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思想基礎與理論意涵

2024-03-28 08:36王宇航
當代中國與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

【內容提要】近代以來,西方文明話語在其政治經濟實力支撐下取得了國際話語權優勢,但由于其自身的歷史局限,在當代遇到了諸多挑戰和困境。中國式現代化在實踐中取得巨大成就,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下彰顯其文明意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需要密切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中國特色的文明觀,圍繞文明歷程、文明樣態、文明旨歸、文明主體、文明包容、文明開放、文明愿景等維度構建理論內涵豐富的敘事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奮斗下變為真實的生活,這不僅包括中國現代政治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人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更飽含了中國人對“何為中國人的理想生活”這一深奧又樸素問題的追問和思考。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類觀念

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文明賡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實踐旨歸。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人類文明發展的總體趨勢,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形成了內涵豐富、價值顯著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2023 年2 月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a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發展與安全面臨的矛盾與挑戰日益加劇,必須有效防范和化解對中國發展的“抹黑”和打壓,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保持歷史主動,創造性構建中國特色的文明觀敘事,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故事,為現代化建設和實現民族復興贏得良好的國際環境和戰略空間。

一、國際傳統文明觀念的歷史迷思與當代困境

當今時代各種思潮互相激蕩、交互影響, 傳統文明觀念的國際基礎和社會基礎發生了根本性顛覆,文明話語與發展實踐處于“功能性衰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文明進程都面臨道路與方向的戰略抉擇。習近平 總書記提出的“世界怎么了?我們該怎么辦?” 的“時代之問”是對現代文明發展困境的深刻叩問,更是對人類文明未來走向的殷切期盼, 回答“時代之問”、推動世界安全與發展需要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與實踐指明前進道路。

(一)歐洲現代化實踐催生了近代文明觀念并帶來現代化迷思

人類社會進入“世界歷史”,不僅改變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相對平等的關系,而且深刻影響了全球各民族文明演進的形態和生成邏輯?,F代化以文明姿態從歐洲走向世界,各國家和地區都被動融入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后發國家在發展道路上至少面臨著三重迷思:一是智識迷思。啟蒙運動以來,歐美等先發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將自身發展做法抽象為現代化發展所謂“普世真理”,以西方經驗塑造的所謂全球空間,擠壓其他文明空間,以西方國家社會基礎上的知識符號表征全球社會發展經驗, 并發展到近乎“真理”地位兼具評價功能的霸權話語,其他國家文化習慣和歷史傳統被視作前現代的遺存,被迫割裂。二是認知迷思。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理性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對社會科學的影響是關鍵性的,在“主客兩分”的認識論下,非西方國家主體成為西方國家的認知客體,其現代化發展之路也被客觀化,對非西方國家調動自身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造成認知性障礙。三是發展迷思。為了給歐洲國家主導的全球規治提供合法性,處理歐洲文明和非歐洲文明是核心議題,進步主義、理性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提供了論證的關鍵步驟,歐洲與非歐洲地區文明被假想為一個連續的人類社會進化譜系,改進邏輯和生物學邏輯是其內部基本矛盾,這樣的文明等級論似乎既滿足進步主義的理論想象,也可以為現實中的國家能力強弱提供倫理辯護,這種文明觀念是在19 世紀殖民擴張影響下的歷史產物。

(二)國際格局的根本性變化改變了傳統文明觀念賴以存在的力量基礎

近現代的國際秩序從發端來看,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崛起并向全球擴張形成的力量對比的歷史結果。19 世紀形成的國際法文明等級論就是這個國際秩序的規范表征,也代表了西方國家延續至今的文明觀念的基本邏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拷問和國際法主體橫向拓展的沖擊,文明等級論在思想基礎和法律實踐中都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主權國家橫向主體性的多樣化和差異性進一步擴大。21 世紀以來, 新興市場國家集體崛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超過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80%。加之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對西方主導國際經濟秩序帶來嚴重沖擊,自由主義模式破產,華盛頓共識顛覆,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塑造的“中心- 邊緣”結構面臨嚴重挑戰,傳統文明觀念再次回歸美西方國家話語體系,并出現了所謂“人權標準”“市場經濟地位”等變體。另一方面,協同進化理論等當代自然科學新進展也打破了傳統文明觀念的科學基礎,動搖了建構在社會達爾文主義之上的文明演進觀,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迫切呼吁建立基于平等、尊重、包容等理念基礎上的新型國際關系,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秩序基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加速演進。

