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教育思想對當代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啟示

2024-03-22 11:13顧華詳
兵團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想教育

[摘要]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的毛澤東同志,畢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高度重視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少年,特別是其教育思想在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中仍居于指導地位。毛澤東教育思想啟示我們,應著眼于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深刻認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服務國家戰略全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的戰略先導和支撐引領作用,堅持掌握思想教育,明確“筑基”工程的戰略方位,加強黨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聚焦黨內法規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規定“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九個以”的戰略部署和實踐要求,強化工作績效考核和政治巡察,確保樹牢青少年“筑基”工程的使命意識,切實引領青少年崇德向善,賡續和弘揚愛黨愛國光榮傳統;堅持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優化立德樹人、“筑基”鑄魂育人的有效措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聚焦青少年工作的戰略性任務特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建強實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教師隊伍,確保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思想教育;又紅又專;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的教育事業

[中圖分類號]A814.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4)01—0025—14

[作者簡介]顧華詳,男,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新疆優秀法學家(首屆)、教授、碩導,研究方向:法理學、黨史黨建、教育政策研究。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回顧

毛澤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解放軍、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家和實踐家。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中,自覺“遵循時事勢”的發展變化規律,總結形成的教育思想,創新和豐富了馬列主義教育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同志帶領人民創建了包括教育在內的一系列植根中華大地、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人民愿望的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在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毛澤東對教育工作的論述也非常豐富、獨到和深刻,為后世留下寶貴的教育思想遺產,”[2]特別是他強調的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人的全面發展、掌握思想教育、“又紅又?!钡人枷胗^點,至今仍然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內容。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盵3]這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做出的重大理論貢獻之一,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的“特別是要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現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導他們積極融入現代文明生活”1以及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指出的當今高校普遍存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比較薄弱;”2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生態新格局。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啟動實施立德樹人工程”3等重大政治任務,都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將教育的作用概括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和“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即治國理政,強國建設,必須優先發展高質量的教育,必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創造性提出并帶領全黨深刻踐行著“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4]的根本要求,深刻拓展了包括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特別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刻揭示了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深刻拓展了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習近平從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將青少年工作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全黨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5]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支撐。教育是國強民富之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隊伍,是毛澤東教育思想的核心目標。毛澤東同志早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盵6]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抓在手中,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作為教育的根本問題,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要求,特別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問題,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的、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持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盵7]“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碧貏e是毛澤東強調的“看它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看它的過去和現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將來”[8]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更加有利于我們深刻認識“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的戰略意義,也更加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堅持有形有感有效“全方位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9]的戰略地位。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這一戰略部署,聚焦黨中央黨內法規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第6條“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和第20條“用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渠道,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等專門規定,深入扎實持續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缎陆S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決定》第3條明確規定:“加強青少年教育,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廣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10]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問題,特別是強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無疑是事關國家政治安全、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的“國之大者”,是亟待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的時代課題。

青少年“筑基”工程是戰略性的教育任務,更是政治屬性極強的工作。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要求,精準做好這項工作,應重視系統梳理相關歷史問題和深刻教訓,深化對“‘筑基鑄魂育人”的思想認識。教育作為思想的交匯(education as meeting of minds)、文化的建構(education as construction of cultures)、制度的構建(education as configuration of institutions),應當深刻把握其“本質上是‘樹人的事業,教育研究的主體是人,教育實踐更是建基于人是有意識、意圖、意義和思想的信念,教育根本上就是人與人之間‘思想的交匯”[11]的特殊性質。因此,持續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必然是決定我們黨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問題,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辦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的人民性和公平正義,推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創新發展,特別是在當代實施“筑基”工程中,仍具有戰略性的指導作用,理應是學術研究的重點,但檢索CNKI,截至2024年1月,僅有3篇規范的學術論文。顧華詳、徐小莉、顧紅霞(2022)認為,青少年“筑基”工程是決定我們黨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的關鍵,務必深刻領會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戰略要旨、堅守理想之偉力、把握非凡措施,引領青少年忠誠于黨。[12]李建軍,郭遠(2023)提出,高校應堅持系統觀念和協同思維,從黨的領導、師資隊伍、教材編用、學生知行、典范榜樣、語言文字、學段銜接等七個方面入手,持續打造思想長城,實現觀念“筑基”。[13]顧華詳(2023)從抓實抓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戰略方位、目標任務、科學方法、責任擔當、立德樹人、潤心化人、鑄魂育人、協同育人、智慧賦能、教師隊伍等一系列具體工作入手,探討了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具體路徑。[14]當前,“青少年‘筑基工程”正在全面持續深入推進,迫切期待著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的積極支撐。

