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2024-03-23 15:10曹曉霞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英語教學思想英語

曹曉霞

創造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優化傳統,打破常規,主動探索新的教學路徑,將更具創造性的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學行為,從創設教學著手,將生活化元素融入音樂課堂,在師生互動中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感。本文結合創造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立足于小學英語教學問題,理性分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創造教育思想的意義、要求和對策,以期為推進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借鑒。

基于創造教育思想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以創設情境為先導,以融入生活為重點,以互動為關鍵,在解放學生嘴巴、雙手、頭腦、雙眼、時間及空間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能夠以開闊的視野、端正的學習態度以及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習英語知識,出色完成英語聽說讀寫任務,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一、創造教育思想

創造教育思想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這一教育思想以“創造教育的目標”和“創造教育的內容”為主導,以創新為導向,提出了推進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策略。創造教育的目標是創造教育思想的核心,揭示了創造教育的時代特點以及特定的含義和特征。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目標是學科教學的主干,是教學活動的風向標和參照,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基本學情和教情,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主動創新教育目標。創造教育的內容則是創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陶行知先生提出在教書育人中,教師應解放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整合多種策略和手段獲取教學信息,全面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因此,在將創造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需要下苦功夫,拉長“戰線”,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扮演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解放學生的手和眼,在合作探究中鼓勵學生互動創新,確保學生能夠在廣闊的時空范圍中認真探索新知,逐步開啟智慧大門。

二、小學英語教學問題

英語是小學階段難度系數較高的學科,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感覺無從下手、困難重重。盡管我國一直以來十分重視英語教學,但是影響因素較多,整體的英語教學質量有待提高,存在諸多棘手問題。

首先,教師的教學壓力過重,往往為了教學而教學,沒有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探究。學生說英語的機會比較有限,語感得不到培養和提升。其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待提升,所設計的教學方案以及甄選的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語音及語法教學缺乏規范性和嚴謹性,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能動性較低。最后,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枯燥乏味,教師局限于簡單學練,采取先學后教的形式要求學生自主識記英語單詞并完成簡單的對話任務,導致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化。

三、創造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創造教育思想符合新課改的初衷,對推進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在基于這一思想設計英語教學方案時,教師主動創設教學情境,立足于基本學情和校情逐步優化學生的語言學習環境,轉變學生的學科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順利進入英語情境,自主學習字母、單詞和句型,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能動性。經驗豐富的教師還會拓展和延伸英語知識,帶領學生學習課堂之外的知識,給予學生用英語交流互動的機會。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提高,能夠形成良好的創造能力,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

(二)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基于創造教育思想的英語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動活躍課堂氣氛,結合教學生成調整教學方案,全面滿足學生的認知期待和學習訴求。整個英語教學氛圍越來越活躍及民主,師生的距離越來越近。教師也密切關注學生的基本學情,實現因材施教和以生為本,全面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保駕護航。在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更加上心,能夠主動配合和支持英語教師。

(三)有助于塑造學生創新意識

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不足日益凸顯。教師在創造教育思想的驅動下整合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逐步突破時空限制,將視頻、音頻、文字、圖片融為一體,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充滿生機及活力的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能夠主動利用多媒體學習工具探索英語知識的本質及原貌,個人的創新意識越來越強。

四、創造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要求

(一)以創設情境為先導

創造教育思想要求教師扮演學習顧問的角色,主動回歸教學正軌,全面展現學生才華,凸顯教學魅力?;谶@一目標及小學英語學科屬性,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減輕學生理解壓力,將學生喜聞樂見的英語話題導入課堂教學中,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大膽想象和自由發散,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以融入生活為重點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感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有待提升,在滲透創造教育思想時,教師需要以融入生活為重點,將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導入課堂,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認知基礎上主動探索新知,喚醒已有的認知,遷移生活經驗,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產生更多的智慧靈感和思維火花。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習的英語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實現“學知識”向“用知識”的順利過渡,以此發揮創造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優勢。

(三)以互動為關鍵

在圍繞創造教育思想開展英語聽說讀寫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理性分析教、學、做的邏輯關系,在教學做合一理論的驅動下協調和平衡教與學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動性。結合學生有限的學習經驗和理解能力設置互動情境,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教學做的無縫銜接,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動腦思考及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扎實地掌握英語知識。

