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及其對當代經濟發展的啟示

2024-03-21 02:21加春陽惠睿鑫
經濟研究導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資本積累發展

加春陽 惠睿鑫

摘? ?要: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內部矛盾激化與深層次社會矛盾運動的根本原因,闡釋了資本在運動過程中積累了它的直接對立物,使社會財富呈現不均等流動,造成貧富兩極分化、無產階級增加、社會貧困積累等現實問題。當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重新審視資本積累理論的當代價值,以充分發揮資本在激活市場主體、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促進經濟改革中的積極作用,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資本積累;有機構成;貧困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F0-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04-0001-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1]。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活力被不斷激發,資本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資本的流通必將產生資本積累,而“資本積累的同時伴隨有資本的積聚和集中”[2]749,資本的運動會對已有的生產關系作出深刻調整,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因此,面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新任務新要求,需要科學認識資本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新審視資本積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影響,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資本積累理論的內涵及其意義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完整闡述了資本積累理論的內涵、實質、形式、后果及其發展趨勢,在對剩余價值產生和去向的論述中,揭示了資本積累的本質、一般規律和歷史趨勢,在對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對比分析中,明晰了由簡單再生產走向擴大再生產的邏輯關聯。馬克思認為,在生產流通過程中“把剩余價值當作資本使用,或者說,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叫做資本積累”[2]668。在流通環節中,資本首先轉換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生產環節中勞動者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形成商品,通過交換將商品轉化為新的貨幣。其中,將剩余價值轉化為新的資本并投入到擴大的再生產過程之中,從而實現資本的增殖。資本從誕生起就注定不是靜止的,要不斷地運動,要追求高出自身價值之外的價值;一旦這種運動停止,資本也就隨之死亡了。

資本積累理論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通過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完善了資本積累理論的邏輯結構。馬克思對重商主義學派的經濟觀點進行批判時指出,流通領域不是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會產生剩余價值,只有“絕對利潤”才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增加,只有通過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才能夠帶來剩余勞動量的積累,進而帶來更多的剩余價值。在對重農學派的批判中,馬克思將剩余價值的起源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把資本的整個生產過程表現為再生產過程,把流通表現為僅僅是這個再生產過程的形式”[3]。在對魁奈的《經濟表》進行深刻研究后,馬克思認識到資本積累過程就是社會擴大再生產的過程。在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批判中,馬克思明確了商品價值的含義,強調生產勞動在剩余價值產生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對剩余價值的產生、運動及其規律進行了認真考察和充分研究,之后形成了關于剩余價值理論的科學闡釋。

其次,通過對資本積累過程的分析,透視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命運。馬克思一再強調要從經濟事實出發分析資本積累的本質。資本是儲蓄起來的勞動,對勞動及其產品具有支配權力?!百Y本、地租和勞動的分離對工人來說是致命的。工資決定于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敵對斗爭。勝利必定屬于資本家?!盵4]115“工資的提高以資本積累為前提并且導致資本的積累,從而使勞動產品越來越作為異己的東西與工人相對立?!盵4]121“勞動和資本的這種對立一旦達到極端,就必然是整個關系的頂點、最高階段和滅亡?!盵4]172資本積累理論包含著關于資本主義建立、發展及其滅亡的深刻道理,也是我們認識資本主義發展內在矛盾不可調和的“金鑰匙”。

最后,通過資本積累理論的邏輯進程和研究方法,彰顯剩余價值理論的整體意義。在《資本論》創作過程中,馬克思運用從抽象到具體的科學方法論述資本積累理論的形成,并將這一方法貫穿于《資本論》的整個理論體系。在第一卷中,馬克思用比較抽象的方法對資本積累的內容、結構及發展趨向進行了描述。在第二卷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積累的運動變化及其趨勢分析,得出剩余價值的創造過程能夠深深契入資本主義企業,可以從更加具體的環節了解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狀態。在第三卷中,馬克思從整個資本主義發展的現實狀況考察資本積累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具體影響,通過對利潤率下降規律的分析、資本積累內在矛盾的揭示,讓我們通過資本積累的視角認識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積累理論的整體意義不僅表現在它的宏觀結構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在馬克思對資本積累理論研究的邏輯思維進程和整體方法方面[5]。

