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

2024-03-23 00:14席敏秋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跨文化單詞交際

席敏秋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不同文化產生了諸多碰撞,對各國交際產生了巨大影響。英語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門語言之一,學生掌握好英語,具備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夠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與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更好地交流。因此,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是當前英語教師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诖?,本文對當前已有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做出整體性思考,并且基于學生的個性特點,更加全面、整體性地開展教學,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需求。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優化情境創設,促進文化滲透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強,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創造情境,把學生的情緒引進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讓他們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并且,教師還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操作情境,使學生產生樂趣,提高思維的主動性。所以,對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來說,教師可以借助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體驗,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他們能夠從中獲取到更加豐富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My weekend plan”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模擬環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計劃在不同國家度過的周末,同時讓學生分組進行研究,每組代表一個不同的文化背景,如美國、英國、中國等。首先,學生需要調查和學習目標文化國的周末活動習俗,如英國的下午茶、中國的家庭聚餐、印度的市場購物等,同時思考這些文化習俗和本國文化的異同。其次,教師帶領學生運用英語去規劃和討論周末計劃。這時,學生需要考慮交通、飲食、娛樂活動、與家人或朋友的互動等,同時用英語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使用恰當的問候語、禮貌用語等交際技巧,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模擬在異國他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情境。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日常英語表達和詞匯,還能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體會和理解跨文化差異,從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文化意識。

二、結合課堂教學,挖掘內在文化

課堂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文化元素,使英語知識與文化常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學會語言、會用語言。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小至單詞大至故事、對話也包含許多文化的內涵,教師應該結合詞匯、語法、對話等教學內容,將文化滲透巧妙融入教學過程中。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帶領學生從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收獲,從而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以“I have a pen pal”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涉及很多知識點,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出相應的文化意義是教師研究的主要問題,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本單元的主題是“我有一個筆友”,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收獲,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以“lets talk”這部分的對話材料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被動地學習,而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意識得到了全面激發,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如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對這篇對話材料進行實踐性學習,以此讓學生從中獲取到更為全面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開展課外活動,體驗文化內涵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意識地開展一些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身心特點的關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課外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興趣,使其更好地“體驗”文化。學??梢越Y合西方節日開展主題活動,如愚人節、圣誕節、感恩節等,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會不同的文化。在活動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師生共同布置環境、營造氛圍,活動結束后及時反思,并以手抄報、小日記等形式進行總結,有效地保證活動的實效性。通過這種方式,更為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與進步,促進文化意識的培養。

以“How can I get there?”單元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文化旅行日”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每個小組的任務主要是創建一個展示他們所代表國家的文化站點,然后通過海報、小型展覽、音樂和游戲等方式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在活動正式開始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用英語向其他同學介紹他們的文化站點,并且回答關于如何到達那里的問題,如“How can I get there?”學生則需要根據自己實際研究的內容做出針對性回答,同時還需要盡可能用英語回答,以此促進自身交際能力的全面提升。通過這種教學活動設計,學生不僅能夠對“How can I get there?”單元知識點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還可以通過互動式學習來深化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四、分析單詞含義,深入理解文化

單詞是英語學科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單詞積累,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加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來說,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單詞含義進行深入展開。通過單詞的深入挖掘,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夠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中西方文化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單詞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英語詞匯的講解,帶領學生深挖單詞的含義,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單詞所包含的文化內容的理解,以此促進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由此變得更加高效。

以“red”單詞教學為例,多數學生對這個單詞的記憶較為深刻,他們都知道“red”的含義是“紅色,紅色的”,而基于文化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對這個單詞的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在課堂上,教師要結合中西方文化展開教學,“red”單詞不僅僅只有“紅色,紅色的”這個含義,同時它還有著“血液、鮮艷的”的意思,這是因為在中國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喜慶,而在西方文化中,紅色卻有著血等含義。這就是一種文化不同的表現,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內涵,從而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此外,教師還可以繼續提出相應的英語詞匯,然后以同樣的方式帶領學生去分析其所具備的文化內涵,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

五、應用信息技術,拓展文化內容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對于促進其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技術作為當前時代下的主要發展趨勢,如果能夠將其運用到教育行業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其多樣化的教學特征來豐富課堂內容,并提供真實的跨文化交流場景,以幫助學生實現高效學習。所以,對于實際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來說,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時,教師可以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補充課堂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實現更加高效的學習,以此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落實英語課堂高效教學。

以“What can you do?”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內容,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進行一些教學內容的補充,組織對話活動,要求學生之間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動,同時詢問對方的生活習慣與能力,如“What can you do?”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的一些功能,巧妙地創建出與單元相關的跨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技能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中“能做什么”有哪些特殊含義和不同表達。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數字故事講述工具,指導學生制作關于自己和其他文化的“能做什么”的小故事,以此探索和表達不同文化中人們的日?;顒?。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充分地融入課堂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英語技能,還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

六、開展生活化教學,加深文化理解

生活化英語教學就是指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進行英語學習,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設計的活動不僅需要覆蓋實際的教學內容,還需要融入對文化意識的體驗,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對話等方式,主動使用英語去描述自己的生活經驗,并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觀察并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以“There is a big bed”單元教學為例。英語是一門語言類的課程,這也就表明了其一個特點,那就是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因為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熟練應用,在這個學習目的下,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更為顯著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中,本單元主要的知識點是對“there be”句型的學習,它的含義是“有……”所以,在生活化教學的角度下,為了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更為全面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實際生活中的物體進行舉例,也就是讓學生用“there be”句型去進行造句,并將生活元素給融入進去,從而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比如,學生可以說出“There is a table over there.”這個句子。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加溫馨的學習體驗,有效地優化課堂學習環境,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并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七、鼓勵閱讀學習,加強文化思考

閱讀是每一名學生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對于英語這門學科來說,閱讀學習更是其中最為基本的內容,因為多數知識點需要學生通過閱讀進行提取,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更加高效。所以,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對教材內容展開分析和探討。并且,在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避免學生盲目式閱讀,要讓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高效,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以“My day”單元教學為例,閱讀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的知識積累得到豐富,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內容。對于本單元的知識點來說,教師可以以“Robiss play”這篇閱讀材料為例,帶領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學習。同時,為了讓學生在閱讀時具備清晰的方向,教師還可提出幾個閱讀性問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時做到針對性學習和深入思考,進一步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如“通過閱讀,你能否總結出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能不能用英語去表達?”讓學生的閱讀學習變得更加高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八、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活動中,英語學習是一個知識、文化、交際能力、思維方式的綜合學習過程。小學英語課程是學生的英語啟蒙,教師要不斷提高完善自身的英語知識和英語素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注重文化知識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提出了幾種教學方式的創新,旨在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使英語學科的教育得到發展與進步,更好地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猜你喜歡
跨文化單詞交際
情景交際
交際羊
單詞連一連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看圖填單詞
看完這些單詞的翻譯,整個人都不好了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