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蛤室內常溫育苗技術

2024-03-22 08:06郝詠芳黃金勇魏國慶
科學養魚 2024年2期
關鍵詞:幼體變態小球藻

郝詠芳,黃金勇,袁 甜,魏國慶

(1.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營口 115000;2.丹東市漁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青蛤隸屬簾蛤科,俗稱黑蛤、牛眼蛤等,營埋棲生活,生活在近海泥沙或沙質潮間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灘涂養殖貝類。青蛤屬于遼寧沿海的土著貝類,分布地域廣,適應能力強,在遼東灣可供增養殖面積大。近年來,由于海區污染、采捕過度等原因,遼寧地區青蛤苗種的自然資源急劇下降,許多地方近乎絕產。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自2018 年起連續5 年進行了青蛤室內人工育苗技術的研究,從青蛤種貝培育至幼貝出池均在室內常溫條件下進行,成功培育出個體殼長3毫米以上青蛤幼貝共計2億只,在遼寧地區率先進行了青蛤幼貝的增殖放流,產生了較顯著的成效?,F將青蛤大規格苗種的室內培育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基本條件及日常管理

水產育苗室為水泥池,面積一般為10~30米2,池深1~1.6米,具備完善的水、電、氣及單胞藻培養的配套設施。種貝一般采用遼寧海區自然采捕的2 齡以上青蛤,6 月上旬挑選,進入培育池進行無基質促熟培育。餌料投喂一般以角毛藻、金藻為主,搭配少量小球藻,日投喂2~4次,保持餌料密度在3萬~10萬個/毫升。

青蛤D形幼體選育入池后,一般采用金藻或角毛藻開口,當個體殼長170~180 微米時,一般持續6 天左右殼長基本不變,其間可投放經30 目網篩過濾、海水清洗多遍的海沙作為附著基,投放后池底附著基厚度以1毫米為宜??梢暰唧w情況進行分池培育以控制幼體培育密度,個體殼長1毫米前的幼體培育密度在40 萬~50 萬個/米2;當個體平均殼長達到1毫米時,為了方便管理,可進行再次分池以降低培育密度,分池前提前鋪好厚度3毫米的附著基,之后再布苗。

整個育苗期間的水環境指標:水溫22~30℃,pH 7.5~8.5,鹽度18~30(種貝培育和受精卵孵化期間鹽度宜控制在18~25)。青蛤室內育苗期間投放密度與換水情況見表1。

表1 青蛤育苗期投放密度與換水情況

二、餌料選擇及搭配

經過多年青蛤育苗研究,筆者發現在人工育苗過程中,生物餌料的選擇、搭配及投喂是關鍵。2023年青蛤育苗期間,筆者采用健康青蛤D形幼體作為試驗對象,天然海水經消毒、沉淀、沙濾后再經200目篩絹網過濾作為試驗用水,在青蛤從D形幼體至完全變態期間進行了餌料種類選擇及搭配設置。設置8 種不同的餌料組進行投喂,即a組牟氏角毛藻、b 組金藻、c 組小球藻、d 組海洋紅酵母、e 組角毛藻+金藻(投喂密度比為1∶1)、f 組角毛藻+小球藻(投喂密度比為1∶1)、g 組金藻+小球藻(投喂密度比為1∶1),h組角毛藻+金藻+小球藻(投喂密度比為1∶1∶1)。餌料投喂密度以投喂后水中單胞藻密度在0.8萬~1萬個細胞/毫升為宜(日投喂3~4次)。

D 形幼體在方形塑料盆(長43 厘米×寬30 厘米,水深14.5 厘米)中培育,日換水1次,換水量80%。培育期間,水溫為26~28℃,鹽度20~26,pH 8.2~8.5。幼體培育密度為4~5 個/毫升,各餌料組設置3個平行。

1.餌料種類對青蛤幼體生長速度的影響

青蛤幼蟲在浮游期生長較慢,進入匍匐期后生長加快。投喂8種不同餌料及其組合時,青蛤幼體在浮游期和匍匐期時生長速度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為h 組幼體生長最快,e 組次之,顯著大于其他試驗組(P<0.05)。在兩種餌料混合投喂的3組中,幼體生長速度為e組>f組>g組;單獨投喂的4 組中,a 組的生長速度較其他3 組快,且差異性顯著(P<0.05),d組生長速度居中。

