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粘類芽孢桿菌(土益康1號)防治小麥土傳病害技術研究

2024-03-26 03:11何洋彭紅蔡春木彭昕華
湖北植保 2024年1期
關鍵詞:基腐病土傳紋枯病

何洋 彭紅 蔡春木 彭昕華

摘要:本文研究了5.0億孢子/g多粘類芽孢桿菌對小麥土傳病害的田間防治效果。結果顯示,生物菌肥+常規管理,對莖基腐病、紋枯病等真菌性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優于化學藥劑常規管理,小麥出苗率高0.6~3.5個百分點,莖基腐病病指防效高4.20~30.78個百分點,紋枯病病指防效高8.30~29.98個百分點,增產率高7.31~11.5個百分點。建議在小麥生產中推廣使用土益康1號生物菌肥。

關鍵詞:

多粘類芽孢桿菌;莖基腐??;紋枯??;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獻編號:1005-6114(2024)01-046-03

近年來,隨著耕作方式變化、種植結構調整、秸稈禁燒還田,使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等真菌性土傳病害發生加重[1],特別是莖基腐病呈逐年加重發展趨勢,對糧食安全生產已構成嚴重威脅[2]。生物防治作為一種綠色防控技術,對生態環境極為友好。多粘類芽孢桿菌作為一種生物菌肥,在增殖過程中可以分泌胞外多糖和抗菌物質多粘菌素[3],對多種病原菌有拮抗作用,能促進植物生長[4],但對土傳病害是否有防控作用還不清晰。為了明確多粘類芽孢桿菌生物肥料對小麥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驗證其對種子的安全性、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以及對產量的影響,于2022年10月開展了5.0億孢子/g多粘類芽孢桿菌對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等病害的田間防治,以期為利用多粘類芽孢桿菌對小麥土傳病害進行綠色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生物肥:5.0億/g多粘菌類微生物肥料(土益康1號),鄭州澳邦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普通肥料:45%三元素復合肥(N-P2O5-K2O=22-15-8),中化山東肥業有限公司。

拌種藥劑: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安徽豐樂股份有限公司。

除草劑:9%雙氟·唑草酮懸浮劑,濟南綠霸農藥有限公司。

殺蟲殺菌及植物生長調節劑:40%氟環唑懸浮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陜西湯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氯氟·吡蟲啉懸浮劑,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0.01% 24-表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河北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選在開封市祥符區姬坡農場、南陽鄧州市腰店鎮草寺村、周口市淮陽區大連鄉龔橋村祥泰家庭農場,所選田塊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肥力均勻一致。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具體見下,大田示范,不設重復。

處理1:菌肥處理。使用土益康1號1.5 kg/667m2麥播期隨普通肥料撒施,普通肥料減量20%,即施45%三元素復合肥(N-P2O5-K2O=22-15-8)32 kg/667m2;種子正常藥劑拌種(用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800 mL/100 kg種子進行拌種);整個生育期正常病蟲草害防控(年后除草用9%雙氟·唑草酮懸浮劑15 mL/667m 返青拔節期用40%氟環唑懸浮劑12 mL/667m2+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10 mL/667m2防治紋枯病、蚜蟲、紅蜘蛛等,抽穗揚花期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5 mL/667m2+6%氯氟·吡蟲啉懸浮劑40 mL/667m2+001% 24-表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10 mL/667m2預防赤霉病、防治蚜蟲等)。試驗面積300×667 m2。

處理2:常規處理。生產常規施肥,即施45%三元素復合肥(N-P2O5-K2O=22-15-8)40 kg/667m2;種子正常藥劑拌種(同處理1);整個生育期正常病蟲草害防控(同處理1)。試驗面積100×667 m2。

處理3(CK):空白對照。生產常規施肥同處理2。白籽下地,整個生育期病蟲草害均不防治。試驗面積667 m2。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

1.4.1 出苗率調查

播種后10~15 d取樣,每處理區調查5點,每點調查1 m雙行的出苗數,計算出苗率。

1.4.2 病害調查

調查對象: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

調查時期:返青期和灌漿后期。

返青期(3月上中旬)調查根、莖發病情況,每處理區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20株,調查根、莖部病情。

