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超構在延安的34天

2024-03-24 18:59高善罡
黨員文摘 2024年5期
關鍵詞:中外記者新民延安

高善罡

1944年,國民黨政府迫于各方面壓力,同意組建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前去延安。同年6月9日,參觀團抵達延安,進行了為期34天的參觀訪問。參觀團共21人,這是抗戰全面爆發以來,奔赴延安的最大的新聞采訪團體。重慶《新民報》記者趙超構名列其中。

趙超構1910年出生于浙江溫州。他先在溫州讀中學,1929年東渡日本留學,回國后到上海一所學校攻讀財經,開始接觸進步書報,畢業后任南京《朝報》國際新聞編輯與主筆。1938年,他加盟《新民報》任主筆兼國際新聞編輯,行文辛辣卻關心民間疾苦,言語犀利但關注全局,是當年《新民報》知名的“三張(張恨水、張慧劍、張友鸞)一趙”之一。

趙超構能夠成為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的成員頗有一些戲劇性?!缎旅駡蟆纷畛跎蠄蟮氖遣稍L部主任浦熙修,國民黨官員一見名字便拒絕了。他們知道,浦熙修不僅和曾家巖中共辦事處來往密切,而且弟弟妹妹已在延安,妹妹還是彭德懷的夫人。之后,《新民報》又上報了張恨水,誰知出發前夕,張恨水因家人生病臨時退出。于是,趙超構便成為第三位人選。國民黨當局對他還挺滿意:此人兩耳重聽,又講一口難懂的溫州官話。他們說:就讓這個“聾子”去吧!

對于“大后方”的新聞界來說,到延安去采訪是一樁大事。由于國民黨軍隊對邊區多年的封鎖,加上造謠污蔑,延安成了十分神秘可怕的地方。趙超構動身之前,曾與朋友商量,應當采取一個什么態度?張恨水提出“觀察,最好一切客觀”,還寫了篇《送沙先生西游》發在《新民報》副刊上,以壯行色。社長陳銘德為趙超構設宴餞行,重申要“國民的公正觀點”,“忠實地介紹和自由地批評”。

進入延安,趙超構的第一印象是:“粗糙、幼稚,然而頗為剛健的農業都市?!逼鸪?,由于主客雙方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溝通并不順暢。過了一個星期,趙超構漸漸懂得了延安人的感情,接觸了更多延安的新事物,對“延安道路”逐漸有了新認識。

毛澤東接見中外記者團是延安之行的重頭戲。1944年6月12日,趙超構作為代表團成員首次近距離接觸毛澤東,印象是“態度儒雅,音節清楚,詞令的安排恰當而有條理……從頭至尾是理論的說明,卻不是煽動的演說”。毛澤東先向中外記者講了一段話,然后分別答復各報記者提出的問題,談話持續了約三個小時。趙超構事后回憶說,毛澤東作出的論斷,后來都被證明是英明正確的。

當晚,在大禮堂觀看京劇。趙超構坐在第一排,忽然發現右側鄰座上與他并肩坐著的人竟是毛澤東。一時間,難免有些局促,但他立刻就坦然了。因為這時的毛澤東已不是會見記者時肅然坐在主席位置上的人,而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他朋友似的與趙超構等談話,他稱趙“趙先生”,趙稱他“毛先生”。毛澤東對戲很有興味,不時發出盡情的笑聲,甚至恣意捧腹大笑。這天晚上與毛澤東相處的幾個小時,趙超構感到“完全出乎意外的輕松”。

通過接觸,趙超構對毛澤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感慨地說:“毛澤東是一個最熟悉中國歷史傳統的共產黨行動家!毛先生的另一點長處,是綜合的功夫。不論是一場辯論,還是一個問題的檢討,他最善于綜合各種意見,而得出一個大家認可的結論,或者綜合過去的經驗,而決定以后的方針,這種功夫,也不妨解釋為熟讀史書的成就?!边@樣的評價平實而生動,令人感到真實可信。