(三)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全面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和生成演進

新興的民族國家在20 世紀70 年代末開啟的全球化浪潮中加快推進本土工業化進程、融入全球產業分工,經濟自主性顯著增強,傳統文化加速復興,積極探索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多樣性道路,人類社會文明演進邏輯由傳統“中心- 邊緣”化國際秩序的“結構強制”逐步轉化為國家主體性覺醒后的“內部自覺”。21 世紀以來,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催生了第三波全球化,數字技術的可共享、分布式、平等化、重信任等特征加速了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深刻變革。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的可重復利用性帶來了價值提升的巨大空間,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與數據結合產生了新的經濟樣態和增長空間。在區塊鏈等技術支撐下,互聯網迭代為數字空間,成為與現實空間共存的平行世界,人類社會在“碳基世界” 基礎上出現了“硅基世界”,世界各國都要面對現實空間和數字空間疊加的機遇和挑戰, 共享、參與、向善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全球治理的價值遵循,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數字文明時代人類的共同愿景。

二、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文明自覺與理論來源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開辟新境界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創新的歷史過程。具有自身文明傳統的中華文化擁有深厚的思想積淀,傳統文化的天下觀、大同思想等也都可以滋養當代中國文明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創新,集中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文明自覺。

(一)文明自覺:中華文明再次煥發蓬勃生機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1840 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在西方列強侵略壓迫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文明改變了原來的歷史軌跡,中國人民走上了頑強抗爭、艱苦奮斗的現代化探索之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民族復興,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近代歷程,深刻影響了世界格局和力量對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 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b 歷史已經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文明賡續,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華夏文明再次煥發文明主體性和蓬勃發展生機,激發了歷史自覺、掌握了歷史主動、堅定了歷史自信,對人類社會豐富現代化道路多樣性作出了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是人類現代化文明知識建構和實踐探索的雙向互構,是當代中華文明增強文明自覺的集中反映,極大鼓舞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民族掌握自身命運、自主探索現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勇氣。

(二)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和啟迪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是人類解放自己的學說,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科學,是認識自我、改造社會的哲學。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c 西方現代化文明的基礎結構是主客兩分、物我對立的個人主義,馬克思主義首先從認識論和人性論上打開了突破口。馬克思從唯物史觀視角出發,深刻分析了人與勞動的關系,科學揭示了人類本性。馬克思認為,人的成長過程須依次經歷“人的依賴關系”形態、“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形態和“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形態等發展。d 大自然賦予了人自在性質的“第一生命”是“種生命”, 而在生物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本能生命活動、由人自己創生的“自為生命”的“第二生命”則是“類生命”。e 人不是遠離自然、排斥他人才獲得自我,而是應該把人溶解為普遍關系中的存在,人只能從他人的生命中獲取自我的本質規定,在與他物的對象性關系中實現人的自我價值。f 所以,中國式現代化倡導和平與發展的人類共同事業,深刻揭示了人類在類本性層面是實現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和解,在合一的狀態中實現的和平發展、安全發展、充分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在自為的主體地位和全面發展的自由狀態,而不是精致利己、征服他人、破壞自然、規治世界的過程。但這絕不是意味著要無視民族特色,類性屬于多質個體和多樣個體性構成的本質統一性,類本性不同于種本性特點在于走向一體性的自覺類化趨向并不排除自我的個性,而且必須在自我個性充分發展中為自己內在規定發展提供基礎,在人的發展中,愈是類性化,愈要求個性化,個體愈是多質化,類性也就愈加充實和豐滿。g 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類哲學”思想底色決定了新時代中國文明觀是遵循中國國情實際、激發全體人民主體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守共同價值、煥發中國特色,堅持包容開放、推動務實合作,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實踐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世界各國自主探索現代化發展道路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三)文化淵源:中國傳統“天下觀”等思想文化的浸潤和滋養