二、掌握思想教育,明確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戰略方位

(一)毛澤東教育思想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核心指導——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

黨的領導是我國教育方針的核心。黨的領導是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最大政治優勢。毛澤東教育思想強調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講到“全黨團結起來,為實現黨的任務而斗爭”部分時專門強調:“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盵15]中國共產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新時代,“筑基”工程必須遵循“掌握思想教育”的政治要求,遵循“教育是滲進血液、滲入靈魂的,一定要從小就抓,從幼兒園就抓”[16]的成長規律,就是要強化用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青少年,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歷史,是一部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指導實踐的歷史。堅持舉旗定向,明確“筑基”工程的戰略方位,關鍵是要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毛澤東同志科學地闡明了階級社會中教育的階級性實質,科學界定了教育本質問題,揭露了資產階級的教育超階級謊言,有力批判了教育史中長期存在的教育生物起源論,為無產階級爭取教育權和發展社會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為此,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特地把包括教育在內的文化定義為:“一定的文化(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盵17]教育與文化的關系最為密切,其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其相互影響是最深刻、相互作用也是最緊密的。熟讀《資治通鑒》17遍的毛澤東同志,深諳文化背后的政治智慧,對“修政治,興教化,育萬物,養百姓,此人君之仁也”中蘊含的治國理政歷史經驗,有著深刻精準的理解。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都愿意跟著你走,這就是最大的政治。為此,毛澤東同志一貫堅持強調“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必須由黨來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18]的教育原則,強調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絕對領導權,最關鍵的是掌握思想領導。1942年7月9日,毛澤東在關于山東的重要性致劉少奇電文末尾專門叮囑:“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鄙踔辆唧w指出“一個百人的學校,如果沒有一個從教員中、職員中、學生中按照實際形成的(不是勉強湊集的)最積極最正派最機敏的幾個人乃至十幾個人的領導骨干,這個學校就一定辦不好?!盵19]毛澤東專門提出要注重強化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人民服務。1958年8月13日,毛澤東在視察天津大學時指出:“高等教育應抓住三個東西:一是黨委領導;二是群眾路線;三是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盵20]可見,牢牢掌握黨的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教育的主導權,這是毛澤東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毛澤東同志在創建和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中探索培育,并在新中國締造和建設的光輝實踐中一直賡續弘揚的,也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首先要明確的關鍵問題。因此,堅持毛澤東教育思想在全方位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中的重要指導地位,必須牢牢把握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堅持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深入推進,強化立德樹人意識,厘清思政育人理念?!耙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盵21]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強調辦教育,就是要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全民族創造活力。毛澤東教育思想強調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22]是一脈相承的,都深刻闡明了“筑基”工程是一項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大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大事。后繼有人是永葆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根本大計,無疑是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工作。因此,全黨必須強化毛澤東教育思想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指導作用,必須堅持把教育作為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強化青少年工作的戰略性,深化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自覺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少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少年,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切實做到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全覆蓋,堅持把“國之大者”作為責之重者、把“民之關切”作為行之所向,做青少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少年的知心人、青少年群體的引路人,確保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確?!爸惫こ绦蟹€致遠。

(二)毛澤東教育思想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思想指導——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慎鑒前世之興衰,可考當今之得失,方知未來之命運。早在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盵23]強調要加強歷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實踐?!爸袊拈L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盵24]毛澤東同志關于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論述啟示我們,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推進,必須堅持用辯證法的思維尊重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特別是要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偉大建黨精神引導青少年學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自覺樹立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成才、自覺肩負起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重任的思想意識。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特別是教育系統健全培養培育共產主義事業優秀接班人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立德樹人、以德鑄魂、以文化人的工作力度,持續扎實深化青少年“筑基”工程。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5]必須堅持把青少年“筑基”工程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必須充分認識敵對勢力與我爭奪青少年這場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美西方敵對勢力和“三股勢力”與我爭奪青少年的斗爭由來已久。敵對勢力總是千方百計想在青少年中打開缺口,學生群體涉世未深,容易受到錯誤言論影響?!耙话倌昵?,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盵26]偉大建黨精神源自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實踐,厚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強大的育人功能。在全社會持之以恒推進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重點是引導廣大青少年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特別是要加強用黨史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傳承紅色基因、深化立德樹人,賡續紅色血脈、凝心鑄魂育人?!吧钊胙芯奎h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27],應堅持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一中心任務,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智潤心,激發師生學習、體驗、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師生的知識領悟、情感認同、實踐傳承,將知識學習、行為實踐內化為品質修養,在“筑基”工程理念上,應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之中,校園文化應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文化活動應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青少年日常行為應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確保持久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為國家贏得未來,為中華民族贏得希望。

