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平臺賦能青年人文素質教育探析

2024-03-26 12:52馬銘晗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6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教育

馬銘晗

摘?要: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的關鍵,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應有之義。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迭代不僅深刻改變了生活方式,而且為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載體。如何發揮智慧平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是高校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因而必須準確把握智慧平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在總結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運用指揮平臺賦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智慧平臺;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75

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文、史、哲、藝等多方面的知識修養,在正確的行為態度指引下,具有崇高道德感來實現人性的真正完整,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崇高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睔v史和現實證明,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是提高人才崗位適應性、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因而運用智慧平臺優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是高校促進辦學質量持續健康發展過程中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高校必須準確把握智慧平臺的特點,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用好用活智慧平臺,

1?智慧平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智慧平臺是“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運用移動互聯網為課堂教學提供立體化、智能化服務的教學工具”。智慧平臺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將教師和學生通過客戶端聯系在一起,能夠鞏固人文素質教育主陣地、深度開發教育資源、有機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內容,促進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優化。

1.1?鞏固人文素質教育主陣地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過去由于教學手段單一、內容針對性不強,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強,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受到了沖擊。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平臺具有信息深加工功能,能夠通過先進的智能技術對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精“畫像”,根據大學生的學習需要把課堂教學相關的人文知識通過圖文、影像呈現出來,實現“想看什么立刻出現在眼前”,提升了人文素質課程的吸引力,在變革教學方式的同時活化了教學內容,使學生對人文知識的感知更為直觀,使課堂教學更暢通,有效地鞏固人文素質教育主陣地。

1.2?深度開發教育資源

長期以來,教育資源相對不足一直是困擾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突出問題。智慧平臺具有的智慧管理、智慧決策功能,能夠從高校辦學實際出發,緊緊圍繞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運用信息集成功能將課程內外的人文素質教育資源全面展現。黨的二十大以來,吉林省一些高校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運用智慧平臺的資源集成功能和影音展示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展現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人文知識,結合重大紀念日通過VR體驗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愛國教育,使人文素質教育從課堂上延展到了課外,有效解決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使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更為豐滿。

1.3?有機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內容

智慧平臺特有信息集成優勢和資源整合優勢能夠促進人文素質教育更為順暢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教學之中。當前,智慧平臺廣泛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教學,能夠抓住課堂教學的時機,實時展示散落于教材各處的人文知識。正如公沙穆賣豬、管鮑之誼、范式守信、商鞅立木、季札贈劍、劉備三顧茅廬誠邀諸葛亮出山等古代誠信故事,雖然《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在“明確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中有所介紹,但是沒有從深層次闡述其蘊含的人文精神。因而要充分發揮出人文知識典故對大學生的引領作用,使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必須運用智慧平臺將之整合后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教學中,使大學生在智慧課堂的情境中體悟人文知識蘊含的價值與情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文素質教育主渠道作用真正發揮出來,進而把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精神,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

智慧平臺促進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深度變革。高校要準確把握智慧平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在實踐中用好用活智慧平臺,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質增效。

2?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實考察

為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實狀況,本文研究過程中通過訪談、課堂實錄的方式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進行了實證研究,在了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方式的同時,梳理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為探索智慧平臺賦能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路徑提供了現實依據。

2.1?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

據了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近年來高校為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相繼開設了選修課,實現了文、史、哲全覆蓋,有利于拓展大學生知識面,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知識水平。但是由于課時少、考核方式單一、教師素質良莠不齊,特別是學生對此不夠重視等因素限制,高校開設的選修課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作用有限,特別是一些課程實用性不強,難以提高大學生學習興趣。

2.2?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從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出發積極開展大學人文素質教育,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諸多因素的限制,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依然存在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2.2.1?課程針對性不強

高校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針對性不強,難以解決大學生在人文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一些大學生由于高中階段學習基礎薄弱,存在著人文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的問題,特別是在文學藝術、文化禮儀、倫理道德等方面缺乏應具備的修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欠佳、人際交往經驗不足。正是因為人文素質“先天不足”,才需要通過人文素質課程教育豐富其社會、歷史、文學和人際關系知識。但是由于一些高校辦學時間短、文化積累不深,不具備多學科優勢及其所特有的學術環境和文化氛圍,對人文素質教育認識不夠全面、完整,因而其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均是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衍生而來,這些課程側重于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缺乏實用性、實效性與針對性。還有的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論證不足,開設隨意,表現為經濟類、政治類、語言類(第二外語)、歷史類選修課開設得少,棋牌電競類課程開設得多,特別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開設更少,使得大學生在4年的學習中始終未能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難以補齊人文知識上的短板。一些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課時數明顯偏少。調研顯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平均學時為319學時,僅占總學時的8.85%。由于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總學時偏少,根本起不到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更無法滿足學生的日趨增長的學習需求。

