近年來,我國基本醫療保險涵蓋的人口規模正在不斷擴大。COVID-19疫情爆發后,醫藥產業更是進入快速發展機遇期,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醫藥市場。然而大量進口產品占據我國醫藥市場。根據相關數據,1978—2017年我國醫藥行業進口額增長了174倍。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指標來看,2019年我國醫藥制造行業研發(R&D)僅為2.5%。從醫藥研發投入結構來看,中醫藥研發投入狀況更為嚴峻,在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中收錄的15個中藥中有8個是銷售額高達數十億元的藥品,但中醫藥研發投入規模僅相當于西藥的1/3。國內醫藥研發的投入無論總量還是結構都存在不足。

綜合國內外文獻來看,大多數學者們認為我國實施的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具有正向激勵作用,但分析均局限于現代醫學即西醫領域,國內外學者對我國傳統醫學即中醫的研發行為鮮少關注。在COVID-19疫情中,有74 187確診病例使用了中醫藥,占比91.5%。其中,湖北省確診病例中有90.6%使用了中醫藥,總有效率超過90%。但我國稅收政策對傳統醫學研發行為鮮有激勵措施,稅收政策亟待改善。

本文在對樣本企業數據分析后發現,鑒于醫藥企業難以量化外溢性貢獻,本應在激勵研發中提供資金支持的稅收政策,對醫藥企業的激勵作用卻顯著微弱,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首先,研發是資金密集型活動,資金投入尤為龐大。曹陽等研究表明,研發費用的所得稅前扣除政策能夠為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可以顯著激勵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據此提出假設1:

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具有激勵效應。

其次,根據Alessandro S的研究,稅收激勵措施能顯著提高企業研發效率。稅率優惠屬于事后補貼,可激勵企業創新后期的成果轉化。相比事前補貼,稅率優惠在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環節的激勵效應更強也更直接。據此提出假設2:

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能激勵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再次,企業現金流是否充盈是研發投入的主要約束因素,而企業的稅收支出與研發投入均體現為現金流出。孟媛對滬深兩市生物醫藥制造上市公司數據研究后發現,資金狀況越好,稅前扣除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研發投入的促進作用越明顯。據此提出假設3:

企業擁有的經營性現金越充足,研發投入意愿越強。

最后,2019年我國醫藥行業整體銷售收入超過2.6萬億元。根據李杰的實證分析結論,企業所得稅每增加1%,企業研發投入會減少0.88%。說明企業稅收支出加大會導致研發投入意愿下降,反之則研發投入意愿增強。據此提出假設4:

企業營業收入越高,研發投入的意愿越強。

(二)樣本選擇

本文樣本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和上市公司會計年度報告數據,從中篩選出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信譽良好,稅前利潤不小于0,財務數據完善且完整披露研發投入、研發費稅前扣除、所得稅稅率優惠影響稅額等數據的46家上市醫藥企業,從其2014—2016年數據中確定共138個觀測點,確定相關變量,通過Eviews軟件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三)模型設定

根據前述假設,模型相關各變量的定義如下:

被解釋變量R&D,為企業研發投入金額;

解釋變量JJKC,為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帶來的企業所得稅減少額;

控制變量SLYH,為高新技術企業15%稅率優惠帶來的企業所得稅減少額;

控制變量XJL,為企業經營性現金凈流量;

控制變量SR,為企業當期營業收入額。

采用彈性方法分析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作用效果及程度。首先采用對數方式對各項變量進行回歸,以測算各變量因素具體效果,分析模型如下:

lnR&Di,t=λ0+λ1lnJJKCi,t+λ2lnSLYHi,t+λ3lnXJLi,t+μi,t

其中,i為企業下標,t為時間下標,μ為隨機擾動項,λ為回歸系數。

二、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樣本企業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后得出每家醫藥企業的年平均研發投入以及企業所得稅的節省情況,如表1: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46家上市醫藥公司樣本中,每家醫藥企業的年平均研發投入約為13 770.19萬元;每家醫藥企業平均每年因研發費用稅前扣除優惠政策帶來的企業所得稅減少額約為670.584萬元,占研發投入金額4.87%;因稅率優惠政策帶來的企業所得稅減少額約為6 422.487萬元,占研發投入金額38.16%;兩項稅收優惠政策平均每年為每家醫藥企業節省企業所得稅約7 093.071萬元,約占研發投入的42.15%。

(二)變量相關性分析

為更好考察不同稅收優惠政策對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對變量間相關性進行分析,如表2。