(三)毛澤東教育思想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根本指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第一位的工作

毛澤東同志歷來高度重視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教育思想,深刻闡明了教育系統“筑基”工程的著力點,指明了工作方向?!扒嗄陸摪褕远ㄕ_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盵28]新中國成立初期,學校改革課程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政治理論課程,加強系統的政治理論教育。1951年9月,教育部發出《關于華北區各高等學校1951年度上學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論”等課教學工作的指示》,要求高等學校必須重視并注意建立正規和完備的教學組織,豐富系統理論的講授內容,強調“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論”“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應著重講授系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并應盡可能地聯系中國革命、建設的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防止教條主義的傾向。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新時代,切實落實好“筑基”工程的目標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才,必須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切實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扎實推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教育;用好百年黨史,推動“筑基”鑄魂育人守正創新,充分融合黨史學習教育資源,堅守立德樹人立場,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守正創新,汲取紅色文化,厚植愛國情懷,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師要堅持在“以智啟智,以愛喚愛”的基礎上扎實推進“筑基”工程,充分發揮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領作用,引領青少年學生積極向善向上。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關鍵課程,“思想統一是政治統一、行動統一的基礎?!盵29]在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健全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機制,建立和完善百年黨史融入大中小幼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制度體制,完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創新課程內容工作體系、協同化長效保障機制、立體化協同育人工作格局,推動內部各要素和環節相互作用、高效運轉,促進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強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筑基”工程的能力,重點是要堅持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30]要求,善于從政治上著眼、從思想上入手、從青少年特點出發,圍繞當代青少年關注的理論問題、思想困惑、現實難題,通過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理辨析、貼近實際地進行案例分析、內涵豐富地指導延伸閱讀,努力在解答當代青少年的思想困惑中,努力引導當代青少年全面客觀深刻認識中國、正確理解中國,厚植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幫助廣大青少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認清錯誤思潮的荒謬本質,辨明大是大非,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信心,更加堅定地把個人學習與健康成長、團結與奮斗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更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又紅又?!?,樹牢青少年“筑基”工程的使命意識

(一)高度重視青少年受教育的問題是馬列主義的共同特征

馬克思、恩格斯堅持從先進階級消滅私有制斗爭的角度論述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866年8月的《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就明確指出:“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盵31]毛澤東同志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推進兒童的主體性與社會性的高度統一、兒童的組織化培養、實踐養成的教育方法、促進兒童的自由全面發展、觀念上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兒童觀。1942年4月,他專門為紀念當時的兒童節題詞:“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泵銊钌倌陜和瘡男×⒋笾?,努力團結起來,成長為新中國的新主人。為保障新中國廣大少年兒童都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健康地成長,1949年9月29日,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第46條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方法為理論與實際一致。人民政府應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和教學法?!睆娬{人民政府肩負著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學內容與方法及培養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重任。毛澤東同志在百端待舉、日理萬機中,仍念念不忘少年兒童的教育與健康。1950年6月19日,他特地寫信給教育部的馬敘倫部長:“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營養不足,宜酌增經費?!盵32]1951年9月底,毛澤東接見安徽參加國慶的代表團,見到了“支前模范”和“渡江特等英雄”馬三姐(毛澤東為其起名“馬毛姐”)。毛澤東關切地問馬毛姐念書情況,并送她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在扉頁上題上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盵33]毛澤東同志時時處處注意引領青少年崇德向善,帶頭大力弘揚新風尚,用又紅又專的要求和標準“筑基”鑄魂潤心,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1956年底,毛澤東同志再次專門強調指出:“現在我國不僅有許多到了學習年齡的兒童沒有學??蛇M,而且還有一大批超過學齡的少年和青年也沒有學??蛇M……這個嚴重問題必須在農業合作化過程中加以解決,”[34]加快解決農村教育薄弱問題,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持續高度關注青少年教育和健康成長的問題。

