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維動態增強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頸動脈蹼診斷中的應用*

2024-03-23 11:55柴家榮王彥平李曉軍楊志宏李星亮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管腔頸動脈一致性

李 鑫 柴家榮 王彥平 李曉軍 楊志宏 李星亮

邢臺市第三醫院CT/核磁科(河北 邢臺 054000)

頸動脈蹼是纖維肌性發育不良的特殊表現,多位于顱內動脈起始部,容易被誤診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近年研究發現,頸動脈蹼可能是隱源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頸動脈蹼樣結構會引起頸動脈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加速血栓形成,當血栓形成增大至一定程度后會發生脫落,進而誘發顱內血栓栓塞,增加隱源性腦卒中的發生風險[1-2]。因此,若能早期識別和準確診斷頸動脈蹼,可能對降低隱源性腦卒中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普遍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術(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診斷頸動脈蹼,但當CTA僅獲得兩個標準(正面和側面)投影時,容易出現誤診現象[3]。因此,需探尋其它更為準確的方式診斷頸動脈蹼。三維動態增強磁共振血管壁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是目前唯一可對顱內血管壁成像的無創檢查技術,可通過抑制血管內流動血液信號獲取血管壁的靜態組織圖像,從而反映血管壁病變情況。3D CE-MRA技術現已在頸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疾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且被證實對上述疾病具有良好的評估價值[4-5]。但3D CEMRA在頸動脈蹼診斷中的應用尚缺乏明確證據?;诖?,本研究將重點探討3D CEMRA對頸動脈蹼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頸動脈蹼提供依據?,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邢臺市第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擇2020年2月-2022年8月醫院收治的110例疑似頸動脈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6例,女64例;年齡46~75歲,平均(60.02±4.96)歲;合并癥:高血壓24例,高脂血癥18例,糖尿病20例。

納入標準:伴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疑似頸動脈蹼癥狀;年齡18~90歲;意識清晰,可配合本項研究;患者知曉本研究方案,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CTA、3D CE-MRA或超聲檢查禁忌癥;既往頸部手術史;伴有精神類疾病無法有效溝通;意識障礙;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1)3D CE-MRA檢查:采用德國3.0 T Siemens Skyra Freedom ⅡMR成像系統,32通道頭頸線圈,行三維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掃描。掃描參數如下:3D-SPACE T1WI序列:TR/TE為600ms/13ms,層厚0.7mm,層數176,編碼方向A-P,視野220mm×220mm;3D-SPACE T2WI序列:TR/TE為1300ms/124ms,層厚0.7mm,層數120,編碼方向R-L,視野223mm×184mm。3D-SPACE掃描完成后,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釓特酸葡胺(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67,規格:15mL:5.654g)對比劑,用量0.2mL/kg,注射流率4.0mL/s,獲得增強后的T1-SPACE圖像。安排2名經驗5年以上的影像科醫師采用雙盲法閱片,分析頸動脈蹼部位、形態、管腔狹窄程度、顱內動脈有無斑塊等影像學表現,若2名醫師意見出現分歧則通過協商解決,最終取得一致性結論。管腔狹窄由頸動脈蹼最佳矢狀面切面測得,參照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試驗(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NASCET)[6]評估管腔狹窄,其中狹窄程度≥70%為重度狹窄,50%-69%為中度狹窄,<50%為輕度狹窄。(2)CTA檢查:采用飛利浦256層iCT掃描儀進行掃描,參數設置:管電壓140kV,管電流31mAs,層厚1.5mm,掃描范圍500mm;經肘靜脈注射碘佛醇(320mgI/mL,國藥準字H20113430)造影劑,用量為0.8mL/kg,注射流率4.0mL/s。掃描完成后將圖像上傳至工作站進行重建,獲取容積再現及多平面重組圖像。安排2名經驗5年以上的影像科醫師采用雙盲法分析圖像,若2名醫師意見出現分歧則通過協商解決,最終獲得一致性結論。頸動脈蹼的CTA診斷標準如下:(1)橫軸位上,頸內動脈起始部或頸總動脈末端出現管腔內薄層隔膜樣充盈缺損;(2)矢狀位或斜矢狀位上,沿頸動脈球部后側壁或后壁突向腔內的膜狀充盈缺損。同時具備上述2項影像學表現即可確診為頸動脈蹼[7]。(3)頸動脈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備2-7MHz超聲探頭,患者取仰臥位,墊高頸部使前頸部充分暴露,在二維超聲模式下掃查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掃查時頭部向對側扭轉,縱切面掃描長軸,然后從上到下掃查橫斷面,觀察頸總動脈竇部、分叉處和頸內動脈起始段,記錄超聲信號特征。頸動脈蹼的超聲特征為頸動脈壁凸向管腔內偏強回聲內膜樣結構,周圍伴有或不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1.3 觀察指標(1)將CTA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頸動脈超聲和3D CE-MRA診斷頸動脈蹼的準確性。(2)分析3D CE-MRA診斷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與CTA檢查結果的一致性。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均接受夏皮羅-威爾克正態性檢驗,服從正態分布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Kappa檢驗一致性,Kappa為0.0~0.20為一致性極低,0.21~0.40為一致性一般,0.41~0.60為一致性中等,0.61~0.80表示一致性較高,0.81~1表示幾乎完全一致;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CTA檢查結果根據CTA檢查結果顯示,110例疑似頸動脈蹼患者中,確診頸動脈蹼94例,其中管腔輕度狹窄46例,中度狹窄28例,重度狹窄20例。