從表2可知,企業因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減免的所得稅納稅額(JJKC)與企業研發投入(R&D)呈正相關關系,即醫藥企業減免的所得稅越多,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意愿越強,符合預期。企業因所得稅稅率優惠減免的稅額(SLYH)與企業研發投入(R&D)呈正相關關系,即醫藥企業減免的所得稅越多,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意愿越強,符合預期。但SLYH與R&D的相關性弱于JJKC與R&D的相關性,說明降低稅率對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的激勵效果弱于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此外,企業經營性現金流(XJL)和營業收入(SR)與企業研發投入(R&D)正相關,即醫藥企業經營性現金狀況越好,營業收入越高,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意愿越強,符合預期。

(三)回歸結果分析

1.全行業回歸結果分析

首先,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面板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顯示結果如表3所示。

其次,對隨機效應模型進行豪斯曼檢驗,檢驗結果中p值為0.000 0,小于0.05,顯示拒絕隨機效應模型。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到多元回歸模型如下:

InR&Di,t=3.471 994+0.497 416InJJKCi,t+0.120 377InSLYHi,t+0.070 242InXJLi,t+0.168 953InSRi,t

模型結果數據顯示,稅前扣除減免稅額的彈性系數是0.50,即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減免所得稅額每增加1%,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將增加0.50%。具體說明如下。

(1)ln(JJKC):該變量在固定效應模型中顯著性檢驗的p值為0.000 0,在顯著性α=1%條件下通過了顯著性測驗,回歸彈性系數為0.497 416。因模型中回歸變量已對數化,故回歸結果解釋為:醫藥企業因享受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而減少的企業所得稅額每增加1%,企業研發投入將增加約0.50%,表明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促進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產生激勵作用,符合假設1。

(2)ln(SLYH):該變量在固定效應模型中顯著性檢驗的p值為0.000 4,在顯著性α=1%條件下通過了顯著性測驗,回歸彈性系數為0.120 377。因模型中回歸變量已對數化,故回歸結果解釋為:醫藥企業因稅率優惠政策所減免的稅額每增加1%,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約增長0.12%,符合假設2。即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對于促進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激勵效果低于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

(3)ln(XJL):該變量在固定效應模型中顯著性檢驗的p值為0.159 2,在顯著性α=10%條件下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研發投入不會直接受到醫藥企業當期經營性現金流影響,原因是企業的經營性現金需要維持企業正常經營運轉的全部環節,需求量較大。所以,醫藥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的增加,并不必然帶來研發投入的增加。

(4)ln(SR):該變量在固定效應模型中顯著性檢驗的p值為0.000 8,在顯著性α=1%條件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回歸彈性系數為0.168 953,因模型中的回歸變量已對數化,故回歸結果解釋為:醫藥企業營業收入每增加1%,企業研發投入增加約0.16%,符合假設4,即醫藥企業當期的營業狀況將對研發投入產生影響,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2.子行業回歸結果分析

將46家上市公司按照所處子行業進行劃分,其中西藥企業34家,中藥企業12家。分別對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后得出西藥企業的多元回歸模型為:

InR&Di,t=8.863 319+0.372 024InJJKCi,t+0.055 948InSLYHi,t+0.033 962InXJLi,t+0.094 417InSRi,t

得到中藥企業的多元回歸模型為:

InR&Di,t=4.439 865+0.091 765InJJKCi,t+0.225 450InSLYHi,t+0.127 740InXJLi,t+0.666 479InSRi,t

從子行業的兩個模型結果來看,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中藥企業和西藥企業均具有激勵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1)ln(JJKC):該變量在兩類子行業模型中的彈性系數分別為0.372 024和0.091 765。由于已將模型中的回歸變量對數化,因此回歸結果解釋為:在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帶來的企業減免所得稅額每增加1%,西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長0.37%,中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長0.09%。這與前文對行業總體情況的分析相符,即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具有激勵作用,但西藥企業的彈性系數明顯高于中藥企業,說明該項稅收政策對西藥企業的激勵作用明顯高于中藥企業。

(2)ln(SLYH):該變量在兩類子行業的模型中彈性系數為0.055 948和0.025 450。由于已將模型中的回歸變量對數化,因此回歸結果解釋為:當醫藥企業應享受稅率優惠政策所少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額每增加1%,西藥企業研發投入增長0.05%,中藥企業增長0.02%。這與前文分析結果相符,即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對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具有激勵作用,但激勵效果有限。

(3)ln(XJL):該變量在行業總體模型中未能通過顯著性測驗,即醫藥企業當期擁有的經營性現金流對研發投入并沒有直接的顯著影響。

(4)ln(SR):該變量的彈性系數為0.094 417和0.666 479。由于已將模型中的回歸變量對數化,因此回歸結果解釋為:營業收入每增加1%,西藥企業將在研發投入上增加約0.09%,中藥企業增加0.66%。這與前文分析結果相符,即醫藥企業的營業狀況促進其自身的研發投入,且中藥企業影響程度更深。