(二)堅持將引領青少年崇德向善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重點

實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立德樹人是其立身之本,是檢驗鑄魂育人實效的核心標準,更是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之基。1937年10月23日,毛澤東同志為陜北公學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敝腥A民族歷來重視立德,強調德為百行之首,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吨芤住は缔o下》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笨鬃又鲝垺爸居诘?,據于德?!睋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春秋時魯國叔孫豹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人生三不朽之說,強調立德為先。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將立德界定為:“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司馬光強調“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睆闹腥A民族的傳統觀念來看,“教育本質上是‘樹人的事業?!盵35]因此,棟梁之材必須先砥礪德行,才能以身作則、垂范于世,實現濟世救民的抱負。反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關系到培養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南朝宋·范曄在《后漢書·張衡列傳》中指出:“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薄安耪?,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睂液腿嗣竦臈澚褐膩碚f,黨性就是最大的德。歷史反復證明,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無疑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惫磐駚?,“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傳統,“長江后浪推前浪”是中華民族人才輩出的殷殷情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堅強信念,“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深厚期待。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專門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共產黨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學校的校長老師更應該管?!盵36]因此,做好青少年“筑基”鑄魂潤心工作,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青少年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常態化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選樹“最美教師”“最美輔導員”“最美學生”等先進典型,形成良好校園風氣,帶動廣大青少年學生崇德向善、德才兼備、見賢思齊。重視健全“筑基”鑄魂、立德樹人的教育協調與督導抓落實、糾偏差工作機制,確保青少年“筑基”鑄魂潤心工作有效有質。

(三)重視以理論創新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實踐創新

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明確指出:“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盵37]因此,聚焦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持續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理論建設與實踐創新,必須全心傾力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思政課程,用偉大建黨精神創新教書育人的內容和措施,以創新思維教育引領青少年學生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培養更多愛黨愛國、擔當奉獻的新時代青少年。從黨的歷史經驗來看,在階級社會里特別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實施“筑基”工程,必須要強化青少年的中共黨史教育和育人理論的創新。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寫的是歷史,敘的是奮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規律,啟示的是當下,燭照的是未來?!碧貏e是這部“有信仰,有意志;有目標,有方向;有宗旨,由傳統;有刺激,有警示;有勇氣,有定力,”[38]這部指導著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蘊含著能夠為青少年“筑基”工程提供無窮智慧、豐富營養和持續前行的強大力量。毛澤東同志非常注重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豐富經驗,他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來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豐富經驗,其著作浸潤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濃厚墨香。[39]毛澤東同志主張必須讀馬克思的書,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并進一步強調“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專門模仿;一種是有獨創精神,學習與獨創結合?!盵40]這就警示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它的立場、方法來扎實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實踐,必須注重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實踐性”[41]的特點出發,充分體現出工作的創新精神,要特別注意結合國際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實際、結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各地的工作實際、結合各地青少年思想狀況的實際,創新性地開展工作。

(四)構建數字新技術賦能“筑基”工程賡續紅色血脈的新格局

教育作為影響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關鍵領域。數字時代的教育領域變革,已經從有形空間擴展到了無形空間、從主體結構發展到了混合結構、從國家能力演變到了國家數字能力,特別是全球科研競爭態勢日趨激烈,研究目標導向變化呼喚科教體系革新,有組織科研成為美國科教政策變革的新方向,[42]這些新變化對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特別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成了新挑戰。因此,應堅持從這一代青少年“是伴隨數字技術和社交媒體成長起來的”[43]實際出發,重視運用數字新技術賦能青少年“筑基”工程,特別是要更高質量地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引導青少年自信自強。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最鮮亮的底色。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瓱o產階級沒有自己的龐大的技術隊伍和理論隊伍,社會主義是不能建成的?!盵44]毛澤東強調的“又紅又?!?,就是要既具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薄耙眯挠们橛昧ΡWo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要強化教育功能……設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建設富有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導他們從小在心里樹立紅色理想?!盵45]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實施當代青少年“筑基”工程,必須深入持久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堅定不移地高舉“愛國主義教育應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著力點,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鮮明主題”,大力弘揚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持續強化愛國主義這一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這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讓青少年切實深刻認識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是“三位一體”的,是內化于有機統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偉大實踐之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具體行為。應重視充分發揮紅色檔案數字文獻的“筑基”工程功能,特別是要加快“紅色基因鑄魂工程”建設,在大中小幼教育階段全面開辦紅色思政大課堂,在全社會常態化開展“知黨恩、感黨恩、跟黨走”的家校教育互動、紅色文化熏陶等思政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展覽、同心工作室等教育陣地潤化人心的作用。積極順應數字化領域的深刻演變,不斷融合先進技術、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重視運用新科技賦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轉型升級,推動青少年“筑基”工程全要素工作效率提升,促進傳統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三全育人”動力,助力持續完善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體制機制,努力為黨的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數字化賦能青少年“筑基”工程,應重視強化互聯網思維和法治思維,“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盵46]推動政府治理特別是教育治理法治化與數字化深度融合,構建數字大思政教育平臺治理的新模式、行為機制的行流程、權利保障的新參與,[47]為教師提供開展“筑基”工程教育的“政策包”“工具箱”、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豐富優質的精神食糧,必須確保全面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