2.2 3D CE-MRA與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3D CE-MRA診斷頸動脈蹼的敏感度和準確度高于頸動脈超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D CE-MRA與頸動脈超聲診斷頸動脈蹼的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3D CE-MRA、頸動脈超聲診斷頸動脈蹼的效能(例)

表2 3D CE-MRA與頸動脈超聲對頸動脈蹼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3D CE-MRA與CTA診斷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結果比較經Kappa一致性檢驗,3D CE-MRA診斷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與CTA檢查結果的一致性高(Kappa=0.782,P<0.001)。見表3。

表3 3D CE-MRA與CTA診斷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結果比較(例)

2.4 頸動脈蹼的影像學表現(見圖1-6)

3 討 論

頸動脈蹼又稱頸動脈內膜型纖維肌發育不良,是頸內動脈少見的血管病變,該病發病率低,容易被臨床誤診為頸動脈夾層、頸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8]。目前,CTA是頸動脈蹼首選的無創檢查方式,具有成像清晰、采集時間短、價格低廉等優勢,可在短時間內獲得詳細的血管形態信息。但CTA無法提供血流動力學相關信息,存在一定局限[9-10]。因此,仍需采用其他更為準確的方法診斷頸動脈蹼。不同于傳統成像,3D CE-MRA不僅能顯示管腔,還能對管壁進行成像,清晰顯示頸動脈的管壁特征,近年來已成為研究熱點。研究顯示,3D CE-MRA能檢測出血管壁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情況,為動脈夾層、血管炎、動脈瘤等疾病提供鑒別診斷[11-12]。但3D CE-MRA在頸動脈蹼的診斷應用方面鮮有報道。

本研究對疑似頸動脈蹼患者行3D CE-MRA檢查,并將3D CEMRA檢查結果與頸動脈超聲和CTA檢查結果進行對比,發現3D CE-MRA診斷頸動脈蹼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準確度,且其診斷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與CTA檢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這是因為3D CE-MRA有效結合了黑血技術和亮血技術,其中黑血技術在掃描過程中可提高圖像信噪比,獲得更加清晰的影像;亮血技術能顯示血管全貌,初步判定血管狹窄程度,并為黑血序列提供定位標志;黑血技術和亮血技術的結合能夠直觀反映頸動脈管壁的結構特征,評估頸動脈病變情況及狹窄程度[13]。同時,3D CE-MRA還擁有強大的后期處理技術,如半自動和全自動的多平面處理、黑血和亮血圖像融合等,這些技術有利于臨床評估頸動脈蹼厚度,測量管腔狹窄程度。SPACE序列是3D CE-MRA技術中最常使用的序列,該序列采用非選擇性回聚脈沖和可變翻轉角,能克服T2衰減的影響,避免長回波鏈帶來的模糊效應,有利于提高圖像信噪比,更為清晰地顯示頸動脈的管壁特征,突出血管病變,為臨床確診頸動脈蹼提供依據[14]。佘德君等[15]回顧性研究采用3D-SPACE血管成像技術評估大腦中動脈斑塊特征,發現該技術對血管狹窄程度、斑塊負荷及斑塊強化程度均具有較高的評估價值,且能夠預測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腦梗死的發生。而本研究結果顯示,3D CE-MRA掃描過程中應用SPACE技術對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也具有良好的評估價值,但本研究未進一步分析3D CE-MRA對頸動脈患者隱源性腦卒中的預測價值,今后需深入研究加以完善。

鄭晗佩等[16]研究指出,突出管腔、等信號管壁增厚、瓣膜征、對比劑瘀滯等均為3D CE-MRA診斷頸動脈蹼的典型影像學特征,可為頸動脈蹼的診斷提供證據。其中突出管腔是指頸動脈蹼凸向管腔,呈翹起、突出形態,而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平滑光整,呈偏心性或新月形態,因此該征象可作為3D CE-MRA鑒別頸動脈粥樣斑塊和頸動脈蹼的重要依據[17]。等信號管壁增厚是行3D-SPACE T1WI序列掃描時,管壁可呈現均勻等信號增厚,且管壁信號內無脂肪、血脂、出血等信號特征。瓣膜征是指頸動脈蹼附著于血管內、外側壁,行軸位/冠狀位掃描可觀察到類似瓣膜的結構[18]。對比劑瘀滯則是行增強掃描后,可見蹼后方的血管腔內有云霧狀對比劑瘀滯影,該征象的出現往往提示對比劑流動緩慢,在假腔內瘀滯[19]。3D CE-MRA通過上述影像學征象,可清晰觀察頸動脈血管壁病變情況,從而為臨床診斷頸動脈蹼提供可靠依據。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處,如頸動脈蹼的發病率較低,因此本研究收集到樣本例數較少,未來還有待擴大樣本量作進一步分析;且本研究未分析3D CE-MRA對頸動脈蹼患者隱源性腦卒中發生的評估價值,未來仍需深入研究進行完善。

綜上所述,3D CE-MRA技術診斷頸動脈蹼具有良好的準確性,且其在判斷頸動脈蹼患者血管狹窄程度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能夠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科學的影像學依據。

猜你喜歡
管腔頸動脈一致性
3~4級支氣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臨床意義
關注減污降碳協同的一致性和整體性
注重教、學、評一致性 提高一輪復習效率
吸引頭類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應用分析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測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消毒供應中心管腔類手術器械清洗方法探討
三維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前的應用價值
腦微出血與頸動脈狹窄的相關性分析
基于事件觸發的多智能體輸入飽和一致性控制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頸動脈狹窄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