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情意行”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4-03-23 12:50丁麗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情意研學歌唱

丁麗

“知情意行”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開展音樂歌唱教學,要帶領學生參與綜合全面學習,對歌唱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優化,制定嚴謹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帶動學生在歌唱學習過程中參與綜合實踐探索、歷史互動學習、審美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教師需結合核心素養指標來完成對各項教學活動更加精密高效的開發,結合“知情意行”理念,在教學期間引進循序漸進的授課活動,逐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研學水平。本文對“知情意行”背景下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一、“知情意行”的概念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當前啟發式教育中常見的一項舉措。在藝術教育領域,教師需保證學生在研學藝術創作期間做到知信行合一,在音樂課堂上,首先,教師需重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使學生知曉藝術的形式、美學規律和特征。其次,通過情感教學,引導學生將感知和體驗進行情感表達,指引學生在研學過程中進行創新創造,通過藝術表演、實踐創作,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最后,再讓學生將生活與課程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知情意行”教學法具備一個完整的循環,通過知識教學來幫助學生對音樂知識形成初步感知;再通過情感授課建立審美感知、審美體驗,獲取審美情感;再通過創新、創造,進行藝術輸出和表達,對知識理論進行消化吸收,在生活實踐中對藝術理論進行實踐學習,獲取到深刻的感觸和體驗。相關教學理論與核心素養具備異曲同工之妙,在核心素養中強調增加學生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儲備,同時重點關注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并對學生藝術輸出、藝術表達、藝術創作能力提出相應的培養標準和要求?!爸橐庑小弊鳛榻忉尯诵乃仞B的一項教育理論,作為行為指導以及教學實踐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一項關鍵舉措。

二、小學歌唱教學的困境

首先,部分教師在歌唱教學過程中只注重開展實踐指導,比如在第一堂課上教師便讓學生進行齊唱、合唱、演唱,卻沒有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進行實踐研學,無法獲取到更加深刻的感觸。教師將實踐授課的比例設置過高,卻沒有引導學生對歌唱技巧以及其中的學術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性學習,無法幫助學生在研學期間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在歌唱教學期間,部分教師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學生在歌唱訓練過程中只是對技巧方法進行學習,卻沒有深刻理解領悟其中的情感內涵和意義。學生在歌唱學習環節缺乏對情感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得不到發展,其藝術表現過于生硬死板。在歌唱訓練環節,教師采取千篇一律的訓練手法,未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情感,以至于歌唱教育不具備完整性。

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歌唱實踐表演探索的過程中未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輸出能力和創作能力,學生只是按部就班,結合已有的限定條件和音樂篇章進行歌唱表演學習,導致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差,其綜合學習水平較低。

最后,教師缺乏為學生提供實踐研學互動的機會,未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概念進行消化吸收,學生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無法幫助其在生活實踐環節獲取到更加深刻的學習感受和體驗,在生活實踐中未進行創新、創造,未能做到知行合一。

三、“知情意行”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知識概念滲透,提升歌唱技巧

通過對“知情意行”教學理論進行研讀分析不難看出,在該理論體系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使學生對知識形式、內涵、內容形成較為深刻的認知,即教師需開展前期的學術教育,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學術基礎,從而才能夠在歌唱學習過程中做到學以致用。

首先,在實踐授課環節,教師需將音樂理論知識與實際歌唱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滲透理論概念、理論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教師在解釋高音概念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通過唱調、唱音階等方式,感受和應用音高的概念。

其次,在基礎歌唱技巧教學環節,教師需向學生系統性介紹唱歌技巧和方法,比如利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如何發聲,如何控制呼吸,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實踐應用。在理論授課環節,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對歌唱技巧、歌唱理論知識更深層次的認知,幫助學生在學習歌唱技巧的過程中建立起對相關知識概念體系化的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圖表、圖片、動畫等視覺輔助材料,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和記憶歌唱技巧。比如,教師可以使用聲帶示意圖來解釋發聲原理;使用呼吸示意圖來解釋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技巧。通過此類圖文示范案例,帶動學生在歌唱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概念進行高效研學。

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比喻和類比教學方法,將抽象的歌唱技巧與概念連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遷移性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比如,教師可以比喻聲音的共鳴為聲音的回聲,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導學生在歌唱學習過程中理解共鳴的概念;利用生活常識、生活知識來正向引出歌唱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知情意行”背景下,教師在歌唱教學過程中需通過滲透歌唱技巧,講解知識概念,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知識理論的初步印象,只有學生在打下堅實的學術理論基礎之后才能夠對歌唱中的情感、意義、思想進行研學,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創新、延伸。

(二)加強歌唱審美教育,培養藝術感知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期間,教師引進“知情意行”的教學手段需重點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對歌唱學習的審美感知能力。

首先,教師可引進不同的音樂創作,引導學生在歌唱練習環節接觸不同的歌唱素材,了解并領悟歌唱訓練中所包含的美學規律和審美特征,以此來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豐富的音樂情感,使學生在歌唱練習過程中能夠賞析不同的音樂風格,提升自身的欣賞能力。

其次,教師在審美教育期間需帶動學生進行情感表達,并且建立起音樂情感的聯系,通過此類情感表達訓練,使學生能夠理解音樂與情感之間存在緊密關聯。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歌唱來表達不同情感,如快樂、悲傷、溫柔等,讓學生通過歌唱體驗,傳達音樂中的情感思想。

再次,在歌唱教學環節,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進行音樂賞析與分析,比如在完成歌唱表演之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復盤錄播視頻,回顧在歌唱表演環節的知識細項,理解并糾正在歌唱表演期間的欠缺和不足;同時也可以在該環節引進優秀的歌唱藝術,開展對比教學,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藝術特征。教師可以引進經典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一起欣賞分析,讓學生通過賞析來感受音樂的美和藝術價值。