四、德智體全面發展,優化青少年“筑基”工程立德樹人的有效措施

(一)堅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明確實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科學方法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過程中,堅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分析、改造舊中國的教育,并在實踐中創建了新中國的教育,把“德智體全面發展”確定為黨的教育方針內容之一。在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根據中國社會歷史的特點,科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推進教育為革命和經濟建設服務;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引導教育與工農民眾相結合;提倡知識分子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逐步樹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走又紅又專的道路。教育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承載體,具有傳承文化、培養人才、傳播思想、塑造價值觀等重要職能。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彌漫的硝煙,毛澤東同志敏銳警惕并高度重視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特殊價值,既堅持從領導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考察和研究問題的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這也啟示我們,應堅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一刻也不能忘記和放松黨的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48]明確教育領域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目標與使命、任務與職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確定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的實踐力量,”[49]保證“筑基”工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在《矛盾論》中,毛澤東專門強調道:“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盵50]中外歷史經驗都充分表明,物質的工作管不好,肯定要出問題;而意識形態引導不好,注定也會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梢?,科學的理論既是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正確方法,又是促進工作不竭的動力。因此,應堅持深刻認識毛澤東教育思想在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積極改進方式和方法,不斷創新內容和載體,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的教育系統實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方法論,確保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牢牢把握“九個以”1的戰略部署和實踐要求,強化工作績效考核和政治巡察,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一刻不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健全把青少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持之以恒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少年的思想領導工作制度,堅決杜絕“低級紅”“高級黑”和忽視、漠視、輕視青少年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問題繼續發生,堅決打牢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攻堅戰持久戰。

(二)堅持深入挖掘立德樹人內涵,豐富思想政治育人內容,切實保證育人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與針對性

1957年,毛澤東同志針對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出現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明確提出“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在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盵51]可見,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基”鑄魂育人,必須堅持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要求,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思想實際,深入挖掘立德樹人內涵,著力豐富思想政治育人的內容;堅持高質量開設“四史”等必修課,打造“必修課+選修課+課程思政”課程群;結合自身專業特點與優勢,整體設計“五育并舉”教學思路,做到“筑基”工程思政育人有計劃、有方案、有措施、有目標質量,確保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取得實質性推進。堅持以立德樹人使命為引領,不斷豐富和優化思政育人方式,扎實開展思政理論課與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應用實踐活動形式、充分應用融媒體技術,構建思政課與專業課、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協同育人的模式;堅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引進社會實踐教學法、專題式教學法等,提升思政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持續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充分發揮博物館、紀念館的教育功能,實現思政課在線課程全覆蓋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網絡思政“金課”,持續夯實學生的信念之基,不斷增強青少年的“五個認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保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育人不斷取得實效。