3.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效應測算

很多國家通過稅收優惠來激勵企業創新,其中稅前扣除方式是覆蓋面最廣的措施之一。為進一步明確其效果,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50%(中國)、200%(印度)和400%(新加坡)三個標準對面板數據進行測算,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測算情況如表4所示。

對比表4數據可知,稅前扣除額度為實際發生額的200%時,政策的激勵效應為0.630 134,激勵效應更為顯著。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1.醫藥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作用大于稅率優惠減免政策。研發費稅前扣除的減免額和稅率優惠減免額兩個變量均與企業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說明醫藥企業減免的稅額越多,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意愿越強,但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激勵作用更大。

2.企業減免所得稅額對中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激勵效應弱于西藥企業。在同一稅收優惠政策激勵下,西藥企業研發投入的規模擴大程度約是中藥企業的4倍;企業營收增加時,中藥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能力比西藥企業更強。這表明稅收優惠激勵研發的效應在不同類型的醫藥企業間存在異質性差異,客觀上影響了稅收政策的公正、公平。

(二)政策建議

1.優化研發費稅收優惠政策形式。降低稅率屬于事后激勵,雖然在短期內能夠減少醫藥企業的應納所得稅額,但由于指向性不確定而激勵效應不強。稅前扣除的優惠方式側重事前扶持,明確地指向了研發,能夠引導醫藥企業根據稅收政策選擇研發投入行為。因此,我國應強化醫藥企業研發費稅收優惠政策,且優惠力度應向稅前扣除方式傾斜。

2.擴大醫藥研發費稅前扣除范圍。我國現行稅收政策中,醫藥企業的大量研發支出中如對醫藥“二次研發”投入不予稅前扣除、委托研發費用有限扣除等政策存在缺陷。藥品研發涉及學科面廣、操作復雜、藥品淘汰率高?!岸窝邪l”是對首次研發的改良與創新,不應被政策遺棄。例如,新加坡認可各種研發形式,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均可全額納入稅前扣除范圍;美國對委托方擁有成果所有權的研發費用,無論研發是否成功,雙方支付的研發費用均可享受稅收優惠。

3.提高醫藥產業研發費稅前扣除幅度。根據美國塔夫茨大學藥物開發研究中心2014年的數據,開發一個新藥的平均成本約需26億美元,而臨床試驗成功率僅為10%。在我國,一項新藥的研發到上市約耗時10—15年。因此,建議我國提高醫藥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幅度,以抹平高額研發投入和較長研發周期對醫藥企業研發意愿的不利影響??山梃b印度的做法,將加計扣除比重提高至200%,以顯著提高醫藥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的激勵作用。

4.強化中醫藥研發稅收激勵效應。模型分析表明,我國現行稅收政策激勵效應存在西醫強于中醫的差異。這主要是由于現行研發費稅前扣除政策是按照西醫技術特點確定稅前扣除標準,未能關注中西醫研發技術差異,使中藥企業的大量研發費無法稅前扣除。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8年頒布的《關于印發中藥注冊管理補充規定的通知》,經典古方可不經臨床試驗直接申報生產。但“不經臨床”并非沒有創新,中醫的“一人一方”診療過程以及現代醫學技術與中醫的相互融合、傳承與創新一直貫穿中醫藥發展全部過程。故稅收政策應針對中藥研發特征,單列中醫藥研發投入稅前扣除標準,以促進現代中醫藥研發活動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8/t20200827_1786198.html,2020-08-27.

[2]? ?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2016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2016.

[3]? ?常理,董慶森.中醫藥為疫情防控貢獻重要力量[N].經濟日報,2020-03-24(4).

[4]? ?曹陽,孟媛,席曉宇.R&D稅收優惠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影響:基于生物醫藥產業的數據[J].財會月刊,2016(33):68-71.

[5]? ?Alessandro S,Francesco V. R&D tax incentives in EU countries:does the impact vary with firm siz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9(53):687-708.

[6]? ?孟媛,曹陽,席曉宇.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作用:以生物醫藥產業數據為樣本[J].財會月刊,2017(3):112-117.

[7]? ?李杰,李思.以生物制藥為例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效應的實證分析[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13(5):92-97.

[8]? ?DiMasi JA.TUFTS CSDD'S 2014 COST STUDY[EB//OL]. https://csdd.tufts.edu/tufts-csdd-cost-study,2014-11-18.

[9]? ?Deloitte.2015 Global Survey of R&D Incentives[EB//OL].https://www2.deloitte.com/content/dam/Deloitte/global/Documents/Tax/dttl-tax-global-survey-of-research-and-development-incentives.pdf#page=34,2015-12-01.

[責任編輯? ?若? ?云]

猜你喜歡
制度創新醫藥
傳統醫藥類非遺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創新研究
醫藥下一個十年 創新為王
制度視域下政府生態責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十三五”醫藥政策展望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
電子政務: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中國當代醫藥》來稿要求
《中國當代醫藥》來稿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