“天下無外”則是中國傳統天下觀念的延展,也是老子提出“以天下觀天下”的方法論?!耙允澜鐬槌叨热ダ斫庾鳛檎w政治存在的世界,就是‘天下無外原則,意味著天下是個最大限度的政治世界,一切政治存在都在天下之內?!煜聼o外原則依據的形而上學的理由是:既然天是整體存在,天下也必須是整體存在,才能與天相配,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県 應該注意的是,中國傳統天下無外觀念中的中央王國不僅是秩序的維護者還是道德躬親者,是道德君子的國格化。隨著近代現代化轉型,尤其是經歷多次戰敗和簽訂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的信心跌落谷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最能說明此時文明危殆之感。仁人志士為尋求救國救民之道,在傳統文化精華基礎上創造性地以“文明”“人”“中國”等為思想單位,主張推動“文明融合”“道統再續”。直待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逐步復興, 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智識資源被積極吸收入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開始成為描摹中國文明觀的文化映射。新時代,中國積極倡導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堅持胸懷天下”也成為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要歷史經驗之一,我們煥發“天下觀”的時代內涵,消解“中心- 邊緣”國際秩序格局思想根源,倡導“天下一家、命運與共”的和合思想,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進與世界各國的共贏合作,以“歡迎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胸襟氣度詮釋共襄“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

三、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敘事結構與理論意涵

中國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只有從歷史的總體性存在中才能對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的文明敘事體系進行科學理解和深刻把握。習近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蘊含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豐富內涵,從多維度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文明的內在規定性,明確了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故事的四梁八柱。

(一)文明歷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的文明結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 關鍵在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 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 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 多年的歷史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眎 在經歷了冷戰對峙和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學者也開始反思“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化問題,提出歐式現代性從來不是完整、和諧的,反思現代性始終處于發展之中,一直在發生著變化。j 中國在1840 年以后逐漸喪失了文明古國的歷史主體性,被迫進入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甚至成為非完全享有國際法主體資格的國家,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多達幾百個k。20 世紀的中國發生偉大變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全勝利, 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70 多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 年的679 億元增加到2022 年的121 萬億元,l 從一窮二白基礎上白手起家到2021 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了人類文明史上的新篇章。中國人的文明觀念經歷了清末以降的被動接受下的推搪避約、有限爭權到新中國獨立自主、積極有為、主動作為的歷史轉變,從一個被西方國家利用國際法規治的對象逐步轉變為具有現代國家主體性的東方大國。因此,我們可以充分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百余年的接力奮斗,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與國際文明觀念互相影響、雙向塑造,這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20 世紀普遍經歷的歷史變革, 各國因國情不同、革命歷程有異,但文明蒙塵的近代遭遇和不斷奮爭的民族精神則最為相似,因此中國開啟近現代化探索的歷史境遇最能獲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同情,也能獲得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正義之士和愛好和平的普通民眾的正確理解和認可。

(二)文明樣態: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文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眒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遵循全人類現代化基本共識基礎上按照發展實際走出的中國道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現代化主體得以確立,中國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得以成長,現代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地位得以確立并不斷完善。具體而言,在當代中國建設現代化,必須顧及人口規模巨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協調、自然環境承載壓力大等具體國情。在人類走向現代化進程中,有西方資產階級宣揚的所謂自由民主道路,但西方國家與我國國情不同,他們所謂的“普世”難以普適。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虛偽性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全人類解放的理論視野指引發展道路, 中國選擇以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為指引、立足中國具體國情為遵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實現對傳統西方現代化道路的超越,真正走出中國自己的現代化康莊大道。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中,一方面,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切實筑牢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經濟基礎和制度保障,堅守全人類共同價值;另一方面,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推動“五大文明”協調發展,豐富人民的精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用幾十年時間在14 億人口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互融互通,馬克思主義內在的普遍性既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現代化的共同性品質,又激發了中華文明傳統文化內在的包容性和超越性,具備與其他文明成長出來的現代化實現和平共處和交流互鑒的外部特征,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性和超越性與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和合性共同塑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文明旨歸: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n 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追求,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解放為最高追求。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確立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制度、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等基本制度,全體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之內凝結形成共同勞動、共同享有生產資料、共同富裕、共同當家作主的社會關系。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中國的減貧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 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改革開放40 多年來中國8 億多貧困人口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 以上,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o 中國人類發展指數從1980 年的0.415 發展到2022 年的0.768,成功進入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序列, 是人類發展領域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確立為黨的奮斗目標,牢牢抓住科技革命前沿領域和高質量發展機遇,一是在前幾十年發展基礎上大力推進共同富裕,踐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向實現全體中國人民的全面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二是大力促進綠色發展,筑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制度前提和經濟基礎,將經濟社會發展對自然的無限索取轉化為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雙向奔赴;三是大力推動數字發展,協同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促進人的數字伴生和數字原生的同時提升人的數字駕馭能力,讓數字發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發展和全面發展的新動力。