(三)堅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對標好青少年的要求“筑基”鑄魂、立德樹人

教育所面對的是人類的精神世界,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必須重視從精神建設的高度去理解教育工作,堅持把塑造“美麗的心靈”放在育人的首位。鑄魂育人訴諸的是人的精神和心靈,這就決定著審美在青少年“筑基”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也決定著美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美育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重要精神力量。德國古典哲學認為“人的本質力量”是“精神的力量”。唯物主義美學觀認為“人”是美育的主體,沒有“人”,也就無所謂“美育”。毛澤東同志歷來強調中國教育要以“人民性”為立足點?!爸惫こ桃龑嗌倌曛敬娓哌h,必須堅持以“人民性”為中國教育的根本定位,把教育的“人民性”作為美育的最高目標,作為弘揚中華美育的時代使命。毛澤東歷來主張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1958年,毛澤東同志在審閱修改陸定一的《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文時,專門加了“中國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一句。[52]毛澤東同志強調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前提就是“人民性”。中華文化有詩教傳統,通過學習《唐詩三百首》等傳承優秀文化,涵養修身立世的品格。這是人民性的教育傳承方式?!叭嗣裥浴笔敲烙闹黧w特征。堅持匯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53]既有利于不斷增強青少年一代的中華民族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厚植青少年一代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擔當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又有利于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扎實推動青少年“筑基”工程不斷向前發展。2014年,習近平視察北京師范大學,明確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強調重視詩教傳統,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中華美學精神是人民所需要的,是有思想力度、信仰堅持,教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情感價值取向上的強烈感染力。中華美育是心靈的教育,是對人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喚,對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社會向美向善、民族興盛都至關重要,其最核心價值是能夠讓青少年擁有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意愿與能力。因此,應大力發展美育教育,加強美育基礎理論研究,提升教師的美育能力,優化校內外的美育文化環境,建設完善具有“中華民族審美特質”的美育課程和教材體系,注重中國特色藝術經典的學習傳承,幫助青少年學生提升精神境界、豐富精神世界;堅持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標要求,通過“共性+個性”問題的綜合研究,以青少年為中心,以中共黨史+中國歷史+鄉土紅色資源,充實豐富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美育內容,打造“面向生活、面向現實、面向傳統”的青少年美育本土課程,為美育浸潤青少年、形塑精神風貌、提振中華文化的自信心注入新鮮血液和理想動力,非常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筑基”工程高質量發展。

(四)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建立常態長效新“筑基”鑄魂育人機制

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強化“筑基”工程的制度和機制意識。毛澤東同志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開拓性的深刻探索,其一生都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今天,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毛澤東教育思想給我們的啟示是:打好青少年“筑基”工程這場“艱苦的持久戰”,各級黨組織和教育界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堅持立德樹人,繼續改革創新,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54]的目標任務,高質量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必須重視教育青少年堅定維護祖國統一的共同信念、增進維護民族團結的共同認識、引領厚植愛國愛民的共同情感、激勵堅守強國有我的共同目標,“加強思政課程全過程改革,提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科學性;激發少數民族學生骨干作用,提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影響力,”[55]努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筑基”鑄魂育人的制度和機制。而確?!爸惫こ獭皼_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還必須系統謀劃推進立德樹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工作,在解決突出問題中推動育人工作高質量發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嚴峻挑戰,做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各項工作,更加需要教育青少年科學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共同性”內涵,更加需要引導青少年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需要引導青少年從思想上構建起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共同性基礎,更加需要引導各族青少年堅持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強化中華民族的各民族共享共同的國民特征,更加需要引導青少年超越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地域差異鞏固中國公民身份的思想認同。為此,應大力營造“筑基”工程實施的法治氛圍,系統謀劃和推進教育系統“筑基”工程的常態長效新機制建設,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時代新人培根鑄魂的共性需要、新時代青少年學生的群體特點,逐一梳理建立落實相關機制,明確各層級具體任務,切實把倡導性的理念轉化為操作性的機制辦法,推動“筑基”工程的各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這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闡述“革新軍制”時所強調的:“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盵56]因此,扎實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務必要重視夯實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工作制度,自覺做到“無論是出臺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考慮,”[57]確?!爸惫こ坛掷m深入、保質保量地推進;確保制度充分發揮規范和引領作用,保證青少年“筑基”工程持續規范推進。

(五)構建多方聯動新體系,全領域推動“大思政工作”,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筑基”

黨堅持推動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啟示我們,構建多方聯動新體系“筑基”鑄魂協同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都必須堅持將育人工作與歷史和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必須努力把思政教育融入火熱的社會實踐之中,讓“筑基”工程有形有力有效,不但要實現構建多方聯動新體系上創新,而且更重要的是實現“筑基”工程內容上的深度創新,確保在構建體系、深化育人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因此,必須堅持用《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引領青少年“筑基”工作,努力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少年的思想,擅于把握規律性、增強適應性、富于創造性,充分體現出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戰略性、教育性、時代性,切實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少年,做青少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少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少年群眾的引路人。必須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筑基”工程實踐,應在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筑基”鑄魂育人的“全過程聯動”“全領域推動”上下功夫。堅持強化思想引領,全過程聯動,建立完善大中小幼一體、家校社協同的“筑基”工程工作體系,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善用“大思政課”,堅持在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等建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特別是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促進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深入推進,促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融入立校辦學、教書育人全過程,推行集體備課會的經驗,凝聚思政課和各專業力量的集體智慧,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思政“金課”,顯著提升思政課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確保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得到深入持續推進。堅持緊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講好“大思政課”,聚焦立德樹人重任講好“大思政課,”[58]實現“社會大課堂”與“思政小課堂”的緊密互動,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思想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實現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切實把思政道理講明白、講深刻、講透徹,不斷增強青少年學生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持構建社會各方聯動的推動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新體系,遵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59]的規律,積極營造全社會良好的立德樹人的整體環境,加快實施和部署一批具有多方聯動新體系的示范引領性項目,蹄疾步穩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筑基”工程重大項目的示范引領工作。重視引領和加強高校在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中發揮好牽引帶動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協調發展的作用,不斷匯聚形成“筑基”工程的教育共同體。