在延安,朱德、周恩來、賀龍、葉劍英等黨政軍領導人也給趙超構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使趙超構難忘的是,周恩來用四個小時給他講解《新民主主義論》,并且具體安排他的采訪工作。在他看來,朱德“雖然是久經風濤的人物,可是樸素如鄉農”;賀龍“有軍人的儀表和氣概,有一撮胡子和一副方正的面龐,說話的態度非常憤激”;李鼎銘“是陜西米脂人,帶著濃重的鄉音,頗不易懂。后來有一回,他曾對我們大談《易經》,使我們記者團中最有經驗的記者,也為之擱筆”……這些對邊區黨政軍領導栩栩如生的記述,對國統區讀者來說是難得一見的。

趙超構對延安文藝演出中的陜北民歌小調以及秧歌劇終生難忘,“西洋歌總是那個樣子,好聽,而不親切……本國的民歌就不然,那全是我們自己的鄉村情調,所有民歌中所含蓄的感情趣味,全是我們所共通的……”他稱贊《黃河大合唱》這樣大的演奏,在延安是不容易的;他感慨過去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秧歌,在毛澤東發表“文藝講話”后熱烈地干了起來;他認為,“秧歌之所以受民間的歡迎,也就因為它的嬉笑怒罵,盡是和民眾共鳴的”。

在延安,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每一天都在感染著趙超構。他利用一切機會,對延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進行考察。

在趙超構的眼中,邊區的建設道路是一條全面發展的道路,生產得到發展、民主得以實行、科教文衛事業都有進步,民眾有著“標準化”的生活待遇。他盛贊大生產運動,“幾乎沒有一處是荒廢的,所有的山地都成了田陌”。他目睹在模范示范作用下,“延安少了很多無所事事的人”。他覺得延安共產黨員能夠率領大眾,其原因“一是政策,二是作風”。他聽到勤奮工作的工人發自肺腑的聲音:為共產黨做工就是為自己做工!他還對體現邊區民主的“三三制”有深入思考,認為它“雖不足以代表完全的民主,卻不失為聰明漂亮的辦法”。因為小資產階級的局限性,他對陜甘寧邊區的生產和生活難以真正理解,但以客觀的視角記錄了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切。

回到重慶后,參觀團幾乎每個成員都發表了采訪報道。而趙超構的《延安一月》,無疑是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所有報道、著作中最受關注的作品。

1944年7月,重慶酷熱難耐。趙超構一頭扎在市郊的農家居室,夜以繼日埋頭寫作在延安的見聞。稿子是邊寫作邊送檢邊刊登,十余萬字的長篇通訊在大半個月一揮而就,7月30日開始在重慶、成都兩地《新民報》上連載。

由于作者寫得巧妙,除了其中的《延安青年》等少數幾篇被國民黨“檢扣”外,其他篇章基本上都通過檢查。通訊比較客觀詳細地介紹了紅色根據地延安的民情民風和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共產黨領導人的工作生活,使國民黨當局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謠言不攻自破。正如陳銘德在結集出版《延安一月》的前言中所說:“本書雖不過是新聞記事性的作品,但在我們未能清楚認識延安真面目的現在,這一些輪廓性的報道,多少可以破除一些不應有的隔膜?!?/p>

長篇通訊在連載時即引起轟動,《延安一月》出版后也屢次再版,甚至遠銷國外。它成為很多人對延安最初印象的重要來源,有人甚至懷揣著《延安一月》直奔延安解放區。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訪問延安一個月之后,美軍司令部正式派觀察組常駐延安,以加強同中國共產黨的聯絡和軍事合作。國民黨當局驚呼:“沒料到,這個聾甏記者給我們捅個大婁子!”出版不久,《延安一月》即被國民黨新聞宣傳部門列為禁書。周恩來則將其稱為“中國記者寫的《西行漫記》”。

毛澤東看了《延安一月》后說:“能在重慶這個地方發表這樣的文章,作者的膽識是可貴的?!壁w超構也從此與毛澤東成為朋友,并先后受到毛澤東的七次接見。時至今日,《延安一月》仍是研究抗戰時期延安情況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摘自《環球人物》)

猜你喜歡
中外記者新民延安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習近平等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
走進延安
《保衛延安》震撼播出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