2.餌料種類對青蛤幼體存活率和變態率影響

在8 種餌料及其不同組合投喂的條件下,h 組存活率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試驗組(P<0.05),e組與f 組的存活率差異不顯著(P>0.05),c 組和d組幼體存活率均較低。幼體的變態率試驗中,依然為h組最高(75.3%),e組和f組次之,變態率最低的為c 組(40.67%)。單一餌料投喂的4 組中,幼體存活率和變態率最高的均為a組;兩種餌料混合投喂的3 組中,g 組幼體存活率和變態率均低于其他兩組。

3.餌料種類對青蛤幼體發育時間影響

h 組青蛤幼體的浮游、匍匐和變態時間均最短,發育最快;兩種餌料混合投喂的3 組中,e 組和f 組發育均快于g 組;單一餌料投喂的4 組中,浮游期發育最快的為a 組,c 組和d 組發育較慢,匍匐期發育最快的也為a 組,最慢的為c 組,b 組和d 組差異不顯著(P>0.05)。青蛤幼體浮游持續時間較長,匍匐時間則相對較短。變態完成時間為浮游時間和匍匐時間之和。

由培育試驗可知,角毛藻、金藻、小球藻3種餌料混合投喂時,青蛤幼體在浮游期和匍匐期的生長速度均最快,浮游時間和匍匐時間也最短,存活率和變態率也最高;在兩種餌料混合投喂的3 組中,金藻和小球藻組合投喂時幼體生長較慢,存活率和變態率也較低,角毛藻和金藻混合與角毛藻和小球藻混合投喂時幼體生長速度、存活率、變態率、浮游時間和變態時間均相差不大;單一餌料投喂的4組中,浮游期和匍匐期的幼體在角毛藻的投喂下生長最快,小球藻投喂下生長最慢,金藻、海洋紅酵母的投喂則介于角毛藻與小球藻之間,存活率、變態率、浮游時間、變態時間的變化趨勢也是如此。這也說明在青蛤幼體的培育過程中,小球藻作為單一餌料投喂效果不好,最好搭配角毛藻或金藻;海洋紅酵母作為替代餌料長時間使用后,幼體的浮游時間較長,存活率和變態率也不高,育苗效果不理想;金藻雖然較難被消化,但是青蛤幼體較大(D 形幼體殼長140 微米),與角毛藻及其他藻類混合投喂效果較好;角毛藻是青蛤幼體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餌料,單一投喂也可基本保證幼體的正常生長發育,與其他藻類搭配投喂能保證幼體營養全面,可減少幼體發育所需時間,提高存活率與變態率。

三、出池

青蛤幼貝平均個體殼長3 毫米以上、大小均勻、斧足有力、水管伸縮靈敏時可出池(圖1)。筆者研究發現,在北方地區進行青蛤室內常溫育苗,從青蛤種貝產卵至幼貝平均個體殼長3 毫米,一般需要2.5 個月左右。出池時,用60 目篩絹網袋在排水口處接幼貝和附著基,再用30~40 目篩網從附著基中分離出幼貝。采用保溫箱加冰密封干運,運輸途中嚴防曝曬、雨淋、風吹、機械損傷,運輸溫度不宜超過15℃,運輸時間不宜超過12 小時。幼貝出池后,可進入海水池塘進行養殖,也可直接投放在適宜灘涂進行增養殖。

圖1 青蛤幼貝

四、小結

青蛤常溫人工育苗時,種貝通常在6月下旬至7月產卵,此時餌料培養難度較大,餌料的選擇及投喂是青蛤育苗的關鍵。故筆者結合生產實際,設計了8種餌料及其不同組合的投喂對青蛤幼體生長發育的影響試驗,也為掌握詳實的數據,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今后的青蛤養殖生產。青蛤常溫人工育苗的過程中,角毛藻搭配金藻和小球藻混合投喂為最優選方法,投喂后幼體生長發育快,存活率及變態率高;在角毛藻缺乏的情況下,金藻作為主要餌料或者與小球藻搭配投喂也可以,但苗種生長效果一般;小球藻不能作為主要餌料,須與其他餌料混合投喂;海洋紅酵母作為替代餌料,必要時可短期內使用。

猜你喜歡
幼體變態小球藻
黃海近岸潮汐鋒海域蟹類幼體日間垂直遷移特征?
棘胸蛙養殖技術(四)——變態期飼養管理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實驗創新
奇異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體的生長特征研究
大紋白蝶如何變態
納米TiO2和ZnO對小球藻生物毒性效應研究
變態混凝土
正負極互換式小球藻光合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
雙溶劑體系提取小球藻油脂的研究
中華虎頭蟹幼體發育的初步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