五、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建強實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教師隊伍

(一)教育強國教師為本,激發立德樹人力量,建強“筑基”工程的鑄魂育人隊伍

毛澤東同志歷來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就專門講了“文化、教育、知識分子問題”,并強調“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師?!盵60]早在1937年8月,毛澤東同志就強調“抗大”教員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特別是觀察一切社會現象、處理一切社會問題的武器?!盵61]“育人先育教師,立德先立師德”是我們黨一貫的宗旨。之所以黨中央特別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扎實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就是因為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性因素,需要認真總結。毛澤東同志特別重視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以及在實踐基礎上所積累的經驗。他專門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了體會認識:“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盵62]教師是學校思政育人的主體,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力量。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水平,直接決定了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強國的基礎工作來抓,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育人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教師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勉勵廣大教師要“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新征程上,引導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盵63]教師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第一資源。而教書育人、培根鑄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的經驗和能力只能是從社會實踐中得來。一支能擔當起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棟梁之材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應強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志向和抱負,自覺做到“三寸粉筆,三尺講臺,心系強國夢;一顆丹心,一生秉燭,情鑄民族魂?!蓖七M青少年“筑基”工程,更應聚焦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目標要求,強化思政育人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推動保障體系完善,打造數量充足的重師風、講師德、專業優、技術強、善育人的教師隊伍;高度重視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扎實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經驗培養與能力礪煉;注重以創新培育師資人才,以優秀的師資人才促進“筑基”工程的創新,實現不斷優化的良性上升的循環發展機制。重視科學總結立德樹人和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實踐經驗,重視育人的新理論創造、新經驗探索、新措施方法的實踐探索。實踐經驗教訓的總結與反思,應包括成功的經驗,也包括犯錯誤和遭受挫折、失敗的教訓。努力用好和創新完善有益可行的,警示和擯棄錯誤的,幫助教師加快提高思想認識、提升能力素質。重視優化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實,推動教師隊伍量質齊升,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奮楫致遠。

(二)強化教師隊伍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建強實現教育強國目標任務的師資隊伍

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針的第一條,即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首要的是提高“教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用共產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去“觀察問題、研究學問、處理工作、訓練干部”,通過思想斗爭提高政治水平和鑒別是非能力。毛澤東強調教師要講政治,又紅又專,反對不問政治的傾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將包括教師在內的知識分子看作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的財富”,需要大批具有“為人民服務”理想的“人民教育家和教師”。今天的青少年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而廣大教師是肩負著培養其重任的主力隊。因此,培養出適合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師,必須堅持錨定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深刻認識教育強國的主攻方向和戰略布局,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戰略思維,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更加突出從國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堅定不移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戰略屬性,更加突出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大戰略上辦教育,堅定不移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屬性,更加突出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堅定不移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64]的戰略層面,堅持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建設和強化與全面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相適應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教育系統的黨員、團員,都應堅持提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持續錘煉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育人本領,其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就是要帶著對黨的深厚感情學習黨史、對教育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研究黨史、對“立德樹人”的強烈責任用好黨史,形成一級帶一級、以上率下,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學習、持續深入研究總結、齊心協力抓落實的生動工作局面。必須對標教育強國的目標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任使命,持續強化教師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在實踐中礪煉鑄魂育人的意識和本領,而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就是引導教師開展調查研究。只有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教師才能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社會現實、與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狀況正確而精準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育人理論的創造新與運用”,也才能有效避免簡單抄襲國外或他人的套路,避免“筑基”工程脫離實際和閉門造車,也才能不斷取得“筑基”工程的創新實踐與創新理論。毛澤東同志在總結“大躍進”的教訓時指出,“過去這幾年犯錯誤,首先是因為情況不明”,“不做調查研究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要做系統的由歷史到現狀的調查研究?!盵65]因此,應重視建立“新時代教師社會實踐研學基地”、健全教師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的工作制度,幫助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調查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論述,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深入基層、深入青少年學生群體之中調查了解基本國情和學情,研究和總結前人積累的豐富經驗,汲取前人的教訓,有針對性地厚植和豐富教師教書育人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將調研成果轉化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實際行動,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優化自己教書育人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特別是要引導教師自覺把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與黨中央的精神準確對接起來,主動走出原有的思維定式,在實踐探索中持續迸發出鮮活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不斷優化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各項工作。堅持引領教師獻身黨的教育理論事業的初心不變,推動教書育人理論武裝與實踐創新和青少年“筑基”工程理論與實踐探索的追求始終堅定如一,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由拼盤式灌輸向無聲式滋養轉變,確保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效果“叫好又叫座”。配齊配強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堅持以育人實績論英雄,開展教書育人名師評比表彰,舉辦新入職教師的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工作指導,實施“四有”好老師能力素質提升計劃、學科帶頭人培優計劃等,激發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3-12-27(02).