(四)文明主體: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文明主體性的賡續重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p 清末之際,梁啟超賦予中國以“中華民族”的族群稱謂,并以此作為民族國家屹立世界民族文明之林的政治文化準備,也預示著走上現代化之路的中國必將是中華文明的賡續重塑。百余年來,現代化文明建設是中國內部建設和融入世界體系的主要線索,從抗戰勝利、民族解放到人民共和國建立、“四個現代化”提出再至改革開放、深化改革,都從屬于現代化文明敘事,從孫中山到毛澤東、鄧小平也同時將振興中華作為全體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我們創造性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 加速推進民族復興進程,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作為空間“中國”與作為時間的“中華文化” 在當代的文明演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族復興迎來了更加壯麗美好前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彰顯百年大黨的歷史自信和歷史主動性,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縱深和中國文明賡續的時代高度系統總結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內涵,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時空條件和文化傳統基礎上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規律性認識和科學總結,從而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創造了一條不同于傳統現代化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豐富和發展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國家建設現代化的寶貴經驗,促進了人類現代化文明的多樣化形態,這是中國文明主體性重塑和走向成熟的根本性標志,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五)文明包容: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推動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q 全球不存在比其他文明高人一等的超級文明,破解當代世界發展難題更需要激發各種文明智慧,實現文化自我深化,促進世界文明形成競合生態,而不能走向文化內卷、精神凋敝?!侗Wo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中提出,意識到文化多樣性創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它使人類有了更多的選擇,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價值觀,并因此成為各社區、各民族和各國可持續發展的一股主要推動力。r 中國式現代化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加強各國之間的文明互鑒互學,就是提供促發各族群交流生活世界的事實真實、價值真實、終極關懷真實,增添人類社會類本性前提下多質性個體經驗的豐富充盈,進而探索溝通各類真實橋梁的可能答案。這就需要首先解決傳統國際種觀念中的各種文明緊張對立關系解構,推動文明對話、構建“對話文明”。正如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所言,這正是21 世紀全新的、獨有的特征之一,我們迎來了一個“現代性競爭”的時代。s2017 年3 月,中國正式組建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該中心使命就是為研究交流發展理念、促進國際發展合作、推動全球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積極貢獻。中國正以切實行動為國際和平與發展貢獻智識和力量。其次是解決西方文明固有的現代社會中個人與社群的文化斷裂,為不同文明互鑒互學打通個體對國際問題的理解建構基礎。為了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鑒,中國先后建立了多個中外人文交流高級別機制,簽署了多項雙邊文件,有力促進了中外文明互鑒的機制化。我們高度重視文明互鑒和人文交流在整體外交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和其他國際場合多次專門闡述新時代中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政策觀點。在多邊機制框架下,中國利用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海合作組織等積極推進文明互鑒和人文交流在國際交往中的深度和廣度。據統計,僅2018 年就有來自196 個國家和地區的49 萬余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華學習,t 大量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和文化交流促進了外國青年對華認知的客觀理性。

(六)文明開放: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靶貞烟煜隆笔侵袊伯a黨在對外交往領域的百年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也凝結了新時代中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文明意象。2013 年9 月至10 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期間,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中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以來。u 中國進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對世界經濟貢獻巨大,中國進口貿易的世界排名由1992 年的13 位提升到2009 年以來的第2 名,v 是全球130 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w 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對外開放譜寫新篇章。另外,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過程中支持發展中國家發揮更大作用,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均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愿和利益。積極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推動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發展,努力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x 此外,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消極影響仍未消除,全球經濟企穩回升基礎仍不牢靠,新冠疫情更加劇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壓力,全球經濟經歷嚴重衰退。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全球發展邁向更加平衡協同包容新階段,中國政府提出“全球發展倡議”, 倡導堅持發展優先、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y 為全球經濟企穩回升注入動力。