二、資本積累的后果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資本積累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密碼,也是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矛盾的關鍵。同時,資本積累是資本運動的重要環節,它使社會生產資料呈現不均等流動,引起貧富兩極分化、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以及社會貧困程度日益加深等社會問題。資本積累的“三重性”直接影響著社會關系的矛盾運動。

(一)資本積累引起貧富兩極分化

馬克思把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2]707,指出資本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的比例關系由生產的物質技術和社會經濟要求所決定。在資本增殖過程中,可變資本是關鍵。資本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價值,“資本家用他總是不付等價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經對象化的勞動的一部分,來不斷再換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勞動”[2]673。資本有機構成決定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趨勢,同時也體現出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動力、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等。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技術的變化不會對資本有機構成產生太大影響,即擴大生產的同時追加了與生產資料比例相同的勞動力之后,不變資本與總資本的增長比例保持一致,有機構成不會發生改變。但是,利潤減少的狀況是資本家決不允許出現的,也就是說,資本的本性不能讓勞動價格相對提高,或者說資本家不能容忍對勞動剝削程度降低的情況出現,這時資本家會設法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剩余價值的創造速度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提升。隨著資本的積累和聚集速度加劇,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勞動者擁有的財富不斷減少,兩極分化日益嚴峻,社會購買力和產品增長之間的差距也不斷擴大。與此同時,社會生產逐漸擴大和勞動者購買力逐漸縮小的矛盾加劇,即“買”與“賣”或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擴大,勞動者的勞動收入難以維持生活資料的消費。這一矛盾導致勞動者的勞動收入幾乎全部用于購買維持生命活動的必要商品,導致社會產品流通不暢,勞動者的購買能力無法維持擴大化的商品流通。沉重的生活支出讓勞動者的貧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貧困成為勞動者生活的普遍境遇,貧富分化在資本積累的需要下被進一步拉大。當貧富差距達到一定生產條件下的最大承載限度時,生產與消費的矛盾、資本家與勞動者的矛盾會在短時間內急劇爆發,從而引發社會危機。

(二)資本積累導致無產階級的增加

勞動力作為資本可變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資本增長過程中,可變部分也隨之增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轉化為追加資本的剩余價值必然有一部分再轉化為可變資本。假如在資本的構成不發生變化,其他因素也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只要給予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或者與不變資本同量的勞動力,對勞動的需要就會隨著資本增長的比例而發生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也會相對一致。在資本生產的過程中,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剩余價值變為資本投入到生產過程,擴大原有的生產規模,或者購買更多的勞動力。在資本規模擴大的同時,這種增值額本身也在不斷增長,并且隨著新的投資需要、新的市場環境、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提升了剩余價值或者剩余成品轉化為資本的效率,資本的積累量和規模得到進一步拓展。資本家對資本的積累需求量遠超勞動力或工人人數的增加,對工人的需求量也遠超工人的供給,工人的數量隨著資本積累的提升而不斷增加。

勞動力作為一種價值增加的手段,不能脫離資本而單獨存在。在再生產過程中,每一個資本幾乎都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生產資料的數量和生產這些生產資料所使用的勞動力的數量決定了生產的規模,形成了資本積累的類型與能力。然而,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可以在不同的資本家之間買賣,使得勞動力對資本的從屬關系被資本家對工人的雇傭關系所替代,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實質,如此,在資本積累過程中同時積累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所占有,工人對資本家而言僅僅是一種工具,而且工人為了生存還要從資本家那里購買必要的生活資料。長此以往,工人的工資比例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的比例就越來越小,資本積累的量將進一步增加,社會貧富差距會在資本家對工人的層層剝削中逐漸擴大,二者之間的矛盾也將愈演愈烈。資本積累的過程實質就是勞動力不斷增加的過程,也是工人數量供給不斷增加的過程,隨之使得無產階級的規模隨著資本積累規模的增大而擴大,最終發展成為足以對抗資本主義統治的階級力量。