灌漿后期(5月中旬)調查白穗率,每點取1 m雙行,統計全部穗數和白穗數,計算白穗率。

莖基腐病分級標準:

0級:植株葉鞘及莖稈無變褐現象;

1級:下部葉鞘明顯變褐,但莖部無變褐現象;

2級:基部第一節間有變褐現象;

3級:基部第二節間有變褐現象,但無枯白穗;

4級:基部第三節間以上有變褐現象,但無枯白穗;

5級:枯白穗或無穗。

紋枯病分級標準[5]:

0級:(無?。┙≈?;

1級:葉鞘發病,或莖桿上病斑寬度占莖桿周長的1/4以下;

2級:莖桿上病斑寬度占莖桿周長的1/4~1/2;

3級:莖桿上病斑寬度占莖桿周長的1/2~3/4;

4級:莖桿上病斑寬度占莖桿周長的3/4以上,但植株未枯死;

5級: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

計算公式: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對應級數值調查總株數×5×100

病指防效(%)=對照區病指-處理區病指對照區病指×100

1.4.3 測產

在收獲期,每處理區5點取樣,每點1 m 實割測產折合每667m2產量。計算各處理和空白對照相比的產量增減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出苗率的影響

播后10~15 d對各處理區進行出苗情況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在3個試驗點,土益康1號處理區的出苗率均比常規處理區、空白對照區高,祥符區、鄧州市和淮陽區等試驗點比常規處理區分別高1.5個百分點、3.5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比空白對照區分別高1.3個百分點、6.3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

2.2 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在3個試驗點,土益康1號處理區小麥苗期紋枯病病株率、病情指數均低于常規處理區和空白對照區,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規處理區,防效達6773%~83.30%(表2-1)。

在3個試驗點,土益康1號處理區小麥灌漿期紋枯病病穗率、病情指數均低于常規處理區和空白對照區,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規處理區,防效達6952%~87.30%(表2-2)。

2.3 對莖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在3個試驗點,土益康1號處理區小麥苗期莖基腐病病株率、病情指數均低于常規處理區和空白對照區,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規處理區,防效達7500%~88.86%(表3-1)。

在3個試驗點,土益康1號處理區小麥灌漿期莖基腐病病穗率、病情指數均低于常規處理區和空白對照區,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規處理區,防效達73.68%~80.40%(表3-2)。

2.4 對產量的影響

在3個試驗點,土益康1號處理區小麥的實際單產均高于常規處理區和空白對照區,增產率均高于常規處理區,增產率39.9%~55.86%(表4)。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土益康1號土壤處理能夠有效促進、保護小麥出苗,對小麥苗期和灌漿期紋枯病、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防治效果好于常規處理;且具有增產效果,土益康1號處理區較常規處理區單產得到明顯提高。建議在小麥生產中使用土益康1號生物菌肥。

本試驗僅設置了每667m2使用1.5 kg多粘菌微生物肥料進行土壤處理,后期可適當增加多粘菌微生物肥料用量,設置不同用量處理,以進一步驗證多粘類芽孢桿菌生物肥料對小麥土傳病害的防控效果。

參考文獻

[1] 賀振寧.適應秸稈還田的小麥土傳病害生防菌劑的研制及應用[D].河北農業大學,2016.

[2] 趙利民,馮超紅,蔣向等.小麥莖基腐病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植保導刊,202 42(11):22-27.

[3] 李文靜,王秋霞,李園,等.我國防治主要土傳病害的農藥登記和推廣情況[J].農藥,202 60(8):547-554+570.

[4] 王分分,徐哲,劉浩,等.多粘類芽孢桿菌農用菌肥的制備及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20,43(10):132-139.

[5] 肖興軍,魏遵龍,劉琪,等.小麥種子處理的防病增產效果試驗示范[J].湖北植保,2022(5):60-63.

猜你喜歡
基腐病土傳紋枯病
渭南市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及防控
小麥莖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同種負密度制約效應與園林樹木土傳病害的有效防控
百香果莖基腐病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土壤真菌多樣性對土傳病害影響的研究進展
四川水稻品種對紋枯病抗性的評價
小麥紋枯病大田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察右后旗馬鈴薯土傳病害防治試驗總結
水稻紋枯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及田間防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