[2]石中英.重新思考毛澤東的教育思想遺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3):105-116+191-192.

[3][36][40][44][52]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226、366、309、398.

[4][2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日報,2023-5-30(1).

[6]《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108.

[7][30]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8]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3-1124.

[9]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實踐[J].求是,2023(14).

[1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決定(2023年12月2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N].新疆日報,2024-01-03(A06).

[11]曾榮光,羅云,葉菊艷.教育研究本體論的再認識:從意識到制度[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3(1):134-165+191-192.

[12]顧華詳,徐小莉,顧紅霞.堅持以偉大建黨精神“筑基”立德樹人——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和青年工作的視角[J].新疆社科論壇,2022(6):19-27.

[13]李建軍,郭遠.觀念“筑基”:高校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3):1-9.

[14]顧華詳.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青少年“筑基”工程的路徑研究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和青年工作的視角[J].實事求是,2023(6):48-57.

[15][19][60]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898-899、1082.

[16][2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24.

[17][56]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511.

[18]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67.

[20]轉引自劉曉、蔡林.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職業教育思想及歷史貢獻[J].職業技術教育,2007(34):24-27.

[22][23][24][25][46]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5、534、707-708、245、147.

[27]曲青山.學好黨的創新理論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J].中共黨史研究,2023(3):5-16.

[28]毛澤東論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4.

[2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強調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匯聚強大力量[N].人民日報,2023-12-23(01).

[31]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17.

[32]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95.

[33]轉引自李兵.光輝的題詞偉大的指針——紀念毛澤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題詞五十周年[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3):14-17.

[34]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55.

[35]曾榮光、羅云、葉菊艷.教育研究本體論的再認識:從意識到制度[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3(1):134-165+191-192.

[37][62]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299.

[38]曲青山.曲青山論文精選: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369.

[39]石仲泉.論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來源、實踐本源和文化資源[J].中共黨史研究,2023(2):106-115.

[41]黃森.毛澤東哲學的主旋律[J].中國社會科學,1995(3):197-199.

[42]周光禮,姚蕊.有組織科研:美國科教政策變革新趨勢——基于《無盡的前沿:未來75年的科學》的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3(2):12-20+138.

[43]韓麗穎,崔力炎.“00后”大學生數字化發展的內容結構和總體特征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3(3):83-92.

[4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N].人民日報,2021-6-27(1).

[47]周尚君.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數字法治觀[J].法學研究,2023(4):3-20.

[48]王偉光.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J].中國社會科學,2013(12):6-23+204.

[49]馬靜.新時代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四維審視[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3):42-48.

[50]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6.

[51]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

[53]張繼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8-25(9).

[54]習近平給東北大學全體師生回信強調[N].人民日報,2023-9-17(1).

[55]許燁.加強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04):61-66.

[57]習近平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牢牢把握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N].人民日報,2023-8-27(1).

[58]徐小莉、顧華詳.以鑄牢各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講好“大思政課”的路徑探討[J].喀什大學學報,2022(2):75-82.

[5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89.

[61]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6.

[63]習近平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強調,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誠摯祝福[N].人民日報,2023-9-10(1).

[64]高毅哲.書寫好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N].中國教育報,2024-01-12(01).

[65]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3-254.

責任編輯:楊偉民

猜你喜歡
思想教育
淺析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
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
高校輔導員的自我定位及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
初中政治教學中時事政治教學的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團員思想教育工作路徑探析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思想教育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關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創新方式摭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