(三)資本積累造成社會貧困的積聚

隨著資本積累的發展,一邊是財富的積累,另一邊則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5]。馬克思對資本性質的論述是建立在對剩余價值分割基礎上的。資本積累過程也是貧困積累的過程,資本積累的現實過程展現了貧困積累的歷史軌跡與發展趨向。資本的本質其實就是不斷追求自身增殖的市場權力,資本追求增殖的動力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在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資本具有強大的自發性動力,能夠使社會生產力系統在質與量上都得到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資本的擴張帶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這不是資本擴張的目的,而是資本擴張必然產生的現實效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資本擴張悖論。資本主義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方式,在這種制度下,資本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不斷增殖,使得人和客觀物質世界的“自然力”被不斷吮吸,造成社會“貧困積累”的不斷加劇。從資本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影響來看,資本積累必然造成貧困積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積累和貧困積累是相互對峙的。

馬克思在分析了資本擴張與生產力發展的關系后認為,“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后備軍也就越大?!盵2]742資本主義在社會方面的表現就是資本增殖的發展,使得可支配的勞動力數量在資本增殖的影響下飛速膨脹,繼而造成產業后備軍數量的增長。在一定的生產關系內,產業后備軍人數的擴增,導致常備過剩人口數量隨之增多,產業工人所遭受的貧困程度也隨著供給人數的增多而變得更加惡化。最后,產業后備軍人數越多,工人群體中貧苦階層的數量就越大,無產階級的貧困化程度也就越嚴重。這是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它直接導致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增長的同時,工人階級所占有的社會財富逐漸變少,社會地位不斷降低,生活狀況會越來越貧困。特別是經濟危機時期,會造成失業率急劇飆升,勞動者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驟然下降,社會貧困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加速積累,進一步加深無產階級的貧困程度,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極端對立。

三、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對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啟示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是“批判繼承歷史上經濟學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1],是對人類經濟活動的深刻理論闡釋。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源頭,也是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正確指導,對實行經濟改革、完善經濟制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一)將資本積累理論與新時代經濟發展相融合

中國的改革發展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要想獲得生命力,就必須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從中國的經濟現實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形成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的主要矛盾、經濟發展理念、經濟發展形式、工業化道路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情況馬克思沒有遇到過,《資本論》里也就沒有講過,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時代特點、國情變化、經濟形勢,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方法應用到市場經濟的發展之中,形成新的經濟思想與理論成果,以回應時代、回應問題。資本積累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從發展環境、社會條件、經濟任務、時代要求等方面出發,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經濟發展理念,科學認識資本積累對經濟發展的有益作用,有力回避在積累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影響,使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要將資本積累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相融合,不斷總結經濟發展的新經驗、新情況,創新資本積累理論的新方法,在邁向現代化新征程中,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中的新問題、新挑戰。

(二)調整經濟結構,強化經濟整體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歷史原因、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文化環境等因素,造成了我國經濟呈現出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協調的現實狀況,中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拉大,嚴重限制了共同富裕的實現。必須要改變經濟發展失衡的現狀,保證全國經濟能夠平衡發展,提高經濟建設的整體質量;必須牢牢把握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全面進步。要在堅持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毫不動搖地支持、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發揮資本在落實全面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優化農村產業布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制定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實施有效的財政金融制度,激活各類生產要素,取長補短、相互促進,逐漸縮小經濟差距。黨和國家要對經濟基礎薄弱、資源稟賦較差、經濟環境相對落后的地區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發展經濟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保障,不斷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在保障經濟發展的道路上,要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構建生活富裕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三)改革分配機制,促進發展成果社會共享