2.2.2?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不突出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文素質教育主渠道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任務,而且是大學生獲得人文知識最重要的來源。由于教學資源、教學水平和課時總數諸多因素的限制,一些高校沒有按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原則從學情實際出發優化教學設計,將人文知識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特別是沒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歷史故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展現出來——教師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節世界多樣性與物質統一性課程中關于“物質及其存在形態”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或照教材內容坐而論道,或引述身邊的例子,極少有教師涉及與王夫之的思想和著述的相關內容。課題組通過調研解到,只有39%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中較好地滲透人文知識,其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有的略有提及,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日常教學僅限于教材知識點,教材之外的知識涉及較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在教學中罔顧學情實際和課程性質,把人文素質教育等同于人文專業教育,照搬綜合性大學模式把一大堆脫離學生實際的人文知識灌輸給學生,脫離教材講授文、史、哲知識,嚴重沖擊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嚴重脫離了辦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導致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削弱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2.2.3?未能形成人文素質教育合力

尚未形成人文素質教育的合力,沒有把人文素質教育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個環節是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調研了解到,一些高校雖然選修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都講人文知識,都在課堂上開展人文素質教育,但是由于課程設置協調不夠,導致教學內容重復、滯后的現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講過的關于“誠信”的歷史故事,在選修課中國文化史上又講了一遍,造成了教學內容的低水平重復。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僅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要把人文素質教育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個環節,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把日常思想、行為習慣化為職業觀取向,在成長為大國工匠的過程中實現職業觀的升華。但是在現實中,?輔導員沒有把人文素質教育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結合起來,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是“任課教師的事”,與自己渺不相涉,沒有教育學生立足自身實際,努力提升人文知識水平,也沒有及時關注學生心態變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正確引導,更沒有針對學生當中出現的混日子、得過且過等不良思想進行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及時解決,使之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使命,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使之順利成長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這些消極作法,無助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由此可見,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高校必須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真正提升。

3?智慧平臺賦能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發揮智慧平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要把用好用活智慧平臺放在首位,著力打造思想理論課沉浸式課堂,打造人文素質教育全新內容體系,把智慧平臺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賦能作用真正落在實處。

3.1?用好用活智慧平臺

用好用活智慧平臺是優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因而要準確把握智慧平臺的功能特質,運用智慧平臺終端展現人文知識的豐富內容,使人文知識生動展現在學生面前。實踐中,高校要運用智慧平臺打造人文素質教育云課堂,運用人文故事、人文景觀來詮釋人文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知識和人文情感真正展現出來,促進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大學生的內在情感。2023年7月13日,吉林省某高校與文藝院團合作,共同運用智慧平臺在課堂上實時呈現人文故事,將教材中的人文知識融入云課堂之中,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增長才干、提高本領,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還有的高校與博物館合作,在課堂現場連線紀念館講解員,共同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充分調動了大學生參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積極性,改變了以往人文素質教育坐而論道的狀況,深刻改變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拉近了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為人文素質教育帶來了持久的活力。

3.2?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沉浸式課堂

優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關鍵是運用智慧平臺打造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沉浸式課堂,實現人文知識的呈現方式從靜態轉變為動態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沉浸式交互體驗穿越時空重返歷史現場,真實體驗“歷史上的名場面”,讓學生感到歷史故事不再是書上的文字,是親身體驗的現實場景,強化大學生對人文知識、人文精神的直觀感受。實踐中,吉林省某高校與吉林省博物館合作打造思想道德與法治沉浸式課堂,通過VR影像展現中華傳統美德的系列故事,活化了“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使大學生通過沉浸式思想政治理論課真切感知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把人文知識這一“供給側”轉變為大學生的“需求側”。

3.3?打造人文素質教育全新內容體系

在實踐中,高校要運用智慧平臺打造人文素質教育全新內容體系,形成人文素質教育合力?;诖?,高校要結合智慧博物館建設的實際,與吉長道尹公署舊址陳列館、吉林省博物館等單位開展合作,探討運用智慧平臺共同開發人文素質課程的策略。使本地人文景觀、人文故事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形成人文素質教育的合力。為打造人文素質教育的全新內容,吉林省某高校與偽滿皇宮博物院合作共同開發“紅色長春”選修課,使學生了解本地歷史的同時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共鳴,使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有溫度,而且有深度。

高校運用智慧平臺優化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是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內在需要,更是優化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充分發揮智慧平臺的技術優勢,著力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質量,把人文素質轉化為就業競爭力,成長為扎根吉林、建設吉林、振興吉林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細芝.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2:119.

[2]嚴棟.智慧圖書館概論[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6.

[3]趙曉令,許啟芳.“課程思政”高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14).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教育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醫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現狀與對策研究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質教育視角下醫學生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