五、創造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對策

(一)解放嘴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

創造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言論自由權,主動解放學生的嘴,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大膽發言,全面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作為人類交流的語言性工具,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英語教學十分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適當提升“說”在英語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在圍繞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由發言和個性化探索,全面解放學生的嘴。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設置英語學習情境,開展英語交流活動,營造自由民主、和諧友愛的英語交流活動氛圍,鼓勵學生在真實可感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中靈活利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溝通。

(二)解放手,指導學生參與教學設計

創造教育思想要求教師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準則,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主動下放教學權利,指導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逐步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在手腦并用中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行之有效的英語學習技巧。比如,在帶領學生識記英語單詞時,教師需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教材課文中學生所需掌握的單詞,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單詞規律并掌握單詞記憶技巧。傳統的單詞學習模式局限于反復訓練和死記硬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足。為此,教師應該顛覆傳統,結合創造教育思想開展教學活動,將枯燥的單詞進行興趣性轉化,設置單詞記憶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單詞記憶興趣和熱情,滿足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需要,讓學生能夠在大膽試錯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逐步解放手,實現高效記憶和快速吸收。

(三)解放頭腦,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為了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創造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自覺規范言行舉止,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學生的認知期待、興趣愛好及思維習慣;塑造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主動與學生建立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狀態,在活躍民主的課堂氛圍中認真探索新知,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及優勢,逐步解放頭腦,實現樂學、善學和快速吸收。

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與“time”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播放提前準備好的“sound time”的動畫視頻集錦,直觀展示枯燥乏味的英語知識,圍繞字母組合“ou”的發音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設置懸念,開展說一說、猜一猜的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遷移之前所學習的英語知識,總結分析構詞的基本規律,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并逐步更新知識庫,實現融會貫通,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探索積極性變高,課堂教學氛圍也更加民主和諧,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得到提高。

(四)解放眼睛,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

在英語授課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情,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通過細心觀察和及時指導來解放學生的眼睛,讓學生能夠輕松上陣。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不足,個人的創造力發展依賴于有限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觀察,為了全面踐行創造教育思想,教師需要分步驟、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認真觀察、理性分析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在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后,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組織開展調查性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確保學生能夠逐步形成觀察習慣,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有的教師從學科作業著手,用作業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積極補充課外知識。因此,在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能力,解放學生雙眼時,教師可以設計合作性和探究性作業,融入生活化元素,積極回歸生活本質。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signs”時,教師可以布置“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標識”的作業,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英文標識,在生活中獲取知識養分。

(五)解放時間,減輕學生英語學習負擔

盡管一直以來都很關注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拉長“戰線”,密切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及成長,但是現代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課程內容及科目設置受到了功利思想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學業壓力較重,缺乏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難以自覺接受自然熏陶和社會感化。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積極學習和踐行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主動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解放學生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能夠擁有充分的時間學習課外知識,產生更多的親社會行為,逐步實現社會化。比如,在完成授課任務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內外表現,根據學生的思維短板布置學科作業,堅持“少而精”的作業設計準則,在控制作業數量以及完成時間的同時提升作業的質量。盡量在課堂中預留學生的作業時間,不布置或少布置家庭作業。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教師還需要做到多種多樣以及富有彈性和層次性的作業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探索英語知識,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實現輕松上陣。

(六)解放空間,跳出英語課堂教學局限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局限于課堂及學校,學生的思維比較閉塞,學習空間較為有限。在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驅動下,教師可以從創新教學著手,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在自由廣闊的學習空間中主動學習英語知識,保持較強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教育成為主流,線上教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為此,教師可以將課堂延伸到網絡、社會以及媒體,適當提升課外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拉近英語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促使學生實現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的順利過渡,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以及英語綜合學習能力,確保創新教育的目的能夠順利達成。在不受限的學習空間中,學生能夠主動從生活中發現知識,利用所學習的英語知識解決問題,個人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了鍛煉,能夠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價值和作用,逐步成長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將創造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需要從解放學生的嘴巴、手、腦、眼、時間和空間著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參與教學設計,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對策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指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突破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局限,確保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更上一個臺階。

猜你喜歡
英語教學思想英語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