社會生產關系決定了社會產品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式,而分配方式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科學合理的分配方式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進而生產穩定的社會關系,“而最能促進生產的是能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全面地發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6]。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結構、分配制度也在適時地做出調整,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參與經濟建設,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但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部分領域和地區內的收入差距依舊在逐步拉大,勞動報酬在勞動者初次分配中的仍然比重不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還不夠科學,使得貧困在部分地區和社會群體當中不斷積累,形成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實現,也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更無法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馬克思講“集中可以通過單純改變既有資本的分配,通過單純改變社會資本各組成部分的量的組合來實現”[2]723。黨和國家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優化分配機制和分配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人群的經濟可持續問題,讓貧困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以解決。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和整體性,推動社會資本、經濟資源向基層、向農村、向欠發達地區延伸,構建優質均衡經濟發展格局,讓改革發展的成果能夠在全社會科學合理地分配,最終消除兩極分化,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

(四)堅定經濟開放,統籌兩個大局

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盵4]54這種轉變“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4]541。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形勢在順應這種變化時也在不斷進行自我調整。黨和國家適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度挖掘經濟增長動力,持續優化經濟結構,使我國同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緊密,逐漸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絕對不容許關起門來搞建設。經濟發展需要統籌兩個大局,利用好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順應世界經濟趨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性經濟。應積極引進國外資本、盤活國內資本,通過有效的資本調控政策,使資本能夠更好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能夠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歷史性跨越。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中,堅持創新驅動,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圍繞產業鏈培育戰略性新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和數字經濟,努力在重要產業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壯大經濟發展能力,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五)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有效遏制平臺壟斷

十九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強調,必須著力查處資本無序擴張、平臺壟斷等背后腐敗行為,斬斷權力與資本勾連紐帶。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出了完善流通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制度的要求。我們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經濟環境,就要維護好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依法開展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加強流通領域的市場競爭評估,優化市場經濟結構。市場具有盲目性,經濟發展要未雨綢繆、提前預判,有效防止資本擴張帶來的社會危害,促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虛擬經濟等新業態的良性發展。歷史證明,資本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膽子就會大起來[2]871。資本要生存,就會想盡辦法實現自身的擴張,這是它的本性。在現有資本結構的條件下,資本會通過內部積累、追加投資、吸納外部資源等,以兼并、收購等形式實現自身規模的擴大。當然,有序、合規的資本擴張,對于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得到了現行政策持續支持并推動。所謂資本無序擴張,實質就是壟斷。資本無序擴張可能造成短期強烈的逐利性,遏制或者扼殺其他的技術創新,也可能在短期內形成壟斷,以損害廣大消費者和社會整體利益的方式獲得超額收益。資本在無序擴張過程中會對社會媒體及社會主體施加影響,以圖改變社會主體對于壟斷現象的社會態度,引導輿論的走向,掩蓋資本的逐利本性。正因如此,面對經濟發展中的金融風險,黨和國家果斷出手,狙擊資本巨頭的壟斷和資本的無序擴張。這對于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是必要的措施,對企業發展也是良性的引導,能夠讓資本重回振興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康莊大道,擺脫互聯網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扼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蘊含的經濟發展思想,對新時代我國進行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資本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激發市場活力、激活經濟要素、擴大產業規模等方面具有強大作用。但是我們也要堅決抵制資本增殖過程產生的貧富分化、貧困積累、失業人數增多等負面效應,為建設人人參與、共同富裕的經濟環境提供現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J].上海經濟研究,2020(10):6-8.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6.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張雷聲.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及其現實性[J].山東社會科學,2017(1):14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

Marxs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o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Contemporary Economic Development

Jia Chunyang1,2, Hui Ruixin2

(1. School of Marxism,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Marxs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reveals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capitalism and the movement of deep-seated social contradictions. It explains that capital accumulates its direct opposition during the movement process, causing uneven flow of social wealth, resulting in polarization of wealth,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proletariat, and accumulating social poverty. Currently, in order to develop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build a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ory, in order to fully leverage the positive role of capital in activating market entities, enh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promoting economic reform,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capital accumulation; organic composi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

[責任編輯? ?妤? ?文]

猜你喜歡
資本積累發展
《資本積累論》中的總體性方法探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并購績效的影響
社會撫養比對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中國金融發展與TFP關聯關系實證研究
新自由主義服務于霸權掠奪的本質探析——基于國際壟斷資本的全球資本積累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