從次,在審美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開展學術理論教育,比如在聲樂訓練和技巧指導過程中,教師需幫助學生提高歌唱技巧和表現力,比如教導學生正確使用呼吸、發聲和咬字等技巧,培養學生對音準、音色、音量的掌控能力;同時注重情感表達訓練,幫助學生通過聲音傳遞情感,通過此類訓練活動,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學習以及歌唱練習過程中對藝術內涵形成較為深刻的認知。

最后,教師需要通過實踐訓練來幫助學生借助合唱練習或演出來獲取審美感官和體驗。比如,通過合唱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并通過此類方式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和音樂表現力。在合唱訓練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注重聲部的平衡以及對和聲的細節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合唱的過程,感受到歌唱學習的美妙和力量。

因此,教師在歌唱教學環節需重點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指導,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從歌唱內容、形式、方法、細節等多個方面來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官,使學生獲取到更加深刻的審美體驗。

(三)歌唱創新,提升學生的藝術輸出和創作能力

學生輸出藝術、創新藝術是核心素養能力的表現形式之一。在歌唱教學過程中,借助上文所開展的學術教育以及審美教育,學生可以建立起對歌唱藝術的初步了解和認知;同時,學生在研學過程中也會產生感觸和體驗,尤其在審美教育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想法和觀點,有著將內心的獨白以及心中的創意向他人表達展示的沖動。此時,教師在歌唱教育環節需要組織藝術輸出和創新實踐活動,在“知情意行”生態視域下幫助學生內化吸收已經掌握的知識理論,并且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該環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舉措來帶動學生進行創新創造以及對藝術進行輸出表現。

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創新歌曲編排和改編,鼓勵學生將藝術創作進行改編,在歌唱中展現出創造力和個性思維。在該環節,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歌曲改編,對歌曲的旋律、歌詞以及創意元素進行合理開發和應用,此類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和藝術表達能力。

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對歌唱表演細節進行優化設計,比如進行創意表演設計以及舞臺設計,讓學生根據表演需求,自主設計舞臺布景、服裝、道具,結合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個性化創作需求,給予其更加寬闊的表達空間和舞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從次,為了提高學生在歌曲創作表達以及輸出方面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帶動學生參與音樂創作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結合音樂軟件、錄音設備,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和制作,借助相關工具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歌唱技巧,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以及對音樂技術的應用能力。

最后,在音樂創意表達和輸出環節,教師開展歌唱授課也需要引進跨學科互動項目,使學生能夠從多元學科領域對歌唱作品進行創意表達。為此,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美術、舞蹈、戲劇進行結合,讓學生在歌唱表演的同時借助肢體語言,使音樂歌唱表現更加生動、形象。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期間,音樂教師需要加強歌唱創新教育,引導學生對藝術進行輸出表達,結合多元工具,給予學生更加寬闊的創意空間,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質量得以提升。

(四)聯系生活,開展遷移教學

“知情意行”的最后一步是開展遷移教學,音樂教育應當影響學生的行為準則,使學生在通過音樂學習之后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自由表達,同時在歌唱表演環節以及實踐探索環節,結合生活經驗對知識理論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了解探究。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生活實踐活動,帶動學生將歌唱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技巧進行實踐應用,在真實世界中追求真善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此期間,教師可以組織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帶領學生參與歌唱表演,比如讓學生在星期六、星期天進入到幼兒園或者福利院開展歌唱表演,進行生活化學習,將歌唱中的美學規律和人文概念、德育思想通過實踐學習進行更加高效的領悟和使用,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探索期間做到知信行合一。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嘗試根據自身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用音樂來譜寫生活的篇章,并且用歌唱技巧和方法來對其進行表達展示。例如,在完成對“成都”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家鄉的風情、特色,借助“成都”相關歌曲中的旋律、節奏、音調、音韻,引進家鄉的風格和特色進行創新創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開展歌唱家鄉的主題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做到知信行合一。因此,在歌唱教學期間,音樂教師需要引進生活話題,結合生活研學項目,引領學生將歌唱技巧和方法進行實踐應用,并且通過創新創造,提升歌唱藝術的表現內涵和藝術人文價值。

四、“知情意行”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通過上文論述不難發現,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帶動學生逐漸完成對知識概念的學習,并且對授課活動進行延伸拓展,帶領學生在學習期間獲取深刻、直觀的學習感觸。在相關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當完善教學反饋、教學評價,將評價貫穿于研學活動的全生命周期,及時收集評估評價結果,用于改善方案設計和教學優化。

比如,在實踐創新階段,學生可能對部分理論知識概念無法做到靈活應用,教師可關注此現象,及時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回顧之前學習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有效克服個人在學習期間的短板。教師需結合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在“知情意行”維度下結合三全育人思想,從全時段、全過程指引的角度來帶動學生參與高品質的歌唱學習。而在評價環節,教師則需要從學生的歌唱水平、表達能力、審美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掌握樂器的情況對各項指標進行合理設置,確保評價活動具備合理性,能夠指引學生參與高效研學。

五、結語

總而言之,“知情意行”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期間需對各項研學活動項目進行開發、優化,制定嚴謹的教學計劃,引領學生在學習期間進行實踐創新、高效探索,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實踐探索能力,從而提高歌唱教學水平。

注:本文系武進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知情意行維度下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wjk2023-24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情意研學歌唱
山高路遠情意長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為你而歌唱
為你歌唱
文字讓情意輕舞飛揚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李忠憲:“綠葉”對“根”的情意
研學之旅
關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