(七)文明愿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z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開的,中國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ヒ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便確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外交指導方針,不僅載入憲法,同時載入多個雙邊和多邊國際文件,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集中體現了主權、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フ2018 年,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 決定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在憲法序言部分增加“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表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載入憲法是我國政治生活和依法治國歷程中的大事,標志著新時代中國國際法觀念的逐漸成熟和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載入憲法序言具有重大意義,賦予了當代國際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新涵義,與時俱進地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向國際社會宣示了全球治理及國際法治的中國方案。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反映了中國對國際法社會基礎的重新認識, 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全球治理,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體的學說,關注人類整體和個體,突出國際社會的終極問題,強調國際社會差異性和依存性的統一。ホ尤其是在人類進入21 世紀后,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馬克思預言的人的“類本性”比以往更加凸顯,馬克思主義共同體已經由“學說”走向“現實”。2018 年4 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指出,國際形勢近年來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國際上的問題林林總總,歸結起來就是要解決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問題。我們需要不斷推進和完善全球治理,應對好這一挑戰。中國正在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五方面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主要內容。マ因此,在國內開展“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建設的同時,推進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國際合作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憲法義務,是新時代中國對外交往的重中之重。

四、結語

馬克思認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ミ近代中國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乃至遠渡重洋探求的救國救民之理想,今天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奮斗下變為真實的生活,這不僅包括中國現代政治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人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更飽含了中國人對“何為中國人的理想生活”這一深奧又樸素問題的追問和思考。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不乏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更是給予這個問題以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視野的回答,即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生活。對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認識和理解體現了每個中國人對當下的審視和對未來的目光投射,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在契合和高度共鳴。這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人類對現代文明的整體性探索,因此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將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傳之四海,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加真實、立體、豐富。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發展階段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研究”(項目編號:21LLMLB014) 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a 習近平:《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載《人民日報》,2023 年2 月8 日,第1 版。

b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

c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載《人民日報》,2018 年5 月5 日,第2 版。

d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104 頁。

e 高清海:《高清海類哲學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290—293 頁。

f 高清海:《高清海類哲學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87 頁。

g 高清海:《找回傳統,不能失去“民族自我”》,載高清海著:《高清海類哲學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 第568 頁。

h 趙汀陽:《天下無外》,載《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 年第2 期,第74 頁。

i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

j[ 美]勞倫斯·格羅斯伯格:《文化研究的未來》,莊鵬濤、王林生、劉林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75 頁。

k 關于中國近代以來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數量,史學界是存在爭議的。王鐵崖編輯的《中外舊約章匯編》匯集了1689—1949 年中外條約等文件共計1182 則,但這不都是“條約”,所以也難以確定均為“不平等條約”。侯中軍所著《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關于評判標準的討論》中提出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個數是343 個。

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 頁。

m 習近平:《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載《人民日報》,2023 年2 月8 日,第1 版。

n 習近平:《堅持人民至上》,求是網,2022 年10 月15 日,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10/15/c_ 1129065158.htm,訪問時間:2023 年10 月9 日。

o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8 頁。

p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第36 頁,

q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59 頁。

r 中央宣傳部政策法規研究室等編:《國際文化法文件匯編》,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年,第50 頁。

s [ 英] 馬丁·雅克:《大國雄心》,張豫寧、張莉、劉曲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年,第29 頁。

t 教育部:《教育部2018 年來華留學統計》,教育部官網, 2019 年4 月12 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 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訪問時間: 2023 年10 月9 日。

u《 “ 一帶一路”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一帶一路網, 2017 年2 月7 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p/6427. html,訪問時間:2023 年11 月2 日。

v 莊芮、楊超、常遠:《中國進口貿易 70 年變遷與未來發展路徑思考》,載《國際貿易》,2019 年第4 期,第37 頁。

w《 外交部:中國已經是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北青網,2022 年10 月12 日,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746472221080060283&wfr=spider&f or=pc,訪問時間:2023 年2 月17 日。

x 蘇長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載《人民日報》,2019 年3 月27 日,第10 版。

y 習近平:《堅定信心 共克時艱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21 年9 月22 日,第2 版。

z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人民日報》,2022 年10 月17 日,第2 版。

ヒ《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 第59 頁。

フ 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 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14 年6 月29 日,第2 版。

ヘ 張乃根:《人類命運共同體入憲的若干國際法問題》,載《甘肅社會科學》,2018 年第6 期,第81 頁。

ホ 張輝:《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法社會基礎理論的當代發展》,載《中國社會科學》,2018 年第5 期,第43 頁。

マ《 習近平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載《人民日報》, 2018 年4 月9 日,第1 版。

ミ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20 頁。

(截稿:2024 年3 月 責編:荊 江)

作者簡介 王宇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